關于喜歡和愛的散文范文
昨天晚上,一學姐問我怎樣才能喜歡或愛一個人。這真是個難以說清的問題,它也困擾了整個大一時間,我也分不清楚。但考慮到自己還是看過點書的,于是把自己理解的寫下來。雖然片面,但也算“管中窺豹”吧。
在寫之前,想到另外的問題,就是看過一片關于基礎學科(像數學、物理)缺失的文章,其中寫到由于忽略對數學證明題的學習,致使其精髓沒有根植于學生心中,導致了許多學生做事思考片面,缺乏主見和獨立性。很多事情就像幾何證明題,只展示了一些關鍵步驟,但還有一些相關細節隱匿其中,讓自己發現。
不妨先分情況討論。在某人確實很嚴謹或者很愛面子時,“喜歡”等于“愛”。有些學富五車但十分木訥的人,他們羞于情感表達,經常在表白時把在心里說了無數遍的“我愛你”說成“我喜歡你”,覺得這比較委婉好聽。作家陳丹燕在她的小說《上鎖的抽屜》中為了表達80年代的愛情就設置了這樣的情節,“當他為我負傷時,我愿意把自己的血輸給他,他醒來對我說‘我愛你’,我會對他說‘不,我很喜歡你’我覺得‘喜歡’比‘愛’好的`多”。
在其它情況下,“喜歡”就被由近及遠分為兩層。第一層是在長時間在一起時覺得十分舒服、自由,這其實是一種習慣和心理依賴。如果有了外界替代因素的介入,這種情感會被弱化很多。比如,在遠離故鄉的異地大學,因為寂寞空虛而交了男或者女友,覺得很好;但一回到家,面對家人的體貼、舒適的環境這情感淡薄很多,待到回校,又面臨重演。這并不是愛,只是種比較近的喜歡。第二層實際是紅顏知己或藍顏知己,會把很多話給對方說,但只在有事時說,沒事不聯系甚至有些淡忘。但在談話時要特別克制情緒,不能大聲喊叫或者拍桌子之類的。這實際上更遠了。綜上,“喜歡”其實是對對方有個良好印象,祝其幸福,但希望其在長時間內保持單身狀態;如果對方結束單身,雖然這事與己無半毛錢的關系,但心中依舊不快。
“愛”則是在“喜歡”的第一層基礎上加了“想要與你過一生”的概念。這種情感是不隨時間、金錢、名利等外在因素甚至其它形式的愛能代替的。作家孫睿在《草樣年華之后大學時代》中多次設置情節表達這個觀點。面對外企財務總監喬宇的高薪、豪車的優越條件,同樣是外企高管的周舟不為所動,固執地追求在大學鬼混了四年,幾乎一無所有的邱飛。這或許說是文學作品藝術性夸張,并不現實。但生活中確實能見到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分隔兩地的人,一旦分別,腦海中都是對方的影子,甚至到了茶飯不思的程度,最極端的是哲學家金岳霖為追求林徽因竟然終身未娶。直到聽到對方的聲音或者看到對方電腦QQ上的頭像點亮才平靜下來;第二種是可以把自己因為工作上的委屈而產生失態的一面(如大哭、摔東西)能放心地在對方面前展示而不在乎對方的無所適從甚至鄙夷、厭惡,被認為是“輸不起的人”。一般第二種情況發生的比例不多,但如果這樣,也可認為對方已經愛上了己。
“喜歡”的表現形式比較單一,但“愛”的表現形式很多,有的比如父愛還必須經過理性思考或站到與他相同的高度才能覺察。關于“愛”的比喻,有個十分經典的英語完形填空是這么說的“愛是縫在被子里的線,它若隱若現,但卻可以使之變的更為結實”。作家孫睿在《草樣年華之大結局》最后借主角邱飛之口說出“現實中的愛就像一杯水,雖然極淡,但淡中有甜”的觀點,也十分恰當。同時“愛”也可向消極方面轉化,如“由愛生恨”、“溺愛”等,但“喜歡”卻永遠不會這樣。
【喜歡和愛的散文】相關文章:
喜歡和愛-現代散文詩05-10
喜歡與愛散文07-05
喜歡和不喜歡散文05-10
散文《愛是深深的喜歡》06-12
喜歡和愛詩歌06-29
散文 喜歡是淡淡的愛06-19
散文《喜歡紅袖也是愛》06-12
關于喜歡與愛的區別散文12-03
以愛與喜歡為題的散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