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林語堂的閑談散文
自古以來就有“文如其人”之說,林語堂的閑談散文能夠極具性靈,自然也與他的豐厚學養有關。林語堂生在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他的中學和大學都是在教會學校完成。這樣的環境與教育,讓他從小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他父親喜歡儒學,童年的林語堂自然也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一些中國文化灌輸。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西學和國學同時被輸入了林語堂的思想之中,于是東西雜糅的文化及思想灌輸,就奠定了他一生腳踏東西文化的基礎。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后,他來到了北京,在清華大學當英文教員,在這里他看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情不自己生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與渴慕,于是他惡補中國文化,開始了中國文化的修行之路。后來,林語堂去了美國哈佛比較文學研究所留學。在那里他曾在布里斯?皮瑞、白璧德、契特雷治等教授的指導下學習。之后他又去了德國萊比錫大學求學,并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長期中西文化的熏陶,特別是基督教文化的根基,使他與中國現代文學的其他作家有了很大的不同。多元文化的影響,形成他獨特的思想及豐厚的學養。通過林語堂閑談散文,我們可以看到他既具有豐厚的學養,又極富靈性。
性靈文學就是說“真話”,說那些靈性的話,性靈對人來說并非隨時可有,這既需要自我個性、知識、見解、膽識、修養等,又需要作文時的氣氛、境遇及心情等。[4]
林語堂追求文學藝術的以性靈為主。他豐厚的學養,使他的自我個性、知識、見解、膽識、修養等各方面都顯老到、圓熟。因而他的閑談散文內容豐富、筆觸獨特、語言自然樸實。博學沒有讓他的文章晦澀難懂,良好的修養,讓他更懂得如何深入淺出。
“更值得注意的是,林語堂似乎有點石成金之術,在常人看來不以為然的生活小事,他卻能發現新意。”[5]看似極普通常識,難有新意的文題,在林語堂的筆下也顯現獨特的亮光,這就是性靈之光。豐厚的學養讓他的閑談散文更充溢性靈和趣味。
林語堂的《猴子的故事》中,他竟然生物科學與神話聯系在一起。《談夢想》他把戰爭與旅游放在一起閑談。應該說沒有豐厚的學養,是無法把學識化為常識,又從常識中發現新意的。
《論肚子》,把肚子比喻成無底洞,又很自然聯系到中國之社交手段宴請,再從宴席談到政治上的登龍術,更妙的是能從論肚子引到人的性情,蔬食者與肉食者的和平與好斗之區別。如果沒有豐厚的學養,那么性靈之感也將成無土之種,無從培植。巧用學問,捕捉性靈之感,放置于閑談之中,這就是林語堂的閑談散文的真正魅力。
《論西裝》是最普通不過的題目,難有新意。林語堂卻給西裝賦予新的現代意識。他說:“平心而論,西裝之所以成為一時風氣而為摩登女士所樂從者,唯一的理由是,一般人士震于西洋文物之名而好效顰;在倫理上,美感上,衛生上是決無立足根據的。”西裝“令人自由不得”,“間接影響呼吸之自由”。林語堂甚至說:“中西服裝之利弊如此顯然,不過時俗所趨,大家未曾著想,所以我想人之智愚賢不肖,大概可以從此窺出吧?”[6]這確是“知微見著”,能在常人不以為然的細枝末節處發現新意,并自由表達出來,極見靈性。
林語堂的《談夢想》一文,把人心之不足,會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心理,因心理作用而產生欲望與夢想,繼而從“人之夢”談到“國之夢”,再由戰爭聯系到旅游,通篇顯平易。一句“旅行是必須的,而戰爭才是奢侈”如此平易的一筆,道出作者反對戰爭的心聲。筆隨心而談,非常獨到,沒有一定的學識與修養,并于下筆時突發的性靈感悟,是無法做到化嚴肅為笑談,讓殘酷變浪漫的閑談筆調來談夢想的。這樣的融豐厚學養于瞬間靈性的生發于閑談散文在林語堂的作品中比比皆是。豐厚的學養,閑談的筆調,臨來的靈性,使林語堂的閑談散文的內容、語言、風格豐富多樣。世間萬物、人生百態一一可從他的閑談中尋到。
人生就是哲學,事事皆有學問。這應是林語堂閑談散文的魅力所在,也是林語堂的學養內化為極具靈性的閑談散文的根本所在。
打一個不貼切的比喻,林語堂如一只奶牛,學識之青草經他咀嚼、消化為奶汁,輸送給讀者時,已化為更為讀者喜愛的牛奶,自然也更易為讀者的理解與吸收了。
[4]王兆勝《閑話林語堂》[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
[5]王兆勝《閑話林語堂》[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
[6]林語堂梁實秋豐子愷等著《悠閑生活絮語》[C]湖南文化出版社1992
【論林語堂的閑談散文】相關文章:
林語堂經典散文《我的戒煙》04-27
林語堂散文:讀書的藝術05-18
林語堂散文《知足常樂》06-24
論嫉妒經典散文04-29
論游覽散文05-01
論中的散文06-05
論成功的散文05-28
論別人散文06-01
論嫉妒的散文06-09
論美散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