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教學分析

時間:2021-06-14 09:18:59 散文 我要投稿

散文詩兩篇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散文詩兩篇教學分析

  1.基礎知識目標:

  A、了解有關散文詩的知識。

  B、理解《記憶》中所蘊涵著真諦。

  C、了解《門檻》一文的寫作背景,理解門檻的象征意義。

  2.能力培養目標:

  把握《記憶》回旋婉曲、層層深入的寫作特色及《門檻》的象征手法。

  3.思想教育目標:

  A、通過學習《記憶》一文,追求真善美,遠離假丑惡,做生活的仁者、智者、強者。

  B、學習《門檻》一文,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要從容、鎮定、要對理想執著追求,對信念堅定不移。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記憶》中所蘊涵著真諦,把握《記憶》回旋婉曲結構特點

  2.理解門檻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比較閱讀法。

  一.預習課文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狹隘()灰燼()作孽()冠冕()

  門檻()執拗()端詳()憐憫()鬢()角

  2.解釋下列詞語

  (1)芥蒂:細微梗塞物,比喻很輕微的嫌隙或不快。

  (2)執拗: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3)泯滅:形跡、印象等消滅。

  (4)作孽:造孽,做壞事。佛教用語。

  (5)得大自在:得到極大的自由,不受拘束。

  (6)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多用于比喻)

  二.認知過程

  導入:

  開學至今我們學習了大量的詩歌和散文,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種新的文體,也是這二者的結合體散文詩。散文詩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第四次對詩歌形式專制的反叛,是一種新興詩體。散文詩這種詩體在五四時期隨著新文化運動誕生以后,大半個世紀以來,經過歷代詩人的探索,至今取得獨立地位并繁盛起來。它既具有散文的形式,更具有詩歌的意境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記憶》和《門檻》這兩篇散文詩的精品,來領略散文詩的語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一)學習《記憶》

  1.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有條件播放配樂朗讀材料,充分釀造課堂氣氛,

  2.簡析課文內容,深入鑒賞課文

  (1)《記憶》中,記憶所蘊含著的真諦指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形象地揭示這一真諦的?

  提示:回答第一問既要從全文提煉又要重點歸納課文的幾段。回答第二問先根據行文中領起與轉折的標記,將全文分成幾個部分,然后用簡練的語句串聯起來。

  答:第一問,記憶是衡量人的高下、貴賤、美丑、善惡的尺度;在人們的記憶中,庸人、叛徒、蠢貨、懦夫將遭唾棄,大公無私、樂于奉獻、勇于獻身的人將流芳百世。

  第二問,先說什么是忘卻,再說記憶沒有這樣那樣的外在形式,然后才能觸及什么是記憶的核心話題,最后對懷有各種記憶的人做出評價。領起與轉折處有明顯的標志:記憶,是什么?這說的是忘卻,記憶呢?記憶究竟是什么?全文先言他物,幾經盤旋,才引起所詠之辭,回環婉曲,層層深入,意趣盎然。

  (2)在《記憶》中,作者假設我和你面對面親切交談,這一問答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答:本文假設我(作者)與你(一個年輕的朋友)面對面親切交談,一問一答,這樣假設的情境,有助于縮小讀者與作者的距離,有助于使作者筆談變得和藹可親。雖如話家常一樣,但是作者卻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許多優美的意象,使文章呈現出典雅的氣象。

  (3)文中兩個傳說表達了作者的什么觀點?后面的議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答:這兩個傳說表明了記憶是永恒的,作孽者人不毀之自毀之,行善者雖殞其身卻人記之。表達了作者對庸人、叛徒、蠢貨、懦夫的憎惡和對智者、勇士的崇敬與贊揚之情。

  (4)在《記憶》中,哪兩種修辭手法用得最多,最好?

  答:比喻和排比。

  比喻,具有系列化的特點。記憶被比喻成種種事物:灰燼、流水、落花。每一種比喻中,又作生動形象的進一步比喻性描寫,以流水之喻而論,更進一步的比喻性描寫還在后面:它奔涌而來,可也總要消逝到地平線之外去,即便是流水,到了天盡頭,不還能解一解遠行人的干渴么。

  排比,醫學家說道德家說佛家說是庸人是叛徒是懦夫或引用名言,或寫成精妙的警句,像詩一樣單行排列,有氣勢,有分量。

  (5)讀完文章,請談談你對記憶究竟是什么這一問題的認識。

  答:《記憶》從記憶角度,對紛繁的社會現象和人們的種種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動的描寫,表達了對真善美的歌頌,對假惡丑的批判。從根本上說,這里的記憶,是廣大人民心中判斷是非曲直的客觀尺度。

  總結:本文形散神聚。表面上好像零散雜亂,其實始終圍繞著記憶的話題,而且記憶的話題,也不過是作者思想感情賴以表達的憑借,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對正義、對高尚情操的歌頌,對惡勢力、對卑下行為的批判,但這寫作意圖藏而不露。在思路上,沒有直線式平鋪直敘寫來,而是采取曲線式寫法,迂回婉轉地表達思想感情。根據這一中心,作者盡情揮灑,力求形式生動活潑。總之,文章在形式上放得開,但表達的中心很集中,開與合很好地統一起來了

  (二)學習《門檻》

  1.作者介紹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紀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第一部具有影響的作品是《獵人筆記》。50年代起,寫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藝術史詩)

  2.背景介紹

  《門檻》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中思想境界較高的一篇。作者與女革命家一直有來往。1878年1月,俄國發生了女革命家刺殺彼得堡總督的事件,同時,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婭活動的影響,受到女友伏列夫斯卡啞獻身精神的感染,對那些為俄國的解放事業不惜犧牲一切的英雄欽佩不已。于是,集她們于俄羅斯的姑娘之一身,通過虛幻的夢境,謳歌了俄國社會現實中的優秀分子,著力表現她們的崇高信仰和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

  3.研習課文

  (1)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語句,這是怎樣一個環境,這樣的環境描寫有什么象征意義?對表現女主人公形象又有什么作用?

  提示:找準相關語句,結合背景思考環境描寫的作用

  答:找出相關的環境描寫的語句,一座大樓。正面一道窄門敞開。門里一片陰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發著寒氣,隨著寒氣,從大樓深處傳來一個慢吞吞的、不響亮的聲音這陰森恐怖的環境象征著當時俄國嚴酷的社會環境和嚴峻的革命形勢。大樓象征偉大而壯麗的革命事業;門檻象征參加革命和不參加革命、進步與落后的分界線,也可象征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艱難險阻。

  這陰森恐怖、冷峻嚴酷的環境,是人物形象凸現的底色。

  (2)語言描寫的句子,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作出評價,女主人有哪些優秀品質,作者對她寄予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文中的語言描寫有三類:一類是問話,聲音慢吞吞、不響亮,語調冷冰冰,語句長,陳述一切苦難,表現正義事業的艱難,襯托出女主人公的堅強性格;另一類是答語,簡短、堅決、果敢、有力,直接表現女主人公的堅強品質;最后一類是評語,瘋子圣人截然相反,表現女主人公品格的偉大,也暗示出這種人物性格不被廣泛理解造成的悲劇性。

  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時,作者寄托了對女主人公由衷的贊美和頌揚之情。

  (3)揣摩相關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A.為什么一個人投身于革命后,會遭到跟人們疏遠,完全的孤獨的結果?

  提示:聯系魯迅的《藥》來理解。

  答:這正反映了革命者脫離群眾,漠視群眾力量,缺乏進步的指導思想的弊端和當時人民群眾的麻木。

  B.為什么說你準備著無名的犧牲嗎?你會死去沒有一個人甚至沒有一個人會知道,他尊敬的懷念的是誰?

  答:犧牲而無名,這是最樸實、最高貴、最偉大的犧牲,展示了革命者崇高無私的精神境界。

  C.何理解問者的最后一個問題你知道嗎?將來你會不再相信你現在這個信仰,你會認為自己受了騙,白白地毀了你年輕的生命?

  答:會愿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會。這是一個假設性提問,一方面有革命半途而廢的落荒者存在,另一方面,門內的聲音要求她再次從內心里檢驗自己對革命的認識和思想準備。

  D.章最后兩句話有什么含義?

  答:那個遠遠躲在后面咬牙切齒地咒罵的人,是當時社會中一批庸人和市儈的代表。贊美以為圣人象征著人民群眾對革命者的崇敬,代表整個社會和歷史對這些英勇無私的革命志士唱出了歌頌的最強音。

  (4)關于象征

  象征即借助對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的描寫來體現某種抽象思維以及情感。象征的藝術效果在于能夠賦予被象征物以暗示,引導讀者想象和聯想,使被概括的內容顯得含蓄、深廣。

  結合背景理解本文中門檻和姑娘的象征意義。

  門檻象征革命征途的險峻;

  一個姑娘象征勇于獻身的革命勇士。

  提示:不看寫作背景,門檻可以象征兩種選擇的分界線,人們心靈中矛盾的標尺,前進或后退,堅持或是放棄,都需要人們作出選擇,跨過一道檻,姑娘的可貴之處也就可以理解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信念的堅定不移。

  5下列對《門檻》一文內容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A.《門檻》通過一位俄羅斯的姑娘執著地要跨進高高的門檻的夢幻情景,表現了她的堅強意志和高尚品格,表現了革命事業的艱苦卓絕。

  B.本文的門檻可以理解為參加革命與不參加革命、進步與落后的分界線的象征,也可以理解為革命者前面的一切艱難險阻。

  C.文中的俄羅斯的姑娘是作者描寫謳歌的對象,在她的身上體現了作者所具有的堅定、真誠和自我犧牲的政治信仰,及其對革命的同情和理解。

  D.《門檻》是屠格涅夫散文詩中的代表作,集中表現了他的散文詩的特點:簡單而又深刻,樸素而富于哲理,讀后使人回味無窮。

  提示:此題答案為C。文中俄羅斯的姑娘是作者謳歌的對象,雖然作者由衷地贊美姑娘對自己信仰的堅定、真誠和自我犧牲精神,但是屠格涅夫自己卻不具有、也不贊成那種信仰。這是屠格涅夫的貴族自由主義的政治立場和悲觀主義宿命論的哲學觀點在《門檻》中留下的印記。屠格涅夫只希望溫和的改革,而不能接受那種轟轟烈烈的革命,以至從內心深處感到革命、流血、暴力,是一種應該感到內疚的犯罪行為。作者還認為,用木犁淺翻處女地的工作成效甚微,幾乎等于白白地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甚至認為姑娘將來會否認自己現在這個信仰。

  6.比較閱讀:

  門檻

  我們家住的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四合院,綠苔爬滿了房上的青灰色瓦,房檐下的馬蹄形檐鐵也銹得只剩下幾根鐵鐐吊,可是院子門口的門檻卻在歲月的流逝中一直安然無恙。

  門檻有一尺多高,三寸多厚,澄黃的`銅皮緊緊地包裹著里面的柏木料子。它穩穩的高臥在門口,似乎永遠也沒有醒的時候。

  小時候這條門檻在我眼里宛如一條高大的城墻。每次出門,我都先匍匐在門檻上,艱難地挪過一條腿去,然后身子向轉磨似地轉90度,接著挪過另一條腿去。我曾有過一輛小童車,車身漆得好像一只藍色的鵬鳥,可是這只鵬鳥自己不會飛過高高的門檻。有幾次我拖著童車在門檻前急得大哭,用腳踢這條僵死的家伙,嘴里憤憤地大喊著:該死的門檻,鋸了它,鋸了它呀!爺爺卻對這條門檻很有感情。每次他送客到滴水檐下,總是習慣地把袍子下擺一拎,抬右腳在空中畫一個輕巧的圓弧,身子隨著重心的轉移穩穩地落在門檻外,然后向客人雙手一拱:再見。客人也抱拳一揖:留步。門檻成了割斷主客之間綿綿話語的一把裁刀。多少年來,爺爺在門檻前的動作做得總是那么得體。

  六十年代中期,我父親買了一輛加重飛鴿。每天進出大門的時候,他都要憋足氣力把這百十來斤的自行車拎過門檻,有時短不了被腳蹬板磕疼了踝骨,或是蹭破了腿腕。父親找祖父商量:爹,您看那門檻多礙事,是不是話沒說完,就被祖父一陣呵斥頂了回來:祖上留下的產業,只有補綴的份,沒有拆散的理!于是,父親只好作罷。祖父的腿仍然每天在門檻上畫著輕巧的圓弧,雖然那時已很少有打恭的朋友來訪。

  去年,我買了一輛嘉陵。那疾馳如飛的摩托車在高高的門檻前卻像一堆死鐵,門檻成了現代化的死敵。我不管爺爺同意不同意,斧鋸交加,不消半點鐘,從此高門敞戶下暢行無阻。出人意外,爺爺并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唉地長嘆了幾聲。

  一天夜里,爺爺到奶站去送空奶瓶。出大門的時候,他心里仍習慣地默數著步子:跨門檻,走兩步,然后下臺階。可是門檻已經不在,他的步子亂了,心里惶惑,腳下一軟我到醫院里去看望爺爺。爺爺靠在枕上,雪白的胡子搭在雪白的被單上,忍著疼痛在輕聲地喘息。他在嗔怪我,這我看得出。我把隨身帶來的爺爺喜愛的葛蒲和石竹插在花瓶里,心里盤算著怎樣把一大篇安慰老人的話說出口。可是,不管怎樣,我都決不想說:讓我們把那條門檻重新裝上吧日子過了許久,爺爺早已痊愈回家。可是在經過沒有門檻的大門時,偶爾還照老習慣高高抬起腿,不自不覺地在門中畫一個不大輕巧的弧

  比較閱讀兩篇《門檻》,思考以下問題:

  1.兩文寫作背景有何不同?主題思想各是什么?

  答:屠文寫于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文章贊頌了革命者勇敢地跨過門檻革命征途上的艱難險阻,義無反顧地投身于偉大而壯麗的革命事業的大無畏精神。本文寫于中國當代改革開放初期,通過對保留門檻還是鋸掉門檻的情節描述,揭示了新舊觀念的矛盾沖突,批判了傳統守舊的觀念,贊揚了改革精神,說明了改革開放的必然趨勢

  2、屠文中門檻象征什么?姑娘象征什么人物?本文中的我象征什么人物?

  答:屠文中的門檻象征革命征途的險峻;

  一個姑娘象征勇于獻身的革命勇士。

  本文中的我象征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大膽開拓前進的改革者。

  3、屠文中姑娘說我也準備犯罪,這里的犯罪指什么?如果照此理解,本文中的我有無犯罪嫌疑?

  答:犯罪是指觸犯維護沙俄封建統治的法律。從維護傳統舊秩序的意義上講,本文中的我似也有犯罪嫌疑,因為他不僅破壞了祖上留下的產業,而且讓爺爺摔了跤。但由于時代不同,二者本質上是有差別的。

  總結:

  散文詩的特征。

  散文詩不像一般新詩那樣有嚴謹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韻。它的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有一定字數限制;有濃郁的詩的意境,隱含著寓言和哲理,又必須通過形象來表現。

【散文詩教學分析】相關文章:

散文詩的教學設計06-11

散文詩《雪》的教學教案06-12

散文詩《雪》教學設計06-12

小班散文詩教學設計12-06

《海燕》散文詩的教學設計12-10

散文詩《雪》優秀教學設計06-12

散文詩《荷葉母親》教學反思10-06

大班散文詩歌教學:《綠色的書》08-28

散文詩組歌教學設計范文06-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天堂男人2020 | 三上亚悠在线精品二区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