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泥草子散文

時間:2021-06-22 19:03:03 散文 我要投稿

河泥草子散文

  在我們寧波農村,一直流傳著那么一句老話:“人靠桂圓、棗子,田靠和河泥草子”。河泥、草子,舊時的農民把它們比喻成自己難得進補的桂圓、棗子,可見當時它們在肥料中的地位。

河泥草子散文

  草子,學名紫云英(苜蓿),必須在晚稻收割之前即十月一日前后就間播在稻田里,收割晚稻的時候,它正好長出幾爿葉片,為了防止被踩踏致死,晚稻收割以前田間應當開溝排水,因為如果田里積水,泥土松軟,割稻的人就會踩死草籽;反之田里無水且表土板硬,草子不但不會被踩死而且能促進分蘗,提高產量。作為越冬作物,它斗冰雪,抗嚴寒,一到春天就會蓬蓬勃勃地蔓延開花,而它對人們的要求很低:只是在播種的時候拌上適量的牛骨粉作基肥,生長期間按時撒點草木灰(最好的是柴灰)算是追肥;唯一苛刻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保證土地干濕適度,所以有經驗的農民是不會忘記及時到田里開溝排水的。

  三、四月份春暖花開草子也在這時一個勁地瘋長,一望無際綠油油的一片。記得年幼時姐姐常常提著一只竹籃,出去挑草子,我們自己沒有農田,就偷偷地到人家的田邊挑一點,看見主人來了就挑田埂或河塘上的野草子作為掩護,有時候母親也會出去兜著一布藍(寧波人把圍裙叫做布藍)草子回來,用咸菜鹵炒一炒、放點淀粉起起漿或合點米粉做餅貼貼吃。草子既可當菜,又能充饑,是窮苦人家的救命草。(動亂的年代,它又一次救活了好多人)草子同時也是耕牛的最佳飼料,但是,食量絕對要控制,千萬不可過量,不然牛就會氣脹,嚴重時可能危及它的生命。

  清明以后草子就開花了,鄉間常說:“菜花落地鋪黃金,草子開花滿天星。”正是那時田野的最真實寫照。草子開花之時,就是農忙開始的一刻。那時秧子已經落地發芽,大家就得一字排開橫草子了。長柄竹竿頭上裝著一把兩面刃口,一尺來長、二、三寸寬的橫刀,左右開弓,把草子橫斷,然后用鉸刀將它截斷,均勻地撒在田面上,(如果草子較多,就會一擔一擔地挑到其它田里或集中倒進萬斤坑漚肥。)翻耕覆土,讓它腐熟就變成最好的基肥了。

  所謂漚肥就是把草子或野草倒進萬斤坑(在田間挖的一個大土坑,大躍進時習慣稱作萬斤坑,意思就是容量很大)用腳踩踏結實,然后表面封上泥土讓它發酵腐爛變熟后再做肥料。不少生產隊是一層草一層河泥然后封頂,據說這樣肥效會更好。

  河泥當然是指小河底里的那一層浮泥,而不是又硬又韌的底泥。

  那時的小河是真正的生態河,不象現在那樣,不是被污染了,就是兩邊砌上整整齊齊的石坎,有的河底還澆上了水泥,看不到魚蝦,摸不著水草,幾乎是死水一潭。那時的河,水面浮紅菱,水下長綠草;小魚躍水面,大魚藏河底;旗蚌開口笑,螺螄沿岸樂。那時的'小河是孩子們的樂園,大家在河邊釣魚、釣蝦,游泳、戲水;是媽媽姑姑們的“話吧”,她們在這兒洗碗、洗菜、洗衣服,還在這兒家長里短、談天說地。

  豐盛的水草老了,枯了,又長出來;魚蝦不斷地繁衍子孫,留下了殘骸,排泄出糞便;媽媽姑姑們洗滌下來的菜葉、米泔:這一切都沉入河底,久而久之就和河底泥土混在了一起,撈上來黝黑發亮,粘稠粘稠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會富含氮、磷、鉀等等多種有機肥料。

  那么如何將河泥取上來呢?那時沒有現代化的機械吸泥,也不會像大躍進時那樣用人海戰役攔河掏泥;而是由兩個人搖著一只河泥船一夾一夾或一兜一兜地將河泥從河底撈上來倒進船里。

  我二哥就是一個捻河泥的高手,我還很小的時候,每到下半年農閑時節,他就會找一個人和他搭檔去西鄉為席農(種席草的農家)捻河泥。他自己是船頭,另一個人就是后艄(船頭就是捻河泥的,后艄則是搖船的。分工不同,技術要求和勞動強度也不一樣,所得的報酬當然就不一樣)專門的河泥船比一般的田莊船要小得多,兩個壯漢就能扛著過壩。因為去西鄉要從江中走,為了節省過壩錢,他們常常自己把船扛過壩。河泥捻是用竹片編織而成的,下端約寬二三尺,形成一個口袋狀,里外扎有竹板,在河泥桿的作用下像蚌殼一樣能張能合,向上慢慢變胖變窄,是一個倒三角形,最上面是編織緊密的圓形夾口,買來的時候夾口只能放進一根竹竿,二哥用小火將它慢慢加熱變軟,硬是將兩根竹竿插了進去,竹竿下端固定在泥夾的開口處,在夾口上方把這兩根竹竿用苧麻繩捆扎三五寸,以免作業時撐壞河泥捻的夾口。竹竿就是寧波人用作晾桿的那種,很結實很長,粗細以手握著舒服為準,太粗握不緊,太細不但難以用力,而且雙手容易落關(手指發麻)。捻河泥時雙腳成弓箭步站在同一側船邊上,將河泥捻插入河底,左手緊握竹竿(俗稱扳桿),以船邊上的一塊硬木為支點向下用力,右手推另一根竹竿(俗稱催桿)讓河泥捻緊貼河底張開大口,后艄使勁搖動小船,帶動河泥捻在河底前移,當感到夾里河泥滿了時,船頭就將河泥捻夾緊用力上提,滿滿的一夾河泥就倒進了小船。(運氣好的時候還能帶些魚蝦什么的呢)就這么一夾一夾地捻滿一船,一船一船地搖到河泥倉基旁,再設法將它聚存起來。

  在我成為公社社員的時候,生產隊幾乎已經找不到正宗的河泥船了,會捻河泥的社員也已是鳳毛麟角,沒幾個啦!我們大都不再是捻河泥,而是拖河泥了。所謂拖河泥用的工具就是拖夾:一條一寸寬一分厚的鐵條圍成二尺多長八寸左右寬的框子,鉚焊以后上面裝上一個活動的鐵拉攀,下側留有一個個小孔,用來連接用麻片縫制的拖泥袋(拖斗),一條長長地爛稻索(拖索——種田人自己搖制的一手粗的稻草繩)一頭緊緊扎住泥夾,另一頭握在船頭的手里,他雙手那么瀟灑地一甩,河泥夾就飛了出去,落到河泥船的后方;后艄就趕忙搖著船往前沿動,沉在河底的泥夾就會將河泥收拾進拖斗里,等有了手感,船頭就站在船的邊沿,一把一把收起拖索,提起泥夾,將河泥倒進船艙......

  河泥倒進船里以后,一般有兩種用法;其一就是直接一擔一擔地挑到農地里當做肥料,我們叫它水河泥,比如春季做秧田的時候,就直接澆到秧坂上,冬季澆在麥地或油菜地里;另一種辦法就是將它聚存起來,那就得搭一個河泥倉基或挖一個萬斤坑,河岸邊還要支起一個河泥斗,船就靠在泥斗的腳下,兩個人用“掀盤”一上一下地往上將河泥倒進斗里,讓它流進倉基或萬斤坑。流進倉簊的河泥一般會存放較長時間,等水份慢慢干燥,然后一擔一擔地挑到油菜地里,行在油菜的行列間,第一作用是擋寒風,第二是風化以后河泥融入田地就變成了肥料;送進萬斤坑的河泥是一層一層地和野草、草子混在一起,面上最后封一層厚厚的河泥,讓植物與河泥一起腐爛發酵以提高肥效,到來年春季施到田里作基肥。

  離開農村已經好多年了,不知道想在還有沒有用河泥、草子作肥料的地方,只是在菜場里偶爾看到攤上有草子出售,嫩綠嫩綠水靈靈的,一看就是大棚培植的,真想自己到田埂、河塘邊挑一碗野草子解解饞。

【河泥草子散文】相關文章:

河泥塘公園作文10-22

散文 草08-28

河泥塘公園小學作文11-07

草禪的散文02-04

無根草散文04-15

草兒的散文04-17

痙攣的草散文10-05

冰草的散文04-25

無名草散文10-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天堂91久久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日韩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 一级中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