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媳婦過年記散文
十八年前嫁給來自農村的夫君后,俺就正式成為農村媳婦。
其實,小時候也曾在農村生活過,對農村生活的日常并不陌生,俺可是信心滿滿。
做姑娘時的農村生活,仿佛和做媳婦的不盡相同。多年走過,留存了很多溫暖的瞬間。
一、衣
一般年關,三四五九的幾率很大,都是很冷的時候。把能穿的最厚的穿上,總是沒有錯的。
最初的幾年,家里沒有暖氣,那屋子里,雖然做飯時會繼續一些熱氣,但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是干冷干冷的。恨不得隨時隨地裹上一個厚被子。
可做媳婦的,怎么能老這樣呢?必須做這做那忙乎著呀!所以,常會感覺,穿得多了,像狗熊,干活不方便。穿得少了,又冷。婆婆大人看著我總是穿不回合適的衣服來,于是,總是貢獻自己的衣服。有時是一個紅棉襖,有時一個是絨絨坎肩,帽子圍巾啥的,可是隨意用。于是乎,每次回到家,我總是可以立馬換裝成村里小媳婦。
之后很多年,才慢慢找到了規律,想著回去會穿婆婆大人什么衣服,就給自己也準備上一件。這樣,也能更加從容一些。可是,每次回去,總是還會扯過婆婆大人的衣服就穿。當然,每每過年,俺也總是給婆婆大人買新衣服。之前俺們差不多胖,我穿著合適的,她準合適,現在我胖了,她瘦了,沒法幫她試衣服了。倒是夫君的身架子跟婆婆大人差不多,于是,就讓夫君幫婆婆試衣服。
每每婆婆穿上新衣服,都會面上帶著滿意的笑容,嘴巴里不忘叨叨俺們:又亂花錢,我的衣服,衣櫥里都快放不下了呢!
二、食
過年的吃食,可是甚有講究。俺是臘八結婚,結婚未滿月就跟著夫君回家過年。當時我不會做飯,只能站在一旁看著婆婆做。
三十的大鍋燴菜,看起來并不復雜,但每家做的味道都會不同。
一般,婆婆會提前泡上蘑菇,木耳,還要準備白菜、豆腐皮、嘎巴、海帶,最重要的還有肥瘦肉塊。大鍋燒熱后,倒油入鍋,翻炒肉塊后,倒入白菜,之后陸續放入蘑菇、木耳、海帶,燉得差不多之后,放入豆腐皮和嘎巴,悶燒一會兒后,濃香撲鼻。家人早已紛紛而至,我能做的就是婆婆盛好菜后,端到桌子上。這時,要記得,先給長輩放下哈!
三十,一般一頓餃子一頓大鍋菜。包餃子,是各家最隆重的儀式,能干的小媳婦,常這家幫著包好了,然后去當院其他家里幫忙。漂亮的餃子,在圓圓的蓋簾上繞成一圈一圈的,煞是好看。我呢,也是這幾年才會搟皮,每每包的餃子,都因為躺躺著,一眼就可以認出來。
這些雖說方式不同,但都好適應。最初最難適應的,是女人不上桌。
這是指過年時來客人后,不管是多么大歲數的女人,都只能等著男人們喝好酒之后,上飯菜的時候,才能在灶臺間吃。
剛開始的時候,我可是吃了不少苦頭。
那時飯量小,不喜吃零食,總想著,吃了這頓,到中午又吃下一頓了。可未成想,來了客人,看著婆婆幫人家炒上好幾個菜,然后大鍋里悶上很多饅頭和燴菜。可就是不說吃飯。
肚子咕嚕嚕只叫喚,可不好意思說餓。只得看著人家推杯換盞,看著大鍋鍋邊徐徐冒著熱氣。可只能干吞口水,強忍著不說。
當時,心里還會不開心。為啥女人就不能一起吃飯呢?可看到上到八十多的奶奶婆婆,和婆婆,嬸子,嫂子都是如此,也只能將這個疑問壓在心里。
第一年,就這樣餓了過來。之后,再回去。細心的公婆早就發現了我當時的囧樣,婆婆特意拿過來一些糕點和水果,告訴我,餓了就吃,家里飯晚。
再之后,學會了做飯,婆婆退居二線,我當大廚。當當當當炒了八個十個菜,看著這家門里的男人們吃得正歡,心里也很高興。想著,或許,這有男尊女卑的意味,但若換個角度去想,起碼不用去招呼他們吃喝,還落得清閑呢!嘿嘿,這樣一想,還有點竊喜呢!
婆婆大人娶了我這個城里的媳婦,也會隨時地變換家里的菜式。我不能吃海帶,家里餐桌上就沒有再上過。我愛喝大鍋熬的粥,縱使過年,只要不來客人,肯定會熬上一大鍋。每每臨走,還會讓我帶上她親手蒸的饅頭、花糕、年糕。
婆婆手把手地教會我很多美食,比如手搟面,蒸包子,她從不嫌棄我弄得不好,而總是說好,不錯,比之前強多了。偶爾一家人閑話家常時,婆婆才會說:哎呦,她之前弄的,可叫一個不像樣,看,現在總是好多了。
之前,婆家過年多油多肉,現在,婆婆大人常看養生節目,為了照顧家人健康,也非常講究葷素搭配。不僅弄得顏色漂亮多了,味道也很棒呢!婆婆常謙虛地說,跟我學的。實則,這個好學的老人家,真的是自己反反復復地嘗試,總是不服輸呢!這股子勁兒打哪兒來呢!我想,就是把家人都放在心里,一心為了家人才會如此吧!
今年,婆婆在我家過年,然后準備初一一早回老家。婆婆過年需要的,我們都已經準備妥當。只等著初一那頓午飯,我大顯身手啦!
話說,我可不是十八年前啥都不會的小媳婦了,已經可以算上大廚了。不上桌吃飯,也無妨。俺婆婆,肯定會幫俺留著好吃的,比如,棗花糕。哈哈!
三、住
住,是很多城市去農村的`媳婦難以適應的。
土炕。仿佛是農家房子的必備品。
我習慣硬床,所以,對土炕不反感。但我怕蟲子。
最初的房子,因為是土地面,尤其夏天,經常有潮蟲,還有那個蚰蜒,很多腿的那個,甚至還有蝎子。
過年時,天冷,還好。但偶爾也會有潮蟲。
每次我們回去前,婆婆總是挑最好的天,將被褥都曬蓬松。但總是會有這樣的情況,抱起褥子,下面一只潮蟲。哎呦喂,我的魂都沒有了。夫君或者婆婆很淡然地拿起來,扔到地上,踩上一腳。
我渾身的雞皮疙瘩,半天都消不下去。
住,也怕冷。身下是炕,有燒火的余溫。身上蓋著厚厚的被子,一般沒上一個小時,別想暖過來。等暖了之后,露在外面的頭,也會很冷。總是感覺額頭上,嗖嗖地過涼風。
瑟縮到被窩里吧,又呼吸不暢。于是,像個烏龜一樣,反復地縮進去,鉆出來。直至,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累了,才會沉沉睡去。早晨穿衣服更是恐怖。夫君是老把式,知道把衣服塞到搭腳被里,我的則已經涼透氣了。那邊公婆已經起床正在燒火做飯了,我們當小輩的怎么能懶床呢!于是,真是打著抖摟努力快地穿上衣服,凍得跳著出了房門。
這是當初的幾年的境遇。公婆看我們實在受罪,于是,在村子里很早就安裝了土暖氣。每每都是很晚悶上爐子,早早就起床打開爐子風門。
這些場景,我只能記在心間。很多時候,我都是在半夢半醒的時候聽到的,嚓嚓嚓地將爐灰渣鏟出去,然后將煤塊放入。將一圈圈的鐵圈疊加在爐子上。清晨,咔咔地拉開風門,續上煤塊。待我們起床時,暖氣的溫度,早已經回升到日常的度數。
四、行
剛結婚的時候,307正在修路。坐長途車回去時,需要繞行,很長距離都是土路,并不密封的車,灌進揚起的沙土。我們到家時,都是灰頭土臉的。
下了公交車,距離家還有十里路。每每,公公大伯哥要騎上摩托車來接送我們。要知道,坐摩托車真的很冷。冷到連戴著手套的手都會凍僵。
之后,摩托車壞了。還有幾次是騎自行車來接。
再之后,是三輪車。
一直到我家有了自己的小車,面包車,二廂車,三廂車。而路,也從土路升級到高速公路。下了高速,再開上十多公里的柏油路就能到家門口。非常方便。
有人說,路通了,但人卻不見了。
對于我們家并非如此。
若說,路不通的時候,回家確實很難,回去的次數少。但自打有了車,我們可是接三岔五經常回去。
農忙時回去,農閑時,也要回去。回去時,帶著猜度公婆需要的日常必需品,回來時,帶著公婆家的農產品。我特別喜歡公婆的小院,地處村子邊緣,安靜得就像一棵樹。不求別人多關注,只要自己努力就會生長,只要那些遠離家的人們,按時回家。就是樹的幸福了。
不知覺,嘮叨了很多。作為農村媳婦,我也走過了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始終陪伴的,是公婆的大度包容關愛,還有夫君一如既往的理解支持。
公婆并不曾去過多么遠的地方,在他們的眼里,有孩子在的地方,就是他們應該守護的地方。
對于我們來說,有他們在的地方,就是我們永遠的家。
馬上就到新年了,我并不太會說多么華麗的詞語來慶祝新年。我只借我們流年人的一句話:在我身邊,有最好的流年,有最好的你。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回家了,家人們團聚了,就是過年了。
【農村媳婦過年記散文】相關文章:
講農村過年的散文04-11
北京過年記散文12-04
瞅媳婦散文10-14
殺雞的小媳婦的散文04-26
孝敬媳婦優美散文10-26
寫給媳婦的日志散文11-24
過年瑣記抒情散文12-05
我是牛媳婦兒散文07-27
踩著柴垛娶媳婦散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