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煙這茶這老酒散文
關于煙,我實在沒有太多要說的話,年少時,和別人一樣,好奇且喜歡模仿,于是在一個勞動的間歇,用一張書本的紙卷了一支老旱煙,躺在生產隊的椅子上與小伙伴們一起學著大人的樣子噴云吐霧,一支煙沒燃盡卻把自己弄得騰云駕霧并且惡心得幾乎要吐,于是便停止了這種獵奇似的模仿。后來,做代課教師的時候,日子寂寞難耐,于是也曾買回了兩盒煙,記得好像是張家口產的“大境門“牌的,一盒放在抽屜里,一盒裝進胸前的口袋里,然而記得只吸了兩三只便把它們給忘記了,數日后換洗衣服時掏出來才發現,每一支的煙絲多半已經抖空,于是才知道自己不是吸煙的料,從抽屜里找出另一盒送給了吸煙的同事,從此便與吸煙作別。很長時間我不反對別人吸煙,相反煙絲的香味和別人噴云吐霧所制造出來的那種獨特氣味對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也曾喜歡過那種略帶辛辣的馨香,可是把煙點著放進自己的嘴里的感覺卻全然不是這回事,那份辛辣那份苦澀就會使我止步。·
其實,科學早已證明,吸煙有害健康,吸煙可以致癌。但是眾多的煙民們依然冒著損害健康的危險樂此不疲,這其中的緣故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吸煙首先是一種習慣,一個人做某一種動作,重復次數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假如突然中斷了,就會覺得缺點什么,非常不自然。其次,吸煙會使人的神經獲得刺激,從而產生些許興奮,所以很多人疲勞之后,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在寫作的時候都要有一只煙叼在嘴邊。但是比較起來吸煙的害處一定會比益處大,所以我的觀點能不吸還是別吸了。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有歷史記載的至少可以推溯到漢代。品茶不僅是一種待客之道,還可以豐富生活情趣,陶冶人的情操,讓人生活更有質量更有品位,更重要的是飲茶不但可以止渴,還可以清神醒腦,消食健胃,清瘴利便,對人的健康非常有益。中國是茶的故鄉,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茶的發現之初是被作為藥物利用的,史傳“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來人們發現茶除了藥用功效外還有健身醒腦作用,于是就從藥物中分離出來,茶也就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走進人們的生活。
我很小的時候就和茶有了接觸,那時我的父輩,我的祖父輩都有飲茶的習慣。很多的時候,他們喝湖北產的“川”字牌磚茶,這種茶是需要在開水里煮的.,顏色紅潤接近黑色之后就可以飲用了,當然其深淺度要根據個人的喜好,有時候還可以加一點鹽和牛奶調制成醇香的奶茶。他們也喝紅茶,比較起來,喝紅茶要比喝磚茶講究一些,水的溫度一定要滾沸,還要把沏茶的瓷壺燒熱,然后把適量的茶葉放入壺中,再把滾沸的開水從比較高的位置沖進沏壺里,且第一次是不能沏滿的,只能是大半壺,然后蓋好壺蓋略停2、3分鐘,再用一個茶杯來回倒兩次,然后再續滿開水,才能開始喝。我那時是喝涼水來止渴的,并且這習慣一直保持到中年,所以當時很奇怪,這苦澀的如中藥湯似的茶水有什么可喝的,而且口渴的時候想要喝卻又燙的不行,哪如井拔涼水咕咚咕咚來得痛快。年齡稍大一些后,對飲茶之道一點點的有了感悟,便漸漸地喜好開來。我喜歡綠茶中那份晶瑩剔透,幾片本無生命的茶葉原本躺在透明的杯底,一杯沸水澆下去,它們立時鮮活起來,在水中浮游升降,并舒展葉片,把顏色也由初始的老舊變得綠潤起來,一股淡淡的馨香隨著升騰的熱氣向四周彌漫開來,誘的你不得不去品嘗。我更喜好紅茶,當然這首先源自我的老父親。父親活到了八十四歲,就是去世前身體都一直很健康硬朗,這對于一個老農民來說已經很高壽了。我一直以為父親身體好能活到耄耋之年除了他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每天參加一定時間的體育鍛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天一頓紅茶。我們蒙古族人,包括內蒙地區的一部分漢族人早晨都是喝奶茶的,父親也不例外,但每天午飯后的一頓紅茶是父親必不可少的節目,幾乎是雷打不動。后來我上網查找了一下,發現紅茶居然有抗氧化延緩衰老、強壯骨骼、舒張血管、養胃護胃、抗癌、消炎殺菌、解毒、生津清熱、利尿、提神消疲等十幾種功效。受父親的影響,如今我也開始喝紅茶了,只是我的喝法不如父親的那么規范講究,但我的次數還比父親多了一次,下午一次,晚飯后一次。很多人擔心喝紅茶睡不著,我幾乎無此顧慮,因為我的睡眠本身也就是有一搭無一搭的,喝不喝茶都是如此。
內蒙古是歌舞之鄉,內蒙古也是酒文化發達之地,這或許是和寒冷的氣候有關,或許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關,亦或是和蒙古民族的熱情好客有關,有客必擺酒,有酒就一定有歌舞相伴,三杯酒下去,渾身的每一個神經細胞都興奮起來,于是豪氣、詩性和藝術氣質便開始滋生蔓延,一個酒局便被弄得歌舞相伴,其樂融融,心也被拉近了,情誼越喝越深了。
小時候,經常去給大人買酒,總是奇怪,大人們為什么這樣鐘情與它呢?于是有一次在路上偷偷地嘗了一口,哇!奇辣無比,嗆得我半天透不過氣來,于是就痛下決心,長大后絕不沾此物。
插隊時,生活平淡得像一杯溫開水,沒有熱量,沒有色彩,于是便誤入“杏花村”,學會了喝酒。不過那時一是因為物資供應緊張,酒類匱乏,二是剛剛“入道”,比較謹慎,所以幾乎沒體驗到醉酒的滋味。
第一次喝醉是當代課教師的時候,那一次三個人放翻了了兩瓶“高草”(高度草原白酒),那可是真正意義上的“高草”,65度,而且只有一盤咸菜,幾乎等于“干剌”。“酒精考驗”的人都知道,這樣喝酒醉得更快,可是我們還不甘心,醉了之后還要看電影(那天正好趕上電影隊放電影),可是眼皮子就是不聽話,根本看不清銀幕上的圖像,意識也迷離起來,也聽不見什么聲音,好在有一根弦還繃著,還記得自己是人之師表,千萬不能出丑,終于掙扎著回到了宿舍。
最慘的一次也是喝“高草”,還是三個人兩瓶。那時的酒量已經有些“火候”了,喝完后覺得沒太醉,暈暈乎乎上床入了睡。半夜里,老覺得一股帶火的濃煙直刺咽喉,初疑是夢,但總揮之不去,一激靈,從睡夢中醒來,月色朦朧的室內已濃煙密布,被窩里還發出通紅的火光,方知失火了。于是大聲呼喚同伴,澆水滅火、開窗放煙,折騰了半天,酒意和睡意全消。接下來打掃戰場,毯子、棉被、床單、褥單、棉褥子、皮褥子、毛氈,從上到下全被燒了個盆大的洞。其實損失倒不算什么,如果不是醒的及時,三個人的小命不被煙嗆死也會被火吞噬掉,其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酒是情感的潤滑劑,當有了投機的伙伴,幾盤菜肴,不一定多名貴,但必須可口;耳畔還有輕松舒緩的樂曲,從聽覺器官傳遍全身的每一道神經,讓人感到舒緩愜意,就如一個鞍馬勞頓的旅者,依靠在清風撫弄下的楊柳樹旁,傾聽一首輕松舒緩的小夜曲,不知不覺沉醉其間,一身的疲憊不經意間煙消云散,心底也變得輕松坦然起來;此時,推杯換盞之間,或敘舊日友情,或猜拳行令,或盡情放歌,一切煩憂都拋至九霄云外,暢快淋漓的感覺油然而生。
但是,過量飲酒也會損害健康,也會讓人失控做出失德之舉,所以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以適量適度為好。這是我根據自身的經歷總結出的教訓,說出來提醒自己也與大家共勉。
【這煙這茶這老酒散文】相關文章:
這夜這情這傷散文08-08
這夜兒,這月兒,這寂寞,這孤獨散文11-08
這雪,這思念散文08-29
這路上的散文07-25
這情難忘這恩難報散文10-10
這山這水這風景高中作文01-20
這雨這心詩歌10-16
這雨這春天作文10-18
這微笑,這鼓勵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