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蕩在巷子里的熱粽子叫賣聲的散文
在我步行上班必經的牛斜村巷子里,每天清晨,遠遠就會飄來斷斷續續“熱粽子啰”的叫賣聲,循聲望去,一個推著滿目瘡痍、吱呀吱呀亂叫的老式飛鴿自行車的中年婦女的身影便映入眼簾。她看上去,四十歲左右,皮膚蠟黃,面容消瘦,身材矮小,約莫一米五的樣子,有輕微駝背,衣衫破舊,表情滄桑,行走吃力,說話口音有著明顯的山村鄉音,與這個小城的閑適和從容顯得有點格格不入。自行車的后座用繩索固定著的兩個用竹篾編織的竹籠,上面蒙著一層保溫的棉墊,竹籠拌上綁著一個塑料袋,里面裝著吃過粽子的蘆葦葉。
間或有人順著叫賣聲從巷子的小院里悠悠地走出來,買上一些粽子當早餐。也有人從三、四層樓的窗子探出頭,喊著“賣粽子的,等一下”。賣粽子的婦女便心領神會,將自行車稍稍傾斜靠著自己的身板穩住,不一會兒,就會有小孩拿著錢來買粽子。
這個長年累月在此地賣粽子的婦女,引起了我的一點好奇心。我的岳父岳母頗喜歡吃粽子,于是,我會隔三差五買上幾個粽子,一來討得岳父岳母的歡心,二來一家人也可解解饞,何樂而不為。
經打探,我斷斷續續得知了她和她的家庭的情況。她家在離市區五十公里外的鄉村,家境貧寒,家里共計六口人,公公和婆婆,她和丈夫,還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個女孩,2010年高中畢業考進了西北工業大學,老二是個男孩,今年參加高考。兩個孩子的學費和家里日常大筆開支,主要靠丈夫外出打工來承擔,自己種地、賣粽子賺點小錢,用來貼補家里的米面油鹽醬醋等開銷。
如今,她在州城的城鄉結合部一處民租房里已住了近三個年頭。問及她為何要來城里賣粽子,她面帶歉疚、表情凝重地說:如果不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將來能上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過上好的生活,就我個人來說,我是萬萬不會背井離鄉到此地奔波的。我和丈夫祖輩都是農民,經歷和嘗盡了農村生活的各種苦和累。通過電視,我們知道城里人和鄉下人生活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因此,我和丈夫的唯一夢想就是孩子將來能過上城里人的生活,我們實在不想讓孩子和我們一樣繼續生活在農村,重復著我們走過的路,過著辛苦清貧的日子……
從兩個小孩開始懂事起,她們就一直叮囑和鼓勵兩個孩子要好好讀書,用勤奮和知識改變命運,希望孩子將來能離開農村到城市去生活。2007年,她的女兒初中畢業,在全市統考中名列59名,欣喜之余,這讓她和丈夫看到了一絲希望和夢想,并決計克服公公婆婆的反對,以及周圍人們的不解和家庭拮據的現實,把女兒送到商洛中學讀書。2009年,高中繁忙的學習、激烈的競爭和艱苦的生活條件,讓身體本來就羸弱的女兒有點吃不消,時不時身體就鬧點別扭,多次被緊急送進醫院。與此人同時,兒子也以優異成績被商洛中學錄取,這一切便促使她們咬了咬牙,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城鄉結合部的郊區租了一間民房,一邊賣粽子一邊照顧兩個孩子的生活。從此,一家六口人便開始過著分多聚少的“兩岸三地”生活。
春冬時節,由于氣溫較低,在自然溫度下粽子可以多保鮮幾天,她煮一大鍋粽子,足夠她賣三、四天。夏秋時節,氣溫回暖,為了防止粽子變味、發餿,她每次只煮三分之一鍋,基本上僅夠一天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春節等重大節日與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外,只要她沒臥病在床,她幾乎每天都周而復始地起早貪黑忙碌著:煮粽子、賣粽子,給兒女做飯……忙忙碌碌都差點忘了自己還是個女人這回事。
最近一次見她,是在高考前的`一個禮拜,她如釋重負地告訴我:兒子高考結束后,她背井離鄉賣粽子的生活也要暫告一段落了。為了積攢一對兒女高昂的大學學費,等眼下的夏收結束,忙完地里的農活,她將和丈夫一塊外出打工,以便兩個人在生活上能有個相互照應和幫襯……
不知不覺高考已結束了一個星期,走在上班必經的牛斜村巷子里,那熟悉的熱粽子叫賣聲,也已有好幾天沒聽見了,這讓我多少覺得有點失落和不自在。我時不時地駐足觀望和找尋,期許著熟悉的熱粽子叫賣聲在耳邊再次響起……
此時,我的腦海里突然蹦出“過客”兩個字。是呀,我們都不過是生命的匆匆過客而已,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蕓蕓眾生,能夠相遇相識便是冥冥中的一種緣分。
人生在世,我們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有時難免就會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甚至歪打正著,誤入歧途,有時也要被動接受一些我們無權選擇的事物和現實,比如天下父母對兒女的疼愛和憐惜。盡管這份愛的方法有多種,愛的方式有多樣,但無論如何,這份愛都是天底下最無私、最純粹、最動人、最美麗、最寶貴的一筆財富和最強大的精神力量,溫暖我們的心靈,安撫我們的傷悲,構筑我們的幸福……惟愿天下父母安康幸福,好人夢想成真,有緣人歲歲平安。
【飄蕩在巷子里的熱粽子叫賣聲的散文】相關文章:
巷子里的老人散文04-24
巷子里的童年作文01-09
巷子里的友情作文06-22
小城叫賣聲散文10-30
故鄉的叫賣聲散文03-19
落在破堪巷子里的春天抒情散文09-06
那條深深的巷子散文11-13
巷子里的陽光閱讀及答案06-21
《巷子里的陽光》閱讀及答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