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五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標:
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3、情感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課前準備】
學生熟練地朗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背景。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呀?(生答)春天。你們還記得春天有什么美麗的景色嗎?(生答)春天,在詩人筆下是最富有清新、浪漫氣息的季節,你知道有哪些關于春天的詩句嗎?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游園不值·葉紹翁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今天,我們將隨著明朝文學家袁宏道到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介紹,師補充)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寫作背景:
袁宏道不愿作官,把做官看作是猢猻入籠中,世人莫道烏紗好,君獨垂頭思豐草。萬歷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雖然官務清閑,不像當吳中縣令時苦瘦苦忙進退狼狽,但污濁的官場仍使他嘗盡百暖百寒、乍陰乍陽的人間惡趣。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滿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并矯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
教師提示應注意的問題:① 讀音要正確;② 停頓要分明;③ 注意語調的輕重緩急;④ 恰如其分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順勢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1、請給下面的字注音:
燕、朝、惡、廿、髻鬟、鬣、蹇、呷、曝、墮、鵠、倩。
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學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2、掌握下列實詞:
東風時作 作:起。
土膏微潤 膏:肥沃。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時:在這時。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開:新打開。匣:指鏡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端著酒杯、騎著驢。
作則飛沙走礫 飛,使沙飛;走,使礫走。
3、一詞多義:
之:
一室之內 脫籠之鵠 倩女之靧面 策之不以其道 吾欲之南海 郊田之外 曝沙之鳥 髻鬟之始掠 食之
4、難句翻譯: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詞類活用)
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倒裝句、主旨句)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山巒為晴雪所洗。(被動句)
5、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由發言,明確:這是一篇寫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筆調寫出北京近郊早春時節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寫城中余寒景象,寫了欲游不能的苦惱。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游的所見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氣、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線;接著寫滿井春色,先總寫滿井全景輪廓,后分寫山、水、柳條、麥田、游人、鳥、魚,并點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緣由及作記時間,結束全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北京春寒,欲游不能
郊游見聞和感受 時間、天氣、人物、路線
滿井春色 總:全景
分:水光山色 柳條麥田
游人歡欣 魚鳥之樂 點明主旨
出游緣由及作記時間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探究文章優美的意境。
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選三位同學發言,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河面浮冰剛剛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山巒積雪剛剛消融,座座青山秀麗,好像晨妝少女;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鳥兒曬太陽;魚兒戲水戲浪。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將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為一組鏡頭,熱鬧非凡。自然風光與人物活動相映成趣。一幅滿井春光圖,顯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達了一種輕快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生機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深入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問: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言。大家一致認為:本文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師稍作點撥:請同學們思考文中的關鍵語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和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內涵。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作者重在抒寫性靈。
文章開篇寫城內的枯燥局促,與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得出結論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反映了作者對城市、官場的厭棄和投身于大自然懷抱的欣喜之情,暗含著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式的人生哲理。結尾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區別。不能以游墮事是對那些熱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無意于在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然可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惟此官也,有不虛此行的滿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給他以慰藉,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所以,這篇山水游記,與其說描繪滿井一帶的二月春色,還不如說作者借游春在抒寫性靈,反映了他對官場和對大自然、人生的態度。
五、賞讀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1、白描的筆法:
提問:白描是一種怎樣的描寫方法?能從以往學過的課文中找幾例嗎?
明確:白描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如《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如《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高度抽象概括地寫出了西湖雪景。
提問:本文哪些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
明確:如寫水,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筆法極為簡練,卻又鮮明如畫。
2、比喻的妙用:
提問:文中哪些句子運用了比喻?請畫出來,品味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
⑴ 作者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脫籠之鵠,表現自己從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懷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
⑵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
⑶ 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
⑷ 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返青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動,讀來妙趣橫生。
3、擬人的寫法:
提問:文中運用擬人修辭格的句子有哪些?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自由選例,品評。 如寫魚鳥,說它們悠然自得,洋溢著喜氣,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誦讀文中運用白描、比喻、擬人的文句,增加語言積累。
至于章法上的欲揚先抑(第一段寫城中余寒,為下文寫田郊春光作鋪墊)、生動的場面描寫(游人歡樂、喜慶的場面)等,可提示學生自行品味,此處不再贅言。
六、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游記散文的獨特魅力,總結全文
教師提示:這個單元有四篇文章均為山水游記,試將本文與前三篇課文比較,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前三篇課文,如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重寄托重理念。袁宏道更注重對大自然的客觀描寫,也揭示出人們游山玩水的愉悅心情。
教師可指導學生就創作動機、內容、藝術風格等方面作一些比較,然后集體交流,達成共識。
請兩位同學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其余同學補充評議。
【板書設計】
滿井游記(袁宏道)
字詞句:
課文思路:
北京春寒,欲游不能
郊游見聞和感受 時間、天氣、人物、路線
滿井春色 總:全景
分:水光山色 柳條麥田
喜悅、熱愛 游人歡欣 魚鳥之樂 點明主旨
出游緣由及作記時間
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復習復韻母、鼻韻母,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2、通過給動物掛牌,聯系生活實際拼讀音節、拼讀兒歌,等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使學生熟練準確的拼讀音節。
3、通過看圖講故事,進行觀察、表達、思維的綜合訓練。
4、鞏固所學的漢字,讓學生準確認讀。
二、課前準備:
1、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卡。
2、八種動物的圖片,相應的音節卡片,詞語卡片。
三、教學方法:采取觀察法和游戲法授課。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我會連、讀讀連連、讀讀畫畫、我會講”這幾道題。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我要恭喜大家,已經將漢語拼音所有的字母都學習完了,那大家學得怎么樣呢?咱們互相檢查一下。
二、學習新課:
(一)我會連:
1、教師出示生母卡片,學生認讀,打亂順序讀,按順序讀。
2、那個小朋友能自告奮勇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準這些聲母 ?
3、這23個聲母很團結,他們在一起本領可大了,他們按順序排列起來能排列出一個圖形,想看看什么圖形嗎?誰先連好,并看出是什么圖形,就獲得小畫家的稱號。
(二)讀讀連連:
1、今天動物園里又來了一些動物,他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們愿意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2、現在,動物園要招聘一些小朋友給這些動物掛上牌子,讓參觀的小朋友能和這些動物交上朋友,準確叫出它們的名字,誰想來應聘?不過應聘有個條件,必須把這些音節讀準。(學生自己試著拼讀)
3、請學生將打亂順序的音節卡放在相應的動物下面。
4、開展把動物帶回家的游戲:將動物頭飾放在講臺上,學生拿卡片到臺前,先讀準音節,再說一句話:我帶( )回家去。
5、你還認識那些動物,你能拼出它們的名字嗎?
(三)讀讀畫畫:
1、你們喜歡秋游嗎?去秋游是最想帶什么東西?(指出是吃得還是用的)
2、老師這也有一些東西,你知道是什么嗎?出示音節卡片,學生自由拼讀,再拼給大家聽。
3、你想帶那些東西?請你準確拼讀物品的名稱,再相應的音節上圖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4、想一想:吃的用的帶齊了么?上臺展示。
(四)我會拼:
1、出示掛圖:學生仔細觀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2、隨機出示音節:xu? xi?o d? m? qi?o 學生自由拼讀,指生讀,齊讀。
3、學生看圖,提出自己的問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續編故事。
4、各小組代表上臺交流。
5、評出最佳故事獎。
三、教師小節:這節課,同學們去秋游,帶了好多東西,見到了許多小動物,收獲不小,希望課下把這幾道題再看看讀讀,你會有更大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我會讀、讀讀背背、我會讀”這幾道題。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玩得很開心,這節課會更有趣:
二、學習新課
(一)我會讀:
1、用簡筆畫劃出一朵花,讓學生說出這是什么,再出示詞語“花朵”。草地等詞語均以這種形式出現。
2、學生自由認讀這些詞卡,教師隨意抽取詞卡讓學生認讀。
3、八詞卡發給學生,請學生貼在相應的位置,指生讀,齊讀,開火車讀。
(二)讀讀背背:
1、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說說圖上的內容。
2、課文有一首兒歌描寫了這一幅圖的景象,請同學們讀一讀。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兒歌。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3、質疑解疑。問:求姑娘發來了什么電報?
4、指導朗讀背誦。
(三)會讀:復習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
1、出示聲母:認讀后想一想,這些都是什么?
出示形近聲母讓學生去別認讀,編順口溜認讀。(b-d p-q f-t)
出示音近的聲母讓學生認讀,要求發音準確。(zh z ch c sh s n l)
2、全班按順序認讀韻母,再由老師抽取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認讀。
出示形近的韻母讓學生辨析比較(ie ei iu ui an ang en eng in ing a an ang e en
eng in ing)
3、復習整體認讀音節: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認讀正體認讀音節。
嘗試歸類記4憶:zhi-chi-shi-ri zi-ci-si yi-yin-ying ye-yue
yu-yun-yuan wu
4、做游戲:找朋友,如:學生說一個詞:白云,手中拿yun的學生站起來說,“白云你的朋友在這里。”
三、教師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復習了所有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可要牢牢記住,對我們學習漢字有很大的幫助。
設計方案 篇3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
(教室內學生分四個小組圍坐)
師:今天我們這樣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樣。你們意識到什么了?
生:小組學習。
師:對啦!小組學習,然后小組擂臺賽。今天上課我只講二十分鐘,跟大家一起學二十分鐘,剩下的時間就你們自己學了,行嗎?(學生:行)好的。大家一起說,今天講的課題是什么?
生:(齊)夜鶯的歌聲。
師:夜鶯,這是什么東西?
生:是一種鳥。
師:對,看我寫字。(板書“夜鶯的歌聲”)看這個題目好像是說一只夜鶯在唱歌,是嗎?(生答是)你們讀過課文沒有?啊,讀了三四遍。你們讀的時候發現沒有:這篇課文跟別的課文有點不一樣。誰發現了,什么不一樣?
生:課文中人物的名稱都是用動物來代替的。
師:誰同意他的說法?(無人舉手)他可能是說,那德國軍官問那個小孩子“這里還有人嗎?”小孩子說,有麻雀、烏鴉等等,他說了一些鳥兒,是不是這樣想的?(生答是)是可以這樣想。這是那個小孩在戲弄德國兵。誰還看出別的不一樣之處?
生:這篇課文分開了幾節?
師:分成了幾節?它有標志嗎?
生:沒有。
師:沒有標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幾節?
生:因為它節與節之間隔開了一行。
師:你不是說沒有標志嗎?隔一行,再開始下一段。這是不是一種標志呢?(生答是)對,這叫“隔行分段”。你們打開書看一看,有幾個隔行,分了幾段?(學生看書)
生:三個隔行,分成了四段。
師:你們瀏覽一下──你們不是已經讀了三、四遍嗎?現在瀏覽一下第一段,看它寫了什么事?(學生看書)那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第一段是寫一次戰斗結束后,一隊德國軍發現一個小孩子在河邊吹口哨。
師:你的意思是這一段主要寫德國兵發現了孩子?這一段的產人公應該是誰?
生:這一段主要寫德國兵發現了小孩子,并讓他帶路
師:要按你這樣的說法,主人公還是德國人。整篇課文的主人公應該是誰呢?
生:應該是那個小孩子。
師:那么你說各段的意思時,都應該站在小孩子這個角度上來說。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生:這一段講小孩子被德國兵發現了,他們讓小孩子帶路。
師:小孩子愿意不愿意讓德國兵發現?
生:愿意。
師:那么他是被動地被發現嗎?這樣總結第一段的意思行嗎?如果說小孩子是主動地,想讓德國兵發現,那應該怎么說?
生:小孩子讓德國兵發現,并給他們帶路。
師:呀!這小孩子是“漢汗”!(笑聲)
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讓德國兵發現。
師:這是他在干什么?
生:他準備帶德國兵到游擊隊的埋伏地,讓游擊隊消滅他們。
師:意思說對了,就缺一個詞: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小孩子引誘敵人讓他們被消滅。
師:要是用兩個字來說的話,這叫什么?
生:誘敵。
師:對啦,就這么一個詞。(板書“誘敵”)再翻翻第二段,這回好說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學生讀文)他在前面走,敵人在后面跟著一直走進埋伏圈。這叫什么?
生:帶路。
師:對。(板書“帶路”)第三段講什么?
生:講小孩子讓游擊隊殲滅敵人。
師:如果還要用兩個字(指板書)寫上,該寫什么?
生:殲敵。
師:對不對?(生答對,教師板書“殲敵”)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誘敵。
師:“又去誘敵”黑板上該怎么寫?
生:又誘。
師:“又誘”?有點別扭,意思對,把“又”字再換一個字。
生:再誘。
師:對再誘。“又誘”也講得通,但把兩個同聲的字放在一起讀起來繞嘴,也不好聽。換成“再誘”。(板書“再誘”)他就這樣用他的口哨聲引來了一群又一群的敵人,帶到埋伏圈里,讓游擊隊把他們一群又一群地殲滅。小孩子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師:他憑著什么去誘敵的?看課題,就憑著他模仿夜鶯的歌聲。這孩子很了不起。我們再仔細看一下第一段,小孩子和德國軍官有幾次對話?你覺得哪一句最精彩?說了那么多話,當然都是應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
生:(讀文)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師:這就精彩了?你們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來了,狼來了”,結果人們上去救他,卻發現什么也沒有。第二次他又喊,人們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沒有。第三次真的狼來了,他喊“狼來了,狼來了!”“野獸來了,野獸來了!”這不都一樣嗎?你怎么認為這個就精彩了?
生:這是小孩子在罵德國兵的。
師:是罵德國兵的,而且是婉轉的,但又是面對面地罵他“你是野獸,你是野獸!”可那個德國軍官卻怎么樣啊!有口……
生:難言。
師:是啊,有口難言,有口難辯。所以你認為很精彩,是嗎?(生答是)罵敵人是野獸。看我寫(板書“斥”),斥,什么叫斥?(生答斥責),什么叫斥責?生答:很狠地批評,(狠狠地罵)罵誰呢?(板書“敵為獸”)斥敵為獸。他就說了一句話嗎?你們看他說的那些話,都怎么樣啊?
生:都很巧妙地躲開了敵人的盤問。
師:那你把那些對話都來讀一下。(生讀文)小孩子說的麻雀,烏鴉、貓頭鷹是真的那些鳥兒,還是說敵人是烏鴉、貓頭鷹?
生:敵人。
師:這可錯了。他是說真的鳥兒。他故意說一些真的。讓敵人看作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說小孩話,就不懷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敵人打岔、兜圈子。從小孩子整個應答的過程來看,你們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他的表現嗎?
生:巧妙。
師:可以,還有嗎?
生:(數人答:奇妙、機智、新奇、奇特、機巧、奇異、又奇又巧等)
師:看來你們對“巧”和“奇”兩個字最感興趣。大家看黑板,我這里已經寫了“斥敵為獸”,如果用“奇”字,該怎么往下寫?
生:寫“對答奇”。
師:很好,很好。還有別的嗎?
生:寫“應對奇”。
師:“應對”不是和“對答”一樣的意思嗎?
生:寫“應對”更像寫詩。
第二部分
師:有意思,他看出來我想寫成詩,說“應對”有點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點古味兒。好,我們就按他的寫。(板書“應對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寫“巧”字,談怎么寫?
生:寫“巧安排”
師:編得挺好,但小孩子并沒有安排什么,只是在和敵人巧妙地應答,對話。
生:寫“應對巧”
師:不太好,一是和剛才“應對奇”太相似,二是念起來不順口,“應對巧”,聽,都是往下壓的語調。
生:寫“巧對答”
師:也不太好。看我寫一個怎么樣?(另外板書一行“斥敵為獸巧周旋”)“周旋”懂嗎?就是用說話和敵人怎樣?(用手做繞圈子的動作)
生:繞圈子。
師:對了!和敵人繞圈子說話。這一下我們的任務可重了,每段都得寫兩句,最后出來兩首詩?好嗎?(生答好)好是好,可是難啊!希望大家努力,把這兩首詩寫出來!現在開始再看第二段“帶路”,孩子繼續和敵人周旋。這一段文字少,很短,應該好搞一些,你來讀一下吧!
(學生朗讀課文)
師:孩子一邊走一邊學鳥叫,還用手打樹枝,拾松果(做動作)你們覺得孩子怎么樣?
生:小孩子什么也不怕,從從容容,叫敵人不懷疑。
生:這一段小孩子又說敵人是蘑菇,洋蘑菇。
師:怎么看出來的?
生:德國軍官問小孩這里有游擊隊嗎?小孩裝傻,說(讀文):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還有洋蘑菇”,孩子一邊裝傻,一邊就把敵人又罵成了蘑菇。
師:很好,這一小段你們認為最重要的內容是什么?聯系后面的課文想一想。
生:最重要的是他學夜鶯和杜鵑叫。這是他和游擊隊約定的暗號。夜鶯叫一聲就代表一個德國兵,杜鵑叫一聲代表一挺機關槍。這是小孩子在給游擊傳遞情況,敵人的情況。
師:也可以叫敵人的情報,敵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講得差不多了。那么這里怎么寫(指黑板)?
生:寫“學了夜鶯學杜鵑”。
師:不簡單,七個字寫出兩種鳥,但沒有說明這鳥兒在叫。
生:寫“夜鶯唱完杜鵑叫”。
師:好多了,但寫詩得押韻,我給你們改兩個字。(板書“夜鶯唱罷杜鵑啼”)行嗎?(生答行)“罷”就是唱完了,也有一點古味兒,“啼”當然就是叫了,這就和上一句的“奇”押韻。還有第二首詩呢,上一行最后的一個字是“旋”,怎么寫押韻?
生:就寫我剛才說的“學了夜鶯學杜鵑”。
師:韻是押上了,但還是沒說出鳥在叫啊!讓它們叫起來。
生:寫“夜鶯唱罷……唱杜鵑”。
師:很好,只是兩個“唱”有點重復。我還給改一字。(板書“夜鶯唱罷鳴杜鵑”。鳴、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生:可以。
師:剛才說小孩子給游擊隊送情報,送到沒有?
生:送到了。
師:(板書“情報送達”)這樣寫行嗎?(生答行)情報送到后,怎么樣?
生:敵人被殲滅了。
師:孩子怎樣了?
生:孩子不見了,他聽見口哨聲,也是暗號,就鉆到密林中去了。
師:我這里(指板書“情報送達”后面)寫什么?寫“敵被殲”還是寫“人不見”,孩子不見了,哪個好?
生:我覺得哪個都行。(眾笑)
師:好吧,我們兩首詩各用一個。(有學生舉手)
生:兩個都用,第一首詩就又不押韻了。
師:說得好,動了腦筋。但是我告訴你,詩的第一、二、四句要押韻,第三句可以不押。好了,我們把它寫上。(板書“情報送達人不見”,“情板送達敵被殲”──啊呀!這個“殲”字是第一聲,和上面的“旋”“鵑”都是上揚的聲調,讀起來不好聽。我們這樣寫吧,改成“殲德寇”。“寇”字知道吧,什么意思?
生:土匪、強盜。
師:“殲德寇”行嗎?(生答行,教師改寫板書)第四段比較簡單,孩子又去做什么?
生:又學夜鶯叫。
師:對。(板書“鶯聲又起”)孩子又像原來一樣去等誰?
生:等敵人再來。
師:是的。這個“等”我換一個字(板書“待”)行嗎?
生:可以。
師:等敵人再來,(板書“敵”,與“待”字中間留一空)等待什么樣的敵人?一個字。
生:強敵。
師:太夸獎他們了!
生:頑敵。
師:行!這個可以。(板書“頑”)還有第二首呢,也把這一句“鶯聲又起待頑敵”寫上行嗎?
生:不押韻了。
師:小小地變動一下就可以了。誰有這個機智?
生:把“敵”和“頑”兩個字換一下,變換一下位置,寫成“敵頑”。
師:非常好!(板書“鶯聲又起待敵頑”)太聰明了!我們一下子寫出兩首詩來,大家一起把它讀一下第一首。
生:(讀板書)斥敵為獸應對奇,夜鶯唱罷杜鵑啼。情報送達人不見,鶯聲又起待頑敵。”
師:好,讀第二首。
生:(讀板書)斥敵為獸巧周旋,夜鶯唱罷鳴杜鵑。情報送達殲德寇,鶯聲又起待敵頑。
師:(看表)從上課到現在我們用了二十三分鐘,學習了幾段課文的主要意思,但學習得比較粗。課文語句中還有很多寫得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學?(生答想)想學,但是我不管了,你們自己學。這不分了四個組嗎?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共同學習,議論。先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共同學習、議論。先小組內學,學完了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習成果,要想出一個匯報的形式,怎樣匯報,各小組自己想辦法,看哪組的辦法好。好了,現在開始自學,議論,下節課開始匯報。
(學生分組學習,共學習十五分鐘,教師組間巡視、指導)
師:好了,時間到了,先下課,下課后沒商量好的小組可以抽點時間再研究一下。下課。
第二課時
第一部分
師:準備好匯報沒有?哪一組先匯報?(第三組舉手)好,你們先來。(第三組全體同學拿著課本上臺前)
師:誰是負責人?啊,是你。你來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們組打算用什么方法匯報,這么多同學各自都有什么安排?
生:(負責人)我們是用上課的方法,就是老師和同學們討論問題的方法來匯報。
師:角色怎么分配?
生:由蘇揚當老師,大家都當學生。
師:好吧,開始。
(“學生”們圍坐在地,“老師”站在圈邊)
“老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通過支老師的指導,充分地了解了課文的大概意思,現在我們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下面我提幾個問題請大家回答。第一個問題是:在河岸邊坐著的小男孩是誰?他在干什么?
“學生”:是一個小男孩坐在那里,他是專門用學鳥叫聲引來敵人,然后負責把敵人領到游擊隊的埋伏地去消滅他們。
“老師”:第一個問題答對了。第二個問題,那個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誘敵人,那他為什么要穿綠色的衣服?
“學生”:他穿綠色的衣服是為了游擊隊開火時,他方便逃跑。
“老師”:沒有說明白,為什么穿綠色衣服就方便逃跑?
“學生”:因為周圍的樹葉都是綠色的,跟他的衣服顏色差不多,他往里一鉆就不見了。
(教師插話:這個小孩利用了“仿生學”──保護色!笑聲)
“老師”:在第九自然段,書上說:那軍官“那陰沉的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這是為什么?
“學生”:這個軍官突然想到了讓這個孩子給他帶路,去尋找游擊隊。
“老師”:那他為什么要冷笑。
“學生”:其實他是想裝個笑臉,但裝不好,勉強地笑,就成了冷笑。
“老師”:很好,表揚你!(眾笑)下一個問題,在第十六自然段那軍官喊了一聲“蠢東西”,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學生”:因為戰爭一開始,村子里的人就都跑了,就剩小孩子一個人,所以軍官說他是蠢東西。
“學生”:(女)老師,他說得不對!我認為在上一句小孩子說“野獸來了”,也許這個軍官聽出來是罵他的,但他又有口……有口難言,不好說什么,就氣憤地罵小孩子蠢東西。
“學生”:那軍官要是聽出來是罵他,他早把小孩殺了!
“學生”:(女)軍官想讓小孩帶路不現在殺他,先讓他帶路,帶完路肯定要殺他。他想先利用小孩帶路就忍著氣沒有..沒有發出來(教師插話:沒有發作)沒有發作,只罵了一句蠢東西,輕蔑地微笑了一下。他心里可能在說,哼,別以為我不知道,一會兒再收拾你!
“老師”:你們兩個人辯論得很好,但我同意關玉婷(女生)的意見,你們同意誰的意見?
“學生”:(齊)同意關玉婷的。
“老師”:那就是關玉婷說得對!(教師插話:哈!少數服從多數。笑聲)現在提最后一個問題:軍官用什么東西來引誘小孩讓他帶路的?
“學生”:軍官是用火機引誘小孩的。
“老師”:這節課上完了,還有什么問題沒有?
“學生”:我不知道“木屑”是什么意思。
“老師”:誰來答?(“學生”舉手)請榮莊同學回答)
“學生”:木屑就是削木頭時削下來的碎片碎沫。
“學生”:我不明白“垂頭喪氣”是什么意思。
“學生”:垂頭喪氣就是提不起精神的樣子,低著頭有氣無力的樣子。
“老師”:還有什么問題?沒有了,我們就下課。
(教師插話:我有一個問題可不可以問你們?)
“學生”:可以。
(教師問,課文中哪一句話突出地表現了德國軍官的兇惡?)
“學生”:第十九自然段軍官說:“要是你把我們帶到別處去,我就把你們的腦袋擰下來。聽懂了嗎?”這一句表現得敵人最兇惡。
(教師:很不錯。全組學生走下臺前并向全班招手示意。)
師:第三組同學表演了一段上課的情景,“老師”提了問題,大家回答,又讓“學生”提問題。有些問題提得很好,還形成了小小的辯論。但有的問題提得太簡單了,比如德國軍官用什么引誘小孩帶路,答案只有兩個字“火機”,太容易了。不過總地來說,你們認為第三小組的匯報可以得到 A、B、C、D哪一級的評價?(學生答A級)好吧,大家都同意A級,我們就給他們評A級。(板書“第三組A)下面由第二組表演
,(第二組全體上臺前)誰來報告?
生:我們第二組是用電視劇的方式來匯報這一段,曹毅然表演軍官,王智慧表演小孩,其他人表演敵兵,我來當畫外音。
(一學生用課本和手做了一個電視劇開拍的動作,并說:電視劇《夜鶯的歌聲》第一集,燈光、攝影、錄音就位,開始!笑聲)
畫外音:夜鶯的歌聲響起來了。
(小孩子用口哨模仿鳥叫,軍官領著一隊德國兵大搖大擺,挺胸凸肚走來,大笑聲)
畫外音:一個德國軍官帶著一隊德國兵來到一座燒焦了的村莊。他們發現在這很靜的地方,一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低著頭,手里削著什么。
軍官:喂,小孩!你在削什么?讓我看看。(小孩遞哨子)你做得挺巧啊!
畫外音:軍官點了點頭,他那陰沉沉的臉上閃出冷笑的光。
軍官: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
小孩: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又用嘴學鳥叫)
軍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個了嗎?
小孩:怎么會剩下我一個,麻雀、烏鴉、貓頭鷹都有,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
軍官:你這個壞蛋!我問你還有沒有人?
小孩:人呀,戰爭一開始就都跑了,村子里著了火,人們說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畫外音:軍官輕蔑地微笑了一下。
軍官:你這個蠢東西!你認識到蘇蒙塔斯村的路嗎?
小孩:當然認識,我常到那兒去釣魚。那兒的魚的可兇了,能吃掉小鵝。
軍官:行啦行啦,你帶我們去,給你這個小東西(掏出一支鋼筆)這是進口的打火機。要是你帶錯了路,我就擰下你的腦袋。哼哼!(做擰的動作)聽懂了嗎?
畫外音:我們組的電視劇演完了,謝謝!(臺下鼓掌)
師:演得不錯,下一組,第四組吧!先介紹匯報方法。
(第四組學生上臺,有三個鉆到黑板架后面)
生:我們也用表演的方法。不過我們演啞劇,軍官和小孩都不說話,只做動作,后面專有一個人讀敘述,兩個人分角色讀軍官和小孩說的話。前后配合著演。)
師:你們為什么這樣表演。
生:這樣不用背,(師插話:不用背臺詞)對,不用背臺詞,又演得比較全。
師:不錯──我也奇怪,為什么有人鉆黑板后面去,原來是“幕后音”!(眾笑),好,開始。
(口哨聲響起,從開頭朗讀課文,軍官帶士兵上場,與小孩對話。對話中“軍官”不時穿插幾個英語單詞如NO,OK等。表演過程記錄從略)
師:第四組搞得有新意,有點像多人雙簧,有創意。這位軍官先生還說幾句英語,讓人們看出他是外來侵略者,很有辦法。要是你會幾句德語就更好了!(眾笑)下面就剩第一組了,請上臺!(第一組學生上臺,組長介紹匯報方法)
生:我們組用講故事的方法匯報,由徐迪新扮一位老爺爺,他就是當年那個小孩,現在老了,給村里的孩子們講他當年的故事。
師:形式很好,開始吧。
第二部分
(學生圍坐在地,“老爺爺”坐在正面)
老爺爺:孩子們!(眾笑)今天我給你們講一個當年的故事。那時我才十一、二歲,和你們現在差不多。(眾笑)那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德國鬼子來侵犯我們國家。有一次,一場戰斗剛結束……(后面的內容基本與課文相同,講述中間“老爺爺”曾兩三次向“孩子們”問話,如“你猜孩子怎么說?“你說可恨不可恨?”等等,過程從略)
師:四個組演得都很好,匯報的方法各組都不同,但都很有想象力,很有創造性。剛才第三組得了A,現在評一下第一、二、四組,應該評哪一級?(學生議論,最后都評 A級)好!都是A級。(板書第一組A、第二組A、第四組A)下面我們進行課文第三段的學習和匯報──第一、四段很簡單,就不匯報了。但是這次你們四個組先好好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學習匯報。我要求一定要有創新,要與眾不同。哪一組的方法最好。我才請上臺來。聽明白了吧?我只請一個最有創造性的組來。現在開始商量方法。
(各小組研究,教師巡回了解、指導、時間約12分鐘)
師:商量好了吧?各組長先來簡單介紹你們組用什么方法匯報。
生:(第一組)我們請一個同學演雙角色,既當軍官也當小孩。其余的同學當配音。
師:什么配音。
生:就是模仿小孩子的各種鳥叫聲,游擊隊員的說話聲──因為他們是埋伏著的,不能出來演。還有最后的打仗的槍炮聲。
師:模仿鳥叫和槍聲,在舞臺上那叫“效果”。第二組用什么方法?
生:我們還是畫外音加表演。
師:和剛才的方法一樣。
生:是一樣。
師:第三組,你們用什么方法?有沒有創新?
生:我們也是表演,但我們覺得游擊隊的戰士也能演,讓他們在那邊,站在一張桌子后面演。
師:為什么要站在一張桌子后面。
生:桌子代表山,他們在山上。
師:課文上沒說游擊隊埋伏在小山上啊,是樹林深處。
生:那桌子就代表樹林。
師:嗯,辦法不錯。第四組講一下你們的方法。
生:我們演一個電視直播節目。我當主持人,請支老師當特邀佳賓,其他同學當觀眾,他們可以給我們打熱線電話。
師:大家一起來評判,你們覺得哪一組的方法最新穎,最有創造性?(生齊:第四組)好,我們就請第四組來表演這場電視直播。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意見,做一點小小的改動,但我得征求第四組同學的意見,看他們同意不同意。(對第四組)我想讓全班同學當電視機前的觀眾,他們也可以給你們現場打熱線電話。可以嗎?(生:可以)好,大家注意,第四組的同學邀請全體同學當電視觀眾,你們也可以給現場主持人打熱線電話,好不好?(生:好)那你們第四組除去主持人,佳賓,其余的同學就算現場的觀眾了,好不好?(生:好!)那這場現場直播馬上開始──誰要打熱線電話就舉手,我們這是土辦法。(笑聲)
(第四組學生上臺,“主持人”坐在正面椅子上,對面是“佳賓”支老師,現場觀眾坐在“佳賓”的左側)
主持人:觀眾同志們,大家好!又到了我們每天的“電視劇評論”節目了。最近我臺開始播送電視劇《夜鶯的歌聲》,昨天已播到第 3集,觀眾反應熱烈。今天我們請來了這部電視劇的導演支老師,(全場大笑)來做我們的佳賓。大家歡迎!(學生鼓掌)有不少觀眾給我們打來電話,詢問有關這部片子的問題,您能做一些解答嗎?(“主持人”的這段話有手稿)
佳賓:可以,盡我所知。謝謝大家信任!
主持人:各位觀眾,您如果有什么話要說,或有什么問題,請撥熱線,我們的電話號碼是1234567(全場大笑)支老師,我先代表觀眾向您請教一個許多觀眾問過的問題:電視劇里描寫的這場戰爭發生在什么時間?(手稿)
佳賓:這場戰爭是發生在六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德國的法西頭子希特勒,勾結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東條英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侵入了東歐各國,也侵入了當時的蘇聯,就是現在的俄羅斯。蘇聯人民英勇抵抗,發起衛國戰爭。全世界人民也英勇抗擊德意日反動派,最后獲得了全面勝利。這個故事就是發生在當時蘇聯國內的事。
主持人:當時我們中國參沒參加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
佳賓:參加了。日本當時侵入了我們中國,中國人民進行了八年抗日戰爭,到1946年,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主持人:謝謝支老師!(笑聲)各位觀眾請撥電話。(有人舉手)
現場觀眾:我想問支老師一個問題:游擊隊員的口哨一響,小孩就鉆進樹林不見了。那樹林樹那么高,怎么能看不見一個人?
佳賓:這位觀眾的問題很有意思。一般在樹林里不但有高高的樹木──那叫喬木,都有樹干、樹枝分明,比如松樹、白樺等。樹下一般還長著灌木,就是那種沒有主干,叢生的,不很高的,如用來編筐子的荊條,公園里剪得很整齊,像一堵矮墻的黃楊等等都是灌木。小孩子完全有地方可藏。(臺下有人舉手)
主持人:這里有觀眾從家中打來電話,您請講。
電視觀眾:剛才支老師提到了白樺,課本里也說了。請問白樺是一種什么樹木,我們這里有沒有?
佳賓:白樺是一種喬木,它的最突出的特點是白色的樹皮,非常柔軟,能一層一層剝下來,薄得像紙一樣,好像有油性,一點火很愛著。課文上插圖畫的就是白樺,銀白色的樹干,很漂亮。老舍先生曾在《林海》里寫過“白樺的銀裙”。這種樹喜歡寒冷,俄羅斯有很多,我國只在東北有白樺。這里是長江流域,應該不會有。還有,這個字讀 huà,不要讀成 huá。
主持人:謝謝老師的指導,請你講。
現場觀眾:我覺得游擊隊要一個小孩子去誘敵人,這有點危險,萬一小孩應付不了,就壞了。
佳賓: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我覺得我們的觀眾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主持人:觀眾同志們,哪位能回答這個問題,請撥1234567。(眾笑)
現場觀眾:這個小孩子很聰明很機智,他敢當面跟敵人軍官開玩笑,(有一學生情不自禁地反對,不是開玩笑!)行,不是開玩笑,他當面敢罵敵人是野獸,敵人還沒話可說。他很機智,根本不用擔心。你這是“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全場大笑)
電視觀眾:我有一點補充:讓小孩子去引誘敵人,敵人容易上當,他們想不到一個小孩子會把他們騙了。
主持人:支老師您看觀眾們的回答可以不可以?
佳賓:答得很好。我們國家也有這樣的故事,比如《雞毛信》里的海娃。當然做這樣的誘敵工作的確也很危險,因為敵人是非常兇殘狡猾的。我們有一首歌里唱的“王二小放牛娃”不就是被敵人殺害了嗎?不過“要奮斗就會有犧牲”,這就是不怕犧牲的精神。
主持人:各位觀眾,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能再請一位觀眾提出問題。請撥熱線。
現場觀眾:游擊隊員知道有32個鬼子,兩挺機關槍,說“對付得了”,就開槍了,殲滅了敵人。如果來的鬼子很多,比如一百多個,二百個,游擊隊員人少,對付不了,那該怎么辦?小孩子還能跑得了嗎?
主持人:這個問題我還請現場觀眾來回答。你如果是那個小孩,你怎么辦?
現場觀眾:我要是那個小孩,一看有這么多敵人,估計游擊隊對付不了,我就想辦法不帶他們去。
現場觀眾:其實帶去也沒關系,能消滅多少消滅多少,打死一個少一個。反正樹林很密敵人地形不熟,小孩子也會鉆進灌木叢,游擊隊員也轉移走了。
現場觀眾:游擊隊和小孩子一定有事先的約定,多少敵人可以怎么辦,都是商量好的。(臺下有舉手)
主持人:好,請你把電話打進來。
電視觀眾:我認為打不打由游擊隊員決定,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打,反正孩子什么時候都能鉆進樹林,書上說“對付得了”,就說明也有時候“對付不了”的情況。
主持人:我認為觀眾同志們討論得很好。現在我向佳賓支老師提出最后一個問題:您拍這部電視劇,是想告訴觀眾什么?(臺下鼓掌)
佳賓:我要告訴觀眾的,簡單地說就是:侵略者必敗,也讓觀眾知道這個不知姓名的孩子是多么機智勇敢!
主持人:謝謝支老師光臨今天的節目!各位觀眾,今天的電視現場直播節目“電視劇評論”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關注我們的節目!再見!(全場鼓掌)
師:電視節目結束了,我們今天的課也該結束了,今天大家學得非常好,非常有創意。好,下課吧。
【全課板書】
誘敵──斥敵為獸應對奇 斥敵為獸巧周旋 第一組A
帶路──夜鶯唱罷杜鵑啼 夜鶯唱罷鳴杜鵑 第二組B
殲敵──情報送達人不見 情報送達殲敵寇 第三組C
再誘──鶯聲又起待頑敵 鶯聲又起待敵頑 第四組D
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目的
展現當代中學生朝氣、活力、團結、進取的精神風貌;展現班級良好風貌,增強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班級、和諧寢室;展現學生良好學習風貌,培養文明風尚、學習風氣、精神風采,豐富中學生活;提高班級凝聚力,增進班上同學的友誼,加強學生對身心健康的關注,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中學黑板報設計比賽方案。
二、組織單位:邊陽中學團委
三、評比對象:邊陽中學初、高中全體團支部
四、活動主題:
月份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班刊主題
“教師節”
“國慶節”
“志存高遠,
報效祖國”
紀念“12.9”
“元旦節”
五、評比內容
1、教師節(老師,您辛苦了、感謝老師)
2、國慶節(祖國,我愛你、我的祖國、祖國在我心中、慶祝祖國60周年)
3、志存高遠,報效祖國(學生立志、奉獻社會)
4、紀念“12.9”(以回顧歷史為背景,以熱愛祖國為主線)
5、元旦節(以歡度新年和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
六、評選要求:
1、標題醒目,突出,教師工作總結《中學黑板報設計比賽方案》。
2、內容要求豐富、新鮮、健康、充實,緊扣主題。
3、主題鮮明,健康向上,有教育意義。
4、字跡工整、不潦草,無錯別字。
5、插圖美觀,不花里胡哨,且與本期黑板報內容相符合。
6、美觀大方、創意新穎,色彩協調、圖文及裝飾布局合理。
八、活動進程:
1、各班在每月20—25日把班刊出好,28日進行檢查.
2、每月29日對評分結果進行張貼公布.
3、每月30日評選出優秀黑板報班集體并進行表彰.
九、相關說明
1、設計班級黑板報作品不允許抄襲他人作品(包括框架布局、文章內容、圖片、文字、圖標等)。
2、連續4次獲獎且無其它重大違紀事故的班級,可直接被評為的度優秀團支部并給予頒發獎狀、獎金和獎品。
3、各班級要高度重視每月的黑板報評比,精心準備,認真完成。
十、獎品設置:
一等獎1名 獎狀+獎金(40.00元)
二等獎2名 獎狀+獎金(30.00元)
三等獎3名 獎狀+獎金(20.00元)
優秀獎10名 獎狀
設計方案 篇5
隨著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培訓師這個行業越來越熱門,也因此有了一門課叫做《TTT培訓師培訓》,業內簡稱3T。
老胡講課這么多年,去了解但沒有聽過3T的課,坦率的講內心比較抗拒,因為好的老師一定不是模式化培養出來的。正如大學里優秀的專業教授往往很少是師范學院出身的,因為兩點:一是內容依賴于老師的背景、學識和經驗;二是優秀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個人風格與魅力。而這兩點往往是模式化培養不出來的。
以上老胡的看法是針對想進入專業培訓師行業的朋友,因為現在的培訓市場很亂,我們會把師資分為三類:TTT型師資、專業背景型師資、資深實戰型師資。具體類型的解釋顧名思義,老胡只是希望朋友們不要成為TTT型的師資,畢竟不長久,背景和學歷也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要負責任地想清楚:自己有什么知識和經驗?自己能學習和組織什么知識?自己能如何高效地傳遞知識?要知道,做一個好的培訓師,無論難度還是收入,絕對不亞于做企業的CEO。
但老胡并不是否認3T的存在,相反,對于重視人才持續培養并努力搭建學習型組織的企業來說,內部人員需要3T的訓練,從而能更專業地將知識和經驗萃取、將知識轉化為對象的學習、通過授課技巧將講授過程變得更具有吸引力、通過課件和案例的編制及講授,將知識與經驗固化下來… …
老胡輔導的一些企業里,設定了內訓師體系,老胡也推薦他們去上一上3T的培訓,有了基本的概念和技能之后,才有資格成為能在某個領域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并讓企業認可和推薦的講師。
因此,如果您已經接受過3T的培訓了,老胡就來分享一些3T老師不會告訴你的幾個小秘密。
秘密1:敏銳發現你的Potential Partner
當學員逐步走進教室時,你要明白,他們參與這次的學習動機一定是不同的。有想主動學習的,有抱著來聽聽看態度的,更有被上級領導要求來聽課的,不一而同。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培訓師,應該有責任和義務讓所有的參與者都集中精力投入學習,所以老胡會在課前觀察學員們的`表情、說話、動作等,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哪些人可能會成為這門課上較為積極的人,他們就是課程的Potential Partner,在需要破冰或者探討時,發揮好他們的作用會讓你的課程變得更有氛圍。
當然這個準確性和老師的經驗、敏銳度有關,老胡就屬于對人的感知非常敏感的那一種人,有些技巧無法講述出來,但我們也可以探討一下,有哪些細節可以讓你初步判斷成為Potential Partner呢?
例如:
——有學員提前進場,坐在座位上較為認真地翻看課件;
——有學員風風火火地進來,一邊說:“還好我沒遲到”;
——有學員性格較為開朗,到了教室后,不停地與周圍人打招呼或者開玩笑;
——還有學員雖然第一次見到老師,但會含笑說一聲:“老師好”!
…………
很多細節,很多地方需要你去仔細發現,對你的授課過程都是有益的。
對于你認定的PotentialPartner,在講授過程中,可以不斷地進行眼睛對視,并走到面前進行簡單的提問,以獲得反饋和支持。
請記住,即使級別再高的學員,即使不愿意開口反饋的學員,你走到他面前,看著他,認真地詢問他的建議,99%會給你回饋的,即使真的說不出來,這時候你就要馬上轉向離他最近的PotentialPartner。
因為,沒有反饋的課程一定是失敗的,一個好的授課,一定不是單方面講授,而是通過學員的反饋,會對老師產生激發作用,讓老師思維活躍講述地更豐富更精彩。
秘密2:建立你的“場”
每個人的都有自己的“場”,但又是一個很微妙的事物,有強有弱,有開放,有封閉,有吸引,有排斥。
對于一個好的培訓師而言,每天面臨的學員可能都是陌生的,如何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場”,并讓學員感受到,且應對不同的學員發揮出不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普遍比較拘謹的中基層學員,尤其是有高層旁聽的情況下,老師要建立“溫和場”,讓學員輕松且感受到對于他們的理解、認同;對于公開課這樣來自各個行業、不同層次、不同職能的學員,老師要迅速建立起“專業場”,讓他們明白在這里可以學到他們需要的東西,感受到老師的專業性;對于較高層次的學員層,往往他們是存在一定的挑戰心態、旁觀心態的,因為個體的自我觀都很強,要讓他們老老實實學習是較難的一件事,老師就要及時通過案例或者親身經歷、更具有信心的話語,來建立“信心場”和“共鳴場”的復合場,讓他們感受到,并能找到你身上的亮點,能夠愿意聽你講,并在之中形成共鳴,往往就會很成功。因為高層學員一般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引發共鳴是學習破冰很重要的一點。記得老胡十多年前剛踏入培訓行業時,有一次高層公開課,幾乎都是企業董事長、總經理,老胡一出場,就聽到了一些議論,這個老師看起來怎么這么年輕,要知道這肯定不是贊賞,更多的是懷疑。老胡從來堅信一點,只要讓我站在臺上,這就是我的世界,由我控制。所以當時我用堅定的目光與在座的學員們進行了直接的接觸,然后非常自信的說:“我是一個老師,也是一個創業者,做過員工,做過高管,雖然我做的企業也許沒有在座的各位規模那么大,但我還是很高興這兩天里能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心得,而且我相信,一定對你們未來的管理和經營是有意義的。”,說完,老胡發現學員們看我的眼神不一樣了,因為我很坦誠,也很自信,更沒有將自己放在一個不管對象是誰只管照著課件講的角色上。這門課非常成功,也是老胡的第一場商業培訓課,也是第一場公開課。
秘密3:給自己一個“角色”入戲
培訓師應該是什么角色呢?講授?老師?老胡認為一個好的培訓師,就像管理者角色認知一樣,要掌控多種角色來面對學員。
老胡一直是這么做的:講解管理時,我會讓學員充分感受到我是一個老師之外,我還是一個高管或者BOSS,我能夠通過真實的管理實踐去理解他們并給予指導;講營銷或者銷售的課程時,我會讓學員感受到我是一個跟他們有過共同經歷的人,是一個見過更多場景的同類人,現在歸納出規律、要點、訣竅來與他們分享;(當然,由于公司的原因,老胡的確一直在做營銷和大客戶管理,這個虛假不得)講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課時,老胡一方面會講人力的專業技巧,另一方面會真誠地談出對人力的工作理解,并且站在公司和員工層面來講述對于人力的工作要求,此時,我的角色是老師,也是他們的同事。實際問題練習時,老胡會成為一個顧問,迅速根據經驗來判斷學員的問題思路是否正確、完整,并給予實際的指導,這也是非常有挑戰的。你不可能什么崗位、什么行業都做過,但有過管理咨詢顧問經歷的老師就是有這個優勢,能迅速把握學員的問題并給出適當建議。根據老胡的經驗,不論什么層次的學員,都是比較喜歡能做顧問的老師的。還有很多種角色,在課程的不同階段會交叉出現,也會在不同的課程中側重點不同,但一定要注意一個要點:你首先要入戲,真的通過接觸、答疑、輔導、講授等環節,把自己當做三種基本角色:輔導專業的顧問、理解學員的同事、格局上到位且能指導他們的上級。記住,他們沒有人喜歡高高在上且非常遙遠的角色,沒有人喜歡只是拿著一堆東西來講述的人,那還不如聽錄音或者看視頻。
秘密4:不要“講”,而是“享”
很多版權課或者初入培訓界的老師課程,都非常注重“講”。課程當然是有清晰的架構,案例也是在不同環節精心設計和準備的,但如果你千篇一律,只要是這門課,對誰都是一種講法,老胡認為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自己會很無聊;二個是遲早喪失開發能力。
因此,老胡認為,3T培訓可能給予大家做培訓師的基本技能和課程開發技巧,但我必須要提醒的是,你千萬不要把自己當做一個“講”師,這是不值錢的!
就如一份食物,無論看著多好看,聞著多香,都要吃進去才知道,因此不要平鋪直敘地講課件上有的內容或者單純的案例、知識點,而要把你“吃下去”后的感受“分享”出來。
課堂上有些內容是可以通過看來學習的,但你站在講臺上,就是要將他們看到的內容,通過你的口頭,更具有理解力和更新的角度地呈現出來。
老胡每次課程都會逼自己忘掉一些過去的案例,根據學員的現場反應來瞬間思考案例和講解方式,雖然很累,但這樣長期下來,對自己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
秘密5:做一個能“悟”的老師
3T會系統地培訓如何萃取知識和經驗,如何設計課件,包括講授時如何開場、如何發音、如何設計活動等,非常全面。
但老胡認為,一個老師是否優秀,很大程度看他的學習能力,也就是“悟”的能力。
一個會“悟”的人,猶如得了職業病,看到生活中的現象、聽到別人講述的內容、對于自己做過的事情等等,都會自發進行思考,并歸納后站在聽眾的角度來思考如何講授更好。
講了這么多年,老胡一直堅定地認為,培訓不是解決問題的,咨詢才是與企業一起解決問題的。但既然培訓不能解決問題,那是干什么呢?培訓是為了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而對相應的對象進行知識、技能方面的提升,是擴寬眼界,了解趨勢的渠道,是吸收優秀經驗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一種互動的學習。因此,一個好的培訓師,并不是讓學員將知識點都背了下來,而是通過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悟”來引發學員的思考,并在思考和互動的過程中,愿意去接觸知識點并記住。
一個會“悟”的培訓師,是脫離于技巧之外的,他會見到任何學員都非常親切,因為學員們的一舉一動也會讓他“悟”;學員們也會喜歡這樣的培訓師,因為人們總是不愿意去接觸冷冰冰的知識,而愿意去聽取別人的理解和感受,尤其是成年人的教育。
以上純屬胡言非語了,并不是說TTT不好,而是希望愿意走上培訓師道路的朋友們,在基本規則、基本技巧之外,更多地獲得實際的建議。
【【精華】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五篇】相關文章:
【精華】設計方案模板集錦6篇05-21
【精華】設計方案模板集錦8篇05-11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五篇02-19
【精華】設計方案集錦5篇06-01
【精華】設計方案集錦8篇05-27
【精華】設計方案集錦五篇05-24
【精華】設計方案集錦6篇05-16
【精華】設計方案集錦7篇05-12
【精華】設計方案集錦六篇05-12
【精華】設計方案集錦9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