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

時間:2022-06-09 16:14:16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推薦】設計方案匯編六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設計方案匯編六篇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掌握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

  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了解東晉、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南朝的經濟為什么能夠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事物的能力。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北南雙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本課地位在教材中從其內容和篇幅上講都不重要,其中“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三節中,只有“江南地區的開發”一節是必講內容。

  重點分析

  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表現。此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是江南經濟發展并縮小了南北經濟的差距,因此重點講解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可以使學生詳細了解南方發展的具體情況。

  難點分析

  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的分裂和頻繁的戰亂從總體上是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使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安定的社會環境,那么,為什么在動蕩的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卻能夠得以發展,學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師詳細講解。

  重、難點突破方案

  關于“江南地區的開發”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重點講解。建議教師分為三部分學習,即“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表現和影響。其中表現和影響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學習。“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建議學生討論“為什么在動蕩的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得以開發”,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的分裂和頻繁的戰亂從總體上是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使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安定的社會環境,此時期封建經濟仍然得到了發展,就其原因是:①整體的分裂之中尚有局部的統一;②整體的動蕩中尚有局部的安定,從地理范圍看此時動蕩多在北方,南方自三國至南朝始終較為安定,為生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③統治者自身的重視也促進經濟的發展。④民族的交往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北方富有生產經驗的農民帶來生產技術和生產資料,為躲避戰亂而南遷,均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和南北經濟差距的縮小。

  教法建議

  關于“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兩節,雖然是教材中的閱讀內容,但是如果學生不了結這段歷史,就不可能掌握以后所學習的歷史知識。因此,建議教師通過串講使學生弄清這段歷史。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表現

  教學難點: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教師首先提問:西晉時期統治者對內遷各族實行的奴役和剝削政策都包括哪些內容?推翻西晉王朝的少數民族是誰?在得到學生的正確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由于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導致了西晉統治的滅亡。

  那么在這個短期統一后中國社會進入到什么階段了?此階段為什么政局雖然動蕩,南方經濟卻能迅速發展?我們不妨讀讀這段歷史,探個究竟。

  一、東晉的偏安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東晉的偏安”一節,并出示下列圖表,

  朝代

  建立者

  時間

  時間

  西晉

  東晉

  進行表格的填寫,進行舊知識的復習和新知識的學習。同時通過知識的補充,使學生了結當時東晉政治的特點,了解:“王與馬共天下”。

  二、南朝的政治(420~589)

  教師出示以上《南朝更替表》,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和此表,讓學生回答:①南朝包括幾個朝代?②他們的都城在哪里?③從三國到南朝共有幾個國家定都南京(建業、建康)?

  答案: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定都建康即今南京。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譽,其六朝是指:吳國、東晉、宋、齊、梁、陳。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提出問題: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上的特點是局勢動蕩,王朝更迭頻繁,但也正是這一時期,江南的社會經濟卻得到迅速的開發與發展。這是為什么?學生看書、討論,估計學生可能會回答出書中所列表面原因,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使學生從經濟發展的條件如社會條安定、勞動力、勞動工具等方面進行分析。最后教師作總結:①江南經濟的開發,是在南方相對安定時發生的。說明戰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②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可見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④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

  2、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此為本課重點,教師仍然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總結出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估計學生可以完成下列內容。農業:水稻栽培技術有了提高,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推廣普及,南方稻米產量超過北方,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廣泛使用,

  圍湖造田;手工業:東晉南朝養蠶繅絲技術比前代大為提高,荊州、揚州是江南絲織品生產最多的地方。江南織錦技術得到普及與提到。揚州、荊州的冶鐵水平也很高。制瓷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瓷器成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燒制技術都很有特色。紙的生產不僅質量精美,而且數量很大

  3、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

  教師直接指出江南地區的開發,有利于江南交通網形成,商業活躍,城市繁榮。

  板書設計

  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東晉的偏安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2、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3、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

設計方案 篇2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5頁,數學教案-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學生進一步明確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發現乘法口訣標的排列規律,熟記1~6的乘法口訣,并且能利用口訣進行熟練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建立本單元知識系統,鞏固知識。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回憶一下,這一單元我們學過了哪些內容?

  學生小組回憶交流,然后在班內匯報。

  2.教師小結,并交待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探究體驗

  1.出示1~6的乘法口訣空表,組織學生回憶歸納,把口訣填入表中,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整理和復習》。

  2.讀表中的乘法口訣,仔細觀察:表中的乘法口訣是怎樣排列的?

  引導學生從橫看、豎看、斜看等幾方面盡可能的觀察仔細、全面。然后進行小組內交流。

  1.學生分組擺乘法算式卡片,擺成一個有規律的表。并把本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頁第2題圖,學生觀察圖,說圖意,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尋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決問題。

  提醒學生注意:圖中每個小朋友手里還拿著一朵花。

  三、實踐應用

  1.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對。

  2.幫助小動物找家。

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學科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那么”、“熟了”、“黃澄澄”等詞,了解“金子、運動場、電報”所比喻的事物。

  2.按從上到下,由遠到近順序,仔細觀察秋天圖畫及錄像,提高觀察能力。

  3.通過聽讀訓練,想象畫面,體會秋天的美景。

  (二)、美育目標:

  1.初步通過語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

  2.初步能通過聽再用語言展現圖畫,并進行初步審美想象。

  3.初步感受課文描寫出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熱愛。

  二、視點:

  知識點:秋天的一些特征。

  審美點:秋天美。

  關鍵詞:高、藍、黃澄澄、金子、黃葉、落。

  三、教學重、難點:

  1.要讓學生通過聽的訓練看圖、學文,掌握秋天的特征。

  2.金子、傘、運動場、電報指的是什么?

  四、教學材料:

  (一)典型材料:欣賞、感知《秋天》課文錄像。

  (二)延伸練習材料:觀察秋天景色的圖片和錄像,體驗秋天的美。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課前做“傳話兵游戲”)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各自的特征。春天草長鶯飛,夏天枝繁葉茂,而秋天的特征呢,正是我們這節課所要了解的。秋天到了,讓我們一起進入秋季,領略一下秋天的風采。(讀課題:秋天)

  (二)聽朗讀,初步進行審美感知、欣賞

  1.請閉上雙眼,用你們的乖耳朵聽一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放錄音)

  (仿佛看到藍藍的天、白云、黃澄澄的稻子、落葉、魚兒、螞蟻、燕子)(覺得天很美,豐收了)

  2.讓我們一起去看錄像,看看你腦中的圖畫是否同畫面上一樣,聽聽你講述的是否同教師說的一樣

  再放錄像,抽生回答。(天、樹葉、稻子、池塘……)

  (過渡)課文又是用怎樣的詞語來描寫這迷人的秋色呢?

  (三)進行審美理解

  1.這一課共有幾個自然段?(4個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習典型材料)

  (1)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2句)

  (2)聽師讀,看師的表情,想,寫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

  你聽出了秋天的天怎么樣?你對天空有什么感覺?(高、藍)

  (看圖片幫助體會秋天天高云淡)

  (3)你能夠讀一讀這美妙的語言嗎?(教師指導)

  (過渡):多么好看的藍天和白云啊!藍天下怎樣呢?

  3.同法學習第二自然段(進行審美延伸)

  (1)、請一、二組的同學讀,其余的小朋友比賽誰的耳朵最靈敏,最先聽出第二自然段寫了秋天的什么?

  (稻田)讀后提問,什么地方的稻田?(藍天下)稻田怎么樣?(一眼望不到邊)這個詞什么意思?(廣、多)說明了什么?(豐收了)指導讀。

  (2)稻田的稻子熟了,什么顏色(黃澄澄)(板書)把稻子比作什么?(金子)(板書)金子什么顏色(黃)讓一大片一眼望不到邊的金子放在農民的眼前,農民會怎樣想?(發財了、豐收了、很高興)

  (3)用豐收后的喜悅心情來朗讀。(指導讀)

  (過渡):那么,秋天還有什么特點?

  4.同法學習三、四自然段

  (1)、自讀課文三、四自然段,問:梧桐樹在什么地方?(池塘邊上)池塘在哪兒?(稻田旁邊)(勾劃)

  (2)、梧桐樹的葉子有什么變化?(黃、落)(板書)

  落是什么意思?(掉)

  怎么落?(輕輕地……)(教師加上動作指導幫助學生理解)

  葉子落下時像什么?

  (小鳥、蝴蝶……)

  你打算怎樣讀這個詞?(輕、長)(抽生試讀,教師指導)“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3)、樹葉落到水里,小魚游過去,把它當作什么?(傘)

  小魚的傘指什么?(落葉)

  小魚在傘下說什么?(悄悄話……)

  有的樹葉落在岸邊,螞蟻爬上去,把它當作什么?(運動場)

  螞蟻的運動場指什么?(落葉)

  瞧,螞蟻多愛運動,真有趣呀!你能用“△”勾出描寫小魚和螞蟻動作的詞嗎?(游、藏、爬、跑)

  (過渡):秋天到了,稻子熟了,樹葉黃了,燕子捉蟲的任務完成了,他們又將干什么?

  (4)、齊讀第四自然段、問:小燕子看見樹葉落下來時說什么?電報指什么?(落葉)想像電報上會寫什么?(天冷了,快快回去吧!……)指導朗讀,看板書總結全文,用“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樣)”的句式總結。

  (四)進行審美檢測

  小結:小動物們在秋天歡快地活動著,給寧靜的秋色增添了許多生氣。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贊美生動有趣的秋天吧!

  朗讀全文。

  (五)進行審美延伸、檢測、體驗

  你還想了解秋天其它的特征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多彩的秋色吧!

  看錄像。

  剛才你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想?

  你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怎么樣)啊!秋天到了”的句式說一說嗎?

  (六)進行審美欣賞、聯想、體驗

  讓我們再次閉上雙眼,聆聽古箏曲《秋思篇篇》,想象這迷人的秋色吧!

  (七)總結全文:啊!秋天多迷人啊!

  (八)課后作業:

  仔細觀察家里的花草樹木和田野里的莊稼,看它們跟夏天時有哪些不同,把觀察到的情況,講給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聽。

  六、板書設計:

  看圖學文

  天上 高 藍

  秋天

  稻子 黃澄澄 金子

  藍天下

  樹葉 黃 落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秋天》教案之三,希望對你有幫助!

設計方案 篇4

  課時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練習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識一類字和二類字;學習書寫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

  第二課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的意思,體驗文中情感,在此基礎上練習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

  2、朗讀課文

  二、看課文動畫,整體感知

  三、以讀代講,引導感悟

  1、出示填詞練習:()的小鳥

  大家看得真專心,現在誰能用書上的一個詞告訴大家?這是一只()的小鳥?

  a、“可愛”,“非常可愛”指導讀詞語,突出“非常”。

  b、給“非常”找近義詞。

  c、劃出樹上些小鳥非常可愛的句子,練習朗讀。(教師從顏色、機靈的眼神加以指導)

  d、練習用“非常”說話。(指導注意把話說具體,如:小紅學習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都是100分。)

  e、再讀第一句。

  2、你們喜歡這只非常可愛的小鳥嗎?文中的“我”也很喜歡它。往下讀你們就知道了,齊讀(第一段的二、三兩句)

  3、師:突然,我聽到了小鳥的叫聲,那聲音聽起來多(焦急)呀!什么是焦急你們知道嗎?(非常著急)這兩只鳥在焦急的說著什么呢?請同學們好好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聽到什么,看到什么。

  a、學生自由讀書。

  b、學生想象發揮。

  c、指導學生在表演中理解“焦急”,練習用“焦急”說話。

  d、聽到小鳥焦急的叫聲,我多心疼它們呀!齊讀第三自然段。

  4、師:我喜歡小鳥,心疼小鳥,所以,我決心放它回家去。

  5、故事的結果是什么呢?誰知道?你怎么知道的?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指導背誦

  多么可愛的小鳥,多么善良的小朋友,這樣的.一個故事,如果我們能把它背下來,講給更多的人聽那該多好呀!能在很短的時間里把它背下來嗎?試試看!

  練習背誦(自由背、同桌互背)

  五、擴展練習

  小朋友放小鳥的故事被我們附小電視臺的小記者知道了,他們想采訪那位放小鳥的小朋友,現在,你們都來當一回放小鳥的孩子,老師就是那一位小記者。采訪馬上開始,準備好了嗎?

  1、你放走的小鳥是什么樣子的?

  2、你喜歡那只小鳥嗎?為什么要把它放了?

  3、那你以后準備怎樣保護小鳥?

  六、總結全文

  這一節課,我們見到了非常可愛的小鳥,當了一回動物語言翻譯家,還接受了電視臺小記者的采訪,知道了鳥是我們的好朋友,下一節課,我們還要練習把這個故事講得更精彩呢。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周長的認識。課本44頁“什么是周長”及第45頁“練一練”中1、2、3題。

  教學目的: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知道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關鍵:結合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體驗、交流活動中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教具準備:多媒體、樹葉、長方形紙一張。

  學具準備:卷尺、小棒、彩筆、直尺、長方形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圖片)問:

  (!)這些花壇是什么形狀?

  (2)如果有3只甲蟲以同樣的速度分別繞花壇走一周,你們猜哪一只先到?

  2、學生觀察、思考、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體演示,思考:為什么(3)號先到?

  教師指出:看哪只甲蟲先到,要比較花壇的周長。(板書:周長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認為周長是什么意思?能舉例說明嗎?

  (2)如果花壇是圓形,你知道它的周長嗎?

  (3)(出示樹葉)誰能指出這片樹葉的周長?(演示螞蟻運行圖)

  2、視覺再次感知(演示):

  (1)多個圖形的周長。

  (2)辨析:螞蟻圖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學生用彩筆描44頁和45頁題1圖形邊線,教師巡視,指學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數學課本封面的周長嗎?你還知道那些物體的周長,和同桌說一說。

  (3)量一量:用卷尺測量自己的頭圍和腰圍,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小組交流。

  4、周長的概念: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三、鞏固練習

  1、口算花壇的周長。

  師:(出示花壇圖片)你們能想什么辦法,知道這三個花壇的周長?

  電腦顯示出各邊長度,學生逐一口算出周長。

  2、45頁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度量計算,接著在小組內交流,集體訂正。

  四、實踐活動

  (1)擺小棒:(出示圖形)你能移動小棒把下列圖形變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動手操作,小組交流,代表發言。

  (2)想一想:(45頁第3題)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你怎樣想的?

  五、全課小結

  六、思維拓展

  撕紙活動:

  1、先看演示,師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紙。

  2、想一想: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么?

設計方案 篇6

  綜合課

  1、認識“初”、“眉”等10個生字,會寫“北”、“南”等5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諺語的美。

  3、有主動積累諺語的愿望,能在積累諺語的同時增長知識。

  識字和積累諺語

  寫字,尤其是“北“的字型。

  小組合作學習

  課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諺語,它不僅告訴我們很多知識,而且方便我們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現在我們就來學幾個。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小聲的講課文,把課文中的生字勾畫出來,再把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聽。

  3、學生說說自己的記字方法,教師注意總結推廣學生中好的識字方法。

  4、教師出示字卡,指名學生讀、齊讀、搶讀。

  做找字游戲:將本課的識字卡擺在桌上,教師發字音,請小朋友趕快找出來。(也可以小組做這個游戲)最后,開火車讀字。

  5、再讀課文,要求認準課文中的生字,讀通課文。

  三、寫字教學

  1、請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該怎樣寫才好看。

  如,“北”字,誰來提醒小朋友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義詞是什么?(南)你會寫嗎?你覺得哪里最容易寫錯?(注意里面不是羊)

  3、學生描紅、書寫。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總結、表揚寫的好和進步大的孩子。

  四、自讀課文

  五、布置課下收集諺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自讀生字。

  2、教師指名、齊讀。

  二、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有什么特點?(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整體感知諺語的特點:這些諺語讀起來押韻,像詩一樣,很美)

  (2)自己讀一讀,感受感受。

  2、理解課文內容。

  (1)多媒體課件演示夜空月相變化的過程。

  課文中哪一句說的是這個情景?(師解釋農歷、娥眉、團圓)

  (2)第二句:結合觀察課文插圖,了解“北斗”,簡介北斗星的指向。

  (3)讀第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飛”、“大雁北飛”、“燕子南歸”都與天氣變化有聯系。讓學生通過讀文,自悟上述現象各預示了哪些變化。

  (4)學生自讀領會“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5)朗讀課文。

  三、積累

  1、記背本課諺語。

  2、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諺語,并說說諺語的意思。

  板書設計:

  8、識字

  娥眉月 將有雨

  月團圓 天將暖

  辨西東 氣轉寒

  知南北 要穿棉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8-31

教學設計方案07-08

教學設計方案02-28

教學設計方案12-23

薪酬設計方案08-31

設計方案格式12-01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07-29

命題教學設計方案05-08

教學活動設計方案12-14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03-0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 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另类欧美日本一区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