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設計方案實用7篇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蜻、蜓等14個生字。會寫螞、蟻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有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運用形聲字的識字規律自主識字。
2.通過閱讀,讓學生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3.通過兒歌,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注意觀察夏天的景物與氣候。
教學難點: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教會學生運用形聲字的規律來識字的方法。
2.通過閱讀兒歌,讓學生了解夏天的景物于氣候特點。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看圖識字,引出生字
1.夏天就要到了。在夏天,同學們都喜歡干什么呢? (學生自由發言)
2.我請大家看一幅很美的圖,請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圖上都有什么呢?(出示彩圖)
出示生詞卡片(有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等)
3.他們在干什么呢? 能不能用比較精彩的語言告訴老師?打開書57頁讀讀。
出示生詞卡片:展翅飛、捉迷藏、造宮殿、運糧食、游得歡、接網忙
二、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游戲:找朋友 找出生字新朋友
1.帶拼音讀詞讀句:誰認識這些生字新朋友?
2.去掉拼音小帽子,你們還會讀嗎?練練吧! (自由練讀)
3.男女生比賽讀。
4.抽讀生字卡片。(打亂次序)
5.學生擺字卡。 (邊讀邊擺成3排)
。叮畬W生找字卡。 (識字大王、識字小老師)
。罚螒颍号氖终遗笥眩簣D文結合 誰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
游戲:捉迷藏 這些生字躲到了課文里,大家還認識嗎?
三、朗讀感悟,興趣學習
1.自由試讀識字兒歌。
要求:(1)讀準每個字的字音。(2)共有幾句話,作上記號。
請同學分別讀這三句話。
請挑一句你最喜歡的,趕快練練吧!
2.合作學習:請把你喜歡的這一句,讀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3.全班展示讀。反復練讀這三句。
4.表演讀:星星創作獎 神秘獎品獎給讀得最好,表演得最好的小組。
要求:每組挑一句最喜歡的,邊讀邊表演?茨囊唤M讀得最好,表演得最好。時間1分鐘。
5.全班展示:全班配合讀,小組表演。
。叮〗M比賽讀。
7.拍手連讀。
。福螒颍赫椅舶 全班拍手讀,一人排順序。
讀課文或邊兒歌:
小蜻蜓展翅飛
小蝴蝶捉迷藏
小蚯蚓造宮殿
小螞蟻運糧食
小蝌蚪游得歡
小蜘蛛結網忙
四、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 分類學習法:這么多生字怎么學更輕松呢?孫老師教你們一的好辦法,就是分類學習法。
2. 小組討論法:這些字可以分成兩類,哪兩類呢?同桌討論一下。
第一類: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
第二類:展、運、網
。1)學習第一類字: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
1)編兒歌:蜻青青小蟲天上飛
2)蟲+熟字:蟲+青、蟲+廷、蟲+胡、蟲+丘、蟲+引、
蟲+馬、蟲+義、蟲+科、蟲+斗、蟲+知、蟲+朱
編兒歌記生字:蟲和青,蜻蜓的蜻;蟲和廷,蜻蜓的蜓
。2)學習第二類字:
1)抽讀生字卡片
2)去掉拼音讀
五、指導寫字
1.指導寫螞、蟻。
這兩個字都是蟲字旁,應該寫得左右大致相等。蟲字下面的提不要寫成橫。
右邊的馬、義要寫得瘦長一些。
2.教師范寫。
3.學生書空。
4.學生描紅。仿寫。
3)興趣延伸
同學們,課下還可以觀察一下,夏天其它動物都在干什么?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2、理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也許”、“似乎”詞語的意思。
3、能學習第四自然段對兵馬俑神態的寫法,進行仿寫。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難點:能學習第四自然段對兵馬俑神態的寫法,進行仿寫。
教學準備:
有關兵馬俑的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師:21世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卻沖出了一支古代帝國的雄兵,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出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深入研究3、4自然段,領略一下秦始皇兵馬俑的風采。
二、 學習3、4自然段
1、自由讀3、4自然段,想一想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簡要概括(板書:陣容 神態)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先近距離觀察一下這些秦俑的風采吧!
。2)齊讀第一句話,理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指導朗讀: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寫活了,我們能不能把它讀活呢?
(4)自由練讀,重點讀喜歡的兵馬俑的句子。
。5)匯報:
A、有的兵俑,留著胡子,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這也許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老戰士。
這個老戰士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勇猛)哪個詞可以看出來?(虎視眈眈)
B、有的兵俑,束著頭發,一臉稚氣,這可能是剛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歡這樣的小戰士么?喜歡他的什么?讀出小戰士的活潑、稚氣。
C、一匹匹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要讀出戰馬的什么?理解“膘肥體壯”“豎耳瞪眼”。
。6)我們連起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再來感受一下這些栩栩如生的兵馬俑。齊讀。
(7)師:聽你們讀得這么有滋有味,老師也想讀,可以么?
。8)師讀,故意少讀“似乎、也許、可能”。
。9)老師這樣讀可以么?為什么?(有這些詞說明是猜測)
。10)出示幾幅兵馬俑的圖片,問:你能不能學著作者的樣,通過仔細觀察這些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來猜測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許、可能”。
(11)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12)交流匯報。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這些兵馬俑不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當你看到軍陣精妙的布局時,更會為之驚嘆!
(2)齊讀第四自然段。
。3)讀了這段話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么?準備怎么介紹?
(4)學生準備介紹,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畫圖介紹、朗讀、復述、也可以小組合作表演等。
(5)匯報。
三、總結
師: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鐵馬,再現了秦皇朝當年兵強馬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威震四海的壯觀場面,真不愧為——世界八大奇跡(師板書,生齊說)
板書設計:整體
軍 陣 部分 前——后——兩側和最后
整體
秦始皇兵馬俑 老戰士:虎視眈眈
神 態 新兵:一臉稚氣
戰馬:膘肥體壯
設計方案 篇3
教材簡析:
《蘭蘭過橋》講述了爺爺帶著蘭蘭走過兩座神奇的現代化的橋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生動活潑,時代感強,富有情趣,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設計,強調以讀、說、議、想為主線,并以電教媒體貫穿始終,使學生在精讀中感知,在說議中感悟,在想象中創造。學生既增長知識,又提高能力。
教學過程:
一、抓住題眼,激情引趣
1、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說一說:“你都見過什么樣子的橋?”
2、借助電教媒體,讓學生認識形狀各異的橋,知道橋是架在水上供人們通行的。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又緊扣課題,從而引出本課橋的特點——神奇、美麗。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學習課文之前應把課文讀得由通順到流利再到感知課文,因此我便借助電教媒體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3)自由讀生字詞,不會讀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逐步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三、重點詞句精讀、美讀,激發情感
1、在學生完成自學后,我便請大家再讀課文,想一想,畫一畫,把你認為最能表現橋神奇的句子畫下來,再展開想象用心體會。
2、當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時,我又一次借助電教媒體演示出在潛水橋中看到的水中畫面及句子:“它是用特別結實的玻璃磚造的,就像一幢長長的房子”,“透過玻璃看見大大小小的魚游來游去,各種各樣的船只從橋頂上駛過來劃過去”,從視覺上激發了學生愉悅、豐富的情感,學生便情不自禁得美美地讀起來。
四、在說議中感悟
1、小組交流,談談認識。
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橋的特征和性能說一說。
2、代表發言,全班評議。
讓學生代表扮演橋梁專家,并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橋的知識介紹
給大家。學生既學得有情趣,又拓展了課外知識。
3、激發情感,認識升華。
看到這么神奇的橋,你會想些什么呢?
五、在想象中創造
1、蘭蘭過的這兩座橋多神奇。∷鼈兌际菢蛄簩<腋鶕藗兊男枰脑O計的,
你們長大了假如也做了橋梁專家,你會給大家設計一些什么橋呢?
2、任由學生想象,利用手中的“神筆”在電教媒體中描繪出心中的橋。這樣既
打開了學生的科學幻想之門,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最后,我和學生們利用電教媒體評選出“最佳作品”。
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找出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因為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是對該命題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對命題理解能力是我們今后研究數學必備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學科能力的基礎.
難點: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因為理解和掌握一個命題,一定要分清它的題設和結論,所以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但有些命題的題設和結論不明顯.例如,“對頂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沒有寫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題,學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題設,哪是結論,又沒有一個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題設和結論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ǘ┙虒W建議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或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結合學生熟悉的事例,來理解命題的概念、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并能判斷一些簡單命題的真假.
2、命題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雖然高中階段我們還要學習,但對于程度好的A層學生還要理解:
。1)假命題可分為兩類情況:
①題設只有一種情形,并且結論是錯誤的,例如,“1+3=7”就是一個錯誤的命題.
、陬}設有多種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種情形的結論是錯誤的.例如,“內錯角互補,兩直線平行”這個命題的題設可分為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兩個內錯角都等于90°,這時兩直線平行;第二種情形是兩個內錯角不都等于90°,這時兩直線不平行.整體說來,這是錯誤的命題.
(2)是否是命題:
命題的定義包括兩層涵義:①命題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②這個句子必須對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斷.即命題是判斷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語法上,這樣的句子叫做陳述句,它由“題設+結論”構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陳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過直線AB外一點作該直線的平行線.”疑問句“∠A是否等于∠B?”感嘆句“竟然得到5>9的結果!”以上三個句子都不是命題.
。3)命題的組成
每個命題都是由題設、結論兩部分組成.題設是已知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命題常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這種形式的命題中,用“如果”開始的部分是題設,用“那么”開始的部分是結論.
有些命題,沒有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題設和結論不明顯.對于這樣的命題,要經過分折才能找出題設和結論,也可以將它們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命題的題設(條件)部分,有時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題的結論部分,有時也可用“求證……”或“則……”等形式表述.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命題、真命題、假命題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學生理解幾何命題的組成,能夠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兩部分,并能將命題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會判斷一些命題的真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是: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教學過程設計
一、分析語句,理解命題
1.教師讓學生隨意說一句完整的話,每個小組可以派一名同學說,如:
。1)我是中國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飯了嗎?
(4)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5)畫一個45°的角。
(6)平角與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斷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學生答:(1),(2),(4),(6)。
3.教師給出命題的概念,并舉例。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中,每句話都判斷什么事情.所謂判斷,就是肯定一個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數學課中,只研究數學命題,請學生舉幾個數學命題的例子,每組再選一個同學說.(不要讓說過的再說)
如:的句子,叫做命題,分析(3),(5)為什么不是命題.
教師分析以上命題
(1)對頂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條射線把一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一定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4)如果a>0,b>0,那么a+b>0。
。5)當a>0時,|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銳角。
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有意說出以下兩個例子,并問這是不是命題。
(7)a>0,b>0,a+b=0。
。8)2與3的和是4。
有些學生可能給與否定,這時教師再與學生共同回憶命題的定義,加以肯定,先不要給出假命題的概念,而是從“判斷”的角度來加深對命題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題的構成,改寫命題的形式。
例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分析此命題的構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條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條件下所得的結論.已知事項為“題設”,由已知推出的事項為“結論”。
。2)改寫命題的形式。
由于題設是條件,可以寫成“如果……”的形式,結論寫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題可以改寫成“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請同學們將下列命題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對頂角相等。
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么它們相等。
、趦蓷l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內錯角相等。
、鄣冉堑难a角相等。
如果兩個角是等角,那么它們的補角相等。(注意不僅僅限于兩個角,如果多個角相等,它們的補角也相等。)
以上三個命題的改寫由學生進行,對(2)要更改為“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么內錯角相等!
提示學生注意:題設的條件要全面、準確.如果條件不止一個時,要一一列出。
如:兩條直線相交,有一個角是直角,則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可改寫為:
“如果兩條直線相交,而且有一個角是直角,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題,理解真、假命題
1.讓學生分析兩個命題的不同之處。
(l)若a>0,b>0,則a+b>0
(2)若a>0,b>0,則a+b<0
相同之處:都是命題.為什么?都是對a>0,b>0時,a+b的和的正負,做出判斷,都有題設和結論。
不同之處:(1)中的結論是正確的,(2)中的結論是錯誤的。
教師及時指出:同學們發現了命題的兩種情況。結論是正確的或結論是錯誤的,那么我們就有了對命題的一種分類:真命題和假命題。
2.給出真、假命題定義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都是錯誤的命題,叫做假命題。
注意:
。1)真命題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個例外,如命題:“a≥0,b>0,則ab>0”。顯然當a=0時,ab>0不成立,所以該題是假命題,不是真命題。
。2)假命題中“結論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正確”,如:“a的倒數一定是”,顯然當a=0時命題不正確,所以也是假命題。
。3)注意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如:“延長直線AB”.這本身不是命題.也更不是假命題。
。4)命題是一個判斷,判斷的結果就有對錯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題,強調真假命題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題。
3.運用概念,判斷真假命題。
例請判斷以下命題的真假。
(1)若ab>0,則a>0,b>0。
。2)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
。3)如果n是整數,那么2n是偶數。
(4)如果兩個角不是對頂角,那么它們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題,(2)(3)(5)是真命題.
4.介紹一個不辨真偽的命題.
“每一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數字,說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而且至今沒有人舉出一個反例,但也沒有一個人能證明它對一切大于4的偶數正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1+2”,離“1+1”只差“一步之遙”.所以這個命題的真假還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樣辨別一個命題的真假。
。╨)實際生活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數學中判定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
。3)要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即可。
三、總結
師生共同回憶本節的學習內容。
1.什么叫命題?真命題?假命題?
2.命題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
3.怎樣將命題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會判斷真假命題.
教師提示應注意的問題:
1.命題與真、假命題的關系。
2.抓住命題的兩部分構成,判斷一些語句是否為命題。
3.命題中的題設條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寫“如果”時應寫全面。
4.判斷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而判斷真命題,數學問題要經過證明。
四、作業
1.選用課本習題。
2.以下供參選用。
(1)指出下列語句中的命題.
①我愛祖國。
、谥本沒有端點。
、圩鳌螦OB的平分線OE。
、軆蓷l直線平行,一定沒有交點。
⑤能被5整除的數,末位一定是0。
、奁鏀挡荒鼙2整除。
⑦學習幾何不難。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題。
、偃鬭=b,則a2=b2。
②連結A,B兩點,得到線段AB。
、鄄皇钦龜,就不會大于零。
、90°的角一定是直角。
、莘彩窍嗟鹊慕嵌际侵苯恰
。3)將下列命題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賰蓷l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谌鬭2=b2,則a=b。
③同號兩數相加,符號不變。
、芘紨刀寄鼙2整除。
、輧蓚單項式的和是多項式。
設計方案 篇5
設計思路:
我們班幼兒在“春夏秋冬”的主題活動中,已積累了一些有關四季的生活經驗,知道一年四季與植物、動物及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在選用《四季游戲》這一活動時,是基于幾方面考慮:1、以故事導入,拉近四季與小朋友的距離。2、我們班幼兒已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具有交流分享的基礎。3、教師組織集體游戲,是希望通過游戲,來引發幼兒集體合作的意識。4、在活動中,結合漢字學習,符合大班年齡特征和識字愿望。5、每個個體對四季的感受和想法是不同的,通過繪畫完全表現幼兒對四季的看法,體現了自主性。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四季的基本特點和輪換的順序。
2、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魔法奶奶的電話》的故事,有關四季的漢字卡、問題卡若干,畫紙、水筆、圓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運用故事的手段引出活動的主題)
。ㄒ唬┬蕾p故事《魔法奶奶的電話》
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故事,聽聽故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聽故事)
。ǘ┨釂枺
1、魔法電話能撥通誰的電話?
2、卓子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學習新詞:風箏)
3、湯豆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學習新詞:游泳、西瓜)
4、小添喜歡什么季節,又是為什么?(學習新詞:棗子、涼爽)
5、卓子又是怎么說的?(過年、雪)
6、你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鞏固關聯詞:因為···所以···)
集體討論后,個別回答。(幼兒之間經驗分享交流)
教師小結:小朋友有的喜歡春天,有的喜歡夏天,有的喜歡秋天,有的喜歡冬天。其實每個季節都有它們不同的特點,所以每年我們都要過四季,春天過完過夏天,夏天過完過秋天,秋天過完過冬天,冬天過完又要過春天,一年四季都是輪換的。
二、四季游戲
1、出示“春”、“夏”、“秋”、“冬”漢字卡認識。(復習對四季漢字的認識以及幼兒參與游戲的自主性)
2、幼兒分組:春季組、夏季組、秋季組、冬季組。
3、介紹游戲規則。(掌握游戲規則意識)
4、集體游戲:貼漢字。
(游戲后教師引導幼兒互相糾錯)
三、畫畫喜歡的季節(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表征)
提問:一張圓紙怎么讓它變成一樣大小的六份呢?(教師引導幼兒在圓形紙上六等分后作畫)
四、四季搶答賽(復習鞏固對四季特征的認識)
1、介紹游戲規則
2、幼兒游戲:一人抽題,教師讀題,請幼兒搶答。(熟練的掌握對四季的認識)
設計方案 篇6
前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們需求提高,城市夜景照明成為豐富和美化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與此同時,人們也對城市夜景的觀賞性有了進一步的需求。在城市照明迅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整體建筑景觀照明效果過于明亮,造成單一,缺少層次感,照明過分夸張等。如果在最初設計時便考慮到照明效果,在實施過程中注重生態性,就可以避免后續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于此設計出符合城市特色,可持續應用的夜景照明作品。
一、城市夜景照明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城市夜景照明能夠凸顯城市的整體發展,體現其城市特色。它是將燈光與景觀環境相結合,分別用光學的技術性與美學感來達到美化夜間環境,豐富人們生活的目的。隨著城市的生活日益豐富,戶外活動時間逐漸增長,人們對城市圈的夜晚環境也就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我國的夜景照明現如今已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從初期的對夜景照明缺少總體規劃,內容單一,缺少特色,到對照明要求提高,并且逐步與周圍環境景觀藝術相統一。隨著照明器材品種和照明方式的增多,高新技術的應用,并且政府部門開始關注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對不良夜景照明所產生的光污染、光干擾問題進行審查和管理。使夜間照明提高了藝術性、科學性和技術性,形成了一個逐步的完善和脫變的過程,達到美化環境的目的。
今天,夜景照明也不再是單一的設計,也融入到了整體規劃與設計中,并與建筑息息相關。夜景照明緊密的與能源、技術、經濟相結合,更加快速健康發展。
(一)多樣化。隨著城市的發展,夜晚景觀也變更加迷人和富有趣味,這也從另一方面促使人們對夜景的觀賞性產生更多的需求,因為不同年齡段的觀賞要求不同因而也形成了照明方式和內容的不同,使其內容和形式也更加的豐富與繁多,城市夜景照明的多樣化趨勢會更加明顯。
(二)地域化。不同國家和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內涵,每座城市也同樣擁有獨特的魅力,而夜景照明作為城市整體面貌重要的一部分,也應該呈現出獨有的特色與韻味,這樣也有助于展現城市的個性化與影響力。
(三)高科技化。城市夜景照明從實現方式上來講,它與技術是分不開的,科技的發展,才有了更加豐富多彩的照明形式。隨著高新技術的研發與成長,夜景照明也會呈現出有科技感和夢幻感。
二、城市夜景照明的原則與內容
夜景照明相較于白天景觀建設從某種意義而言是實現景觀環境在夜晚的再現,豐富和美化夜晚的空間設計。隨著城市的整體規劃與合理安排,夜景照明在規劃設計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與規范,一方面是要創造出夜晚絢麗豐富的燈光效果,另一方面還要規范城市燈光設施的使用,減少或消除燈光所帶來的光污染。在夜景照明設計中要具有以下原則:
(一)優化環境原則。城市夜景照明是運用不同表現形式的燈光以及絢麗奪目的各種色彩相結合,使城市景觀在夜晚中突顯出來,從而豐富夜晚景觀環境,起到美化和裝飾環境的作用。
(二)調節性原則。針對不同空間形式的夜景照明設計應對光照的強度以及時間差別進行調整,進而營造出與使用時間相吻合的照明空間,同時對人們活動起到適當的干預與協調,而且對于夜晚社會治安安全性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人性化原則。夜景照明主要服務對象為人,因此在照明中的體現人性化是重中之重。在夜景設計表現中,要重點分析城市居民的`行為方式,并且考慮不同城市的地域性特點,研究人們的交流方式的差異性,通過設計為人們提供舒適、自然又富有趣味的環境場所。這樣才能使夜景照明合理化、人性化。
(四)可持續發展性原則。夜景規劃不僅要求美化夜間環境、符合地域性特征,也要求與時俱進,與城市的發展相統一。因此,適應城市發展或各種空間形態、功能的演變,實現夜晚燈光的可持續性利用,避免污染,達到節約能源與綠色照明是城市夜景照明的重要原則。
三、以天津為例分析城市夜景照明的現存問題與優化方案
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天津近年來的經濟與城市建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城市夜景照明系統也逐漸得以提高與完善。作為天津的標志性河流――海河亦成為天津市重點規劃的景觀帶,形成了以海河兩岸沿河為中心,向周邊區域輻射的態勢,構成16個風格各異的夜景節點,如津灣廣場、解放廣場、意式風情區、中心廣場、津門天塔、等。天津海河沿岸夜景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同時在夜景照明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燈光層次感不強
海河沿岸建筑林立,其中有充滿風情的歐式建筑,也有氣勢恢宏的中式建筑,更有高聳入云的現代建筑,建筑外形多使用輪廓燈、泛光燈、內飾燈來呈現。例如保留著英國古典建筑氣息的利順德大飯店。整體建筑立面從上到下各部分都使用泛光燈,并用LED燈裝點建筑外延,在建筑立面的底部使用泛光燈來突出建筑的底部輪廓,再選用內飾燈表現出建筑頂面,是整個建筑的輪廓線夜晚能夠清晰的顯現出來,并且極具層次感。遠望此建筑,除卻建筑物外廊和樓頂的退臺部分富有層次,但整個建筑太過明亮,層次感較弱,并且建筑外延照明效果過于死板,不夠生動。而且建筑亮度過于明亮,易使人感受視力疲憊。在橋梁夜景方面,雖然注重技術與環保節能,但整個橋體的燈光效果均勻、平淡,缺少層次感,光效單一沒有變化。
(二)照明色彩調節不合理
在海河沿岸夜景照明設計中,大面積應用的是植物夜景照明,沿河堤岸的燈光照明系統與植物夜景照明系統互相配合,共同構建成海河沿岸夜晚美麗動人的風光。當然,在植物夜景照明中,植物是不可缺少的,有數據統計,從北安橋到大沽橋東岸的海河中心廣場和津灣廣場,種植了80余種花草植物,有波斯菊、海棠、月季、牡丹等多種極具觀賞價值的品種花木,給海河沿岸增添了亮麗色彩與無線生機。在夜景照明中,也設置了大量的草坪燈、植物LED燈,與植物相互配合,呈現出立體的燈光效果。但在燈光顏色選擇中,海河兩岸的植物照明燈光主要以綠色燈光和黃色燈光為主,在燈光顏色選擇中較為簡單,顏色層次不夠豐富,并且綠色光效往往使植物看起來失真,變成了顏色異常的人造植物。
(三)內容單一,地域化特色不明顯
在城市的夜景照明中,要根據對每個城市地域文化內容的理解,創建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燈光夜景。天津作為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和中西建筑匯合地,其整個城市帶有濃重的獨特韻味,在城市夜景照明中,也應做好城市定位,賦予其地域化特色。而在這一方面海河沿岸夜景照明中,無論是建筑照明,還是橋梁、植物夜景照明,整體燈光較亮,且形式內容單一,缺少地域化特色。在夜景中什么地方該亮,選擇什么樣的燈光色彩,亮度如何,持續時間,燈光的能耗,都要根據不同城市的特點來進行規劃設計。
針對上述海河沿岸夜景照明中的所存在問題,提出下列優化方案。首先,針對照明效果層次感較弱,應該根據不同建筑的表面效果,選擇與之相配應的燈具。燈光要統一方向,有選擇的使用低亮度燈光和高亮度燈光,使之具有層次感。其次,在燈光色彩的運用上,因為植物的色彩繽紛多樣,所以燈光的選擇要協調植物的色彩而運用,要講究協調統一。最后,抓住城市特色,做好城市定位,創造出具有韻律感和形式感的城市夜景環境。
設計方案 篇7
摘 要:本文根據H.323協議,分析了多點處理單元(MCU)的組成,包括多點控制器(MC)和多點處理器(MP)。并在詳細的分析了音頻多點處理器后,提出了只對滿足條件的m個信道的音頻進行音頻混合的方案,有效的刻服了現在比較流行的平均調整權重算法的音頻混合方案所產生的缺陷和不足,大大提高了系統對音頻混合的效果。
關鍵詞:H.323協議;音頻混合;設計
近年來,由于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IP網絡實現多媒體通信提供了基礎條件,IPTV、視頻會議、多媒體遠程教育等寬帶網絡應用成為熱點。而視頻會議在實用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功能也己由原先單純的電視會議功能發展成遠程教學系統、遠程監控系統、遠程醫療系統等多方面的綜合業務。
1、多點控制單元(MCU)
H.323協議在邏輯上可以分為四個組成實體:終端(Terminal)、網關(Gateway)、網守(Gatekeeper)、多點控制單元(MCU)。
多點控制單元用于支持三個以上端點設備的會議。在H.323系統中,一個多點控制單元由一個多點控制器(MC)和幾個多點處理器(MP)組成,但也可以不包含MP。多點控制器處理終端間的H.245控制信息,從而決定它對視頻和音頻通常的處理能力。在必要情況下,多點控制器還可以判斷哪些視頻流和音頻流需要多播,以控制會議系統使用的資源。
視頻會議中,在集體討論和自由發言的情況下,可能會有多個與會者同時發言。為了使每個與會者能同時聽到其他所有發言者的聲音,采用了音頻混合技術。音頻混合單元從各個終端取得音頻信號,經過混合編碼后再發送到各終端。該技術的引入使得各終端在接收多個發言人的音頻信號時,在帶寬占用和信號處理方面,與接收單一發言人的音頻信號相比,不會增加任何額外負擔。
為了實現音頻信號混合功能,系統必須具備語音信號編解碼和音頻碼流轉換功能。H.323要求所有終端必須支持G.711語音標準,而對G.722,G.728,G.723.1和G.729標準則是可選擇的。對于能夠提供高速帶寬環境的網絡,為了保證語音的高質量,可以采用速率較高的編碼方式,如G.711, G.722;對于遠程接入系統,由于帶寬昂貴,則可以采用碼率較低的編碼方式,如G.723.1。相應地,MCU必須支持以上各種語音編碼標準。
音頻混合單元要求輸入的各路語音信息屬于同一種編碼,但實際應用中由于各個終端選用的編碼器可能不同,因而發往MCU的音頻碼流也可能不同。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在混音之前先進行碼流轉換,將不同的碼流轉換成同一種編碼,再送入音頻混合處理單元。
2、音頻混合方案設計
在實際應用中,如果與會人數只有兩人,則只要保證通信是全雙工的,就可以正常地進行會議,而無須進行混音。如果與會人數超過3人,則需要采用混音或者轉發機制。
轉發機制有兩種策略:其一,將其他端點的數據都轉發給一個端點;其二,按照約定的某種規則選出一路進行轉發,也就是常見的“話筒傳遞”模式。這兩種模式雖然可以滿足一定層面的需求,但都存在明顯的缺陷。前者會增加網絡的傳輸負擔和端點的處理負擔,后者在多人會議的討論中有明顯的反應慢效果差的缺陷。如果與會者希望能夠進行比較頻繁的切換發言或者討論,則會出現明顯的斷續和切換失效等情況。
而實時混音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實際應用中,一般的混音方案都會采用時域疊加作為基本的處理手段。但是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由于數字音頻信號存在量化上限和下限的問題,則因疊加運算肯定會造成結果溢出。通常的處理手段是進行溢出檢測,然后再進行飽和運算,即超過上限的結果被置為上限值,超過下限的值置為下限值。這種運算本身破壞了語音信號原有的時域特征,從而引入了噪聲。這就是在某些系統中會出現爆破聲和語音不連續現象的原因。同時,隨著參與混音的人數增加,出現溢出的頻率也不斷上升,所以這類方法存在一個上限,而且這個上限值很低,實驗證明,一般在4個終端參與混音時其結果就有很多噪音和斷續,無法分辨語流了。
3、音頻混合方案的改進設計
直接將各路音頻流算術相加得到音頻混合信號,其優點是簡單且易于實現。經測試,在輸入語音流少于4路時,能清晰地分辨各路語音信號。但系統仍存在問題。
在前述方法的基礎上稍作改進可得到另一類混音設計方法,即將各路音頻碼流解碼后,先對解碼語音信號作一定程度的衰減,再進行算術相加。一般是在各路語音上乘以一個衰減因子1/n,其中n為進入混音器的語音流數目。這種方法能絕對保證相加后的語音信號不會溢出,而且對原算法的修改極少,極易實現。但是它存在的關鍵問題是,當進入混音器的語音流數較多時,各路語音信號的衰減程度都比較大,混音的`結果是所有信號都比較弱,無法突出重點,嚴重時可能所有聲音都聽不清楚。
實現這一改進策略時,仍然是在每個語音通道上綁定一個解碼器,負責該路語音的解碼,但無需再綁定編碼器。系統中最多同時存在m+l個編碼器,其中m個分配給m路被選中的語音通道,另一個分配給音頻混合信號S,對S編碼后的碼流發送到所有未被選中的終端和廣播終端。由于解碼器的運算復雜度遠小于編碼器,因此系統的計算負荷大大降低。改進后的混音器只選取音量最大的m路進行混音,其余信號被衰減,合理選擇m的值,不僅使會議發言重點得以突出,與會者能獲得最重要的發言信息,而且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發生溢出情況。這一改進措施同時解決了前述兩種方法所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某個編碼器在由一個語音通道轉而分配給另一個語音通道時,必須先進行初始化(G.711a/u除外)。必須注意,要盡量減少編碼器和語音通道之間對應關系的改變。
4、結束
本文在研究了H.323協議的基礎上,研究了MCU的音頻混合模型,并詳細闡述了音頻混合方案,為了過濾混合時的嘈音和增加臨場感,提出了音頻混合方案的改進方案。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2-28
教學設計方案11-14
網絡設計方案07-20
設計方案模板07-22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3-1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12-06
【薦】教學設計方案12-31
教學設計方案【推薦】01-01
教學設計方案【薦】01-01
教學設計方案【熱門】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