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作文

時間:2021-03-21 10:27:40 端午節 我要投稿

端午的味道作文精選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的味道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的味道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的味道作文1

  最近,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所有的傳統節日都和美食節八九不離十:春節——狂吃一頓年夜飯、元宵節——吃的都擺名字上了、端午節——粽子、中秋節——月餅…這也正迎合了各大吃貨的心意,可以抓住過節這一借口大吃一頓了。

  粽子肯定是剛剛過去不久的端午節的重頭彩——又甜又軟還帶點咸味的糯米,配上可口的板栗,極富嚼勁的肉粒。美味不可擋,口水已流三千丈。Stop!粽子還不是主角,壓軸的來了!

  “開飯了——”一聲驚天地、泣鬼神的號角,我們如同猛虎一般奔向餐桌。

  “啊——什么菜這么香!”我的唾液開始瘋狂的分泌。

  來到餐桌前,我如同強盜看到財寶般欣喜若狂,“鴨子!”天哪!這鴨子看上去平常,但一聞,濃郁的香味,吃一口,鮮嫩多汁又帶有一些恰到好處的辣味,吃完后,滿嘴余香,“太好吃了!”再來一塊,湯汁的味道全都到極富嚼勁的肉里了,簡直是上等佳品。

  一塊一塊又一塊,這鴨子看上去有點油,但根本就不膩,吃一塊還想再吃一塊,那金黃的、上面綴滿了紅辣椒的雞爪比起這鴨子來又算得了什么?飯更是只動了幾口。

  最后一鍋鴨子被我消滅了2/3,還有1/3被爸爸吃了,太美味了!

  我不由得贊嘆道,此鴨只應天上有,人間更得幾回吃!

  依稀記得上一次發出這樣的贊嘆,是因為我聲稱吃到了最好吃的紅燒肉,我真是個肉食高級動物。

  “啊——什么東西這么香!”去也。

端午的味道作文2

  我愛吃端午節的粽子,特別是剛出鍋熱乎乎的,每到端午節,只要有人煮了粽子,那味道準會香飄十里,老遠就能聞到。

  說道粽子,就不得不提起屈原,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那一年,屈原的國家打了敗仗,他向皇帝提了一個建議,皇帝不僅沒有聽他的建議,還撤了他的官職,無奈之下,屈原只好跳江自殺,人們打撈屈原的尸體,卻怎么也找不著,人們不想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就把米扔到水里喂魚蝦,后來就有了吃粽子的習慣。

  每年農歷五月,奶奶都會包粽子,她先給綠油油的粽葉洗個澡,然后拿幾片葉子,卷成了個角錐形的桶,再在里面放上糯米,添一點肉或紅豆、糖之類的,然后用粽葉把糯米裹的緊緊的,不讓它們漏出來,最后用一根細細的線把粽子扎緊,就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做好了,奶奶動作很快,不一會就做好了很多個。

  奶奶把它們放進鍋里煮,進過幾個小時的漫長等待,粽子終于出鍋了。

  我跑到鍋前,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遞給我一個粽子,我小心翼翼的拿起它,啊,好香啊!

  我把線剪斷,剝開粽葉,便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啊,糯米的甜和肉的香以及粽葉的清香留在我的唇齒之間,久久不能消除。

  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我吃不下,這粽子的香味真的無法用言語形容。

  我愛吃粽子。

端午的味道作文3

  端午來了。她沒有一丁點的靦腆,也沒有絲毫的急切,更沒有像誰打過招呼,就那么自然的、理所當然的來了。大街小巷,家家戶戶,每個角落都彌漫著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濃濃的。

  從我記事開始,每年臨近農歷五月,母親就開始著手準備端午節的吃食:粽子,包粽子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母親身邊轉來轉去,名義上說是幫忙,實際上是想借機偷吃碗里的餡。那拌了蜂蜜的大棗干兒、葡萄干兒,吃上一口,能甜上好些時候。母親包的粽子特別好看,穿成串,提起來像玲瓏的風鈴。我偶爾也會動手包幾個,只是往往不是多一個角就是少一個角。但是,無論是幾個角的粽子,母親都會夸獎一番,說我能干。

  那甜甜的粽子餡,讓我的童年生活變得十分甜蜜。每次回憶,心中有一種甜甜的味道。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因為她沒有純潔的忙碌卻有除夕的感覺。一大早,母親總是會親自給我綁五彩線。那專注的神情,那靈巧的動作,透露一種無可代替的溫馨。早飯的時候,母親總是為我挑選模樣最好的鴨蛋,讓我吃餡最滿的粽子。晚上,母親總是讓我第一個用艾篙水洗手、洗腳。小時候,覺得母親就應該做這些事情。現在,我明白了,這些瑣碎的小事蘊含著濃濃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憶中,蘊含在父親的勤勞中,縈繞在母親的關懷中。我希望我的父母能永遠健康的生活,和他們一起品嘗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4

  好香呀!

  早晨起來,一股特有的粽子香味飄溢在空中,漸漸在空中慢慢四溢開來,滿屋子都是粽子的味道!

  原來是昨天媽媽連夜包的粽子!讓我們一家提前感受端午的味道了!

  回想昨天,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里。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后又熟練地折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扎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里,后來我就睡了。

  今天早上,蒸上了十五分鐘。我剛一睡醒,就聞到了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一躍而起,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待著粽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里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說: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其實,更重要的是,粽子中我聞到了媽媽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5

  作為傳承了數千年的節日,端午節始終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端午節有著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根植于民間,根植于古老的民族傳統,并融入了民族的血液。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種散發著亙古的芬芳,影響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味道。

  端午節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譏謗而不得重用,終于不堪世風渾濁,投江而死。人們以端午節紀念屈原時,就注定了這種清白、廉潔的品格將被人們銘記,也為端午注入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味道。

  沿著歷史的軌跡,追尋屈原的品格,并體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勝枚舉。

  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因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做了幾年小官便歸隱山林,整日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生活;詩人于謙也曾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佳句;一代清官海瑞則更是兩袖清風、廉潔正直的官員的典范。

  正是由于這種品格生生不息地流淌在世世代代華夏兒女的心中,才使端午節流傳至今。

  然而,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端午本來的味道,廉潔之人、清正之人越來越少,端午也已成為一種形式,這也許有違屈原的初衷吧?而這也正是國人的悲哀。

  端午的味道,是中華傳統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會風氣的味道,是有助于一個民族發展的味道。

  希望能品嘗到端午味道的不只是我們中的一部分,而是全體中國人!

端午的味道作文6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傳統的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簡棕”。其來已久,花樣繁多。有堿水粽,還有糯米粽,兩種粽子味道鮮美、口味不同。這次端午節,我們家做的就是糯米粽,我先取兩至三片粽葉折成小漏頭的形狀,填入少許糯米,加上蜜棗,再用糯米填滿粽子,折出有棱有角的三角形,最后用棉線綁緊,減去多余的葉子就大功告成了!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甜糯的粽子,就是端午節的味道!

  每逢端午節,媽媽總會煮兩個雞蛋,從中間剝開,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艾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物,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里,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味道就是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的傳統習俗,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清香四溢,各種形狀,玲瓏可愛。香囊的香氣就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說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身體,紛紛把粽子、咸蛋扔入江中,有些人還拿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熏蒼術也是端午節傳統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術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術捆綁在一起,燃燒后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熏蒼術的祝福,都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繼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清香的艾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熏蒼術,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7

  一開始在這兒還看見幾只鳥,轉眼間卻已人去樓空,聽到了爆竹聲一陣一陣的,有的響、有的則顯得毫無生氣。

  指尖從昨天起就只剩了粽子的溫度,這場獨角戲成了吃粽子的肥皂劇。肉粽子,咸咸的。豆沙粽子,甜甜的。香腸粽子,硬硬的。不怎么好吃,只是能把我撐飽。走到了一條河邊,風吹得人睡意綿綿。

  古今之間的距離,猶如夢里和醒著一般——遙不可及。

  楚懷王如果能活久一點,說不定他還能吃到那粽子咧!楚懷王怎么能活久一點呢?除非楚國不滅。秦國如此強大,只有兩種辦法要么聯手,要么獨自發展。當然,第一種辦法肯然比第二種好,但他們的共同點則是需要一位知識淵博的軍師或者說是參謀長。楚懷王如果你當時重用屈原或許會有轉機呢!

  那么,給你一次后悔的機會,你會選擇留下他嗎?你依然會拋棄他嗎?你會不會有“唯愿你長呤在側”的心情呢?

  望著這只剩了一點點的藍的天空,藍的那么搖曳,那么刺眼。你想留下他了。可你卻也不能嘗到端午的味道,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一醒來,筆墨鋪開寫著那復刻于她魂中天籟的歌了。更不能瀟灑地當著后宮啄詞者了。這一切換來的只是你漫無目地過著的一年、十年、三十年。

  雨越成的珠簾現已散去,雖沒有放晴,至少白了一點點,準確說是亮了一點點。

  如此這般,豈不是吃不到“端午的味道”。

  是啊!是吃不到了。可你不覺得到了些什么?你可以為她永歌,寂靜地望著那銀河和星河,可以帶著她去云游天下。如果你在當代,你還可以帶她去看那埃菲爾鐵塔,去坐摩天輪,還可以帶她到摩天大樓上放飛象五彩繽紛的氣球呢!

  如今,吃不到“端午的味道”,我再問你一句,你后悔么?

端午的味道作文8

  又是一年端午時。艾草的幽香在小城里繚繞著,沁人心脾。家家戶戶忙著洗粽葉,淘米包粽子,然后把端午的味道放在鍋里蒸得透熟,米粒牢牢地粘在一起,像是一個個可愛的娃娃在抱團取暖。或是棗子或是肉粒,點綴般地鑲嵌在潔白如玉的米團里。綠,白,紅三色互相映襯,顯得十分美麗動人。

  和往年一樣,奶奶又煮了粽葉蛋,從一開始它就是端午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粽子瀝出的汁水里煮出來,讓原本無味的蛋白部分被染上了濃濃的棕色,味道也變香了。這時,宴席里壓軸出場的主角——香噴噴的粽子被端上了桌,一家人都摩拳擦掌,準備開始美味的端午宴。

  端午節吃粽子,是個傳統的習俗,之所以這個習俗可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深受大家的喜愛。因為吃粽子時,總是一大家子坐在一個大大的庭院里一邊聊天一邊吃粽子。吃粽子時大家并不是自己吃自己的,而是先幫別人剝了讓別人先吃,自己再吃。父母給孩子剝,妻子給丈夫剝……這就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謙讓精神。你幫我剝,我幫你剝,我推給你,你推給我,就這樣整個餐廳就被你一言,我一語,給鬧熱鬧了。吃粽子時大家都笑著。笑聲洋溢著整個餐廳。

  隨后端上來的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小菜。辣炒蛤蜊、麻辣小龍蝦、醉蟹……一道比一道豐盛,一道比一道美味。酸,甜,苦,辣,咸,樣樣齊全,面面俱到。待全家人酒飽飯足了,大家一起看龍舟比賽,加油助威,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好不激烈。

  端午節從汨羅江的波浪里悄然走來,又悄然離去。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汁,把中華大地染成棕葉的青綠。端午節里,那種氛圍,那種樂趣,都讓我們回味無窮。

端午的味道作文9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胡子”,母親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姥姥了。

  姥姥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姥姥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姥姥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姥姥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么,就像什么,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于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母親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姥姥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姥姥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姥姥充滿愛意的香包。

端午的味道作文10

  每年到了這時候——端午節,就會有很多的父母拎著新包的粽子來學校看望孩子。

  我們還沒有下課,這些父母就站在學校大門外等,直等到看見自己的孩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露出來,他們才露出舒心的笑容。孩子是每一個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是他們的希望,也是他們的寄托、他們的一切。

  這時候,我總是不禁想起媽媽,想起媽媽每年此時包的青青的粽子。

  小時候,我和小伙伴一起在田野間玩耍,等到傍晚回家的時候,媽媽就會把煮了半天的香噴噴的粽子拿出來。我呢,就會狼吐虎咽地吃上兩三個,當咬到那一個個蜜棗時,就會覺得全世界的香甜都匯集到了媽媽的粽子里。

  長大一些后,我就會幫媽媽一起包粽子了。那一片片綠綠的粽葉,包上白白的江米,然后輕輕摁上一兩個蜜棗,再包成一個個有棱有角的新米粽子,加上青綠色的或五彩的粽線,煞是好看,總是讓我想到一個成語“秀色可餐”。剛開始的時候,我包得太松,江米常常跑出來;后來,越來越熟練,我包的粽子棱角也就更加分明了。包好后,媽媽就親手把它們放進大鍋里,添上剛從水井里提上來的清水,用帶著新木味道的木柴煮上半天,粽子就可以出鍋了。最后,就能看到滿鍋的新粽子在熱鍋里汩汩叫著等我了。

  每年廟會前,媽媽會煮上一大鍋粽子,端午節前還會再煮一大鍋。這樣,我就可以吃個夠了,而每次我也都吃得不亦樂乎。每當這時,我看到媽媽在熱氣騰騰的粽香里也欣慰地笑了。原來,端午節里不只有粽子的香味,更有母愛的味道,一如端午節里,門口那些父母的愛。

  此時,我的視線忽然模糊了。也許,那群人里,媽媽也在里面。

端午的味道作文11

  一位偉大的詩人成就了一個傳統節日,一個傳統節日讓我們更深刻地品味生活。——題記

  自戰國時期以來,端午節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如今,端午節已受到世界文化組織的重視而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裹挾著歷史的風塵走來;端午節,浸潤著現實的色彩前行。縱覽歷史,端午的味道在不同的時期是不同的。

  悲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就這樣,帶著悲怨,一位愛國主義詩人投江自盡。人們帶著無限的悲傷和哀痛送走了這位偉大的詩人,并因此而設立了端午節。百姓懷著沉重悲傷的心情向江中投粽子,希望魚兒不要吃掉屈原的尸體——戰國的端午是悲傷的味道。

  辛酸

  老一輩兒的人們心里可能沒有端午的概念,如果有也是充滿了辛酸吧!在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的年代,人們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一頓飽飯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滿足,能在過端午節時吃上一個粽子根本是不可能的,甚至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粽子對于人們也只是奢望——曾經的端午是辛酸的味道。

  快樂

  生活在當代的我們,生活多姿多彩,人們再也不用為吃喝發愁,每一天對于我們來說都充實而有意義。現在的端午節,系五彩線、掛葫蘆、戴香包……人們盡情享受登山采艾蒿的樂趣,享受各種各樣的粽子的美味,有的還會體驗賽龍舟的激情——現在的端午是快樂的味道。

  時代在改變,也永遠地改變了端午留給人們的味道。時光如流水,卻永遠沖洗不掉端午留在人們心中的酸甜苦辣。讓我們永遠銘記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1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里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系,因為下面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粽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母親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母親說:“我也要包粽子。”母親嗯的一聲,我們現在就要包粽子咯。要準備糯米、粽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葉放在鍋里滾洗,然后拿出來放在盆子里洗干凈,再把糯米洗干凈,然后放在鍋里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粽葉,上下一層,然后向自己的方向一轉,就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后放肉、花生等,然后在再邊上加一片粽葉,再把側邊的粽葉壓下去,最后用繩子綁著,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鍋咯!

  總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眾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眾們為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里,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粽子的香味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端午的味道作文13

  滿街又聞粽葉香,眷戀源系汩羅江,纏纏綿綿情不盡,包包裹裹用心量。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節。

  “喔喔喔--”伴隨著雞鳴聲,我和弟弟迅速爬起來。一大早,沖出家門,帶著零花錢來到熱鬧的集市。看!那紅豆,如一位臉紅的淑女,正朝你笑哩!那甜棗散發著陣陣香氣,不時勾起你的食欲。哈哈,我們匆匆稱上紅豆、蜜棗各兩斤便跑了回家。

  家中的景象截然不同,窗上貼上了紅艷艷的窗花,烤熟的肉放在餐桌上,與甜棗,紅豆相映襯,滿屋暖心。

  粽皮在奶奶粗糙的雙手上來回翻轉,糯米如乳白的種子顆顆飽滿,一塊粉色的肉掐進米中,瞬間把空蕩的粽葉填充飽滿。

  放入鍋中。過了一會,香氣布滿了房間各個角落。弟弟按耐不住肚子的叫喚,沖出了房間,也顧不上燙就咬上一口。“好吃!好吃!”弟弟一眨眼的功夫就把粽子吃個精光。

  看看奶奶,她那布滿皺紋的臉上蕩起了甜蜜的笑。她將粽子夾出了鍋,去掉繩子,撥開粽皮,也咬上一口。啊!香氣彌漫在口中,富有嚼勁的肉似乎有別樣的味道。

  我吃著粽,一首詩歌浮在了腦海里。“端午節,真激動,米豆棗,來備好,買來皮,把粽包,小小粽,味道鮮,五谷全,樣子俏,裹糖衣,沁人心……”

  啊!芳香陣陣,是粽子誘惑你的心;笑聲連連,是幸福滋味來入侵。這就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14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今天就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當然,我們家也必不可少!

  我和奶奶來到了菜市場,這里特別熱鬧,人們都爭著搶著買蘆葦葉和糯米。我和奶奶路過了好幾處賣蘆葦葉和糯米的地方,可卻都買完了。“這是什么神仙速度啊……”我喃喃自語道。唉,早知道早點來了。呼,終于在一處人較少的攤位買到了蘆葦葉和糯米。唉,可真難買!

  回到家后,奶奶把在就準備好的臘肉拿了出來,切成丁放進了盆里,再把蘆葦葉和糯米淘洗干凈,一切準備就緒!只見,奶奶把兩張蘆葦葉鋪開,再把它們錯開,并對折,卷成一個圓錐形,再把糯米倒進蘆葦葉里,把左邊的蘆葦葉往右邊壓,把右邊的往左邊按,用線困住粽子,這就大功告成了!

  哇!這么簡單?!我躍躍欲試,于是,我就學著奶奶的樣子也包了起來。真沒想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僅僅卷一個圓錐形就費了我好大勁。放糯米也不簡單,糯米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一樣,接二連三地蹦出來,一不小心就撒了一地。奶奶看了,皺了皺眉,讓我去客廳休息。可是,我不甘心,掃好米粒后接著包。終于,在我的努力下包了個像樣的!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進水里煮,一個小時后,屋子里彌漫著粽葉的清香,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迫不急待的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嗯!好吃!不僅有嚼勁且回味無窮!

  這就是端午節的風俗之一——包粽子,端午節其實還有許多風俗,有機會再介紹給你們。

端午的味道作文15

  五月五,是端午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可以吃到好吃可口,讓人回味無窮的粽子。這個節是因為屈原而來的,也要感謝這位大英雄,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好吃的粽子。

  今年,吃粽子一定要吃到我滿意為止“什么?今年要自己包粽子?"我滿臉疑惑的看著媽媽。“對!今年我們自己包,吃起來的話那多回味無窮啊!”媽媽一本正經道。好,包粽子,我堂堂一代女俠怎么可能會包不好一個小小的粽子。看我一出手就把它斬于馬下。準備工作開始。非常好,開始工作吧。第一步,把粽子葉卷起椎體。只見媽媽瞬間弄好了,而我卷了半天,不是圓柱體就是圓柱體。唉,還是請媽媽幫忙吧。第一步總算是混過去了。第二步是把蜜棗和糯米放到里面,對我來說還是小菜一碟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粽子葉包好,再用線把粽子包好。媽媽已經完成了,就看我這最后一搏了。可是,沒有料想到,意外中的意外,粽子葉——竟然裂開了,糯米們不滿似的向我撲來,搞得我滿臉飯粒。媽媽瞪大眼睛看著我:“ 再做一次吧。”可惡!我一定要成功。這次小心翼翼的實行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到最后關頭,系上了,我成功了。雖然有點“慘不忍睹”,但這可是我的第一次“成功之作”啊!粽子蒸熟了,不知為什么,我慘不忍睹的粽子最香甜,我的心里也甜滋滋的。

  端午的味道,有辛苦的味道,有快樂的味道,有甜美的味道總之,要敢于嘗試,敢于動手,敢于有第一次。

【端午的味道作文精選15篇】相關文章:

端午的味道作文(11篇)04-06

家鄉端午的味道作文600字04-14

端午節的味道主題作文03-28

端午的味道優秀作文(7篇)03-17

端午的味道優秀作文7篇03-17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400字03-16

初三忘不了端午的味道作文04-02

端午的味道優秀作文匯編7篇03-17

六年級端午的味道作文04-11

忘不了端午的味道作文600字范文04-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AV在线中文字幕高清 | 日本中出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一区二区在线 | 日本午夜视频免费 | 亚洲va成高清在线播放人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