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習俗詩句

時間:2021-06-12 15:55:11 我要投稿

有關重陽節的習俗詩句

  重陽節是古代重要的節日,“重陽”源出《易經》,該書稱九為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陽相重,故名“重陽”,又稱“重九”。屈原《遠游》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宮兮”的詩句,這表明重陽節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而到唐、宋,重陽節插茱萸、登高、賞菊、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習俗已經很盛行,這也是詩人們在詠重陽詩作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下面我們介紹一些有關重陽節習俗的詩詞。

有關重陽節的習俗詩句

  重陽節也稱登高節,有登高避災的習俗。此習俗出自南朝梁人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詩》中有:“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漢分。”杜甫有《九日》詩云:“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白居易也有《九日寄微之》詩:“去秋共數登高臺,又被今年減一場”。邊塞詩人岑參在行軍途中,適逢重陽節,詩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懷念那故園的菊花:“強欲登高處,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另外古代還在重陽節后一日舉行宴賞,號稱“小重陽”。李白有《九月十日即事》詩云:“作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意思是說,昨天初九登高已結束,今天是小重陽,又要舉杯宴飲。菊花怎么這樣苦,連遭這兩個重陽的采摘。

  插茱萸是古代重陽節的又一趣俗。據《續齊諧記》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登高”、“插茱萸”在古人看來可以避邪消災,故九月九日一定為之。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重陽登高插茱萸的風俗畫:“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云:“明年會此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孟浩然有詩:“茱萸正少佩,折取寄情親”。朱放的《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中的'“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手茱萸”等,都是描述古代重陽插茱萸的習俗。

  飲菊花酒,也是古人過重陽節的習俗。李白高歌,“攜壺酌流觴,賽菊泛寒榮”,白居易邀請,“待到菊花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杜甫低吟“伊昔黃花酒,如今白發翁”,盧照鄰則感嘆,“他鄉共酌菊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等等,可謂情景交融,情趣盎然。

  菊乃重陽一大習俗。秋高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王勃的“九日重陽節,開門見菊花”;李白的“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范成大的“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語言雋永,詩意清新。陶淵明的“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于樸實中見真情,意趣橫生;白居易的“滿園菊花郁金黃,中有孤絲色白霜。還似今朝歌舞席,白發翁入少年場”,以菊喻人,抒發了詩人歡快的情懷;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寫出了深厚誠摯的友情,言有盡而意無窮;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秋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顯示出一個農民起義領袖天翻地覆、扭轉乾坤的英雄氣概;毛澤東在《采桑子 · 重陽》一詞中寫道“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描寫了重陽節的戰地風光,其豪邁的氣勢、偉大的胸懷、樂觀的態度,令人昂然奮進。

  吃重陽糕也是古代不少地方的風俗,“糕”諧音為“高”,以求步步高升之意。清道光年間詩人楊靜亭寫的《都門雜詠》中有《論糕》詩一首,詩云:“中秋才過又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面夾雙層多棗栗,當筵題句傲劉郎。”將當時京城重陽做糕、食糕的盛況描繪得淋漓盡致。

【重陽節的習俗詩句】相關文章:

重陽節習俗的詩句10-11

表現重陽節習俗的詩句09-27

立夏節氣習俗的詩句05-05

描寫節日習俗的詩句11-21

有關春節習俗的詩句03-29

中秋節習俗的詩句04-29

節日習俗的詩句(精選80句)05-18

描寫節日習俗的節日詩句02-07

表現節日習俗的詩句匯總02-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天天看国产在线手机观看 | 日本女生午夜性高潮视频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h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第78页一区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