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宮》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2-09-04 13:32:08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隋宮》原文及翻譯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指古代中國人創作的詩歌作品。廣義的古詩包括詩、詞、散曲,狹義的古詩僅指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隋宮》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隋宮》原文:

  李商隱〔唐代〕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隋宮》翻譯:

  長安的殿閣內彌漫著一片煙霞,楊廣還想把蕪城作為帝王之家。

  如果不是李淵得到傳國的玉璽,那么他的龍舟還會游遍到天涯。

  如今隋朝的宮苑中已不見螢蟲,只有低垂的楊柳和歸巢的烏鴉。

  如果楊廣在地下和陳后主相遇,有心欣賞淫逸辱國的后庭花嗎?

  《隋宮》賞析:

  首聯“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點題。詩人把長安的宮殿和“煙霞”聯系起來,形容它巍峨壯麗,高聳入云。用“紫泉”代替長安,也是為了選取有色彩的字面與“煙霞”相映襯,從而烘托長安宮殿的雄偉壯麗,可是,如此巍峨的宮殿,空鎖于煙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蕪城。上句著一“鎖”字,也突出了長安宮殿的雄偉。經此一墊,下句順勢而來。不居長安,另取江都,隋煬帝貪圖享樂、為所欲為的本性已隱隱揭出。一寫景,一敘事,一暗寫,一明說,寫法雖異,但都是圍繞批判亡國之君這一主旨而驅使筆墨的。

  三、四句“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詩人以虛擬的語氣說: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淵的手中,楊廣不會以游幸江都為滿足,他的錦帆,大概一直要飄到天邊去吧。據史書記載:楊廣不僅開鑿了二千余里的通濟渠,多次到江都去玩;還開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擬通龍舟,置驛宮”,準備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罷了。詩人從隋煬帝貪圖游樂的眾多史實中,信筆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這一典型事例,予以諷刺。用筆亦實亦虛,虛實結合。說它“實”,是因為它是以歷史故事和隋煬帝貪圖逸游的性格特征為依據的,所以盡管夸大其事,而終不失史實和人物性格之真;說它“虛”,是因為它揉入了詩人的藝術想象,是通過幻覺而產生出來的最高真實的假象。實際生活中,錦帆之游是絕不會遠及天涯的。藝術創作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玉璽”一聯是深得此道的佳句。在修辭上,此聯采用了上下蟬聯、一氣奔騰的流水對,使詩句呈現出圓熟流美的動態。

  頸聯“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涉及有關楊廣逸游的兩個故事。一個是放螢:楊廣曾在洛陽景華宮征求螢火蟲數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在江都也放螢取樂,還修了個“放螢院”。另一個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應將此樹映龍舟。”把“螢火”和“腐草”、“垂楊”和“暮鴉”聯系起來,于一“有”一“無”的鮮明對比中感慨今昔,深寓亡國的歷史教訓。“于今腐草無螢火”,這不僅是說當年放螢的地方此時已成廢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層的含意是,楊廣為了放螢夜游,窮搜極捕,弄得螢火蟲絕種。“終古垂楊有暮鴉”,渲染了亡國后的凄涼景象。

  上句說“于今”“無”,自然暗示昔日“有”;下句說“終古”“有”,自然暗示當日“無”。從前楊廣“乘興南游”,千帆萬馬,水陸并進,鼓樂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楊,暮鴉自然不敢棲息。只有在楊廣被殺,南游已成陳跡之后,日暮歸鴉才敢飛到隋堤垂楊上過夜。這兩句今昔對比,但在藝術表現上,卻只表現對比的一個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蘊藉。

  尾聯“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用楊廣與陳叔寶夢中相遇的故事,以假設、反詰的語氣,把批判亡國的主題深刻地揭示出來,陳叔寶因亡國,投降隋朝,和當時隋朝的太子楊廣很相熟。楊廣當了天子,乘龍舟游江都的時候,夢中與死去的陳叔寶及其寵妃張麗華等相遇,請張麗華舞了一曲《玉樹后庭花》。這首舞曲是陳叔寶所作。被后人斥為“亡國之音”。詩人在這里特意提到它,意為楊廣目睹了陳叔寶亡國之事,卻不吸取教訓,既縱情龍舟之游,又迷戀亡國之音,終于重蹈陳叔寶的覆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詩在最后發問:他如果在地下遇見陳叔寶的話,難道還好意思再請張麗華舞一曲《后庭花》嗎?問而不答,余味無窮。

  此詩取材于前朝亡國故事,以詩的語言,批判亡國之君,曉喻晚唐皇上,立意高遠。篇中以實詞撐住全詩,以虛詞斡旋其間,取得了既整飭工嚴又流動活潑的藝術效果。

  《隋宮》創作背景:

  此詩是詩人晚年江東之游時所作,約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與同名七絕同時,當時李商隱因柳仲郢推薦,任鹽鐵推官,游江東。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隋宮》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隋宮原文翻譯及賞析11-17

李商隱《隋宮》原文翻譯08-17

隋宮燕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隋宮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8-08

隋宮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8-08

隋宮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5篇)08-08

隋宮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11-17

隋宮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11-17

隋宮 / 隋堤原文及賞析02-07

隋宮燕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4-1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 日本一二区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