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歌內容和特點

時間:2024-04-27 07:50:10 登綺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白的詩歌內容和特點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吧,詩歌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白的詩歌內容和特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的詩歌內容和特點

  李白的詩歌內容和特點

  一千多年以來, “興廢雖萬變” ,可李白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酒仙和詩仙一直都沒有改變。 “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的詩句 (語出杜甫 《飲中八仙歌》), 極為傳神地描摹出了同為當時詩壇泰山北斗的詩人杜甫眼里的李太白:一個有傲骨而無傲氣, 藐視權貴而生活于民間, 特立獨行、 狂放不羈的天才詩人。更說他 “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 (語出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以大胸懷、 大氣魄、 大才情奪天地造化之神工, 其詩歌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神奇魅力。海德格爾在論及詩人與詩歌時說過這樣一句話:“詩人愈富詩性, 其言說就愈自由 (對未能預見之物愈能敞開而從容)。” 無疑, 李白是我國古代最富詩性的詩人, 其詩歌創作已臻隨心所欲的境地, 其作品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一種尋常詩人無法企及的無法之法。李白反復吟詠的主題是生命的自由, 與此相適應的是作品形式在掙脫桎梏后的極度自由。本文在對李白詩歌總體特點把握的基礎上, 試從自己閱讀李白詩歌的感受和認識出發, 適當結合詩人的思想和經歷, 通過對他的一些代表詩作的分析, 探討其詩歌所具有的比較明顯而又相對獨特的藝術特征。

  1、以 “大言” 為美的夸飾

  世傳宋玉寫有 《大言賦》 和 《小言賦》, 特意把事物放大或縮小, 而李白所追求的大言之美, 固然與其所生活的時代有關, 但是作為一種詩學境界,他對自然意象的攝取, 對現實世界的描摹, 對人生社會的透視, 都有著天分極高的處理功夫。夸大則宏偉壯麗奇特無比, 縮小則泥丸脫手神妙天成。如 《望廬山瀑布》 一詩中 “日照香爐升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里的 “三千尺” 可謂藝術的放大, 但這種夸張有生活的真實為基礎,既出人意料,又合乎藝術的真實。《結襪子》 中 “感君恩重汗君命,泰山一擲輕鴻毛”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中 “吟詩作賦北窗里, 萬言不值一杯水” 。在這里李白把鮮明的對比與大膽的夸張相結合, 加大藝術的反差, 從內容上起突出強調的作用, 從形式上形成一種不對稱美。他把 “三杯” 與 “五岳” 的輕重作對比, 又拿君恩之重與為之付命的 “鴻毛輕” 作比較。看來,李白詩的氣度中夸張的修辭可見一斑。

  2、超乎尋常的想象

  李白的想象可謂與眾不同, 無論是天上人間抑或幽冥地府, 所描寫的無不閃動著特異, 這種特異是那樣的大氣, 大氣之中又讓人如踏浮云, 飄然神馳。無論是那蜀道 “可以橫絕” 的 “鳥道” , “地崩山捱壯士死” 的 “天梯石棧” , “百步九折” 的 “巖巒” , 還是那讓人高不可攀的 “巨峰” 及來自 “九天” 的飛流直下的瀑布無一不抒發他氣吞五岳四海的胸懷,從而達到渲泄情感表現自我的效果。他詩中的形象, 無論現實與虛幻可以說都是超越時空的, 將現實與夢境, 人間與仙界鬼域打成一片,這些形象不再是現實的直接反映, 而是其主觀的外化, 如 “北落明星動光彩, 南征猛將如云雷。手中電曳倚天劍, 直斬長鯨海水開。 我見樓船在心目, 頗似龍驤下三蜀。 揚兵習戰張虎旗, 江中白浪如銀屋。” (《司馬將軍歌》) 且看李白又是星光流彩, 又是電閃雷鳴, 并把閃電想象為倚天神劍, 那翻江倒海之勢又有多少是現實中的, 不都是詩人偉大的想象么?所以說他的這些大氣的想象, 讓他的詩讀起來充滿豪俠之氣, 又讓人如臨夢境, 如入仙界, 倍感飄逸。

  3、生動鮮活的比擬

  他的比喻與擬人是造成他詩風豪放飄逸的主要因素。李白詩歌的比喻和擬人常與匪夷所思的奇詭想象相結合,具有生動、 新鮮、 不落俗套的特點。如他在 《古朗月行》 中有詩云: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詩仙李白, 從小就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一個 “呼” 字, 活脫脫地畫出了兒童時期興奮雀躍的神態。一個 “疑” 字,又展示了他勤于思索的習慣,決非等閑之輩。而所呼所疑的 “白玉盤” 和 “瑤臺鏡” 既表現了圓月的形狀, 又寫出了它清亮照人的光芒, 這是形似。人們總是把月亮看作美好神奇之物, 此時, 李白所用作比喻的 “白玉盤”和 “瑤臺鏡” , 不就是既美好又神奇嗎?從而,達到了神似的境界, 這種境界得益于他奇特的比喻。在 《勞勞亭》 中 “天下傷心處, 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 不遣柳條青” 。這里則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把春風人格化, 從而使離別之苦、 之無奈躍然紙上。明明自己想留住友人, 卻不說出, 而是讓春風之多愁善感來表達離情, 這春風又何嘗不是詩人自身的物化啊!其實像這樣生動而形象的比喻、 擬人,在李白的詩中可謂俯抬皆是, 李白正是通過運用自己獨特的比喻與擬人, 使自己的詩境擴大了, 大到可以自由吶喊、 吞吐五岳、 氣壯山河。也正是這種比喻與擬人的運用給他的詩罩上了一層輕紗, 使人觀之如飄然物外的仙人。所以說他獨特的比喻與擬人是形成他詩風豪放飄逸的主要因素。

  李白是時代的驕子, 盛世的歌手, 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 也是中國古代的天才作家。他追求自我價值, 幻想努力實現自我的人生準則使他具有獨特的思想境界, 超凡的想象力, 他的詩歌以奇麗瑰偉的想象, 慷慨激越的思想情感, 瀟灑不羈、 自信自負的特點而獨步詩壇, 為他贏得 “詩仙” 的美名和歷代人士的好評。他的詩歌以朝氣蓬勃、春意盎然的浪漫氣質表現出無限生機,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 成為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 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初唐以來詩歌革新的歷史使命。

  1.《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3.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4.李白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5.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6.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8.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李白的詩歌內容和特點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詩歌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涂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極其豐富,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于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夸張。他的夸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夸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夸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七言歌行篇幅長、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達詩人矛盾復雜的思想,抒發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妙在“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于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丑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李白的詩歌特點

  1、充沛的氣勢,李白詩的抒情往往是噴發式的,奔涌而出,其間裹挾著強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壯美。

  2、豐富奇特的想象,大膽驚人的夸張。李白詩歌的想象天馬行空,變幻莫測,奇之又奇。

  3、語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的詩歌內容

  李白(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大李杜”,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于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于潯陽、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當涂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詩歌內容和特點】相關文章:

李白的詩歌特點10-29

李白詩歌的風格特點08-17

李白詩歌特點在將進酒10-10

李白和杜甫詩歌風格比較09-27

求職信的內容和特點11-08

李白的詩歌11-29

李白的性格特點08-03

李白的詩風和特點08-26

李白的詩歌風格08-17

李白的生平及詩歌09-1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色婷婷狠狠97成为人免费 |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久久 | 亚洲国内自拍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卅日韩久久影视观看 | 日本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