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過年民俗詩歌介紹

時間:2021-12-23 11:19:15 詩歌 我要投稿

傳統過年民俗詩歌介紹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歷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傳統過年民俗詩歌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傳統過年民俗詩歌介紹

  晉 饋春盤

  立春咸作春盤嘗,蘆菔芹芽伴韭黃。

  互贈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須待膏粱。

  古時候在立春有吃五辛盤的風俗。依據《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元日,……進屠蘇酒,下五辛盤!敝芴帯讹L土記》:“元日造五辛盤!弊⒃疲骸拔逍了园l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蔽逍帘P又稱春盤!掇z》載:“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春盤饋貺。”《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边@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唐 飾梅花妝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點額顏色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壽陽宮里人。

  在古時候,以正月初七日為“人日”,依據《事物記》記載:東方朔最初置“人日”。傳說宋武帝時,壽陽公主在人日臥含章殿,檐下梅花飄落在公主額上,形成一種裝飾;宮女效之,以紅點額為“梅花妝”。此俗傳至唐宋,婦女多在臉上畫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名目;涂唇有“萬金紅、大紅、內家圓”等名目。其實,婦女在臉上點畫裝飾,早在春秋戰國時已經興起了;長沙出土楚國女俑的臉上就有圓點的圖案可證。到唐代發展為往臉上貼金箔花鈿,成為一種化妝時尚。

  唐 放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連。

  燈山星橋笙歌滿,金吾放禁任狂歡。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詩中:“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濃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為元宵詩經典之作。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敖鹞岵唤埂笔钦f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又稱“放燈”。

  唐 送窮

  年年晦日送窮神,柳車草船載出門。

  瀝酒再拜早離去;老窮方走新窮臨。

  送窮之俗,自漢已有之。西漢揚雄有《逐貧賦》。依據《金谷園記》云:“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窮鬼!眰髡f窮神穿破衣,吃稀飯;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大家在這天熬粥、扔破衣、結柳為車、縛草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窮神,永不回來。至唐仍有此俗。韓愈有《送窮父》文;姚合有《晦日送窮》詩:“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傳統過年民俗詩歌介紹】相關文章:

過年民俗作文(11篇)08-31

傳統民俗剪紙的由來02-17

傳統的民俗優秀作文12-20

過年民俗作文(匯編9篇)08-30

過年民俗手抄報內容10-14

傳統的民俗_小學生作文11-25

中國的詩歌傳統研究07-29

介紹民風民俗作文12-02

中國傳統文化過年作文12-18

春節傳統民俗活動作文800字10-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洲亚洲日韩国产AV一级 | 亚洲诱惑人的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人成午夜免费视频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婷婷 | 久久精品2021国产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