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的分類詩歌

時間:2021-04-10 15:06:39 詩歌 我要投稿

曲的分類詩歌

  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曲的分類詩歌,歡迎閱讀。

曲的分類詩歌

  【曲的分類詩歌】

  曲: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曲、唐宋大曲、民間小曲等。通常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同詞的體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并多使用口語。分為戲曲(或稱劇曲,包括雜劇、傳奇等)與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稱。

  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

  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

  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范,專為舞臺上演出的劇曲(包括元雜劇與南戲)。

  “散曲”是和“劇曲”相對存在的。劇曲是用于表演的劇本,寫各種角色的唱詞、道白、動作等;散曲則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詞。

  從形式上看,散曲和詞很相近,不過在語言上,詞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潑;在格律上,詞要求得嚴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從體式分兩類:“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獨立的曲子(少數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則由多支曲子組成,而且要求始終用一個韻。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樣的名稱,如《叨叨令》、《刮地風》、《喜春來》、《山坡羊》、《紅繡鞋》之類,這些名稱多很俚俗,這也說明散曲比詞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現實的深刻以及題材的廣泛、語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潑、風格的清新、描繪的生動、手法的多變,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苑中放射著璀璨奪目的異彩。

  雜劇

  雜劇的戲劇形式是由故事情節、曲詞、賓白、科介等幾部分組成。科介是演出提示,規定表演動作和舞臺效果,賓白就是說白,曲詞是歌唱部分。

  元雜劇劇本一般由四折組成,一套樂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樂的單元,也是劇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還可以有楔子。楔子當于序幕,但也像過場戲放在折與折之間。劇本的結尾一般有兩句或四句對子,叫“題目正名”,來總結內容,最后一句常用作劇本名稱,比如《竇娥冤》 :

  題目:秉鑒持衡廉訪法

  正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散曲

  散曲是可配樂演唱的歌曲形式。根據《青樓集》的記載,元散曲的歌唱有多種形式,像表演唱、舞蹈伴唱、樂器伴唱等。在宴會上,演員解語花“左手持荷花,右手舉杯,歌驟雨打新荷曲”;連枝秀“有招飲者,酒酣則自起舞,唱《青天歌》,女童亦舞而和之,真仙音也”。元散曲主要有小令和套數(又叫散套、套曲)兩種形式。小令原是民間的小調,文人的小令多半較典雅,民間的小令語言俚俗。小令以描寫為主,比起唐宋詩詞通俗生動,確具有一番獨特風格與精神。

  【代表作品】

  元曲四大悲劇:

  《竇娥冤》關漢卿

  《梧桐雨》白樸

  《漢宮秋》馬致遠

  《趙氏孤兒》紀君祥

  元曲四大愛情劇:

  《拜月亭》關漢卿

  《西廂記》王實甫

  《墻頭馬上》白樸

  《倩女離魂》鄭光祖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賈仲明《錄鬼簿》吊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朱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系密切。他曾毫無慚色地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馬致遠

  大都(今北京)人,馬致遠以字“千里”,晚年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代表作《漢宮秋》、《青衫淚》。

  鄭光祖

  字德輝。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著名,后三種被質疑并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白樸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 代表作《墻頭馬上》。

  【元曲代表作】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竇娥冤(節選

  關漢卿

  【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南呂一枝花

  關漢卿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燕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曲的體制】

  元曲興起并代表這一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則是由于元曲確立并完善了體制形式,曲的體制具體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1、宮調:宮調是指中國古代音樂的調式,曲與宮調出于隋唐燕樂,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宮四調,通稱九宮或南北九宮,包括有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五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四調),曲的每一個宮調都有各自的風格,或傷悲或雄壯,或纏綿或沉重。元曲中的戲曲套數和散曲套數,是由兩支以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相聯而成。

  2、曲牌:俗稱“曲子”,是對各種曲調的.泛稱,各有專名,如《點絳唇》、《山坡羊》等總數很多,元代北曲共335個,每一個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同時也規定了該曲的字數、句法、平仄等。據此可以填寫新曲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和詞牌名相同的,但是內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還有專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調而無曲詞。

  3、曲韻:元曲在押韻方面嚴守《中原音韻》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韻上有以下特點:平仄通押,不避重韻,一韻到底,借韻、暗韻、贅韻、失韻。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詩詞更嚴,而特別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對仗:曲的對仗要求比較自由,可平仄相對,也可平聲相對,即平聲對平聲,仄聲對仄聲。曲的對仗形式有“兩字對”、“首尾對”、“襯字對”等十三種,在語言的運用和詞序組合上有許多特點,主要表現在:有工對也有寬對,但寬對的現象更普遍;句中自為對;錯綜成對或倒字為對,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語入對。

  6、襯字:曲與詞最顯著的區別是有無襯字,有襯字的是曲,沒有襯字的是詞。所謂“襯字”指的是在曲律規定必須的字數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韻、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襯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傳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帶過曲),套數四百七十余套,雜劇一百六十余部(本)。 在眾多作家中,對元曲的形成作出開創性貢獻的是元好問,他生于金元戰亂之際,是名冠金元兩代詩壇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潤疏俊,迥出時作,對元曲創作起著啟導統領、規范的作用。

【曲的分類詩歌】相關文章:

白居易詩歌分類11-18

詩歌的分類按題材分03-30

現代詩歌的分類08-18

《青樓曲二首》王昌齡詩歌賞析10-19

詩歌按形式分類格律詩10-31

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文學常識大全04-12

一曲丁香花愛情詩歌08-05

高考專業分類是如何分類的03-10

函的分類12-11

議案的分類11-2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 亚洲AV秘精品色婷婷 | 思思久久99热这里精品66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视频 | 自拍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