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石鼓歌的詩歌鑒賞
【作品簡介】
《石鼓歌》由韓愈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章法整齊、辭嚴義密,音韻鏗訇。石鼓文系我國最早的石刻,是秦代所為。內容記敘狩獵情狀,文為大篆。韓氏以為周宣王時所為。其物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詩人感慨石鼓文物的廢棄,力諫當局保護石鼓而不得采納,因而大發牢騷。開頭四句是總起,自謙沒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周綱”十二句是追敘石鼓來歷久遠。“公從”十句是敘石鼓文的文字和字體及其保留的價值。“陋儒”六句是敘懷疑《詩經》不收石鼓文,乃是孔子的粗心。“憶昔”十八句,是敘發現石鼓的經過和建議留置太學。“中朝”十句是敘當局不納詩人建議,嘆惜石鼓文物的廢除。“方今”六句,希望在尊崇儒學的時代,能把石鼓移置太學。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石鼓歌》
作者:韓愈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
搜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砍斷生蛟鼉。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鈕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古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圣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覆蓋,經歷久遠期無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詎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
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注解】
張生:指張徹,韓愈的學生。石鼓文:這是指從石鼓上拓印下來的文字。
少陵:指杜甫。
謫仙:指李白。
才薄:是說自己的才力薄弱,不能象杜甫李白他們那樣,有縱橫馳騁的詩筆。將奈石鼓何:是說象我這樣才力薄弱的人,將怎能作好這石鼓歌呢?
周綱;周朝的綱紀法度,亦即政治秩序。陵遲:衰落、衰敗。四海沸:指天下動蕩不安。
宣王:周宣王,姓姬名靖,周厲王的兒子,舊時被認為是周朝的中興之主。揮天戈:指周宣王對淮夷、西戎、狁等用兵的事。
明堂:天子頒布政教,朝見諸侯,舉行祭祀的地方。
劍佩鳴相磨:是說到天子明堂來朝賀的諸侯很多,以致彼此佩帶的刀劍互相磨擦而發出聲響。
蒐(sōu):春天打獵。岐陽:指歧山的南面。山南為陽。蒐于歧陽:是說周宣王在一個春天里于歧山南面打獵。
遮;羅:攔捕。這句是說,廣闊的獵場里的禽獸都將被攔捕了來。
鐫(juān)功:指將功業刻在石鼓上。鐫、勒,都是刻的意思。成,成就,與“功”同義。告萬世:即告示后代于萬世。
隳(huī):毀壞。嵯峨(cuóé);山勢高峻的樣子。這里是指高山。這句是說,為了制作石鼓而開山鑿石。
從臣:指隨從周宣王的臣子。咸第一:都是第一等的。
撰刻:指撰寫文字刻于石鼓之上。山啊:泛指山陵。
日炙(zhì):日曬。
煩:勞。撝:huī,同“揮”。呵:喝叱。連上兩句是說,這石鼓經受聘發長期的日曬雨淋和野火的燎烤,竟能這樣安然無恙;那是有勞鬼神的護持,不讓它們遭到傷害。
公:張生,指張徹。紙本:指從石鼓上拓印下來的文字紙本。
訛:錯誤。這句是說,拓印下來的文本極為完整,不有絲毫的差錯。
辭嚴義密:指拓本的文字莊嚴,義理精密。
不類:不象。隸:隸書,古代的一種書寫文字。蝌:蝌蚪文,周時所用文字,因其頭大尾小,形似蝌蚪文。石鼓文的文字當為籀文,即大篆。
缺畫:是說石鼓上的文字因年深日久,不可避免會有向導筆漏畫的。
蛟:蛟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鼉(tuo駝):鼉龍,俗稱豬婆龍,是鱷魚的一種。這里的蛟鼉即蛟龍,因押韻,故改龍為鼉。這句是說,石鼓文上那些向導筆漏畫的地方,象是快劍把活生生的蛟龍斫斷了一樣。這是極力形容古代文字形體氣勢的生動有力。
翔、翥(zhu注):都是飛的意思。
珊瑚樹:因珊瑚形狀象樹枝,故稱珊瑚碧樹。連上兩句是說,石鼓上的文字象是仙人乘著鸞鳳翩翩而下,又象是珊瑚碧樹似的枝柯扶疏。這都是極辦形容石鼓文的體勢飛動和筆鋒奇麗。
金繩鐵索:比喻石鼓文的筆鋒奇勁如金繩鐵索一般。鎖紐:比喻石鼓文的的結體如鎖紐般的鉤連。
古鼎躍水:相傳周顯王四十二所,九鼎沒于四水,秦始皇時派人入水不得。龍騰梭:《晉書·陶侃傳》:“侃少時,漁于雷澤,網得一織梭,以掛于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這句是形容石鼓文字體的變化莫測。
陋儒:見識短淺的儒生,指當時采風編詩者。詩:指《詩經》。
二雅:指《詩經》的《大雅》和《小雅》。褊狹局促。委蛇(wei—tuo威駝):寬大從容的樣子。這句是說二雅沒有把石鼓文收進去,是由于當時采風編詩者的見識短淺。
秦:秦國,今陜西一帶,即石鼓所在的地方。石鼓于唐初在天興(今陜西省寶雞市)三畦原出土。
掎摭(ji—zhi已職):采取。遺:丟了。羲:羲和,為日駕車的`人,這里代指日。娥:嫦娥,這里指月。連上兩句是說,孔子西行沒有到過秦國,結果編詩未收石鼓文,那就象是拾了星星,卻等待以了太陽和月亮。
好古:愛好古代文化。生苦晚:苦于出生太晚。
此;指石鼓文。雙滂沱:指眼淚和鼻涕一同流出。意即令人無限感傷而淚如雨下了。
蒙:蒙受。博士:官名。唐時有太學、國子諸博士,并為教授之官。
其年:那一年,即韓愈自江陵法曹參軍被召回長安任國子監博士的元和元年(806)。
故人:不詳。從軍在右輔:《三輔黃圖》:“太初元年(公元前104)以渭城以西屬右扶風,長安以東屬京兆尹,長陵以北屬左馮翊,以輔京師,謂之三輔。”右輔,即右扶風,為鳳翔府。韓愈故人為鳳翔節度府從事,所以說“從軍在右輔”。
度(duó)量:計劃。掘:挖。臼科:坑穴,指安放石鼓的地方。
濯冠:洗帽子,沐:洗頭。浴:洗澡。這都是表示誠敬的意思。祭酒:官名。唐時為國子監的主管官。
如此:象這樣的。至寶:極為貴重的寶物。
氈包席裹起是說十只石鼓只要幾匹駱駝運載就行了。
薦:進獻。諸:是“之于”二字的合音,用意亦同。太廟:皇家的祠堂。郜(gào)鼎:郜國所造的鼎。《左傳·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郜國在今山東省城武縣。
光價:光榮的聲價。連上兩句是說,把石鼓薦之于太廟和郜鼎并比,那聲價何止超過百倍呢?
圣恩:皇恩。太學;指國子監。
諸生:指在太學進修的學生。切磋:指對學問的鉆研,這里是指對石鼓的鉆研。
觀經鴻都:漢靈帝光和元年(178),置鴻門學士。鴻都門為藏書的處所。又靈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奏請正定六經文字,并刻石碑,立于太學門外,即熹平石經。從此,每天前來觀看和摹寫的人很多,十分擁擠,阻塞街道。填咽(yè):阻塞,形容人多擁擠。
坐:即將。坐見:即將看到。
剜(wan彎):刀挖。剔:剔除。節角,指石鼓文字筆畫的棱角。
安置妥貼:安放妥當。不頗(pō):不偏斜。
檐:屋檐。深檐,也是“大廈”的意思。覆:遮蓋。
期無佗(tuó):希望石鼓沒有任何的損壞。無佗,同“無他”。
中朝:即朝中,朝廷里。老于事:實指老于世故,即辦事拖沓、保守的意思。
肯:豈肯。感激;感動激發。徒:只。媕婀(an—e安阿):無主見的意思。
敲火:指牧童無知,隨便在石鼓上敲擊時爆出火星,有損石鼓。礪;磨擦。
著手:同“著手”,即用手。摩挲(suo梭):常指對文物古玩的撫摩,表示愛惜的意思。
銷:熔化金屬。鑠(shuò):指金屬熔化。就:趨向,歸于。
六年:韓愈元和六年作此詩。西顧:指西望石鼓所在地岐陽。岐陽即岐山南面,山在長安、洛陽西,故稱“西顧”。空吟哦:空費心思的意思。
羲之:王羲之,著名書法家。俗書:沈德潛《唐詩別裁》:“隸書風俗通行,別于古篆,故云俗書,無貶右軍意。‘認為俗書是對古書而言,是時俗之俗,非俚俗之俗,不是貶意。但就韓愈對石鼓文字的無比推崇來看,王羲之的書法自然會被他認為是俗的了,實含貶意。趁姿媚:追求柔媚的姿態。
博白鵝:換白鵝。據《晉書·王羲之傳》載,他很喜歡鵝,曾用“數紙”自己所寫的《道德經》去換取山陰道士的鵝。
八代;所指不明。一說是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又說是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收拾;指把散亂的會物收集起來。這里是指把石鼓收集起來加以保存的意思。則那(nuò):怎標何。
柄:權柄。任:用。柄任儒術:即重用儒學之士的意思。崇丘軻:尊崇孔丘、孟軻。
論列:議論,建議。
懸河:比喻有辯才,即善于辭令。《晉書·郭象傳》:“太尉王衍每云,聽象語(說話)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止于此:到此為止。
其:將。蹉跎:本指歲月虛度,這里作失意解,即白費了心思。與前文的“空吟哦”意同,且相照應。
【石鼓歌的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石鼓歌翻譯及賞析鑒賞05-23
《石鼓歌》韓愈唐詩鑒賞11-17
韓愈《石鼓歌》唐詩鑒賞10-29
韓愈唐詩《石鼓歌》譯文及鑒賞08-28
《石鼓歌》韓愈唐詩原文及鑒賞08-12
少兒唐詩及詩詞鑒賞-《石鼓歌》01-04
韓愈:石鼓歌09-23
唐詩《石鼓歌》08-31
《石鼓歌》韓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