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典詩歌的特征有什么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詩歌吧,詩歌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典詩歌的特征有什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典詩歌的特征有什么
一、中國古代詩歌最基本的特點是抒情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主體(作家主觀的思想感情)和客體(客觀的自然界或社會生活)相統一或相融合的產物,但詩歌卻是主體性最強、主體特征表現得最為鮮明的一種文學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敘事文體的小說、戲劇在內,都不可能不表現作者的感情,可以說沒有感情或者沒有激情就不可能產生藝術,但詩歌卻是各種文學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體。即使是敘事詩也帶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說,詩人對客觀世界、對社會生活的把握和表現是情感式的。雖說詩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蘊藏于藝術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說出來的,但離開感情,我們就很難捕捉住詩的形象。因此,我們鑒賞詩歌時,對詩歌的把握方式也應該是情感式的。
二、中國古代詩歌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造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思想感情的
這一點同敘事文體的小說、戲劇有顯著的區(qū)別。詩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簡單地這么說: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聯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體的,而意境則是整體的、空靈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這是詩人在創(chuàng)造意象和意境時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觀世界、客觀物象,這兩方面在詩中是融合在一起的,達到了“偕”和“妙合無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創(chuàng)造都離不開客觀的物和景,但這物和景又跟我們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經過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篩選、提煉、浸潤而成的,是經過詩的升華的。
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體的意象,從有限達到無限,從具體升華到空靈,它啟發(fā)讀者產生想象和聯想,進入到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那個無限豐富和廣闊的藝術空間,去思考和領悟詩人寄寓詩中的對社會歷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可以從詩人的具體描寫中去捕捉,而意境則須于筆墨之處得之。
詩的意象和意境,不僅浸潤進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還常常體現出詩人不同的氣質與個性。跟王維詩中的意象與意境那種深微、細膩、含蓄的特點不同,李白詩中的意象和意境就顯得開闊、宏大、奔放,這跟他狂放不羈的個性和飛動的藝術想象力是分不開的。
不同的意象,不僅表現了詩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體現了不同的個性和氣質。
三、中國古代詩歌是精練的和含蓄的
中國古代詩歌,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個字,詞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個字的居多;古體詩和排律比較長,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形式的精練和意蘊的深厚,在世界詩歌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這里將精練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個特點,因為這兩方面是不能分開的。只有用最少的語言表現出最豐富的意思才能稱為精練,光是話說得少是不能算精練的。所以精練總是同含蓄相關。
但精練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詩,直抒胸臆的詩,表現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現的意思比較豐富,也應該算是寫得精練的。
四、中國古代詩歌富于音樂美
中國古代詩歌的音樂美有兩層含義。
第一是,中國古典詩歌有一部分本來是配樂歌唱的,如漢代的樂府詩和魏晉至唐代的一部分樂府詩都是入樂的,唐宋以后的詞和散曲也是配樂歌唱的。詞本來稱為曲子詞,也有稱樂府的,如蘇軾的詞集就題為《東坡樂府》。
這些詩歌作品本來都有與之相配的曲譜,但絕大多數曲譜都沒有流傳下來。盡管如此,它們的音樂美仍然可以從句式、平仄、押韻等方面體現出來。
第二層意思是,古典詩歌的語言是講究音樂美的。特別是近體詩(律詩和絕句)和詞曲,講究句式的整齊或參差變化,講究節(jié)奏和對偶,講究平仄和押韻,總之從各方面造成一種節(jié)奏和韻律的音樂美感。
一般來說,一首詩的聲情(由音樂傳達出來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詞的意義所傳達出來的感情)總是和諧一致的。所以古人讀詩很講究吟誦,就是從音樂的角度去體會詩歌的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欣賞古典詩歌,懂得一點古典詩詞格律方面的常識是很有必要的。
擴展資料:
詩歌重回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特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也有著歷史的和文化的原因。在中國文化中,詩歌有特殊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是“詩國”,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釋義: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中國古代是以“詩”來教化文明的。
故“詩教”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也因此,詩歌成為中國文化的基礎之一。有人甚至稱:西方有《圣經》,中國有《詩經》。
詩歌在中國從來關乎心靈。學者胡曉明就說過:“中國詩是中國文化最具有心靈價值的創(chuàng)造。”錢穆則認為詩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類似宗教的作用,既可傳遞個人心靈微妙感受、抒發(fā)性靈,還可規(guī)范倫理、教化人性、慰藉人心。
林語堂也認為詩教導中國人以一種仁愛悲憫、具有同情心的人生觀,理解和看待宇宙、世界、自然、生活與同類。
所以,自古以來,中國有著廣大的詩歌需求,甚至有一種詩歌崇拜的氛圍,在其背后,是因為中國有著廣大的心靈市場。而詩歌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一種心靈的學習或者說學問。
詩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動于情,其過程是從心出發(fā),用心寫作,也可以說是一個修心的過程,而其目的是為了不斷提升境界也就是心靈層次,從而不斷自我超越,最終達到安心。
好的詩歌作品能讓他人讀了以后感到動心,體驗詩中情感,領悟詩中意境,同樣達到安心的效果。而這一點,也許正是當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古典詩歌的特征有什么】相關文章:
《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征》學習筆記參考09-24
谷雨有什么特征04-20
詩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07-19
詩歌的審美特征有哪些03-10
石達開古典詩歌06-01
古典詩歌鑒賞06-15
詩歌的分類方法有什么08-17
詩歌鑒賞有什么技巧06-19
讀詩歌有什么技巧06-03
中國古典詩歌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