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試卷分析
詩歌鑒賞試卷分析篇一:海淀第一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分析詩歌鑒賞
引語:
對于任何一個板塊的學習,第一步要做的還是遠望近觀,進行背景分析。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但是,小至嬰幼兒大至高校中文專業的學生,對詩歌的鑒賞卻抓不住要領,乏善可陳。
表面上,詩歌鑒賞題只有區區的十分左右,但是,如果我們加上后面的作品閱讀和兩個小作文,你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了。有些同志會問,那是不同的體系,不能夠混為一談。文學作品四分法是怎么說的?不錯,是小說、詩歌、戲劇、散文。既然同為文學作品,就有共同的規律可循;至于兩個小作文,也只能是在詩歌鑒賞的`范疇之內了。學會了詩歌鑒賞,也就抓住了閱讀鑒賞的主線。
我們解決任何一個板塊乃至于一個學科的內容,要解決的無非是“學什么”(遠望近觀,背景了解)、“怎么學”(通過想象抓住本質規律,也就是總結出學習方法進行理性研究)、“怎么用”的問題。
學什么:
實際上,任何一本參考書上都明確地告知了“詩歌鑒賞”的鑒賞內容,那就是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也許有人已經明確了內容范圍,但是卻沒有辦法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詩歌是文學作品,是詩人寫的,目的無非就是表情達意;那么,是人妖表情達意,運用的唯一工具是什么呢?當然是語言。語言運用時,無非是兩種方式,一是直白,也就是行話里的“直抒胸臆”(或叫“直接抒情”),一種就是委婉(委婉也正是我們詩歌的語言傳統)。詩人在運用委婉的語言來表情達意,就非得借助塑造形象來完成,塑造形象就一定會借助一定的技巧。以上闡述,厘清了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情感之間的關系。“語文四維網絡學習法”
的理論基礎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的,整個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有機統一體。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質和現象的對立統一,任何現象都是本質的現象,任何本質都是現象的本質,透過現象把握其本質是科學的基本任務。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變化、結束的過程。你抓住了本質,就掌握了規律;探得了規律,就能夠指導學習實踐,就能夠轉化成能力,就能夠取得高分。
怎么學:
高考所考的詩歌鑒賞的題型,也無非是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情感四方面的。為我們已經明確了詩歌鑒賞板塊的內容,就應該運用順延性思維和包容性思維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順延性思維:研究事物由發生、發展到結束的過程,揭示問題的深度。
包容性思維:任何問題全方位思考,避免思維要素的喪失,解決思維的廣度問題。一般情況下,我們解決一個問題時都會按照一定的思路順著想,考慮應該分幾個步驟,這就是順延性思維。這時這個問題還沒解決完,要運用包容性思維再想一想有沒有什么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地方,做到既不累贅又不缺失,同時也要對這些常見的容易忽略的地方進行積累,使整個做題過程變得縝密。比如說,我們在解一道題的時候,由“因為”得到“所以”,
詩歌鑒賞試卷分析篇二: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分析之詩歌鑒賞分析
縱觀兩年來的詩歌鑒賞題,難度系數是持平的,屬于中等題,考查的題型也是一貫的常見題型,詩的作者也是學生所熟知的詩人,從詩歌的選材上已經降低了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學生能夠準確把握詩歌的體裁,區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同時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古詩鑒賞的技巧和方法,培養學生鑒賞古詩的表現手法,藝術形象、語言風格等能力。
【詩歌鑒賞試卷分析】相關文章:
詩歌鑒賞案例分析05-31
詩歌鑒賞題目分析05-30
漁父詩歌鑒賞分析06-14
詩歌鑒賞案例分析12-29
詩歌鑒賞題的答題分析06-13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分析11-18
分析高考中詩歌鑒賞題的分析技巧03-18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考點分析03-21
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分析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