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歌的格式手法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吧,詩歌具有語言高度凝練、篇幅短小精悍的特點。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詩歌的格式手法,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詩歌特性: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由此概括詩歌的`特點有:
1、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
2、抒情言志,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
3、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
4、語言的音樂美
(二)詩歌的語言特點:
一是多義性,既有表層義,又有深層義,主要用象征手法。還有暗示、雙關、婉轉等。
二是跳躍性,超過任何文體語言,因為表現心理的快速活動,所以不要任何介詞、連詞等,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還可以邏輯混亂,任意交錯,如時間和空間交錯。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體感和具體感(化抽象為具體),詩中有畫。
四是音樂性,既有內在音樂性即情緒的律動,又有外在音樂性即聲音的回環(押韻、節奏和聲調),對原始感情起一種節制作用。
節奏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節奏和人的生理節奏—呼吸的調節及運動感覺的反應是音組和停頓的有規律的安排一字一音節有獨立意義的單音節、雙音節或多音節構成一個音組,每組后面有或長或短的停頓。如古詩中五言的“二、二、一”,新詩白由開放,變化中有規律。
(三)類別劃分
按照不同的角度與標準,詩歌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1、按音律分,詩歌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2、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
3、以詩歌的表現內容和表達方式為標準,詩歌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和哲理詩。
4、以詩歌的表現形式為標準,詩歌還可劃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民歌等。
拓展知識:
詩的體裁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及詞和曲,還有現代詩。具體介紹如下:
1、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2、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
3、詞。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 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
4、曲。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
5、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關于詩歌的格式手法】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的寫作手法11-08
溫庭筠詩歌的藝術手法08-27
淺析溫庭筠詩歌的藝術手法09-13
溫庭筠詩歌的藝術手法簡介08-28
詩歌的寫作手法有哪些02-15
詩歌鑒賞修辭手法10-12
詩歌鑒賞 修辭手法10-12
15種詩歌的表現手法01-25
詩歌的表現手法之一07-24
高考詩歌鑒賞表現手法匯總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