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工程施工方案模板集合5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工程施工方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工程施工方案 篇1
1.模袋施工前的準備
1.1模袋施工材料準備
模袋充填材料選用透水性較好的中粗砂。模袋采用防老化丙綸編織土工布,單位質量不小于250g/m,縱橫向抗拉強度不小于30KN/m,伸長率不大于30%,滲透系數不小于(1-10)×10-1cm/s。
1.2模袋制作與保存
模袋加工好后運至施工現場,用雨布蓋好,防止暴曬,注意保護好模袋。
1.3清淤
模袋鋪設前采用抓斗挖泥船對圍堰基底清淤,清淤完成并達到設計標高后對基槽填砂,要求基底填砂平整,以便模袋鋪設。
1.4放線定位
用全站儀進行測量定位,船只配合在模袋砂位置各控制點打入定位木樁,樁長15m樁徑80mm樁頂標高5m,并確保樁位穩定,準確標注樁位作為施工控制點,施工過程中采取保護措施并及時復測。
1.5模袋鋪設安裝
模袋定位前應進行基線測量、布設控制樁。施工前要設計好模袋排布圖,水下鋪袋時,為了防止灌砂時模袋移位滾動,需在擬鋪設模袋的兩側每隔3米打好定位樁。在鋪設處四個角插上毛竹,將模袋的角拉環套在毛竹上,灌砂時讓模袋順著定位樁沉入水底。當水位較深時,可將加工好的模袋卷軸,在填充袋施工位置上下游布置機動船,裝有填充袋的一艘機動船在水流的上游垂直于堤軸線方向定位,校正邊線位置并拋錨固定,另外兩艘機動船在水流的下游平行于堤軸線方向定位,待以上的工作準備就緒后,將模袋上的繩子連接到機動船卷揚機上,開啟下游機動船的卷揚機,將模袋平展與水面,再根據放樣標志調整上下游繩子長度,使填充袋處于正確的填充位置,然后系緊繩子,再檢查填充袋位置是否正確,確定無誤后在模袋的邊緣綁扎碎石袋固定,并用鋼管打設定位樁加以固定。
1.6模袋灌砂
模袋沖填前,潛水員將泵砂管與袖口連接好,避免沖填砂過程中砂跑到模袋外面,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自重抵御潮水下沉,可以在袋體下沉之前灌一些砂,增加其重量,以便下沉。袋體著底后由潛水員下水檢查模袋在下沉過程中有無翻卷,或者偏位的情況,如有應及時修正,當確定模袋著底情況良好,在指定的區域時,就可以開始灌砂。沖填砂施工時先將水與河沙按10.75混合造漿漿,然后采用泥漿泵抽取混合漿沖填,泥漿泵出壓力控制在0.02-0.1MPA。灌砂應均勻對稱的進行。灌砂過程中應密切關注鋼管是否在同一直線上,有無發生偏位,如果出現偏位,或者灌砂出現異常時潛水員應下水檢查灌砂是否均勻,如不均勻潛水員應將灌砂管移至其他袖口進行灌砂,保證填充平整、填實,逐層加稿;袋體按垂直于圍堰軸線分成鋪設,堆疊整齊,上下袋錯縫鋪設,同層袋相互擠壓,兩層袋體填充時間時隔應大于24小時,直到模袋堆直規定標高。
2.質量控制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1)在施工之前需要調查河床底的情況,對河床進行調平,以便模袋鋪設。
(2)土工織物充填袋采用丙綸編織土工布,用工業縫紉機縫制而成,縫制線采用尼龍線,強度不小于30kN。模袋加工材料必須經過試驗檢測合格方可使用,以確保圍堰穩定與基坑安全。土工織物袋橫向尺寸從斷面頂寬至底寬范圍內取值,充填后厚度為50cm。
(3)模袋材料采用水力灌砂,砂水混合物灌入模袋后水從模袋滲透出來,砂留在模袋中,吹填用砂選用中粗砂。袋內充填砂土應均勻,下一層沙袋施工前各充填口應封閉嚴實,以防砂土漏失,模袋砂被沉放,應依次逐層逐排進行,防止模袋砂被嚴重扭曲折疊。
(4)土工織物袋鋪設時上下袋體錯縫,同層相鄰袋體接縫處須預留收縮量,確保充填后兩袋相互擠緊,并保證充填后兩袋間不出現貫通縫隙。土工織物袋在鋪設或充填過程中,若出現袋體損傷,須及時修復。圍堰下層袋體在水位較低時鋪設,用自泵吹砂船吹砂充填。
(5)模袋砂圍堰施工人員及作業船上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救生衣等相關勞保用品,現場用電嚴格按照臨時用電相關規定執行。
(6)船舶上的相關人員必須遵守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障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的安全。施工船舶作業時,應懸掛燈號和信號,燈光和信號應符合國家規定。
3.結語
模袋混凝土圍堰是一種嶄新的水利施工技術,其具有施工速度快,費用低且圍堰效果好的優點,適宜在各種水利工程中應用推廣。模袋砂圍堰在水利施工過程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本文通過對模袋砂圍堰施工的探討和總結,對模袋砂圍堰施工的質量控制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項提出一些建議,以作為以后模袋砂圍堰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JTJ239-98.水運土工織物應用技術規程。
[2]朱麗燕,朱圣橋.水下模袋混凝土護坡護底施工技術[j].小水電,20xx(04)
[3]李衛慶;;模袋砂子堤及模袋混凝土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公路;20xx年01期
工程施工方案 篇2
摘要:針對國道318線公路改建工程填方路基的施工工程實際,針對路基土方填筑、石方填筑、結構物臺背回填、不良地質及特殊路基填筑與處治等具體情況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能夠較好地指導施工實際。
關鍵詞:路基工程;施工防范;施工方法
路基填方路基施工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路基填筑施工采用“四區段、八流程”流程開展路基填筑施工,路基填筑施工工藝按“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整平—灑水或晾曬—碾壓夯實—檢驗簽證—路基整修”八個步驟進行循環作業。同時在施工中注意“六部”的質量控制,“六部”是指:標段與標段的結合部;分段作業的結合部;填挖交界結合部;半填半挖結合部;結構物與填方的結合部;邊死角與一般填筑段的結合部。施工前,首先按填料的分類做首件(試件)工程,其長度控制在200m左右,通過做首件工程施工以獲取施工合理參數,如填筑厚度、壓實機具、壓實遍數等,為大面積施工做準備。
1路基土方填筑
施工時采用自卸汽車配合挖掘機方式進行,推土機粗平和平地機精平,并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的方法。填筑時采用分層分段填筑的方式進行,在略高于最佳含水量時碾壓。填筑材料應分層平行攤鋪,每層松鋪厚度,應由試驗確定。壓路機碾壓時應按由邊到中,由低處向高處的順序進行碾壓,并且前后兩次碾壓輪跡應重疊至少1/3輪寬。施工時為保證路基邊緣壓實度,路基填筑地段每側按施工規范的要求超寬壓實。每完成一層填筑時,都應重新測量放樣,防止中線偏位和標高控制不準。當填至設計標高,經人工削坡成型后坡面應做到直順密實。
2石方填筑
填石路基應采用分層填筑、分層灑水壓實的施工方法。每層填料最大粒徑及石料強度應滿足規范要求,較大石塊應大面朝下,擺平放穩,緊密靠攏,填料采用推土機整平,使用自重+激振力≥50T的大型振動壓路機分層壓實,每層厚度及碾壓遍數均應通過壓實試驗確定。用水準儀檢測前后碾壓的沉降量為滿足要求。石方填筑的壓實度檢測標準采用孔隙率作為控制指標,同時采用自重30t振動壓路機振壓2遍,當壓實層頂面穩定,不再下沉,碾壓無明顯輪跡時的狀況作為輔助檢測。當石料填于結構物之上時,在結構物上應填不小于60cm厚的土層或其它合格的材料,并在填石之前壓實。路床填料粒徑最大不超過10cm,路床橫坡應與路拱橫坡一致,壓實度、CBR值應符合設計要求。
3結構物臺背回填
臺背回填是在構造物基本完成后進行的,由于場地狹窄,又要保證不損壞構造物,填筑壓實比較困難,容易造成公路病害。根據我單位在高速公路的施工經驗,在臺背回填施工中采用“四專”的控制手段,即專門的填筑材料、專門的施工隊伍、專門的施工設備和專門的檢測手段。
4不良地質及特殊路基填筑與處治
4.1陡坡路提
4.1.1斜坡路段的填方路堤,在填筑前必須一律清除原坡面植物根莖,并開挖寬度不小于2米且向內傾斜2~4%的臺階。4.1.2斜坡路堤內側,重視對破面水的攔截和排出,有條件的迎水面邊溝加深至基巖面,避免沿地層分界線滲水形成軟弱面,且斜坡路段的路堤填筑必須從坡腳以分條幅填筑的方式進行,以確保填筑土與原土基的緊密結合。4.1.3斜坡路堤不穩定的坡腳及軟弱土基時必須采取反壓、換填、擋墻等措施強化處理,斜坡路提在其穩定性及工后殘余沉降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地表橫坡陡于1:2.5且邊坡高度大于8.0米時,為避免路堤不均勻沉降致使路面開裂,一般于路面地面以下鋪設土工格柵。
4.2低填淺挖及土質路基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總厚度時,應將該深度范圍內的地基表層土進行超挖并分層回填壓實,填料應采用透水性材料。一般土質挖方路段路床頂面的壓實度和土基回彈模量Eo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否則需進行超挖回填碾壓,或采取其他工程措施處理,使之達到設計要求;路基強度不高且土基Eo值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必須作超挖換填處理,換填天然砂礫等透水性材料。
4.3填挖交界路基
路基的土質縱、橫向填挖交界處需設超挖過渡段,過渡段采用天然砂礫填筑并鋪設兩層土工格柵,第一層鋪設于路床頂面,第二層鋪設于路床頂面下1.0m。當處于縱向填挖交界處的位置時,應該結合地面坡度確定施工方法,當坡度陡于1:5時,應該在原地表開挖開挖寬度大于等于2m向內傾斜2-4%的臺階,當地表坡度陡于1:2.5且填方區高度大于8m時,還應填成過渡段。同時在路床部分鋪設2層土工格柵,格柵伸入挖方段不小于4m,格柵伸入填方區不小于15m。若填挖交界處為土質挖方路段,路床土質挖除換填砂礫。
5結論
對國道318線公路改建工程填方路基的施工工程實際,針對路基土方填筑、石方填筑、結構物臺背回填、不良地質及特殊路基填筑與處治等具體情況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林洪,吳華金.路基填筑施工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
[2]鮑方園.高速公路粉煤灰路基填筑施工技術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5):230.
工程施工方案 篇3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將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1]。在項目建設期的環境管理中,主要包括施工準備、建設施工和竣工驗收3個階段的'工作,每個階段的環境管理內容是由該階段的工作重點所決定的,其環境管理技術方法主要體現在施工組織設計、環境監理和環境保護驗收工作中[2]。在項目建設期的施工準備階段,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施工組織設計是建設項目各項工程建設施工的科學指導,是工程施工管理的綱領性文件。但以往在編制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時,環境保護工作在施工中的體現相對薄弱[3—13]。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施工準備階段和施工階段的環境影響和環境污染,在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中要強化環境保護理念,將環境保護的要求和設計內容融入到施工組織設計中,加強項目建設期的環境保護工作。
1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概述
1.1環境保護設計的重要性
施工組織設計是從工程的全局出發,按照客觀的施工規律和當時所在地的具體條件,統籌考慮施工建設中的人力、資金、材料、機械和施工方法這5個主要因素,對整個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技術確定、施工進度和資源消耗、現場布置和質量要求等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不論是建設項目施工組織總體設計還是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都要解決好整個施工的全面問題,安排好各方面工作的相互銜接和配套,為指導項目施工服務[14]。
施工組織設計的環境保護部分,是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第6個主要因素,它是準備、組織、指導施工和編制施工作業進行環境保護計劃的基本依據,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必要環節之一。在對施工階段進行統籌安排時,不僅要滿足工程質量、進度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要對施工的各個環節提出明確的環境保護要求。在各個具體項目工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出環境保護措施,從而體現出施工組織設計的環境保護指導思想。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環境保護部分時要遵循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將環境保護的技術方法有機地體現在施工過程中,實現環保施工[15]。
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的目的是使工程施工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實現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的環境保護活動,達到合理施工和環境影響最小的效果。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既是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起到控制作用的總體戰略部署,也是對某一具體工程中施工作業的環境保護起到指導作用的戰術安排。
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是施工單位領導、職能部門在指導施工準備工作、全面布置施工活動、指揮開展生產工作、進行項目管理、控制施工進度的過程中實現環境保護的依據,是施工現場全體工程人員在施工生產活動過程中進行環境保護的行動綱領,對提高施工部分的整體質量、最大限度地減小環境影響、科學有效地完成施工任務具有重要的作用。1.2基礎工作
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針對施工涉及面廣、專業多、材料及機械種類繁多、需要協調的問題復雜等情況,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原始資料的調查、搜集和分析等基礎工作。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的基礎工作是按照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工作的安排進行的,需要進行資料的調查和搜集,通過實地勘察、座談訪問、查閱歷史資料、采取必要的監測手段獲得所需的環境數據和資料。一般要搜集的資料有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氣象和其他自然條件等,同時也要了解項目所在區域的社會環境狀況等。
1.3技術方案
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要搜集所需的環境資料,了解工程環境概況;分析設計資料,進行施工組織與環境保護研究;選擇施工方案,確定環境保護的施工方法,提出施工整體環境保護措施;編制施工進度表,設置所需的環境保護機動時間;編制人工、主要材料和機械使用計劃,需要考慮到環境保護的要求;綜合考慮環境保護要求,進行施工平面圖的布置等。
1.4工作程序
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一般包括:工程概況、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各項資源需用計劃、施工平面圖及技術經濟指標等。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內容根據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內容,合理安排環境保護組織設計內容。
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將對應的工作程序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是選擇施工方案,審查設計圖紙及進行現場調查,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現狀調查,綜合考慮環境保護要求,選擇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第2階段是編制施工進度表,根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編制機械設備需用計劃和材料、半成品構件需用計劃,編制勞動量需用計劃,在編制施工進度計劃時應合理考慮環境保護工作的時間要求,編制運輸計劃和施工準備工作計劃;第3階段是布置施工平面圖,根據施工進度表和施工進度計劃,結合施工組織調查資料和施工圖紙,考慮場地環境現狀和環境保護要求,布置施工平面圖,確定技術經濟指標與環境指標后,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審批。
2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技術方法
2.1環境概況
工程中的環境概況主要包括:
(1)自然地理概況:包括項目所在地的地貌歸屬、地形描述等。
(2)工程地質條件:包括項目所在地的地層構成、地質構造、地震烈度等。
(3)氣象水文情況:包括項目所在地的流域歸屬、地下水現狀、氣候區歸屬、氣象現狀描述和降雨量等。
(4)社會環境狀況:通過收集和分析項目所在地的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對社會與經濟環境進行分析。
(5)環境污染狀況:包括項目所在地的空氣、水、聲、土壤等環境污染狀況[16]。
2.2環境保護要求
施工方案選擇的環境保護要求是根據項目的工程要求、施工能力、環境現狀等情況,進行施工方法的確定和施工機械的選擇。下面結合公路建設項目提出施工組織環境保護設計的要求[17—18]。
2.2.1施工方法的選擇
確定施工方法時,應根據工程特點及環境等因素,在確定單項工程施工方法時就要認真考慮環境影響問題,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1)石方開挖。石方開挖有多種方法,通常采用爆破、機械挖掘等方法。針對石方開挖產生的環境影響,應采取措施降低噪聲和振動,減少爆破飛渣對周圍構造物的破壞,如可采用鑿巖機濕法作業進行松動爆破方法及嚴格控制炸藥用量。
(2)土方開挖。土方開挖通常采用大型挖掘機械開挖、人工開挖和爆破等多種方法。為達到環境保護要求,降低開挖帶來的環境影響,開挖過程應確定開挖范圍,施工機械在開挖范圍內作業,并定時灑水,避讓文物古跡,定點存放土方,土方坡面應及時防護,并做好棄土棄渣場的防護。
(3)路基填筑。路基填筑一般采用機械從取土場挖取土石方,經過施工便道運送到路段。施工過程中取土場選址應合理;施工場地和施工便道定時灑水;路基邊坡防護工程,設置排水溝、沉沙池或臨時沉淀池,出口處設土工布圍欄。
(4)路面工程。路面施工采用路拌法和集中廠拌法加工路面基層材料,經過攤鋪機配合平地機攤平,用振動機壓實。面層施工是在基層上噴灑投油層,將熱拌混合料運到攤鋪路段,采用攤鋪機整幅攤鋪,使用壓路機壓實。施工過程中拌和站選址應合理,控制拌和站對環境的影響。減少攤鋪過程的瀝青煙,加強施工人員的身體防護,合理選擇施工機械,降低噪聲和振動。
(5)橋涵工程。橋梁施工需要開挖基坑,灌注混凝土。基坑開挖時應采取環境保護措施,降低河道水質污染,做好通道防滲。
(6)隧道工程。隧道施工需要進行鉆爆作業、支護、注漿、清理施工殘渣以及襯砌和防水層的施工。整個施工過程中應采取保護山坡的方式進行洞口施工,同時安裝水幕降塵器,施工人員佩戴防塵口罩等安全防護用品,在隧道外設置沉淀池。
2.2.2施工機械的選擇
確定施工機械時,根據工程數量和特點、環境現狀及機械性能等因素,以對環境影響最小為原則,進行施工機械的選擇。
(1)土方開挖。公路土方開挖工程量一般較大,通常采用挖掘機配合自卸汽車,推土機、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并采用大型產運機、平地機、鑿巖機等。選擇機械時要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將機械產生的噪聲、振動和尾氣作為選擇機械的因素之一。
(2)路基填筑。路基填筑時需要大量土石方,一般采用推土機、挖掘機、自卸汽車、壓路機(靜力式、輪胎式、振動式)和夯實機等。將機械產生的噪聲、振動和尾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最小作為選擇機械的因素之一。
(3)路面工程。根據路面工程所需材料和施工需要,通常采用自卸汽車、攤鋪機、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水泥混凝土攪拌設備、穩定土拌和機、壓路機等。在滿足工程需要的情況下,根據路域環境現狀,以對環境影響最小為原則選擇施工機械。
(4)橋涵工程。根據橋涵施工特點,一般采用打樁機、起重機、挖掘機、施工船、鉆機、架橋設備等。在滿足工程需要的情況下,以對周圍環境影響最小為原則選擇施工機械,特別要避免機械漏油,以防止對水體造成污染。
(5)隧道工程。根據隧道施工特點,一般采用盾構機、隧道掘進機、鉆機等。在滿足工程需要的情況下,以對周圍環境影響最小為原則選擇施工機械,特別要使揚塵和噪聲影響最小。
2.2.3施工進度安排中的環境保護考慮
施工進度包括施工時間進度安排和資源需用量進度安排2個內容,施工進度安排的環境保護應從這2個方面考慮。
(1)施工時間進度安排是根據確定的施工方法,計算工程量和勞動力需求量、計算各施工項目的持續作業時間,從而擬定施工進度的計劃。選擇施工組織方法時要注意考慮施工產生的環境影響的累計效應,并以環境保護最合理的方式確定工程的施工組織方法。劃分施工段的環境保護原則是使施工產生的環境影響持續時間最短,并且避免不同工程施工產生的相同的環境影響反復出現。在滿足工程需要的情況下,應把環境影響的持續情況考慮到施工段劃分中,盡量減少環境影響的持續時間。計算工程量和勞動力需求量時也要估算當地環境容量和承載力,以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計算各施工項目持續作業時間中的組織間歇時間時,要充分減少施工對環境產生影響的時間,以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最后根據解決施工產生的環境影響所需的時間來檢查和調整施工進度計劃。
(2)資源需用量進度安排包括勞動力、主要材料、主要施工機械和設備、臨時設施、工地運輸的需求量安排等。勞動力需求量決定臨時施工營地范圍的大小,應考慮其對當地產生的環境影響程度,以此作為勞動力需求量的考慮因素之一。主要材料是運輸組織和布置倉庫的依據,還應把倉庫選址對環境影響作為考慮主要材料的因素。主要施工機械和設備在滿足工程需要的情況下,還應把機械和設備產生的噪聲及振動對當地的環境影響作為選擇主要施工機械和設備的參考因素。在選擇工地運輸的方式時,以運輸方式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最小作為參考因素之一。臨時設施的設計,首先要考慮環境保護要求,然后再滿足工程需要,如工地加工場要遠離當地飲用水源并處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廢水應集中處理,施工人員駐地遠離野生動物棲息地,避免破壞當地植被等。
2.2.4施工平面圖布置中的環境保護設計
施工平面圖是施工過程中空間組織的具體體現,它表達了施工對象、施工條件、臨時設施、管理機構等的空間關系。施工平面圖內容包括施工作業現場、輔助生產設施、辦公和生活等區域。
在施工平面圖布置中,合理布置各區域,使環境互相不干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避免破壞植被,遠離動物棲息地,防止水土流失,少占農田。充分考慮水文條件,避免產生廢水污染當地飲用水源和養殖水體。參考地質情況,避免泥石流、山洪造成財產損失;參考氣象條件,將產生大氣污染的施工項目布置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同時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少大氣污染。在施工平面圖布置中還要參考環境影響報告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2.2.5綜合評價中的環境保護指標
目前對施工組織設計的評價主要是從經濟角度進行的,其評價指標主要是技術經濟指標。技術經濟指標分析是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選擇最優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據。對技術經濟指標進行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論證施工組織設計在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通過科學的計算和分析比較,選擇技術經濟最佳的方案。對技術經濟指標進行分析一般是以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和施工組織平面圖為重點,建立技術經濟指標分析體系,如施工工期指標、質量指標、生產率指標、機械化程度指標等,然后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施工組織設計的評價指標體系中,除了技術經濟指標外,還應增加必要的環境評價指標,以體現環境保護的要求,使分析論證施工組織設計的指標體系逐步形成技術、經濟、環境相互關聯且相互統一的綜合指標體系。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對象和條件的不同,可設立各類污染物排放、生態影響以及環境保護投入等指標。
3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的編制
3.1編制要求
(1)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的編制應主次分明、言簡意賅、圖文并茂。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應滿足指導施工工作要求,符合施工組織原理和環境保護原則的要求。
(2)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的編制可以分為2種形式:①融入式,即將環境保護的內容和要求等融入施工組織設計各部分中,從而體現環境保護的要求;②獨立式,即編制環境保護組織設計的獨立篇章,提出整個項目施工的環境保護的內容和要求。
3.2設計內容
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內容時,無論采取融入式還是獨立式的形式,都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體現出環境保護的內容和要求。
(1)工程概況。在工程概況中,應加強了解自然地理概況、工程地質條件和氣象水文情況以及社會環境現狀等。
(2)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法和施工機械的選擇中,應體現環境保護的原則和要求。
(3)施工進度。施工時間進度安排和資源需用量進度安排,應考慮環境保護工作時間和環境影響最小的要求。
(4)施工總平面圖。包括結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布置重點工程施工場地平面圖以及其他施工場地平
面圖等。
(5)主要材料、機械、設備使用計劃。在安排主要材料、主要施工機械和設備、技術組織措施的計劃時,應考慮環境保護和環境影響最小的要求。
(6)工程質量控制與施工組織保證措施。提出環境保護改進措施等。
(7)施工組織設計評價指標。除體現技術經濟指標外,還應有必要的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8)施工組織設計優化方面。除施工方案優化、施工進度計劃優化、施工平面圖優化外,還應考慮環境保護方案的優化[19]。
4結語
目前工程項目對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施工組織中環境保護內容應成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施工組織設計不僅要統籌安排施工企業生產的投入、產出過程,更要承擔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本研究依據國家的相關法規和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原則和要求,論述了施工組織環境保護設計概念;建立了施工組織環境保護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是出了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部分的編制分為融入式和獨立式2種形式;研究了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工作程序和施工組織設計環境保護技術方法;結合公路建設項目提出了施工方法和施工機械的選擇、施工進度安排、施工平面圖布置、評價指標體系的環境保護內容和環境保護要求等。施工組織設計是各項工程建設施工的科學指導,是工程施工管理的綱領性文件,進一步完善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和要求,不僅是環境保護的要求,也是施工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郜風濤,曹康泰,王玉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釋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xx.
[2]董小林.公路建設項目全程環境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
[3]袁玉卿,董小林.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全程環境管理[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8(1):5-9.
[4]王建軍,嚴寶杰,陳寬民.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若干問題探討[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7
工程施工方案 篇4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工程概況
后坑涂圍墾工程位于浬浦鎮武曲村以東的后坑涂,介于平巖山與牛山之間,圍墾面積1040畝。該圍區三面環山,東面臨海,涂面高程(黃海)在-1.5~-3.0M左右,海堤線涂面高程在-3~3.5M,工程按50年一遇高潮位標準設計。整個工程分兩部分進行:一是圍墾筑堤工程;二是填海工程。圍墾筑堤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海堤線一條長860M,水閘一座凈寬6M以及圍后附屬建筑物,圍涂工程靜態總投資7148萬元。填海工程:一期需填180畝灘涂,工程概算1591.2萬元。
2.灘涂圍墾規劃及施工期
該工程已列入浙江省灘涂圍墾總體規劃中期建設項目,但市政府于報省政府的灘涂圍墾總體規劃中已將后坑涂圍墾工程建設時間調整。工程計劃總工期為2年半。
3.開發利用方向
該圍墾工程,作為工業用地報批開發。實施時序:根據審批和具體實施的可行性,對項目進行一次性報批,一次性規劃,分期實施,確保當前項目建設用地需要。
4.開發用地工程造價
①圍墾筑堤造價
圍墾筑堤工程總投資7148萬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資5991萬元,機電設備及金屬結構投資50萬元;臨時工程投資350萬元,獨立費用512.92萬元,預備費744.8萬元。(總投資根據普瑞公司委托市水利水電勘測設施院編制的《后坑涂圍墾工程項目建議書》投資估算提供),每畝圍涂造價6.87萬元(工程通過招投標等措施,預計可能降低造價10~20%)。
②土石方造價
土石方由平均涂面高程-2.0M填到高程4.2M,每畝填土石方4935.8M3(包括沉降量),每1M3按18元計,每畝回填土石方造價8.84萬元。以上兩項造價15.71萬元/畝,尚不包括國家和地方各部門收取的規費和政策處理費。
二、項目實施
1.項目實施的計劃
①項目報批。圍墾可研、立項、審批爭取在月底前完成,采礦申請、評估、審批獲得采礦許可權月底,海域論證和環評等報批按計劃完成,力爭在月底前完成,取得海域使用權。
②政策處理在調查摸底的前提下,盡快出臺有關政策,力爭在月上旬處理完畢。
③工期。總工期為兩年半,其中施工期為2年,前期準備工作為半年。
2.項目實施操作
①政府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指揮項目的實施;
②政府報批有關手續;
③圍墾和土地利用面積由政府掌握;
④項目資金由政府向相關入園企業借資,具體借資數量、方式和途徑通過協商解決。項目完工后,縣政府按法定招拍掛程序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
工程施工方案 篇5
1施工方案比選
方案1:薄壁砼防滲墻方案
基本原理是:用薄型液壓抓斗分期成槽,然后下設接頭管、澆筑混凝土、拔接頭管,然后二期重復上述步驟。該措施在河壩項目中經常使用,其抓取地層的水平很高,而且墻的穩定性好。它的優點是品質高,而且易于檢測,具有較高的防滲能力。它也存在缺陷。比如項目的開展必須要建設較高水準的平臺,而且要建設很多的輔助工程。項目的整體耗時很久,花費的資金也較多。
方案2:高噴灌漿方案
高噴灌漿技術是目前水利工程中應用較廣泛的防滲措施之一,是山東省水科院在20世紀80年代的科研成果。施工工藝是利用鉆機造孔,然后將噴射裝置放入預先鉆好的孔內,用高壓射流對地層進行切割破碎,同時灌注水泥漿與破碎的土體摻攪混合,在土中形成凝結防滲體,以達到防滲目的。本地層細礫滲透系數500~800m/d,水泥漿在動水條件下極易流失,目前的試驗已證實了這一點。除應摻加速凝劑外,在噴射形式上宜采用旋噴樁套接方案。本方案設計墻體指標如下:彈性模量500-10000MPa,抗壓強度1-10MPa,滲透系數小于i×10-6cm/s,最小墻厚0.3m,比降不小于50。它的優點是其施工的品質較好,符合項目對于防滲的規定,除此之外,它的速度方面也非常有優勢,符合項目的時間要求。最后它對地層的適應能力非常好,不需要建設過多的暫時性的項目。當然這并不表示它不存在缺陷。它的主要問題是防滲的能力比對于別的方案來講有一定的欠缺。而且花費的資金比較多。
方案3:振動射沖防滲墻+高噴灌漿方案
振動射沖法是最近幾年才得以發展使用的一類工藝,它主要被應用到河湖等項目中,起到垂直防滲的作用。之所以使用這種綜合措施,主要是考慮到了以下幾點。首先項目規劃的泄洪閘所在區域地下有拋石等,單獨的使用一種方法,無法將存在的問題處理好。第二,對于那些卵石聚集的區域,振動射沖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使用綜合方法的話就能夠將兩個方法的優點都體現出來。該方案的優點非常多。比如它符合圍堰對于防滲的規定。同時射沖的速率非常高,而且總體的防滲水平較好,一體機的使用能夠將原本較為復雜的地層施工工作開展的非常順暢,進而節省了部分時間。除此之外,還能夠將之前方案中面對的泥漿浪費問題解決好,節省了大量的水泥,而且能夠起到省電的作用。最后,它不需要建設過多的暫時性的項目,也就是說項目的總體工程量減少了。它的缺點較為明顯,比其他的方案多了一個工作步驟,它的防滲能力比第一個方案要差,不過要比第二個優秀。通過上文的多方面比對,可以發現第三個方案的可行性非常高,不論是對工期的把握還是對質量的保證都能夠做得非常合理。
2振動射沖防滲墻+高噴灌漿綜合施工方案
2.1圍井試驗
根據20xx年11月1日的會議要求,原定圍井試驗方案有變動,在已完成圍井的一邊的情況下,另外三個邊改為上部8.5m為振動射沖防滲墻,下部用旋噴樁套接接墻方案。施工參數如下:孔距暫按1.0m考慮,噴射參數如下:高壓漿壓力36~38MPa,流量不小于80L/min;壓縮空氣壓力0.7MPa,流量不小于1.2m3/min;提升速度8~10cm/min;槳液水灰比1:1,比重約1.50。
2.2組合施工工法各自的施工范圍
依據現有的試驗資料,自堰頂高程179.8以下11m范圍內可以較為容易的建造振動射沖防滲墻,其下5.5m深度需采用鉆噴一體旋噴樁與上部防滲墻連接成整體。兩種工法所完成的工程量比例約為3:2。
2.3實施方式
組合施工工法將振動射沖防滲墻和高噴灌漿作為綜合施工技術的兩道工序,首先進行振動射沖防滲墻施工,在漿液未達到終凝之前完成其下的高噴灌漿施工,高噴灌漿采用鉆噴一體不分序施工技術,可將防滲體混合成一個整體,從而提高防滲性能。
2.4工效、工期、設備組合
依據常規經驗,振動射沖防滲墻按每天完成200m2,鉆噴一體高噴灌漿按每天完成150平方米。圍封面積按2.2萬平方米考慮,按上述劃分比例各自的工程量分別為1.32萬平方米和0.88萬平方米。單套設備需要的施工時間分別為66天和59天,兩套設備需要的施工時間分別為33天和30天,考慮1.5倍的不可預見因素,振動射沖和高噴灌漿各兩套設備施工工期分別為50天和45天。
2.5水泥及電力消耗預測
與單純采用旋噴樁相比,組合方案除了防滲體性能優于旋噴樁外,另一個優勢是水泥、電力用量省。在利用高噴回漿的情況下,振動射沖防滲墻水泥用量預計不超過300kg/m2,比采用旋噴樁節省200kg/m2,平均水泥用量約0.38t/m2,節省水泥總量超過20xx噸以上;振動射沖的動力僅及高噴的一半,鉆噴一體設備成孔的用電量也有較大下降,綜合分析用電量比單純高噴減少1/3。以旋噴樁用電量20度/m2計算,預計電力消耗減少14萬度以上。
3結束語
北引渠首泄洪閘工程采取的振動射沖+高噴灌漿防滲墻施工,防滲性能達到了設計要求。節省了大量的資金,而且提前了工期,為下一步主體工程施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工程施工方案】相關文章:
工程施工方案04-29
建設工程施工方案10-14
拆除工程施工方案07-14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07-24
關于工程施工策劃方案08-19
工程施工實施方案10-25
精選工程施工方案六篇08-01
精選工程施工方案6篇08-04
精選工程施工方案五篇08-14
【精選】工程施工方案4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