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范文(精選11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1
xxx,性別男,民族漢,1987年1月出生于xx省xx市,2005年參加工作,2007年7月入黨,本科學歷,就職于河北省建設投資集團秦皇島秦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內職務為駐村第一書記(中層副職)。根據工作需要,xxx于2016年2月至今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關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關工作。在脫貧攻堅時期主要榮獲了2016年度被河北省委組織部評為“河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度被河北省委組織部評為“河北省優秀駐村工作隊”;2018年度被共青團河北省委評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團青建功”—“百名青年風尚人物”;2018年度被河北省委組織部評為“河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度被評為秦皇島秦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被赤城縣委評為赤城縣“優秀第一書記”;2019年被河北省委組織部評為“全省扶貧脫貧進駐村工作隊”;2020年被河北省委組織部評為“全省脫貧進駐村工作隊”;2020年被河北省總工會評為“河北省職工道德先進個人”。
近年來主要工作情況如下:
一、東溝村基本情況
東溝村位于赤城縣以北35公里,東溝村目前由3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全村耕地面積約為591畝,其中主要耕種玉米、土豆、油麥,無水澆地。東溝村地形為“兩山夾一溝”,山多地少,資源匱乏,自然條件惡劣,生產條件艱苦;農業基礎設施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極低,耕地少且土質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居住分散,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成果共享程度低;勞動者素質差,勞動技能低,科技發展意識淡薄,傳統的經營、養殖模式依然存在,貧困人口觀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自身發展能力不足;醫療條件落后,部分村民小病不能得到及時醫治,久而久之,小病就變成重病,從而影響自身發展。
全村總人口253戶502人,常駐貧困戶30戶59人,非貧困戶7戶10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47戶272人,2018年整村貧困退出,2020年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東溝村作為易地搬遷安置村,預計于2021年10月遷入安置區。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1、協調資金建設基礎設施。為了改善農村面貌和提升生活質量,解決村民迫切解決的各項問題,2016-2018年期間協調派出單位捐贈資金累計56萬元分修繕村委會、全村路燈亮化工程、新建文化廣場500平米、全村巷道硬化入戶工程、全村引水入戶等工程;
2、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2019年-2021年期間為了能夠因地制宜落地產業項目,切實提升貧困戶收入,轉變農戶傳統種植思想,也為了增強貧困戶參與的積極性和種植信心,開展調研和制定參與及分配模式。協調派出單位捐助28.35萬元建成春秋大棚11個占地13畝,確定了種植錯季蔬菜,按捐贈大棚面積免費平均分配給參與種植貧困戶,第一年的種植成本由派出單位進行幫扶,次年以后由村民們自行承擔。我們積極跑辦購買種子、化肥、農藥,考慮到種植風險,引進架豆種植技術、聘請專家現場授課,聯系銷售渠道,打消群眾的.顧慮。最終,帶動貧困戶27戶54人,此舉不僅不耽誤他們的正常外出打工和田間種地,2019-2020年期間實現了參與貧困戶每年額外增收至少3000元以上。
3、做好橋梁紐帶作用,全心全意為民辦事服務。中秋、春節等重要節日慰問常在村貧困戶,送去米面油、棉被、春聯等物資,將黨和政府、幫扶單位的關懷送到農戶身邊,增加村民幸福感。凡事村里家中有人去世,第一時間自發出錢出物進行慰問,村里老人李世亮、李春艮、李愛葉、李大義等老人去世,第一時間送去慰問金;村里老人戚文梅老人冬天突發腦梗,第一時間趕到拉往醫院,及時搶救;多次幫助老人李勇前往張家口取藥等等。通過真心實意服務群眾,和村民們建立了真正的血脈聯系。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2
郭xx,男,1993年11月生,大學學歷,中共黨員,2017年4月參加工作,現任xx省xx市xx鎮柏林西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xx普陽鋼鐵集團董事長、團委書記,兼任全聯冶金商會副會長、xx省節能協會會長,邯鄲市政協委員、邯鄲市青年企業家商會發起人。曾榮獲“xx省新時代冀青之星”“中國制造業十大領軍人物”“xx省誠信企業建設優秀工作者”“xx省優秀團干部”“xx好人”“邯鄲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邯鄲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
近年來,該同志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誠實守信、矢志奮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響應黨團組織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凝聚團員青年,投身鄉村振興實踐,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組建青年志愿服務隊,主動開展精準扶貧
作為一名農家子弟,郭xx熱愛自己的家鄉,并時刻滿懷為家鄉做貢獻的熱情,2018年普陽鋼鐵集團與xx市xx鎮政府簽訂精準扶貧合作意向書,郭xx第一時間組織各廠部室青年員工,成立青年志愿服務隊,主動投入到精準扶貧工作中去,和駐村扶貧干部一起到鎮上24個村摸排統計,深入農戶家中了解貧困群眾狀況,最終確定幫扶建檔立卡戶270戶,涉及貧困群眾701人;為112名70歲以下有一定勞動能力的留守老人設立了公益性崗位,每年支付工資80余萬;出資22萬元為19戶貧困群眾修葺危房;出資100萬元建立了“精準扶貧基金”,對全鎮失去勞動能力的“特困戶”進行幫扶,解決他們的日常開銷;每年出資300多萬元為建檔立卡之外相對貧困的邊緣戶補助醫療保險,進一步減輕了他們看病就醫負擔。發起青年志愿者“一對一”幫扶活動,每逢傳統節假日,郭xx都會和青年志愿者們為困難群眾發放米面油等慰問物資,各村支部書記都說:“每個貧困戶都能領一大袋米、一袋面,兩壺油,過節可不愁了。”
在郭xx和他的青年志愿者隊伍的熱心幫扶下,2020年xx鎮24個村701名建檔立卡群眾全部高標準脫貧,當地群眾夸贊郭xx為村里新一代年輕人的榜樣!
二、匯聚鋼城青春力量,大力支持鄉村治理
作為一名農村黨員干部,身為年輕一代的企業管理者,郭xx一直想為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爭做工業反哺農業的典范。為了讓鄉親們能夠享受更加美好幸福的鄉村生活,為了讓村里的街道更寬敞、房子更漂亮、廣場更時尚,為了讓大家能夠擁有更加豐富的文化生活,2020年郭xx積極落實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要求,一方面組織青年志愿者經常開展環境衛生治理、關愛留守兒童、走訪慰問困難群體等志愿服務活動,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企業發展優勢,大力支持本村及周邊村莊的鄉村治理工作。對xx鎮商業街實施復古修繕,建設了便民圖書室3處、黨史閱覽館2處、健身廣場10處、大型停車場4處、地標性文化雕塑3處;種植各類觀賞花木7萬多平方米,美化墻壁15余萬平方米,合計出資8000萬元,極大地改善了千年古鎮的.居住環境。同時,出資1。5億元美化了柏林村西近萬畝荒山,保護了生態環境,并大力扶持發展種養殖等生態農業,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130余人,通過村企聯合的方式,開辟了產業助農新渠道。
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秉承著“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創建幸福家園”的職責使命,郭xx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全面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出資3億多元鋪設暖氣管道400多公里,為周邊13個村10000多戶居民提供集中供暖,讓農村群眾溫暖過冬;捐資7億多元建設的邯鄲市高等幼兒專科師范學校已經正式投運1年,源源不斷為農村地區的幼兒園、小學輸送青年教師人才,助力農村教育發展;2021年8月,向河南鄭州、xx邯鄲抗洪救災合計捐款3000萬元,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
此外,普陽鋼鐵集團近幾年穩步強健的發展勢頭也很好地帶動著周邊各行各業的同步發展,大大促進了周邊鄉村的商務、餐飲和村鎮建設的協同振興;解決了貧困山區7000多人的就業問題,并安排下崗職工及未分配大中專畢業生900余名,安置退伍軍人500余名。40多年前,普陽鋼鐵集團所在的xx鎮,在年收入百元的家庭里,恐怕十戶里難有一輛自行車。現如今,許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早就過上了住二層樓、開小轎車的小康生活。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3
江蘇沭陽縣的小雷今年41歲,20多歲他從部隊退伍便開始自己創業,在南京有著自己的建筑公司,同時在家鄉沭陽也經營著一家大型養羊場和農家飯店,種養殖結合,帶動家鄉的老百姓一起富起來。
小雷說,他們的養羊場目前養羊近3000只,一年的收益可以達到一千多萬元,利潤也能達到200至400萬元。可觀的收益,離不開養羊場工人的付出,小雷雇傭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沭陽周邊的村民,他們踏實能干,又能吃苦,過去為了生計,許多村民都會選擇外出打工,自從有了養羊場,部分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工作,同時又能照顧家人,大大解決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困難。
看著養羊場的生意越來越好,有的村民也想加入,可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小雷就會免費給他們提供小羊,與村民簽訂協議,教他們養羊的技術,養成以后,再自己掏錢將羊從老鄉手里買回來,這樣就讓村民以最低的投入獲得更高的回報,幾年下來,那些原本生活困難的村民,在小雷的扶持下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日子也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奔頭。
小雷說:“鄉村振興帶頭人我不夠格,頂多算是村里的“領頭羊”,有困難的鄉親都可以到我這里先‘領幾頭羊’。”后續,小雷還將繼續加大投入,改進羊圈環境,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只有我的產業越做越大,才能帶領更多鄉親父老發家致富。”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4
黃xx,在永寧村里有口皆碑。上一屆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因病去世,一下子村里沒有了當家人,整個村就像一盤散沙。20xx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任命黃xx為永寧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伊始,她帶領全體黨員和全體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遇事多商量,多討論,集思廣益,把村里的日常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新建了兩委辦公場所和村門樓,改善了辦公條件和村容村貌。為了解決農業用水和生活飲水的問題,黃書記和開發辦多次協商,在村北大坡打一眼深水井,更換了全村的吃水管道并修建了一座水塔,徹底解決村民用水的問題。同時,她解決了羊群亂放的問題。多年來,有些養羊戶亂放羊群致使好多莊稼被毀,她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對這些農戶有了一定的制約,另外,給放養戶提供有償的場地。在20xx年冬天的村委成員換屆時,黃xx以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在實際工作中,她用事實和行動向村民證明自己的能力,她帶領村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村北大坡新栽植棗樹1800多畝,積極配合在村北大坡和老龍川開通觀光路。近幾年來,永寧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觀。新建的.村內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村主街道實現了綠化、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硬化和綠化了永寧至南陽的同村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20xx年硬化老龍川田間道路1800米,20xx年天然氣入戶工程基本全面完工。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5
陳xx,稷山縣人民法院執行局變現組負責人,20xx年10月25日接任中社村第一書記職務,當時該村未脫貧5戶14人,這在西社鎮是未脫貧的村莊中貧困戶最多的。20xx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陳xx深知肩上的任務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
作為黨員干部,她牢記第一書記“抓黨建、促扶貧”的責任和使命,堅持用情走訪農戶,用心服務群眾,千方百計謀發展,多措并舉做實事。從建強基層組織、推進精準脫貧、發展特色產業入手,帶領群眾克難攻堅,使中社村的農業發展初見成效,民生保障有所提高。幫助貧苦戶賈立明解決其愛人的慢性病的辦理,給其家里免費安裝暖風機,賈立明親自送上錦旗表示感謝。幫助貧困孤兒賈富琴搬新家,聯系扶貧辦和學校,解決其上學問題,并享受所有減免政策。同時,積極聯系鎮政府、縣扶貧辦和發改局等部門溝通協調,免費為中社村貧困戶安裝5臺取暖機,并且還為自己所幫扶的高渠村免費安裝4臺,確保貧困戶能夠過一個暖冬。
黨建工作是她一直緊抓不放的`主要工作,20xx年負責本院黨員活動中心的建設,黨員活動中心成立以來,共接待上級法院、兄弟單位、縣直各單位學習參觀20余次,受到各級領導們的一致好評,使稷山法院黨建工作在全縣乃至全市遙遙領先。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6
徐xx,男,xx市天字號瓜蔬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中共黨員。
2013年,徐xx返鄉創辦xx市天字號瓜蔬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發展模式,主動與xx農業局、荊州農科院、武漢農科院和省農科院聯系,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研發出“瓜-瓜-菜”種植新模式,即兩季西甜瓜+一季蔬菜,以種植西瓜、甜瓜,萵筍為主,這種高效模式使蔬菜大棚種植的瓜蔬畝產值達到2.5萬以上,社員人平增加收入3萬元以上。合作社種植的'甜瓜、西瓜、甜玉米、萵筍、小白菜、辣椒、豆角、等作物的收入遠遠超過了種植傳統農作物的收入。2015年,他注冊的“徐xx”牌商標被認定為“湖北省著名商標”,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2018年7月,他的項目“xx市蔬菜優質高效模式(瓜瓜菜)實施方案”在“創青春”湖北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現代農業組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該組金獎,并獲“湖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第一名。目前,徐xx的合作社共有社員350人,合作社總面積3000畝,建有鋼架大棚1200個,社員平均年收入10萬元以上,帶動周邊1500余農戶共同致富。他也主動參與精準脫貧,對接貧困戶50余戶,墊資近20萬元扶持貧困戶發展瓜蔬種植,包種苗供應,包肥料、農藥及人工費用。先后被評為xx市“十大杰出創業青年”、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7
張xx,化峪鎮付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
走進付家莊村,溫馨的環境、整潔的村莊、滿眼的綠色、完善的設施……處處體現著“生態宜居、村容整潔”。而這一切,無不浸潤著張xx的辛勤汗水,自她20xx年擔任支部書記以來,她修路、修渠,新建學校、新建舞臺,改造吃水管道、改造管網,綠化村主要街道,完善農業灌溉設施,為村民辦了數不清的實事,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風氣健康向上,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民們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喜歡找她商量,喜歡讓她給拿主意。無論是誰找她,她都熱心地幫忙、耐心地解決問題,村民們都把她當做是自己的家人,親切的稱她是“領頭人”。
在20xx年的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和愛國衛生季運動中,她帶領村兩委干部率先垂范,先讓村兩委干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引導村民們迅速行動,清、拆、改、種、建五治并舉,緊抓“四個重點”,全方位開展衛生整治,做到了村莊全面治理,應拆盡拆、應整盡整,全村共清理五堆120處,拆除高速路沿線的違法建筑、違法占地11處,拆除村內亂搭亂建6處。她還針對管化線兩邊的店外經營、亂搭亂建進行了徹底的整治,全村環境衛生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受到鎮黨委、政府一致好評。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以后的工作中,張xx將繼續通過建設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式,不斷增加農民收入,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她也會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爭取建設美麗、宜居、文明、向善的和諧付家莊。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8
小村是革命基點村,由于多年以來煤炭開采,導致地質災害頻發和生產生活用水枯竭,群眾強烈要求實施“造福工程”搬遷。村書記陳志強、村主任張天明“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通過各種渠道籌措搬遷資金。一方面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地質災害搬遷”和造福工程等政策;另一方面積極發動群眾實施“退宅還耕”,爭取土地增減掛鉤指標資金。兩位村主干帶領其他兩委干部不厭其煩地多次召開村兩委會、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大會,精心組織,廣泛發動,為申請造福工程、地災搬遷、退宅還耕等三個項目,他們共填報各類表格幾千份,各種申請報告數十份。
為實施退宅還耕項目,村主干陳志強、張天明帶領其他村兩委一家一戶做群眾思想工作,一間一間破房去丈量,一坵一坵田埂去組織施工,積極協調區扶貧辦、礦管辦、興想房地產公司,組織129戶480個村民通過購買商品房進行安置,并采用搖號選房的公平公正的方式讓村民選購,體現出村兩委“執政為民,公正無私”的優良品格,圓了群眾的安居夢,也為全區乃至全市的.國定、省定貧困戶易地搬遷模式探索出新路子。
在此基礎上,小村求新思變,明晰思路,善謀實干,狠抓工作實績,制定并實施了村級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人飲”、“水毀”、“舊宅復墾”等各項民生工程有序推進,其中向上爭取9萬元投入“人飲”工程,“水毀”工程投入15萬元,村道13公里投入400余萬元等。其它文明創建、綜合治理、計生衛生、民政等各項社會事業較快發展,實現了社會事業和經濟建設相應適應、相互促進、統籌發展。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9
含山縣華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小潘,中共黨員。他抓住國家土地承包、土地流轉給農業生產帶來無限活力和發展空間的機遇,從承包100畝流轉土地開始,到2010年合作成立華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全縣率先推行現代農業生產技術。
他先后投資300多萬元,購置了插秧機、收割機、大馬力拖拉機等農業機械,建起了一座標準化育秧工廠,水稻生產全部實行機插、機耕、機收,并專門蓋起了一座日烘干60噸稻谷的現代化烘干房,為社員和周邊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做到一、二產高度配合。
他聯合當地6家農業企業,流轉承包土地1萬多畝,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并承擔了農業部水稻高產創建項目、省級糧食生產發展項目、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活動、水稻新品種展示、“含山大米”品牌創建等各類農業試驗示范項目。多次承擔省、市、縣現場觀摩會,他的專業合作社每年純收入80多萬元,還每年為到社工作的農民支付工資70多萬元,先后獲得安徽省省級示范農場、市級優質糧油標準化示范區稱號,被命名為“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
小潘始終不忘“示范帶動”作用,自覺地把“爭取社會效益最大化”當作自己的追求。開展再生稻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集成模式示范。從2019年開始,小潘的華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承擔含山縣乃至馬鞍山市首家再生稻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集成模式示范項目,實現節本增效、一種雙收,每畝可在原水稻生產單產的基礎上增加純收入500元。
他成為含山縣現代農業生產的'領軍人物,含山縣響當當的鄉村振興帶頭人。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10
張xx,蔡村鄉段家堡村村委主任,多年來明確目標、攻堅克難,認真工作履行職責,開拓創新,成效明顯,村委會在群眾中威信提升。同時,在工作和生活中堅持做到清正廉潔,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從小事做起,抵制各種不良作風始終堅持用一個共產黨員標準對照自己的行為。
加強學習把握政策,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張xx作為一名村主任,時刻牢記:不學習,思想就會落后于形勢,行動就會脫離實踐。用正確的思想充實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修建翻新道路,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在任期間,她深刻體會到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目前我們村內的大小道路,以及通向田間的小路已經實現全部硬化。村民們的小轎車能開進家門,糧食蔬菜能裝上大車。靠種田種菜的村民收入得以提高。
修建下水道,衛生環境一手抓。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她在村里村大力整頓環境衛生,修建下水道后村里的生活污水、下雨后的積水問題得到解決,村民們不再像從前出門隨手潑,村子里的道路始終保持整潔。經過幾年努力,在環境衛生方面,段家堡村多次獲得縣領導、鄉鎮領導的好評,并被評為先進衛生示范村。
翻新舞臺,綠化道路,修建花園涼亭。進入新時代我們國家的'主要矛盾已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村民在文化經濟上的矛盾也日益增長。為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張主任和村民一道,修建花園,翻新舞臺,修建涼亭。
張主任擼起袖子和村民們一起建設自己的美麗新家園,用實際行動見證巾幗魅力。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 11
xx,謝菲爾德家庭農場負責人,2014年秋天,xx從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碩士畢業回鄉創業,在龍泉街道梁家屯、俞家屯村承包了800多畝土地,創建了謝菲爾德農場。為加快農場發展,xx雇傭了農場附近梁家屯、俞家屯等村莊的五六十位農民在農場里幫工,教會他們標準化林木和莊稼種植等新農業技術,帶動周圍村民增收。“農場里化肥使用量銳減,經過林木種植、有機肥還田等土壤改良后,土質也越來越好,讓農民們多掌握這些種植技術,也方便他們以后自己種植。”xx說。
在為周圍村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xx還積極將自己學到新技術,傳授給周圍的村民,并向他們推廣優質樹木新品種。2017年,xx考取了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專業的博士,隨后便積極與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對接成立了科研基地,自此眾多農林方面的老師、同學常常來他的農場做一些實踐課題,在開展課題研究的同時,xx還邀請老師們為周圍的村民普及林業知識。
在xx的帶領下,農場初見成型。農場的建成,一方面樹林可以為農場周邊的工業區帶來新鮮空氣,另一方面通過樹林建立起來的小型生態系統,可以提供真正的原生態食材,也可以讓家長帶著孩子到龍泉來親近大自然。現在,xx的農場漸有起色,他正信心滿滿地將農場打造成一個產學研基地。“我和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課題,都可以在這里更好地展開,也可以為龍泉帶來更先進的林業技術。”xx堅定地說,“今年我準備和高校合作,做一個森林音樂節,即可以提高農場的知曉度,還可以帶動周邊村居的消費,一舉兩得。”截止目前,80后留學海歸xx的事跡獲《人民日報》、《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等各級媒體爭相報道。“我們80后也要積極響應鄉村振興號召,相信和我一樣愿意扎根農村的年輕人會多起來!”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鄉村振興帶頭人事跡材料(精選8篇)08-16
鄉村振興事跡材料11-20
村級鄉村振興事跡材料11-22
鄉村振興典型事跡材料11-29
鄉鎮鄉村振興事跡材料11-22
鄉村振興之星事跡材料11-22
助力鄉村振興事跡材料11-22
個人鄉村振興事跡材料11-22
鄉村振興的典型事跡材料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