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研共同體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研共同體實施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研共同體實施方案1
根據原教體發[20xx]240號關于調整《原州區開展學科教研基地校暨城鄉結對共同體創建活動名單》的通知,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為制導,全面落實區教育局開展學科教研基地校暨城鄉結對共同體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增強學校質量意識,促進學校教學管理規范化,充分發揮教研基地校的龍頭作用,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豐富城鄉結對學校教育教學內涵,促進城鄉結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促使結對學校管理規范化,教師隊伍優質化,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達到互相促進、互助雙贏的目的。
二、目標任務:
以“構建和諧課堂,實現有效教學,深化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尋求課堂教學的關鍵問題及其解決為目標。進一步明確校本研修、聯片教研的“基本內涵與目標定位”,健全“工作制度與保障措施”,進一步疏理教學問題、篩選研修課題,增強校本研修與聯片教研的針對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三、工作思路
突出一個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
抓實兩項工作:有效聯動管理活動,有效聯動教研活動。
提升三個水平:提升聯動校管理者水平,提升教師素質,提升教研活動水平。
四、具體工作:
(一)開展聯動管理活動
1.建立聯動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總結交流研究教學管理中的經驗教訓,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
2.建立雙方學校對口聯系關系,如教學教研,學科組對口聯系。
3.每學期召開一次中層以上干部參加的教學管理工作研討會。
4.開展聯動校管理人員輪流交流學習。
(二)開展聯動教研活動
1.建立核心備課小組,制訂好備課小組開展活動計劃或方案,做到資源共享,智慧共享。
2.開展送課下鄉活動,每學期送課不少于兩節。
3.開展教學開放活動,每學期聯動校至少開展一次課堂教學開放交流活動,以深入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開展教育教學比賽活動,每學年開展一次。
5.開展教研科研交流活動,如在科研工作管理,科研工作制度,科研工作選題立項等方面進行深層次交流,科研興校、科研興教。
6.充分利用在線課堂,使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三)采取共享與捐贈相結合的方式,力所能及地給予結對學校物質支撐。
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學校想方設法支援圖書資料,教學設備、學習用品。
五、實施保障
1、加強領導、嚴密組織
⑴聯片教研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南燕(十一小校長)張學軍(寨科中心校校長)
副組長:白建國(十一小副校長)羅進軍(十一小教科室主任)
陳蓉(中心校教研員)
成員:寨科各小學校教導主任
聯片教研領導小組負責聯片教研活動的計劃安排、組織實施和檢查評估,對片區所轄學校校本教研工作有調研指導和建議督查職能。
⑵學科研修指導組:具體組織聯片教研活動。
語文組組長:白建國數學組組長:馬琴
綜合組組長:馬朝芳
聯片教研學科指導組是片區學科研修活動的組織、引領、實施機構,負責學科問題的征集篩選、活動主題的確定、活動過程的設計安排與評價反思;對片區學科教學、教研、培訓及管理有診斷、建議和指導職能。
2、加強管理,抓實工作
注重平時工作積累,做好受導學校現狀分析及發展定位,指導受導學校的常規教育教學管理、教學研究,教師培訓指導工作,深遠指導工作等,并做好活動記錄。
3研討方式多樣化—讀書指導、教學交流、課例評析等,特別注重兩點:
第一、展示交流。其內容和方式有學習體會、課堂教學、教研成果、教學沙龍、書面呈現、網絡交流等。
第二、專業引領。由骨干教師上示范課、介紹研修經驗體會等。
教研共同體實施方案2
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總體要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健全縣域教育人才培養機制,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打造一流教育目標,構筑柳州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模式。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在已有黨建共同體、集團化辦學、學區聯盟、支教輪崗、縣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礎上,圍繞“一體化”教育改革發展目標,推動教育共同體建設(以下簡稱“教共體”建設),統籌規劃促進教育資源跨行政隸屬關系縱向聯合、橫向聯動,推動教育組織聯建、師資聯育、資源聯享、活動聯辦、服務聯動、發展聯抓,逐步縮小區域間、校際間質量差距,實現黨建引領下的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主要目標
圍繞“城鄉教育一盤棋”的工作思路,堅持和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通過搭建教育共同體,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鄉村、薄弱地區常態化。從教育行政管理、學校文化建設、管理團隊培育、教育人才培養四個維度對鄉村學校、薄弱學校進行幫扶,縮小城鄉、縣域間教育質量差異,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質量,實現一流教育目標。
三、實施范圍
全市中小學校(含幼兒園)。
四、工作原則
(一)黨建引領,主體清晰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統籌規劃和組織開展教共體建設工作。市教育局統籌規劃全市教共體建設工作,負責引導、調配市區優質學校參與教共體建設。各縣區(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各中小學校是教共體建設的主體,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落實各項配套政策,推動教共體的建設。各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和各級組織、編制、財政、人社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支持教共體建設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學評價
組建成立的教共體在人、財、物相對獨立的基礎上,可以通過人才交流、支教輪崗、送教下鄉、線上同步教學、集體備課研課、科研能力指導等多種形式,在人才培養、學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體建設單位應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自權利義務、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標任務、效果評價等內容。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本方案和教共體合作協議對教共體工作內容和成效進行增值性評價。
(三)統籌兼顧,穩步實施
教共體建設重點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各縣區(新區)可結合需求,對教共體成員進行調劑安排。通過人才交流、支教、調動等方式,優化教師資源在不同教共體之間或教共體內部的資源配置,促進教共體健康發展。教共體建設按照教學和管理并重;先試點、后全面的原則推進。特別注意與集團校、學區聯盟、縣管校聘等相關政策的銜接融合。
五、教共體建設類型
教共體建設單位分為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1個教共體一般由1個牽頭單位和1—2個聯合單位組成。如有需要,經建設單位集體協商,可以適當增加牽頭單位或聯合單位,單位總數原則上不超過6個。
(一)組建市縣高中教共體
由市屬高中和縣屬高中組建而成,其中市屬高中為牽頭單位,縣屬高中為聯合單位。第一批市縣高中教共體建設由柳州高級中學、柳州鐵一中學、柳州市第一中學、柳州市第二中學、柳州市鐵二中學與縣屬示范性高中組建成,將城市優質高中學校黨建經驗、教育教學管理經驗、人才培養經驗向五縣高中輻射。具體建設名單詳見附件。其他市屬高中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與縣屬高中協商后自行提出建設申請,報市教育局審批后開展教共體建設工作。牽頭單位每年要選派1名副校長或優秀中層干部到聯合單位擔任校長或副校長;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師到聯合單位支教;選派優秀教師組建學科團隊推動教共體內教學研一體化建設,支持聯合單位人才培養。
(二)組建區縣教共體
由柳北區、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作為牽頭單位,其他縣區(新區)作為聯合單位組建而成,具體建設名單詳見附件。各縣區(新區)教育行政部門要互派優秀中青年干部到對應縣區(新區)教育行政部門交流服務,擔任副職領導(同時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動縣區(新區)間教育管理經驗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區縣教共體的建設,服務時間一般為1—2年。牽頭城區要選擇轄區內優質學校與聯合縣區(新區)的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建設區縣學校教共體,每個學段要建成不少于1個區縣學校教共體。牽頭學校每年要選派1名副校長或優秀中層干部到聯合學校擔任校長或副校長;牽頭學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師到聯合單位支教;選派優秀教師組建學科團隊推動教共體內教學研一體化建設,支持聯合學校人才培養。
(三)組建縣域內教共體
由縣域內城鎮學校、優質學校和鄉村學校、薄弱學校組建而成,原則上由同一學段學校或地理位置相近的學校組建而成,其中城鎮學校、優質學校為牽頭單位,鄉村學校、薄弱學校為聯合單位。由各縣區(新區)根據學區制改革和集團化辦學的模式,以教共體建設為載體,進一步深化學區制、集團化管理。
六、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圍內宣傳并解讀教共體建設內涵、目標和工作內容、要求。
(二)實施階段(20xx年9月起)
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就組建教共體的合作模式、合作內容、保障措施、權利義務、合作期限等進行充分協商,擬定教共體合作協議,報主管部門審核后,各成員單位共同簽署教共體合作協議。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統一加掛“牽頭單位名稱+聯合單位名稱+教育共同體”構成的標牌。按照本實施方案和各教共體的合作協議內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務團隊,提供培養培訓、技術支撐,提升聯合單位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考核評價階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牽頭制定教共體建設考核評價文件,主要考核教共體運行管理情況、教共體內分工協作情況、資源共享情況、發揮輻射作用情況、教共體可持續發展情況和實施成效等。考核評價分為年度考核和終期考核。具體考核評價文件另行制定下發。年度考核每年2—3月開展1次,重點考核各單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協議開展各項工作任務。終期考核在協議到期前1個月開展,重點考核教共體實際取得成效,在黨建引領、日常管理、師資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通過增值性評價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財政補助撥付、學校績效考核等依據。考核落實情況應當作為各縣區(新區)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和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強化黨管人才原則和黨建引領結果運用,對工作成績顯著的教共體及其領導班子成員予以表彰,在績效分配、評優評先、選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傾斜;對教共體建設工作落實不力、作風虛浮的單位和個人,分層次進行約談問責,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堅持黨建引領
圍繞“發展教育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黨建”文章。發揮黨建在教共體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把黨建工作與師資培養、教學教研、學生德育等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推行清單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教共體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共建清單,明確教共體資源共享需求清單、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積極引導教共體建設單位黨組織共抓支部標準化建設、黨建品牌建設,推動教育系統黨建資源、辦學條件和人才師資力量共建共享。同時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積極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教育改革融合互進,實現黨建引領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強化“聯建·共享”理念
強化教共體的機制性聯系,圍繞集團化辦學、學區聯盟、“一體化”發展的.教育改革目標,推動教共體間組織聯建、黨員聯育、資源聯享、活動聯辦、服務聯動、發展聯抓。延伸拓展集團化辦學“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奮斗共同體”理念,要牢牢把握學校黨建與教學業務相互貫通、同頻共振、協調推進的工作理念,推動教育系統黨建資源、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視師資培養
牽頭單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師到聯合單位支教,聯合單位應安排支教教師擔任班主任、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職務,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牽頭單位要選派優秀教師組建學科團隊,通過送教、名師工作室、網絡教研、線上同步互動課堂等方式推動教共體內教學研一體化建設。牽頭單位還可以通過師徒結對、集體備課、接收聯合單位派出的骨干教師跟班學習等方式支持聯合單位人才培養。牽頭單位開展校本研修時,應當包含聯合單位教師。牽頭單位應當有針對性的對聯合單位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進行系統培訓。
(四)加強學校管理
牽頭單位選派的領導干部是中共黨員的應當進入聯合單位、學校黨組織班子。聯合單位可以選派中層以上領導到牽頭單位跟班學習,學習時長由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協商決定。牽頭單位應就學校管理、學生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對聯合學校進行分類培訓指導,對聯合單位教師科研課題評比、師生競賽等提供技術支撐和專業指導。牽頭單位可以對聯合單位學生進行同步測試評價、同步分析,加強對聯合單位學生學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實施精準的解決措施。
八、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
教共體建設是服務鄉村振興,加快推進城鄉間、區域間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舉措,涉及系列體制、機制建立和創新,工作任務重,實施難度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單位共同參與。市委組織部負責教共體建設改革的指導推進;市教育局負責教共體建設改革的具體實施,做好考核評價和監督管理工作,加強系統內資源調配,支持教共體建設單位創新有效工作;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教共體成員單位的編制和人事管理,對教共體內部人員招聘、交流調動和收入分配等創新措施給予指導;市財政局負責做好教共體建設的財政保障工作,落實補助資金。各教共體建設單位要成立相應組織,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細化各項工作任務分工到人,按照本實施方案和合作協議全力抓好各項工作推進,確保取得預期成效。
(二)加大經費投入,促進改革成效
各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保障對教共體建設單位的財政投入,并積極落實各項配套政策,協調轄區內相關部門支持教共體建設工作。各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出臺教共體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進、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牽頭單位要保障派出到聯合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不低于原工資待遇,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可結合實際,在政策范圍內給予教共體牽頭單位派出人員一定補助或獎勵。每年定期對教共體成員單位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下一年度經費撥款依據。
(三)推進制度創新,服務教共體建設
經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同意,探索建立教共體內靈活的用人機制,教共體可以統一制訂進人用人計劃、統一人員招聘、統一崗位管理和按崗公開競聘、統一培養、統一考核獎懲。探索參照牽頭單位人員薪酬待遇水平發放聯合單位人員薪酬待遇,差額部分由同級財政承擔。
牽頭單位教師到聯合單位支教、交流服務的或聯合單位教師到牽頭單位輪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學教師隊伍輪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應標準的工作補助,并按照實際工作時間認定支教經歷。牽頭單位到聯合單位擔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長或副校長的,也可按規定享受工作補助,并按實際工作時間認定支教經歷。牽頭單位組建的學科團隊通過送教、名師工作室、網絡教研、線上同步互動課堂等方式促進聯合單位教學研建設,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且經考核合格的,學科團隊成員的工作經歷可累計計算為支教工作經歷,具體計算辦法:累計送教達到200天的;或名師工作室幫扶時間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現場教研或培訓活動,且工作室考核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線上教學超過200課時的;可以認定為具有1年支教工作經歷。
(四)強化考核監督,保障工作實效
各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責任單位要根據本實施方案制定具體方案和措施,并認真組織實施。各中小學校(含幼兒園)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每年12月底前將教共體黨建工作具體落實情況報給主管部門,各縣區(新區)教育行政部門及時匯總整體情況并將成效形成報告,經局黨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報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會同相關部門,采取實地檢查和材料核驗等方式,按照教共體考核評價文件要求,結合各教共體合作協議、責任清單等內容,對各教共體進行評價考核,并對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教研共同體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教研共同體實施方案(精選16篇)12-22
教研共同體實施方案范文(精選6篇)12-15
教研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通用7篇)12-15
城鄉共同體教研活動實施方案(精選7篇)12-15
教研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范文(通用7篇)12-15
初中教研共同體活動實施方案(通用9篇)12-14
共同體實施方案01-26
教研共同體方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