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注冊造價工程師《案例分析》強化習題
案例一
某工程施工招標準備階段,在確定招標方式時,招標人認為:建設工程是直接發包還是招標發包應當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但在招標方式選擇方面,完全是招標人自主的行為。 招標人擬定的招標工作程序如下:
1.成立招標工作小組。
2.發布招標公告。
3.編制招標文件。
4.編制招標控制價。
5.發售招標文件。
6.組織現場踏勘。
7.進行資格審查。
8.接收投標文件。
9.召開標前會議。
10.開標。
11.定標。
12.評標。
13.簽訂合同。
14.發出中標通知書。
其中:資格審查辦法中規定投標人應滿足以下條件:
(1)取得營業執照的建筑施工法人企業。
(2)二級及以上資質證書的施工企業。
(3)有三項以上同類工程的施工經驗。
(4)擬派往項目上的項目經理應取得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并經注冊取得注冊證書。
(5)企業財務狀況良好,具有不少于合同價20070的可為業主墊資的資金。
(6)企業已獲得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7)近3年內沒有因業主嚴重違約而起訴業主的歷史。
(8)近3年內沒有發生過三級及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
該工程在投標截止時間前,共有4家投標人進行投標,開標時的情況如下:
(1) A投標人的投標書沒有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密封,經招標監督機構認定,該投標作為無效標處理。
(2) B投標人提供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委托書是復印件,經招標監督機構認定,該投標作為無效標處理。
(3) C投標人的報價大大低于招標控制價,經現場商定,認定其低于成本,作為無效標處理。
問題:
1.施工招標準備階段,建設單位的觀點是否正確?不正確的,說明原因。
2.指出招標工作程序中的不妥之處,說明原因,并確定正確的順序。
3.逐條回答資格審查的條件是否妥當?不妥之處說明原因。
4.逐條指出開標時的處理是否正確?不正確的說明原因。
5.根據上述開標結果,確定本次招標的后果,并說明原因。
參考答案:
1.答:(1)“建設工程是直接發包還是招標發包應當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正確。
(2)“在招標方式選擇方面,完全是招標人自主的行為”不正確,因為全部使用國家投資或國家投資占主導地位或控股地位的建設項目,國家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這三類項目應當公開招標。
2.答:(1)“3.編制招標文件”不妥,應在發布招標公告之前完成。
(2)“4.編制招標控制價”不妥,應在發布招標公告之前完成。
(3)“5.發售招標文件”不妥,應在資格預審之后進行。
(4)“6.組織現場踏勘”不妥,應在資格預審之后進行。
(5)“7.進行資格審查”不妥,應在發布招標公告之后,發售招標文件之前進行。
(6)“8.接收投標文件”不妥,應在召開標前會議之后進行。
(7)“9.召開標前會議”不妥,應在接收投標文件之前進行。
(8)“11.定標”不妥,應在評標之后進行。 (9)“12.評標”不妥,應在定標之前進行。
(10)“13.簽訂合同”不妥,應在發出中標通知書之后進行。
(11)“14.發出中標通妒“不妥,應在簽訂合同之前進行。
正確順序為1-3-4-2-7-5-6-9-8-10-12-11-14-13。
3.答:“(1)”妥當:“(2)”妥當;“(3)”妥當;,‘(4)“妥當;“(5)”不妥,因為要求投標人墊資是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潛在投標人;“(6)”不妥,因為這是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潛在投標人;“(7)”不妥,因為這是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潛在投標人;“(8)”妥當。
4.答:“(l)”正確;“(2)”正確;“(3)”不正確,因為應在評標階段才能認定C的報價是否低于其成本。
5.答:宣告本次招標失敗,依法重新招標,因為開標廢標后有效標少于3個,競爭力不足。
案例二
某工業項目計算期為10年,建設期2年,第3年投產,第4年開始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建設投資2800萬元(不含建設期貸款利息),第1年投入 1000萬元,第2年投入1800萬元。投資方自有資金2500萬元,根據籌資情況建設期分兩年各投入1000萬元,余下的500萬元在投產年初作為流動資金投人。建設投資不足部分向銀行貸款,貸款年利率為6%,從第3年起,以年初的本息和為基準開始還貸,每年付清利息,并分5年等額還本。
該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預計85%形成固定資產,15%形成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綜合折舊年限為10年,采用直線法折舊,固定資產殘值率為5%,無形資產按5年平均攤銷。
該項目計算期第3年的經營成本為1500萬元、第4年至第10年的經營成本均為1800萬元。設計型產能力為50萬件,銷售價格(不含稅)54元/件。產品固定成本占年總成本的40%。(除問題4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外,其余各題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小數。)
(1).列式計算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及無形資產攤銷費,并按表3.1所列項目填寫相應數字。
表3.1 項目建設投資還本付息及固定資產折舊、攤銷費用表
(2).列式計算計算期末固定資產余值。
(3).列式計算計算期第3年、第4年、第8年的總成本費用。
(4).以計算期第4年的數據為依據,列式計算年產量盈虧平衡點,并據此進行盈虧平衡分析。
(1).答案:固定資產年折舊額=[(2800+ 24)×85%×(1-5%)]÷10=228.038(萬元)
無形資產攤銷費=(2800+24)×15%÷5=84.720(萬元)
表3.1 項目建設投資還本付息及固定資產折舊、攤銷費用表
(2).答案:計算期末的固定資產余值為:(2800+24)×85%-228.038×(10-2)=576.096(萬元)
或:228.038 ×(10-8)+2824×85%×5%=576.096(萬元)
(3).答案:第3年總成本費用:1500+228.038+84.720+49.440=1862.198(萬元)
第4年總成本費用:1800+228.038+84.720+39.552=2152.310(萬元)
第8年總成本費用:1800+228.038=2028.038(萬元)
(4).答案:年產量盈虧平衡點:BEP(Q)=2152.310×0.4÷(54-2152.310×0.6÷50)=30.56(萬件)
結果表明,當項目產量小于30.56萬件時,項目開始虧損;當項目產量大于30.56萬件時,項目開始盈利。
【注冊造價工程師《案例分析》強化習題】相關文章:
案例分析報告12-30
批復案例分析06-11
案例分析報告09-02
案例分析報告范文02-14
項目案例分析報告11-04
典型的案例分析報告05-12
案例分析報告范文06-17
案例分析報告模板04-30
注冊造價崗位職責05-26
古詩歌專項強化練習題及答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