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題的判斷題特點與答題技巧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試題,借助試題可以更好地檢查參考者的學習能力和其它能力。還在為找參考試題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試題的判斷題特點與答題技巧,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試題的判斷題特點與答題技巧
判斷題通常不是以問題出現,而是以陳述句出現,要求考生判斷一條事實的準確性,或判斷兩條或兩條以上的事實、事件和概念之間關系的正確性。你的答案是指出它的正確或錯誤。
要構思一個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命題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說某道命題正確時,它必須直都是正確的。因此,判斷題中常常會有絕對概念或相對概念的詞,表示絕對概念的詞有“總是”、“決不”等,表示相對概念的詞有“通常”、“一般來說”、“多數情況下”等。了解這一點,將為你確定正確答案。
在某些情況下,一種說法有時可以說是對的,有時可以說是錯誤的。因此,成功的考生在答題時,需要對試題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再作“對”或“錯”的判斷,下面一些原則,或許會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1)命題中含有絕對概念的詞,這道題很可能是錯的,如“存貨周轉率越高、表示存貨管理的業績越好。”
統計表明,大部分帶有絕對概念詞的問題,“”對“的可能性小于”錯“的可能性。當你對含有絕對概念詞的問題沒有把握作出判斷時,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來證明它是正確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錯“就是最佳的選擇答案。
(2)命題中含有相對概念的詞,這道制很可能是對的。
如“普遍認為,建立我國統一的會計準則,是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簡單算術平均數是加權算術平均數在權數相等情況下的一種特例。”“固定成本只是在相關范圍內保持其成本習性。”
(3)只要試題有一處錯,該題就全錯。其道理很簡單,謂看下面這個命題:
雖然《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以下簡稱《企業法》規定廠長有權“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業中層行政領導干部”、但同時又規定“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國營企業單位會計機構的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不能由廠長任免。
本題包含三個問題:《企業法》是否規定廠長有“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業中層行政領導干部”的權力,《企業法》中是否有“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段話:國營企業事業單位會計機構的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是否屬于“法律規定除外”之列。如果這三個問題中有一個是錯的,那么整個命題就是錯的。本題答案應該是?“錯”,錯就錯在第三個問題
(4)酌情猜測。實在無法確定答案的,請看清試題評分要求。
如試題未注明要倒扣分數,哪怕你沒有足夠的時同閱讀題目,也一定要猜測,答對的機率是50%,切莫放過這種“撿來的”分數。
解答過程
在判斷題的解答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應試者注意:
1.結論必須明確,不可含糊或騎墻居中
判斷題中有的試題詞字較多,語句很長,包含有很多各自可以獨立存在的內容。其中有點表述正確,有的不正確,在這種情況下,應試者所作出的判斷,應該是針對試題的整體內容來說的。只要有一部分是錯誤的,整個試題便應被視為錯誤。
2.分辨表現形式,確定解答思路
判斷題的表現形式一般分為直接結論式或間接結論式兩種類型。間接結論式的特點是是非項的陳述在前,應試者在作答時,必須先對是非項進行推理,然后才能得出結論。直接結論式的試題本身的陳述就是一個判斷句。考生可對此直接進行判斷,無需經過推理便可作出結論。回憶、辨析、差別定義的思維路線是這種判斷題的解答思路。
3.辨析設錯方式
解決判斷題的關鍵,在于考生能否正確地找出或辨析試題的設錯方式。命題人員在編制試題時采用多種多樣的設錯方法和技巧。如實事錯、前提錯、邏輯錯、隸屬關系錯以及概念使用、詞語表達錯等等。事實錯是指某一命題所表述的意思違反了事實真相;前提錯則是指所給出的前提無法推斷出命題的結論。總之,應試者在解答時必須仔細辨析命題的設錯方式,以免被一些錯綜紛繁的干擾因素所迷惑。
【試題的判斷題特點與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高考數學題型特點和答題技巧總結06-09
科學的答題技巧06-27
大學物理判斷題試題精選04-04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02-19
關于數學的答題技巧06-27
歷史大題答題技巧04-20
對比詩歌答題技巧11-12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04-13
詩歌的鑒賞答題與技巧04-10
詩詞鑒賞答題技巧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