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聯合國試題的啟示
聯合國曾在京滬兩地招考“國際公務員”。據報道,初試包括半小時的聽力測驗,兩個半小時的筆試,試題全部為英語或法語。其中考生印象最深刻的考題是:
第一,“閱讀:從一篇文章中抽出若干句子,要求考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句子逐一還原到文章中”;
第二,作文:“試述人世將對中國產生的影響。”一位考生說:“我知道,可就是表達不了。”聯合國這次考試可“真把語言當成工具來考”了。
據報道,應試的3000人中,只有16人通過筆試,國家人事部的兩位官員評論說:這種考試“難就難在沒有復習范圍,只有真正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或法語思考、表達,同時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的人,才有可能勝出。”“聯合國看重的不是語法,而是表達能力。”而一位考生的話說得更加直白:“這樣的考試,做再多的.題也沒用。”
做得再多也沒用的題是些什么樣的題?是應試教育所設計的題,是托福、GRE、三四六級英語考試備考教材中大量提供的練習題,那些選擇、填空、改錯一類的題,某種程度上正屬此類。不幸的是,這類試題、這種考試方法以及由此反映的教學要求長期以來一直盛行。教學如此,考試如此,我們能僅僅怨我們的學生么?
【反思:聯合國試題的啟示】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3-30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8-29
《漫畫的啟示》教學反思07-06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0-01
《漫畫的啟示》教學反思03-03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1-07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7-26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3-30
《漫畫啟示》教學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