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殘損的手掌》同步練習題
【基礎知識訓練】
。、下面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灰燼(jìng) 嘶啞(sī) 憔悴(cuì) 蘸著(zhuàn)
。、荇藻(xìn) 徹骨(chè) 殘損(sǔn) 牲口(shēng)
。、堤上(dī) 荔枝(lì) 螻蟻(lóu) 蓬蒿(hāo)
。摹㈠\幛(zhāng) 驅逐(zhú) 腐爛(fú) 悵惘(wǎng)
。、請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這 長 白 山 的 雪 峰 冷 到 徹 骨,
這 黃 河 的 水 夾 泥 沙 在 指 間 滑 出
閱讀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回答3~7題: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
。ù禾,堤上繁花如錦幛,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細,那么軟……現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里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詩歌中提到的“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花”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詩歌中括號內的文字能不能刪去?為什么?
。、找出詩中起修飾作用的相關詞語,看看哪些是積極的、暖色調的,哪些是消極的、冷色調的,說說詩人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詩句中沒有運用比喻手法的是( )
。、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隆⑾駪偃说娜岚l,嬰孩手中乳
。谩⒁驗橹挥心抢锸翘,是春
。、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
6、試分析詩歌中所運用的對比手法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詩歌末句“那里,永恒的中國!”中的“那里”指哪里?“永恒的中國”在詩人心目中應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拓展訓練】
閱讀詩歌,回答8~11題:
七子之歌──臺灣
聞一多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8、對上面這一首新詩有關內容的解說與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1925年,聞一多提前結束美國留學生涯回到祖國,在五卅反帝運動的沖擊下,以飽滿的激情寫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臺灣》就選自其中。
。隆⑷跉v史感與現實感于一體是本首詩歌的特色。
C、詩歌采用比喻和呼告的手法來抒情。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是兩句催人淚下的詩句,成功地表達了臺灣乳兒永遠思歸,祖國母親永遠心系乳兒,臺灣一定會回到母親懷抱的由衷之情。
。、你認為全詩采用第一人稱來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啊⒃囍赋鲈姼杷N涵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薄⒄埛抡铡镀咦又琛罚浴澳赣H的口吻”給“七子”中還未回到母親懷抱的“臺
灣”寫幾句詩,以回應“七子”的呼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薄ⅲ
。病⑦@/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3、祖國大地(祖國山水)
不能刪。括號內的文字調動了視覺和嗅覺,寫出了家鄉春天的美好,洋溢著濃濃的思鄉之情,與后面的現實形成對比。
4、積極的、暖色調的詞語如:新生、遼遠、溫暖、明亮、堅固、蓬勃、永恒……消極的、冷色調的詞語如:殘損、冷、徹骨、寂寞、憔悴、陰暗……詩人之所以這樣用詞,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詩人內心深處的愛與恨。
5、A
6、詩中所運用的對比手法,一種是同一地區淪陷前后兩種情景的對照;又一種是淪陷區與解放區兩種情景的對照。采用對比手法,更強烈、更鮮明地表達了詩人對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對祖國人民苦難的哀痛。
。贰ⅰ澳抢铩敝浮敖夥艆^”。詩人心目中的“永恒的中國”應是:陽光普照、春風吹拂、萬物復蘇,人們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每個人都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意思對即可)
8、D
。、詩歌采用第一人稱來寫,極大地增強了一種歸屬感的親情,并使詩歌灌注著被擄掠的血肉之軀的疼痛感。
10、詩歌表現了國土淪喪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又寫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優秀品質,也傳達出祖國領土必將回歸祖國的信念。
。保、略
【《我用殘損的手掌》同步練習題】相關文章:
我用殘損的手掌12-06
《我用殘損的手掌》11-17
我用殘損的手掌的教案04-09
我用殘損的手掌說課稿08-29
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08-13
我用殘損的手掌的說課稿06-06
我用殘損的手掌說課稿11-15
《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