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級政治必修三第三章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C 1、20世紀初,被譽為當時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里所說的中國人的脊梁體現了
A. 愛國主義精神 B. 集體主義精神 C. 偉大的民族精神 D.奉獻精神
A 2、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作用表現在
①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②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③ 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④指導中國前進方向的決定力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B 3、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愛好和平 B. 愛國主義 C. 勤勞勇敢 D.自強不息
C 4、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廟的碑亭里,豎立著《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這塊巨大的石碑。碑文記敘了土爾扈特蒙古部族在遠離放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經過萬里跋涉,重返祖國的過程。這里土爾扈特東歸所展示的是
A. 集體主義精神 B. 勤勞勇敢精神 C. 團結統一的精神 D.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D 5、我國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
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
C.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D 6、2008年9月27日16時23分,神舟7號載入飛船成功著陸,三名宇在經歷了中國人第一次太空行走后,重新踏上祖國的大地,證明我國航天工作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體現了 的載人航天精神。
A.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B.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講求科學三老四嚴
C. 萬眾一心,眾志成誠,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忍不拔,敢于勝利
D.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貢獻
A 7、今年春節旅游市場十分紅火,新興的旅游方式受到追捧,多樣的旅游活動令人愉快,其中,革命圣地井岡山推出反映民族精神的系列紅色旅游更是亮點頻閃,吸引了四海賓朋。紅色旅游市場的發展有利于
①促進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②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③擴大就業領域,增加就業機會 ④促進經濟的發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D 8、革命老區的系列紅色旅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
①旅游者感受綠色景區的魅力 ②旅游者增加革命歷史閱歷
③旅游者感受革命精神與傳統 ④旅游者體味中華民族的原生態文明和文化之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C 9、2008年9月2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中方將繼續積極斡旋,推動朝核問題早日解決,中方一向從維護朝鮮半島和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出發,主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半島核問題,實現半島無核化的目標。這體現了 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之一
A、愛國主義 B、團結統一 C、愛好和平 D、自強不息
D 10、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臺灣詩人的一首《鄉愁》,在海峽兩岸廣泛流傳,引起兩岸同胞的廣泛共鳴。這種激蕩在兩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達了海峽兩岸人民熱切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峽兩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③表明海峽兩岸的所有人都贊同一個中國的原則 ④體現出愛國主義深深地植根于海峽兩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11、胡錦濤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所以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為中華民族精神
①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②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力量 ④滲透在整個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12、胡錦濤在西北坡考察時指出,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這說明
A.艱苦奮斗是我國的立國之本 B.艱苦奮斗是中華 民族的傳統美德
C.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D.沒有艱苦創業精神將一事無成
D 13、團結統一精神
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在祖國面臨危難、生死存亡的關頭方可展示出來 ③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產物 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華民族的企圖都不能得逞的強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1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派出大批訪問學者、留學人員,加上自費出國留學人員,已有一大批海外科技人才。如今,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已形成熱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反映了
①在當代中國,自覺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愛國的體現 ②愛國主義是包括海外學子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共同的價值追求 ③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 ④建設祖國 、繁榮 祖國,是愛國主義在實際行動中的表現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B 15、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摒棄一切傳統思想的束縛,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體系
B.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展示中華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A 16、民族精神在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中的作用表現在
①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有利于搞好經濟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 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國當前的中心任務 ④民族精神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是綜合國力的最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 17、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繼續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這是因為
①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 ②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求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18、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號衛星 拍攝的我國第一幅月面圖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標志著我國第一次探月活動的圓滿成功。我國探月活動的成功,可以說是以科學技術的成就續寫傳統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話。這種滲透在科技探索活動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結
①凝聚著自信自尊,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②體現著與時俱進,是進行科學技術探索的主要精神動機 ③蘊涵著美好憧憬,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奮發有為 ④充溢著浩然正氣,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著積極推動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當地時間2007年10月1日,中國和美國首次合作舉辦的中國文化節在美國華盛頓的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開幕。該中心將在未來一個月內舉辦中方和美方的30個展演項目,中國京劇院等13個團組集中展示了中國傳統與當代文化的精粹。回答19-22題
D 19、中國京劇是我國戲曲之集大成者,是通過不斷吸取地方戲曲的精粹和其他藝術的特長而豐富發展起來的。京劇之所以能夠維護長盛不衰,根本原因是它
A、迎合了市場需求 B、全面吸取了各種地方戲曲的精粹
C、傳承了古代戲曲的精粹 D、兼收并蓄,推陳出新
B 20、中美兩國首次合作舉辦的中國文化節,在一個月內中方和美方舉辦了30個展演項目說明了不同區域文化之間是
A、相互融合,逐漸趨同 B、相互交流、借鑒和吸收
C、中華文化源遠浪長的體現 D、相互獨立,各有特色
D 21、中國文化節在美國的成功舉辦有利于
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國聯系 ②促進和平事業發展
③消除民族隔閡和偏見 ④促進了國家間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C 22、下列對中華民族文化和美國文化認識正確的有
①在美國開展的中國文化節活動,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中華民族文化與美國文化相互借鑒、相互趨同 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優越于美國文化 ④兩國文化交流促進了兩國政治經濟的交流與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C 23、抗日戰爭時的自衛戰,男女老少齊上陣,個個都是戰士,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這就是人民的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這告訴我們
A、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戰爭經驗的民族
B、我們主張和平,反對一切形式的暴力和戰爭
C、中華民族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
D、民族精神是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
B 24、我國有許多反映勤勞勇敢的詩詞格言,下列能體現這一精神的是
A、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A 25、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培育民族精神,美國以強化美國精神為公民教育的重點,韓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政府為主導,推崇身土不二的韓國精神。其主要原因是
A、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
B、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標志之一
C、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高低的標志之一
D、民族精神具有時代性和區域性
A 26、魯迅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折射出
A.中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貫穿于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全過程
B.中華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
C.中華民族精神是世界最可貴的精神 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時代特色
B 27、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摒棄一切傳統思想的束縛,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體系
B.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展示中華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B 28、在解決國際爭端問題上,政府一貫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堅決反對訴諸武力相威脅,這說明
A、中國對任何問題的解決都放棄使用武力
B、熱愛和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
C、世界各國都是熱愛和平的 D、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B 29、在長期的奮斗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大精神。對載人航天精神的認識正確的是
A.載人航天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
B.載人航人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今時代的突出表現
C.載人航天精神不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
D.載人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發展的巔峰
A 30、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是
A.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B.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C.文化建設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建設
D.只有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才能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二、簡析題:
31、20世紀初,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飾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1)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的脊梁 體現了什么精神?
答: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奮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這種精神為什么能稱為中國的脊梁?
答:①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干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②它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③它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32、材料一: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并把每年的9月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弘揚民族精神月。
材料二:一所重點中學的德育教育的問卷調查:拖把、掃帚凌亂地擺在學校進門口,是扶起還是視而不見?考試結束后能不能把椅子恢復原樣?考生吃完為他們準備的點心后,包裝紙亂扔還是放進垃圾箱?從統計結果來看,70%的考生不能把拖把、掃帚扶起來,30%的考生離開教室時不能把椅子放回原處,20%的考生的點心紙亂扔
材料三: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二、三分別反映了什么問題?
答:材料一體現了教育部重視廣大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材料二體現了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令人擔憂;材料三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執政過程中重視思想道德建設。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間是什么關系?
答:材料二是材料一的原因。正是由于目前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不容樂觀,所以中宣部、教育部及時制定措施,落實和促進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3)結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問題。
答: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對國家的政治和社會進行領導,這是最根本的。在思想道德建設中,我們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是通過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來實現的,通過把每年的9月定為弘揚民族精神月正是中國共產黨對廣大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思想領導。廣大的中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思想道德建設的進程中,要積極主動,要從國家興旺、民族振興的角度意識到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貫徹和落實。
(4)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誠信缺 失、道德淪喪的現象較為嚴重。于是,有人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華傳統文化正在失去它的作用。
答:(1)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人為了追逐金錢不擇手段導致誠 信缺失、道德淪喪等較為嚴重的現象,給我國經濟發展、市場秩序、人們道德價值觀等都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特別是給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挑戰。
(2) 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 求的新觀念、新思想正在形成,如競爭意識、開放意識、價值觀念 、金錢觀念等。這些新的觀念也給傳統的思想和文化帶來巨大沖擊。
(3)但必須看到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因此,中華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處在不斷的解構和建構之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吸收時代文化中的積極成分。來豐富和完善自己,使其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魅力。
(4)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來它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一 直起著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仍然起著非常巨大的作用,如誠信觀念、先人后已的集體觀念等對于市場經濟發展仍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34、圓明園是我國古代園林和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聯軍大肆搶劫后焚毀,現在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址。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圓明園遺址保護和重建方案的爭論充分展開,目前主要有原址整體復建、原址部分復建、遺址附近復建、異地重建等觀點。
你贊成上述哪種觀點?請從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承的角度闡述你的理由。(7分)
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②通過遺址或通過遺址與復建部分的對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增強人們的憂患意識,提醒人們勿忘國恥,激勵人們不甘屈辱,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園林和建筑藝術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獨特地位,通過復建或重建推陳出新,可以使我國古代的園林建筑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考生贊成任何一種觀點,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點,或者其他合理內容,均可給分)
【高中二年級政治必修三第三章測試題】相關文章:
高中政治必修三的導學案12-07
高中必修一政治說課稿02-19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04-11
高一政治必修一的期中測試題10-20
高中政治課必修三教案04-04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單元測試題10-21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單元測試題04-06
高中政治測試題03-26
高中二年級數學必修三第三章練習題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