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考語文試卷

時間:2025-01-07 17:49:56 文圣 試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一期中考語文試卷

  在各領域中,我們經常接觸到試卷,試卷是是資格考試中用以檢驗考生有關知識能力而進行人才篩選的工具。你知道什么樣的試卷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期中考語文試卷,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期中考語文試卷

  高一期中考語文試卷測試

  一、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當今世界,文明沖突、宗教沖突的危險正在加劇,各國不同文化背景的學者都在尋求人類文明免于毀滅之道。1993年,美國芝加哥世界宗教大會通過了《世界倫理宣言》;1997年,聯合國科教組織成立了“普遍倫理計劃”,孔漢思繼而起草了《人的責任之世界宣言》。在這些跨文化的對話中,我們認為儒家思想對化解宗教間的沖突、促進世界和諧會有一定幫助。

  ②首先,儒家的“恕道”是人類文明和諧相處的“金律”。恕道就是仁道或者是仁的實現之道,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世界倫理宣言》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是通用于生活的所有領域一一家庭與社區、種族、國家與宗教的不可取消的、無條件的規范”又被稱“金律”。“金律”就是孔子的恕道。文明沖突、宗教沖突的根本原因是強勢文明或宗教借助國家強權不顧他國人民的意愿,強行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等所致,即“己所欲,施于人”所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對治此種癥結的良藥。

  ③其次,“和而不同”是實現人類不同文明和諧共存的良方。和同之辨是中國哲學的古老辨題,孔子明確提出“和而不同”并賦予和同之辨以價值意義和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告訴我們,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并存是必然的,合理的,世界因不同事物的存在而充滿生機和活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事物了,這種事物也不能存在了,世界也就枯寂了。對世界和平的最大挑戰不是因為文明與宗教的多樣性,而是文明或宗教背后強烈的“求同”而不“存異”的獨斷主義或排他主義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在“己所愿,可施于人”這種根深蒂固的理念的支配下必然導致政治的單邊主義乃至強權政治,走向文化帝國主義或曰文化殖民主義。

  ④站在和而不同的角度審視,文化普遍主義不僅是危險的,而且是不道德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世界完全附和了某一種文明,就是陷全人類于不義。任何一種經人類偉大的心靈創造的、并經過長期歷史演進證明能與時俱進的文明或文化,都具有內在、不可代替的價值。這些文化或文明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著人類某一特定區域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維方式,體現著人類的尊嚴、良知和價值。對偉大文化的持守,既是人類文化發展之必然,也是人類道德所應然。當然,和而不同決不意味著文化部落主義,更不等同于固步自封,相反,和而不同是一開放、生生不息的文化觀念。這一觀念是人類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實現和平共存之良方。

  ⑤最后,“共育并行”是人類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而不同”處世之法是人類文明多樣存在之保障,而人類多樣文明的共育并存,充量發展,才應是人類不同文明實體的共同追求。這就是儒家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摘編自《文明沖突與化解之道》,有刪節)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儒家的恕道是人類文明和諧相處的“金律”,它適用于人類的所有領域。

  B. “和而不同”是實現人類不同文明和諧共存的良方,在于它強調“存異”而不是“求同”。

  C. “和而不同”也是一種開放的文觀念,主張和而不同,絕不意味著文化部落主義。

  D. “共育并行”是人類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是人類多樣文明存在的保障。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以世界跨文化對話為背景,論述了儒家思想對化解人類文明沖突的影響與作用。

  B. 文章認為儒家思想對化解文明沖突、促進和諧有一定幫助,并從三個方面闡述理由。

  C. 文章由現實背景引出觀點,再逐層深入分析,各層環環相扣,層次清楚。

  D. 文章以事實為依據,注重理性分析,條分縷析,有理有據,論證嚴密。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任何一種文明或文化都有其內在、不可代替的價值,體現著人類的尊嚴、良知和價值,都應予以持守。

  B. 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是應對文明沖突、避免宗教戰爭頻繁發生的良方。

  C. 今天任何一種文明獨步天下、稱霸世界都將成為不可能,人類文明的多樣并行不悖、和諧共存是未來世界的應有之局。

  D. “一帶一路”戰略提倡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正是對“和而不同”思想創造性的繼承和發展。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蓋勛字元固,敦煌廣至人也。初舉孝廉,為漢陽長史。時武威太守倚恃權勢,恣行貪橫,從事蘇正和案其罪。涼州刺史梁鵠欲殺正和以免其負,乃訪之于勛。勛素與正和有仇,或勸勛可因此報隙。勛日:“不可。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諫鵠,鵠從之。正和得免而詣勛求謝。勛不見,曰:“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亂隴右,使勛屯阿陽以拒賊鋒。時叛羌圍護羌校尉夏育,勛與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盤為羌所破勛收余眾百余人為魚麗之陣羌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勛被三創,堅不動,乃指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為勛所厚,乃以兵捍眾曰:“蓋長史賢人,汝曹殺之者為負天。”勛仰罵曰:“死反虜,汝何知?促來殺我!”眾相視而驚。羌戎服其義勇,不敢加害,送還漢陽。后刺史楊雍即表勛領漢陽太守。時人饑,相漁食,勛調谷廩之,先出家糧以率眾,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時長安令楊黨,父為中常侍,恃勢貪放,勛案得其贓千余萬。貴戚成為之請,勛不聽,具以事聞,并連黨父,有詔窮案,威震京師。時小黃門高望為尚藥監,幸于皇太子,太子困蹇碩屬望子進為孝廉,勛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愛,碩先帝之寵臣,而子違之,所謂三怨成府者也。”勛曰:“選賢所以報國也。非賢不舉,死亦何悔!”及帝,董卓廢少帝,殺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勛長揖爭禮,見者皆為失色。勛雖強直不屈,而內厭于卓,不得意,疽發背卒,時年五十一。

  (節選自《后漢書蓋勛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勛與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盤為羌所破/勛收余眾/百余人為魚麗之陣/羌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

  B. 勛與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盤/為羌所破/勛收余眾百余人/為魚麗之陣/羌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

  C. 勛與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盤為羌所破/勛收余眾百余人/為魚麗之陣/羌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

  D. 勛與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盤/為羌所破/勛收余眾/百余人為魚麗之陣/羌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孝廉是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后來變成明清兩朝對舉人的雅稱。

  B. 表是我國封建時代臣子寫給君主表達忠誠和愿望的一種公文文體,可敘事可議論,且往往帶有抒情色彩。

  C. 皇太子也稱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對象是皇帝的嫡長子,通常也是封建社會皇帝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D. 崩和“薨”“卒”“不祿”等常用來委婉地表達“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蓋勛為人耿直。他任漢陽長史時,涼州刺史征詢他想借機殺死蘇正和,他雖與正和有仇,但沒有乘人之危,并拒絕免于被殺的正和的面謝。

  B. 蓋勛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亂圍攻護羌校尉夏育時,他率兵救助,身受三處刀傷,仍然堅守不動,誓死不降。叛軍服其忠義勇猛,并禮贊他。

  C. 蓋勛秉公執法。長安令楊黨倚仗權勢、胡作非為、貪贓枉法,他不聽貴戚說情,將其犯罪事實全部上報,奉詔將案件追查到底,威震首都。

  D. 蓋勛剛直不阿。他為國選材,唯賢是舉,堅守標準,不畏皇權,不顧三怨成府,誓死拒絕了寵臣蹇碩想讓尚藥監高望之子成為孝廉的要求。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勛調谷廩之,先出家糧以率眾,存活者千余人。

  (2)莫不卑下于卓,唯勛長揖爭禮,見者皆為失色。

  三、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

  晚秋登城北門①

  陸 游

  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

  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②秋。

  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③。

  【注】①此詩寫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長安,此處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漢中,南宋西北邊境上的重要關塞南鄭、大散關皆在此地,詩人過去曾在這里駐守。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

  A.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詩人的裝束和出游的地點,反映了他當時閑散的生活,無拘無束和日漸衰頹的情況。

  B. “兩行雁帶杜陵秋”,詩人希望鴻雁能將自己的思情帶回故鄉,寄寓著詩人對關中、故都的懷戀之情。

  C. “橫槊賦詩非復昔”,“橫槊賦詩”指作者駐守邊地軍中吟詩之事,“非復昔”感慨良多,鐵馬往事仍縈懷。

  D. “夢魂猶繞古梁州”,詩人經常懷念曾經的戎馬生涯,“魂牽夢縈”正是其收復失土、報國心志的抒發。

  E. 本詩寫詩人登樓所見所想,描寫與議論相結合,層次清楚,感情激憤,愛國之思、赤子之情躍然紙上。

  2.本詩以“愁”字為線索,貫穿全篇。請簡要賞析。

  四、名句名篇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燭之武說退秦軍后,晉文公非常氣憤。晉國大夫子犯請求攻打秦軍,然而晉文公說“_________”,這是不仁道的。《燭之武退秦師》

  (2)通過動作描寫表現出荊軻義無反顧的精神的語句_______,_______。《荊軻刺秦王》

  (3)孔子贊美松柏不懼嚴寒的一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論語》

  五、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高 手

  劉學林

  孔老四十歲當上處長,六十歲還是處長。自覺政績不錯。孔老不吸煙,不喝酒,不釣魚,不養花,惟一的癖好是飯后茶余到街心花園觀棋。觀而不弈,無勝無敗,無喜無怒,修養成鶴發童顏,仙風道骨。時間久了,棋盤上的各種高招絕技、陰謀殺機、圈套陷阱,盡皆諳熟。有時看雙方棋藝懸殊,便給失利者指點幾步,失利者無不茅塞頓開,反敗為勝。于是會聚在這里的棋迷們都尊他為高手。

  一天晚飯后,日光斜照,余熱未散,晚霞未成。孔老搖一把雁翎扇,悠悠然來到街心花園。一群人重重疊疊圍成渾厚的一圈,伸長脖子如長頸鹿一般。孔老湊上,目光如錐,可怎么也插不進人群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問:“誰和誰”小伙子扭頭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氣,說:“這下好了,孔老來了。”眾人一聽,都如釋重負一般,忙兩邊讓開。孔老趨前,見是本土棋王老鐘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漢子對弈。老鐘執紅子,中年漢子執綠子。紅帥已被兵困皇城,雖非一招即死,卻也命在旦夕。故老鐘眉頭鎖緊,目光凝結棋盤;中年漢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樣玩著兩枚棋子,極熟練。孔老手搖羽扇,觀透棋局,說:“舍炮殺士。”老鐘看了一會兒,猶猶豫豫照辦了。中年漢子落士殺炮干脆利索。孔老說:“進馬。”老鐘不再猶豫,因為他已看出對方如果不撤車逼馬,就有一步高調馬死棋。中年漢子果然撤車看馬。紅帥遂解圍。之后過程中孔老又點撥兩步,老鐘竟然贏了中年漢子。

  中年漢子手中依然玩著兩枚棋子,對孔老挑戰地一笑,說:“我想向這位老同志請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謙虛說,“對不起,我向來不下棋。”中年漢子說:“您剛才幾步夠絕的,怎么說向來不下棋呢”孔老說:“我是向來不下棋。”中年漢子咄咄逼人:“那就請老同志破例賜教了。”孔老執意謙讓,眾人早已不平,紛紛慫恿:“孔老,你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說:“不下不下。”然而眾人早已替他擺好棋子,不由分說簇擁他坐在中年漢子對面。“晚輩就先走了。”中年漢子說著已架起當頭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馬為應。才走幾步,已覺局促如轅中駒,繼之破綻屢出,先丟一炮,再折一車,不到十分鐘,紅帥已受靖康之辱。眾人還以為孔老欲擒故縱,先禮后兵,就有人說:“好漢不贏前三局。”可是孔老此時卻已面如死灰,汗進如豆,艱難一笑如哭,起身踉蹌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喪。心想:我觀那人棋藝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點老鐘,老鐘便贏了他,可我親自下場怎么會慘敗如此呢夜不成眠,靜臥繁思,忽然大徹大悟,心明如鏡。轉天毅然寫了退休報告。然后離開鬧市,搬到市郊上街鎮居住。

  依然愛觀棋,不論在什么場合見到有人下棋必駐足觀之。不覺十年。孔老越加出神入化,目光一掃便宏覽全局,細察秋毫,棋觀十步之外。偶爾給人點撥幾步,對方不論是怎樣高手,必敗無疑。但絕不與人對弈。上街鎮的象棋愛好者都把他奉為棋仙。這日,省青年象棋冠軍到鎮俱樂部輔導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觀看。冠軍名叫寇克,年輕有為又虛心好學。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賽時,孔老拈須站在青年身后。當青年處于困境時,孔老只說了一步棋就令寇克驚羨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飄然而去。寇克問那青年,青年說大家都稱老人棋仙,并不知老人名字。寇克怎肯放過這樣好的機遇,打聽到孔老住處,備下厚禮,登門請求賜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絕。寇克不肯罷休,學技心切,長跪不起。孔老無奈,嘆一口氣說:“你若心誠,三日后再來。”

  好不容易熬過三日,寇克急急登門。大門緊鎖,久叩不開。問鄰居,說孔老已經搬家。問搬到了何處,鄰居搖頭一笑,關上房門。寇克悵然痛惜,連說:“異人,異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遠,拈須而笑。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 小說以“高手”為題,既點明孔老是棋壇高手,也暗示出圍繞在“棋仙”孔老周圍的本土棋王老鐘、中年漢子、省青年象棋冠軍寇克等都是高手。

  B. 小說主要寫了兩件事:一是孔老為老鐘點步贏了中年漢子,而自己又在對弈中輸給中年漢子;一是搬到市郊后棋藝大長,被奉為棋仙,卻絕不與人對弈。

  C. 面對一片真誠的省青年冠軍寇克的請求,孔老就是不肯賜教,欺騙寇克說自己搬家,連鄰居也蒙在鼓里,這使寇克更覺得孔老不同凡響,是棋界“異人”。

  D. 本文語言精練,對話簡潔,描寫生動;內蘊豐富,主旨深刻,表面寫棋事但處處不離人事。

  E. 本文語言以短句為主,詼諧幽默,常常反話正說,令人深思,如輸棋“面如死灰,汗進如豆”,卻被尊為“高手”。

  2.高手孔老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3.小說敘述冠軍寇克落敗后備下厚禮,登門請求孔老賜教未果在文中有何作用?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4%,較2014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從閱讀量來看,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對比2013年的4.77本還有微弱下降。報紙和期刊閱讀量分別為54.76期和4.91期,與2014年相比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內容”的閱讀環境,隨著生活節奏加快,數字閱讀已成為人們在碎片化時間重要的閱讀方式。據林克艾普大數據,2012年至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電子書閱讀量分別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受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的影響,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個百分點,其中,手機閱讀增速最快。據統計,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62.21分鐘,比2014年的33.82分鐘增加了28.39分鐘。這是歷次統計中首次日均手機閱讀時長超過1小時。

  數據監測發現,紙質出版物閱讀仍是國民傾向的閱讀方式,而年輕人則更傾向于數字化閱讀形式。在數字化閱讀用戶中,90后成為了絕對的主力軍,占比達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緊隨其后;其他年齡層占比25%,可以預見的是,未來00后的數字閱讀潛力還有很大的發掘空間。

  (摘編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國人閱讀大數據分析報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識字率較2007年增加了3.48個百分點,基礎教育進一步普及,人口識字率持續上升;2014年6歲及以上人口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較2007年上升4.97個百分點,高等教育發展有效提高了國民綜合文化素質。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每年組織實施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并發布《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對國民圖書閱讀量、閱讀習慣、數字閱讀發展趨勢等進行統計研究。近5年來,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與年均圖書閱讀量均穩步上升,2014年人均圖書閱讀量4.56冊、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00%,反映了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國民逐漸養成閱讀習慣,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支撐圖書市場穩步發展。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讀書數量較低,發達國家不僅以經濟手段支持圖書產業發展,也通過多種途徑營造社會讀書氛圍,如韓國頒布《讀書振興法》、美國頒布《卓越閱讀法》,從立法層面鼓勵讀書。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國民閱讀習慣的養成與深化,中國圖書市場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

  (摘編自《2017-2022年中國圖書零售連鎖市場供需預測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這其中還包括教材教輔。而據不完全統計,猶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閱讀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國、韓國的人均閱讀讀書量分別為40本、20本和11本。與日韓等國相比,我國紙質圖書平均閱讀量差距不小。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確實沒時間讀書,首份《中國國民休閑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每天用于休閑的時間僅3.156個小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8個國家平均值5.736小時,而中國人工作的時間則達到9.249小時。有限的休閑時間,國人又大把扔進了應酬、交際中。相對于其他國家,我們中國人工作強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網絡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娛樂化的閱讀方式也令人們很難靜下心捧一本書細細品味。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應試教育影響,從小學到大學,被強迫學習,讀死書,導致很多人對讀書都很抵觸,甚至害怕讀書。

  (摘編自天下趣事網(《2016年中國人讀書數據》,有刪改)

  1.下列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 根據材料一,雖然紙質出版物閱讀仍是國民傾向的閱讀方式,但數字化閱讀更受年輕人的喜愛,數字化閱讀將會取代紙質化閱讀。

  B. 材料二認為,閱讀習慣的養成與深化取決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國民不斷增長的閱讀消費需求將支撐圖書市場進一步發展。

  C. 根據材料一,2015年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相比2014年增長了接近一倍,是歷年統計中首次日均手機閱讀時長超過1小時。

  D. 材料三認為,我國國民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比日韓等國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國人的工作強度全世界最大,導致國民沒有時間讀書。

  2.下列針對三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兩項是

  A. 材料一顯示2013至2015年,我國國民閱讀方式中,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電子書的閱讀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B. 材料一顯示,2015年手機閱讀增速最快,這一趨勢與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內容”閱讀的傾向一致。

  C. 材料三顯示我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中還包括了對教材和教輔的閱讀,這充分說明了我國廣大中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抵觸。

  D. 材料二中發達國家通過經濟手段、立法方式鼓勵國民讀書,營造良好的社會讀書氛圍來促進國民閱讀,這種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E. 三則材料從不同角度對我國國民的閱讀情況進行了分析,都認為我國國民的閱讀情況雖和發達國家相比有差距,但會越來越好。

  3.請你對提高我國國民閱讀量提出兩條合理建議,并結合材料簡要闡述。

  六、選擇題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運用恰當的一句是

  A. 初春的校園,大家都陶醉在這春意闌珊的氛圍中,有的在唱著,有的在跳著,有的在談著,……歡樂圍繞在每個人的身邊。

  B. 科學發展觀所倡導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發展、竭澤而漁式的發展。

  C. 聯想集團以雄厚的科技實力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為依托,亦步亦趨緊跟世界電子產業發展潮流,創下了驕人的業績。

  D. 本屆議會選舉是在美國新政府上臺、巴以和談進展甚微、全球金融危機、以色列認為伊朗核威脅如日中天的背景下進行的。

  下列各向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 中國著眼于推進全球化進程,提出了“一帶一路”、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區城互聯互通等,體現了與世界各國共迎挑戰、共謀發展的決心。

  B. 近年來,我國在國際量子信息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日前更是成功發射了“墨子號”成為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C. 類似于幾年前手機、樓盤的“饑餓營銷”,當前被許多網紅餐飲店采用的排隊營銷術,雖然讓商家賺得盆盈缽滿,但餐飲業的市場秩序被嚴重擾亂了。

  D. 阿爾法智能圍棋創始人近期表示,將與人類最強選手柯潔合作開發一個教學軟件,來展示阿爾法狗如何正確落子的思維全過程,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提升棋藝。

  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

  A. 你是班上的“筆桿子”,我想向《高中生》投稿,煩請你把我的這篇大作斧正一下。

  B. 明日是我的18歲華誕,我準備明晚邀請幾位好友一起慶祝,到時,請你屈駕光臨。

  C. 李教授出差路過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熱情接待,分別時,他連說:“叨光!叨光!”

  D. 我起身與舅舅告別,舅舅送我到大門口說:“實在對不起,我太忙了,我留步了。”

  七、語言應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鹽是我們日常烹飪時必不可少的調味品,①___________,而且對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作用。大家普遍認為,②__________,但事實并非如此。其實凡是叫鈉的都是鹽,一些吃起來并不是很咸的食物,因為鈉含量高,含鹽量也很高。③_________,食用這類食物后,會導致“本以為沒有攝入過多鹽,但其實已經攝入過量”的情況發生。

  下面某共享單車的使用流程圖,請你把該圖的主要信息用文字表述出來,要準確連貫不超過50字。

  否 否

  是

  八、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2017年9月15日23點多,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享年72歲。南仁東堅守初心,仰望蒼穹,22年如一日地堅持著,歷盡千辛萬苦,克服所有困難,FAST項目整個工程中,他既能上鋼架去擰螺絲,也能用扁鏟去削平鋼材,還能在高空梁山上打孔套絲,更能看試播器調整設備。他身邊的同事都說:我們要么不懂天文,要么不懂無線電,可南老偏偏幾乎都懂。2016年9月25日,中國的天眼,FAST項目,終于完工!消息一出,全世界轟動了!外國媒體說:“中國也終于進入了觀天時代,它將持續領先20年。

  南仁東的事跡給你什么啟示?請根據自己感悟寫一篇文章。

  請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襲。

  高一期中考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談談讀書時的思考

  為什么讀書?通常會有四種情況:一是為休閑而讀書。隨便翻翻,看看小說、散文或非專業的書。二是為興趣而讀書。對某個領域有興趣、為了解某個方面的情況而讀書。比如出國或國內旅游,要了解目的地、景點的情況。三是為學習而讀書。要完成學習任務、為了考試或者要求寫體會文章而讀書。四是為研究而讀書。也就是為研究問題、做學問而讀書。我所說的讀書思考,主要是講為學習、為研究而讀書時的思考。

  為學習、為研究,肯定要讀書。尤其是為了研究還必須讀很多書。張培剛先生在哈佛大學寫博士論文,9個月時間翻閱了200多部專著,涉及180位學者,最終論文得了威爾士獎。

  為學習或研究需要很認真讀書,為了說明或檢驗讀書認真,有的還要求整段整篇地背下來,有的還寫讀書筆記或體會。我認為,為學習或為研究而讀書,判斷其認真程度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記憶,讀過之后,記得書的主要內容,甚至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個層次是理解,能夠理解書中所傳達的思想;第三個層次是思考。

  為學習研究而讀書,往往有通讀和精讀兩種方式,有時也會有選擇地讀或有重點地細讀。無論哪種方式,都可以引發思考,都可以因為思考而讀懂。

  讀書時的思考,可能會涉及四個方面。

  讀書需要平面思考。要把書、作者以及所處的時代結合起來思考。如何理解書的旨趣,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祥?為什么有時直截了當、有時卻環顧左右而言他,甚至似是而非?需要結合時代背景觀察,必須歷史地看,必須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中看;需要結合作者的人生、風格、追求看。只有這樣,才能把書的中心思想理解準、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讀書需要總結思考。一本書總是有一定篇幅的,無論是通讀還是精讀,必須抓住重點,總結概括出書的主題、中心思想、所運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創新點或亮點。雖然作者、出版單位在推介時會講該書的看點,包括寫作意圖,也會有專門的書評,甚至包括其他人的讀書筆記和體會文章,但這些只能幫助我們理解,不能代替我們思考。

  讀書需要關聯思考。要把所讀之書與同類書籍、文章聯系起來讀,與相關領域的學術體系、學科前沿聯系起來思考,搞清楚該書的學術地位、學術價值、原創水平和實際貢獻,建立起“由點到面,以面看點”的分析框架。

  讀書需要啟發思考。無論是為學習還是為研究而讀書,目的總是要提高自己的。讀書的最高境界是啟發性思考,要一邊讀一邊想。通過讀書我們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通過讀書我們是否受到激勵、觸動與啟發,這是對我們為什么要讀書,書讀得怎么樣的最好回答。

  1.下列關于讀書的四種情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休閑而讀書,人們可以沒有任何功利心,僅為享受美好的讀書時光,如陶淵明的“樂琴書以消憂”。

  B.為興趣而讀書,如外出旅游最好先讀些書了解當地情況,古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是如此考慮。

  C.為學習而讀書,必須讀大量的書,杜甫有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的就是多讀書的重要性。

  D.為研究而讀書,不能光讀而不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讀書通常有四種情況,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為學習、研究而讀書時,不只要讀,還要進行思考。

  B.判斷一種讀書情況是否是為學習或研究,需要看它是否能滿足三個層次條件:記憶、理解、思考。

  C.為學習研究而讀書時,可以有選擇地通讀,也可以有重點地細讀精讀,不過要讀懂書都離不開思考。

  D.人們在讀書時不管是進行平面思考還是啟發思考,都意味著在認真程度上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層次。

  3.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書需要平面思考,因為把作者和時代結合起來考慮才能把書的中心思想理解準、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B.讀書需要總結思考,因為雖然很多外部資料可以幫我們理解,但它們不可能幫我們總結出主題、中心思想等。

  C.讀書需要關聯思考,因為關聯閱讀同類書籍,既便于明白該書的價值,更可以進一步全面深入理解相關知識。

  D.讀書需要啟發思考,因為明白了自己為什么要讀書,清楚了自己讀書后的收獲,就可以實現提高自己的目標。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湖畔雨趣

  蘇連碩

  秋已深深,我以為不會下雨了。沒想到,吃了晚飯,便隔窗聞到了刷刷的雨聲。我驚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頃即淋濕了。好,好,不密,不疾,還有什么意思呢?沒有一絲風,這雨落得均勻、平實、溫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樣的速度,一樣的步履,不受干擾,若無其事。正所謂隨心所欲,我行我素。天籟刷刷,我腳步亦刷刷,不過雨疾我緩罷了。難得的天人和諧共鳴。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頑皮。說是這樣的說,頑皮一陣子可以,還是下意識地沿沒有積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頂淌下水的滴答聲。摸了摸鐵欄,不濕,遂將腿抬上去。平時我要喊幾聲的,此刻噤了喉嚨,啞了嗓子。老夫怎忍心“聊發少年狂”打擾這寧靜的夜、寧靜的雨呢?

  看不準湖面的雨點落下的波紋,只有平靜復平靜,柔和復柔和,溫馨復溫馨。多么綺麗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濕了深秋的天空,滋潤了尚未枯黃的草地與花樹,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頭腦。

  常人愛說春雨貴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對秋雨,卻總是有所偏見,說它的冷落、蕭條與肅殺。過于強調“一場秋雨一場涼”,缺少對于它的難得的堅韌、善良品格的謳歌與贊許,甚或懷著責難,這么涼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討嫌。

  殊不知,雨既是屬于春夏的,也是屬于秋甚至屬于冬的。秋雨的特點,不只在于它的涼,還在于它的綿、它的柔、它的韌,跟“春雨貴如油”一樣,說“秋雨貴如油”,當秋“乃發生”,“潤物細無聲”,是“喜雨”,也絲毫不過分。至少農民會由衷渴望,喜滋滋稱快慶幸的。

  春雨,吝嗇得很,稀疏極了,連個沙塵也壓不住。秋雨則不然,繾綣連綿,“隨風潛入夜”,從早下到晚,淅淅,瀝瀝,簌簌,沙沙,潺潺,涓涓,絲絲縷縷,裊裊婷婷,蘊涵著堅韌、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氣派。

  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沒正邪——有時兇猛暴戾,有時干打雷不下雨,瀝澇、干旱都具有極大的傷害性、毀滅性。秋雨總是那么神清氣定,從容平靜,有條不紊,不急不躁,不張不揚,任花開花落、云卷云舒,應節而降,恰到好處,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蒼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數,秋雨是它的天使。細膩溫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脈脈地迎迓著冷峻的冬。能說它不為承前啟后而深謀遠慮、大度從容么?沒有寬闊誠摯的胸懷,沒有充沛的儲備,怎么這么晶瑩剔透、清幽雋雅、飄飄灑灑、淋漓酣暢地下得這么勻實,這樣耐心,這樣慷慨呢?

  蒼天不老。秋雨,是蒼天的寄托,是蒼天的胸臆,沒有惆悵,沒有感傷,沒有飛揚跋扈,沒有大轟大嗡,只有特立獨行、真誠坦蕩地灑落,那么涼,那么柔,那么韌,那么閑適,那么沉靜,那么達觀。

  秋雨呀,浸沐著我的頭腦,激濺著我的鍵盤,促我敲擊著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當你平撫沉靜下心來,你會真切地感到,雨畢竟在輕輕柔柔、裊裊娜娜,既很努力很認真又很隨意很散漫地落呢。不只是在臉龐、在眉間、在額頭,而是在心靈深處,絲絲清涼,縷縷甘美。脫了綠葉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樹木,沒有萎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摯地呼喚、擁抱著蒙蒙的細雨,脈脈的溫馨。

  眼前的這般輕微這般柔細的雨,我尤其喜歡。因為繾綣纏綿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迓著姍姍來遲的第一場瑞雪,默默地傳承著啟后的信息。

  (選自《湖畔散記》,有刪節)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寫“我”在雨中漫步的情景,抒發了“我”被秋雨陶醉,難以抑制驚喜、愉悅的心情。

  B.文中寫“常人愛說春雨貴如油,是喜雨”,而作者卻說秋雨是“繾綣纏綿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說明作者對春雨很反感,只喜歡秋雨。

  C.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蒼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數,秋雨是它的天使”“蒼天不老。秋雨,是蒼天的寄托,是蒼天的胸臆”,說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達了他的宿命觀。

  D.作者為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在描寫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秋雨勻實、溫柔、繾綣纏綿的特點。

  2.作者在寫秋雨時,還寫到了春雨和夏雨,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3.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秋雨的感悟,其中蘊涵著怎樣的人生態度?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黃汲清與中國石油大發現

  20世紀20年代美孚公司在中國沒有找到石油,再加上“海相生油”而“陸相貧油”在30年代被一些人奉為石油地質的法則,中國由此戴上了“貧油”的帽子。但是,黃汲清和另外一些地質學家并沒有被這一“法則”所束縛。

  黃汲清擔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祖國急需各類戰略物資,為祖國尋找石油便成了他和同仁們魂牽夢縈的理想。他既是運籌帷幄的少帥,又是腳踏實地沖鋒在前的戰士。1937年,中央地質調查所與顧維鈞的“中國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組成西北石油考察隊,黃汲清選派了孫健初與兩位美國專家,結果發現了玉門油田——中國第一個工業油田。1938年,黃汲清帶領所里的青年地質學家陳秉范調查四川隆昌圣燈山的地質構造,他親自布置鉆孔,發現了我國的第一個工業氣田——圣燈山天然氣田。就在同一年,他又率隊在大渡河邊銅街子的茅口灰巖中發現了天然氣苗,糾正了德國學者認為四川天然氣來自上二疊統煤系、經濟價值很小的錯誤。1938至1941年,他率領一批青年地質學家在四川威遠地區進行了1∶10000地質填圖和石油天然氣調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威遠大氣田的發現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初步的勝利鼓舞了胸懷石油大志的黃汲清,他毅然卸下行政職務,投身到西北的石油考察中。1941年夏,黃汲清率領甘肅探油隊踏上了河西走廊石油考察的征途。他們沿河西走廊西行,一路考察了沿線的地質。他們對玉門油田及周邊地區做了詳細調查,并向南進入了高聳入云的祁連山,向北進入龍首山做穿插考察。這次重要的地質實踐,為以后“陸相生油理論”的提出提供了初步的地質基礎。

  1942年11月,黃汲清率一批精英組成石油地質調查隊奔赴新疆,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組成自己的科學考察隊對我國西部邊陲進行的科學考察。考察隊在天山南北的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進行了為時半年的廣泛而深入的地質調查,了解到天山北山麓帶的油苗,有許多是源自侏羅紀的生油巖,如獨山子的石油,這些生油層都屬于陸相沉積。1943年他們完成了著名的《新疆油田地質調查報告》,在報告中,黃汲清展現了其卓越的科學洞察力,他確定“這里有圈閉很好的構造,以及能夠大規模生產的油田”。他科學地預見:“雖然我們無意夸大新疆油田的遠景,但是將來在天山山麓帶和前山帶及其他有利地區,很可能發現與獨山子油田同樣大小,甚至更大的油田。”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結合1941年玉門、河西走廊的調查結果,黃汲清在報告中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型盆地的生油層是多期的,而沉積性質往往是陸相的,從而提出了著名的“陸相生油論”和“多期多層生儲油論”兩個學說。黃汲清說:“‘陸相生油論’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實際上關系重大。如果準噶爾盆地和酒泉盆地,即中國西部的陸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經濟價值的油田,那么中國東部的陸相盆地也可以形成同樣的油田。”

  黃汲清理論上的優勢立即在圈定石油普查區域上體現了出來。1954年黃汲清等人運用具有中國特色的“陸相生油理論”,編制了中國第一張系統而全面的油氣遠景預測圖——《我國含油氣遠景分布圖》,圈定含油遠景地區125萬平方公里。1955年2月,我國召開了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會議。作為技術總負責,黃汲清積極組織中青年地質學家全面研究已有的地質資料,分析對比各主要沉積盆地和沉積區的油氣因素,成功優選了五大盆地,親自布置石油普查。到1957年3月,在地質部石油普查專業會議上,黃汲清展示了一幅更為精準的1∶300萬的《中國含油遠景分區圖》,并做了《我國含油遠景分區的初步意見》的報告,用醒目的橘黃色把松遼、華北、四川、鄂爾多斯四大盆地標示為重點遠景區。他堅信多年實踐得出的“陸相生油理論”,堅持實施松遼平原油氣勘探。后來,大慶等地大規模儲油構造的相繼發現,充分顯示了黃汲清先生的遠見卓識。

  從玉門到大慶,中國石油大發現雄辯地展示了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一個完美的科學過程。黃汲清有幸成為這個全過程的奠基人、領導者和實踐者之一。

  (摘編自何民《黃汲清與中國石油大發現》等)

  ①在“陸相生油”的理論探索方面,前有潘鐘祥在美國發表論文《中國陜北和四川白堊紀的非海相成因》,提出了陸相生油可能性的初步論說,后有陳賁、李四光等人從不同角度論述石油與陸相沉積的關系,但是最完善并且經受了最多的實踐檢驗的,還要算黃汲清的《新疆石油地質調查報告》及由此發展起來的“陸相生油”和“多期多層生儲油”理論。(摘自茅矛《地學泰斗黃汲清》)

  ②手把錘子出大門,上高坡,下深谷,越大山,爬峻嶺,前行前行復前行。/不必怕,不要緊,我們都是征服自然的人。/前行前行復前行,莫忘積石西傾和秦嶺,莫忘長白與大青。/橫斷山高,貢嘎峰峻,祁連積雪厚,天山明月照堅冰。/錘子在手囊在背,前行前行復前行,莫辜負少年好光陰。

  (年輕時代的黃汲清寫的言志詩篇)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黃汲清領導有方,用人得當。與顧維鈞的公司進行合作,發現了中國第一個工業油田——玉門油田。

  B.黃汲清率隊考察,發現了圣燈山天然氣田,糾正了德國學者的錯誤,在四川威遠地區進行天然氣調查并為后來威遠大氣田的發現提供了科學基礎。

  C.黃汲清通過對河西走廊沿線的石油考察,提出了“陸相生油論”理論,并為這一理論奠定了初步的地質基礎。

  D.黃汲清對新疆天山南北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找到了陸相沉積生油的實例,完成了《新疆油田地質調查報告》。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20世紀30年代一些人把“海相生油”而“陸相貧油”奉為石油地質的圭臬,美孚公司之前也曾給中國戴上“貧油”的帽子,但黃汲清等人沒有被此束縛。

  B.在擔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時,黃汲清帶領團隊在四川進行了三年的地質考察,取得了重大發現,并為后來威遠大氣田的發現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

  C.黃汲清率領考察隊在新疆的地質調查中,發現了獨山子的石油生油層屬于陸相沉積,在后來的相關調查報告中創造性地提出了“陸相生油”的相關論說。

  D.黃汲清根據陸相生油的相關理論,認為如果中國西部的陸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經濟價值的油田,那么中國東部的陸相盆地也一定會形成同樣的油田。

  E.1949年后,黃汲清等人對中國石油前景做出了樂觀的預測,編制了系統的油氣運景分布圖,為新中國首輪全國石油普查和大慶油田的發現做出了貢獻。

  3.作為著名的石油地質學家,黃汲清能夠為中國石油大發現做出卓越的貢獻,其中必有內在原因。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

  二、選擇題

  下面有關文學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奉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

  B.《楚辭》是屈原的一部詩歌集,因為它具有濃郁的楚地風味,所以后世人稱這種詩體為“騷體”。

  C.《孫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它與《木蘭詩》齊名,被后人合稱為“樂府雙璧”。

  D.《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它是繼四言、六言后的又一種成形的詩歌樣式,對后世的詩歌創作有重大影響。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全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①言既遂(順心,滿足)矣,至于暴矣

  ②爾卜爾筮,體無咎(怪罪)言

  ③彤管有煒,說懌(喜歡)女美

  ④客從遠方來,遺(遺留)我雙鯉魚

  ⑤及爾偕老,老(總是)使我怨

  ⑥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用)

  ⑦徇祿反窮(盡,最偏遠的)海,臥疴對空林

  A.①④⑦B.②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孔雀東南飛;東南: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南

  B.自名秦羅敷;名:用作動詞,取名,名叫

  C.足以榮汝身;榮: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可譯為“以……為榮耀”

  D.三歲食貧貧:形容詞用作名詞,可譯為“貧苦的生活”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回答問題

  (一)《孔雀東南飛》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二)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彘:是指豬。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A.妻適市來;適:到;往

  B.妻止之曰;止:制止;勸阻

  C.特與嬰兒戲耳;特:只是

  D.顧反為女殺彘;反:反而

  2.對文段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項

  A.文段(一)交代了劉蘭芝和焦仲卿兩人婚姻不幸經過以及殉情的原因,同時也告訴人們這篇《孔雀東南飛》的由來。

  B.文段(二)曾子的妻子為了不要孩子跟自己去集市,對兒子說:“我從街上回來后殺豬給你吃。”

  C.曾子等妻子從街上回來,便準備把豬抓來殺給兒子吃。

  D.曾子認為“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也就是說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識都需要從父母和老師(學者)那里學來,需要父母和學者們的教導。

  3.翻譯下列兩個句子

  ⑴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⑵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四、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晉詩,完成下面小題。

  擬古(其七)

  陶淵明

  日幕天無云,春風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嘆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這是一首仿擬同類題材的古詩面創作的詩歌.本詩承襲了從屈原到《古詩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來抒寫自己情感的文學傳統。

  B.開頭兩句寫春天日暮時分的景象,天空明凈澄澈,春風輕柔溫和,構畫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曠神怡的沐春圖,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

  C.在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邊飲酒一邊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最賞心樂事,四美并具,寫足了“信可樂也”的情緒,也為后篇的抒情蓄勢。

  D.五、六兩句樂極悲來,寫佳人唱完歌后發出長長的嘆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種種復雜的思緒;如此的美麗春夜又能存在幾時?自己的芳華又能保持多久?

  E.這首詩具有隱喻的意味,結尾處佳人發出的對世間美好事物難以恒常的感喟,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顯見歸隱田園的陶淵明仍然難忘世事,內心并不曠達超脫。

  2.“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兩句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五、名句名篇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詩經·氓》中,女主人公回憶兩人少年歡快場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描繪久別重逢、彼此訴說情誼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離騷》中作者表明寧可死去,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選擇題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①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的含量微不足道,但與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關,如果微量元素缺乏,會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亂、病理變化及疾病。

  ②當楊揚得知中國體育代表團需要她再次復出,以自己豐富的經驗帶領年輕選手沖擊冬奧會時,她當仁不讓地回到了中國短道隊的集體里。

  ③改進作風必須改進文風,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話連篇、套話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無物的八股文。

  ④在靜安區某停車場內,上萬輛共享單車因違規停放被統一集運到這里,各色各樣,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隨意繚繞,從空中俯瞰蔚為壯觀。

  ⑤每到3月12日,許多人自發走到義務植樹的行列中,栽種一片新綠;就連各國政要也都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呼吁大家保護綠色家園。

  ⑥昨天偶遇睽違多年的老同學,長期分別,短暫相聚,我們卻沒有拘謹不適,反而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憶起彼時的人事物情,不覺失笑。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⑥

  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詐騙分子在冒充各大銀行套取事主銀行卡密碼后,事主才意識到賬戶被盜,但是為時已晚,賬戶里的錢被一筆筆地迅速轉走。

  B.莫言的作品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建構了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C.《戰狼Ⅱ》的熱映啟示我們,世界正在獎勵認真的人,拍好主旋律電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號就萬事大吉,正確的打開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D.10月1日,近10萬名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國慶升旗儀式,現場放飛了一萬多只白鴿送出美好祝福。

  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A.小張接到幾個朋友來訪的消息,高興地回答:“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臨。”

  B.小李在應聘信上寫道:“日前惠顧貴公司的網站,得知招聘網絡編輯的消息,我決定應聘。”

  C.王主任在招商會上懇切地說:“歡迎各位投資山區建設,我們將鼎力相助,提供咨詢服務。”

  D.小趙偶遇某同窗好友,寒暄過后詢問對方家人情況:“令慈身體好嗎?令弟大學畢業分在哪里?”

  七、語言應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完整,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禮儀是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在中西禮儀的融合中,國人未免盲目熱衷于西方,不自覺陷入兩個誤區。其一是①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在青年中,舉行外國式婚禮、過西方節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傾向。其二是②____________,比如鞠躬要彎多少度,握手要停幾秒鐘等等。這些問題不是不可以講,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③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文段有三處推斷存在問題,請參照①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縣更名為九寨溝縣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有了較快發展,可見,更名必然帶來城市的發展。我市的名字不夠響亮,這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經濟發展。如果更名,就一定會帶來我市的經濟騰飛,因此,更名的事要盡快提到日程上來。

  (1)更名并不一定能帶來城市的發展。

  (2)

  (3)

  八、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時間,“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淹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秦始皇、劉邦、唐太宗、屈原、燭之武、藺相如、廉頗、蘇武、孔子、莊子、司馬遷、張衡、諸葛亮、蘇軾等。這些名字“在歷史的天空閃爍,人間的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以上這些歷史人物身上散發著的“英雄氣”有許多依然有現實意義。對此你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呢?

  請從以上人物中選取兩三個來解讀。要求選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高一期中考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期中考試語文試卷總結08-05

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反思10-04

期中考試語文試卷總結07-21

期中考試語文試卷總結06-20

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分析06-25

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反思08-03

高一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通用5篇)01-25

期中考試語文試卷總結(5篇)10-12

期中考試初中語文試卷分析09-29

語文期中考試卷分析的作文09-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 | 在线97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免费福利网站 |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负 | 中文字幕亚洲二区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