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歷史下冊的期中試卷

時間:2021-07-15 16:52:50 試題 我要投稿

初中一年級歷史下冊的期中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初中一年級歷史下冊的期中試卷

  1.如果我們要研究元謀人、北京人等原始人類生產、生活的的情況,最真實的史料來源

  是

  A.神話傳說       B.史書記載    C.學者推斷       D.考古發掘

  2.《韓非子》中記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大意是:“上古時候……民眾經常生病。圣人出現后,用鉆木取火的方法使民眾能吃到熟食,人們都非常高興,于是推舉他統治天下,稱他為‘燧人氏’”。)這段記載表明當時的人類

  A.發明文字,記載歷史          B.懂得用火,燒烤食物

  C.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D.風雨交加,環境惡劣

  3.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民族,被尊奉 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黃帝和炎帝        B.黃帝和蚩尤       C.黃帝和堯       D.黃帝和舜

  4.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發明醫藥,教人農耕,成為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的是

  A.黃帝              B.炎帝             C.舜              D.禹

  5.他不僅是傳說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的建立者,他是

  A.堯                B.舜               C.禹              D.炎帝

  6.約公元前2070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建立,它是

  A.周朝              B.商朝             C.夏朝            D.秦朝

  7.約公元前21世紀,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確順序是

  A.夏、周、商      B.夏、商、周       C.商、夏、周      D.周、夏、商

  8.河北省有《燕趙都市報》,山東省有《齊魯晚報》,山西省有《三晉都市報》,湖北省有《楚天都市報》。這些報紙的得名都與當地古代建立的諸侯國有關,“燕”、“齊”、“魯”、“晉”、“楚”這些地名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A.世襲制        B.分封制        C.禪讓制        D.郡縣制

  9.《左傳》記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將同姓子弟親屬封為地方諸侯國,作為保護周王室的屏障。”)說明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諸侯的兵力                   B.鞏固周王室統治

  C.保證國家的兵源                   D.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

  10.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授民授疆土”,周王授予諸侯的主要是

  A.土地和人口         B.土地和耕牛        C.人口和耕牛       D.封號和耕牛

  11.“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孔子說:“管仲成為齊桓公的相,使齊國稱霸諸侯,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還能得到他的好處。”)這則材料反映的歷史事實是

  A.晉文公稱霸         B.楚莊王稱霸        C.勾踐稱霸       D.齊桓公稱霸

  12.戰國七雄中,最后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是

  A.魏            B.韓          C.趙           D.秦

  13.右圖《商鞅方升》是商鞅變法時監制的一升容積的標準銅量器,這是為了推行下列哪一項改革措施

  A.統一度量衡          B.承認土地私有

  C.興修水利             D.編制戶口,加強刑罰

  14.婦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猶豫不決,占卜后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這個故事最早可能記載在

  A.龜甲或獸骨上      B.竹簡或木牘上      C.絲帛或麻布上       D.宣紙上

  15.我國《教育法》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就是強調實行“公平教育”,讓每一個人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下列最能說明孔子是“公平教育”的最早踐行者的'是

  A.主張“有教無類”    B.主張“以禮治國”   C.主張“為政以德”   D.主張“仁政”

  16.追求與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下列思想主張中體現了這一特點的是

  A.知己 知彼,百戰不殆                 B.爭權逐利,兵戎相見

  C.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D.兼愛、非攻

  17.孔子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時常復習已學過知識        B.虛心向他人學習

  C.學習生活中各種知識           D.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

  18.郭沫若曾指出:“由秦到現在兩千多年了,我們依然感覺著春秋戰國在學術思想史上是中國的黃金時代。”他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中出現了

  A.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                  B.諸侯爭霸的局面

  C.百家爭鳴的局面                      D.商業繁榮的局面

  19.孟子說“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大意是:“國土不必再擴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只要認真施行仁德政治,統一天下,沒有誰能夠阻擋的了。”)由此可見他繼承并發揚了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學說

  A.韓非子            B.墨子            C.孔子            D.莊子

  20.“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蘊含了“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的道理。這跟我國古代一位思想家 的主張不謀而合,這位思想家是

  A.韓非子            B.墨子            C.老子            D.孫臏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30分)

  21.連線搭配題:(每小題4分 ,連對一處得1分,共8分)

  (1)春秋戰國時期,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相互辯駁,又相互影響,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 展。請將下列思想家與其主要思想主張連接起來。(4分)

  墨子                  法治,加強中央集權

  孟子                  兼愛、非攻

  莊子                  施仁政于民,民貴、君輕

  韓非子                順其自然,無 為而治

  (2)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其中一部分來源于歷史典故。請將下列成語與其相關典故連接起來。(4分)

  問鼎中原               晉文公信守諾言

  退避三舍               楚莊王詢問九鼎輕重

  臥薪嘗膽               孔子發展學生潛能

  因材施教               越王勾踐發奮圖強

  22 .填表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古代歷史距今久遠,但豐富多樣的學習途徑卻讓我們穿越時空的距離,去親近這輝煌燦爛的文明。根據提示完成填表。

  學史途徑  案例  認識

  考察遺址 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反映了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發展。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感知歷史。我們會發現歷史并非枯燥無味的,它離我們并不遙遠。

  研究文物 殷墟出土的龜甲、獸骨上刻有文字,叫(1)。它對研究(2)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閱讀文獻 《論語》是(3)學派創始人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們根據他的言論整理而成的文化典籍。書中體現了他的思想主要是“(4)”和“(5)”兩部分。

  參觀建筑 戰國時期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至今發揮重要作用。

  23.材料解析題:(共12分)

  改革是興利除弊、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頒布法令,……努力從事農業,耕種和紡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賦稅;從事工商業或因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家屬罰作奴婢;貴族沒有軍功,不能享受世襲特權;……集中小鄉鎮為縣,設置縣令、縣丞管理,共三十一個縣。……

  (1)材料一是商鞅在哪一國推行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受農民歡迎的是哪一項措施?最受舊貴族反對的是哪一項措施?對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響最深遠的是哪一項措施?(8分)

  材料二  商鞅一方面極力否認道德教化對人的勸導意義,主張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過的最好辦法。另一方面又背離了罪刑相應的原則,主張輕罪重刑,甚至罪及無辜。他的這種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韓非繼承并發展,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刑法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商鞅刑法思想及變法實踐》

  (2)結合材料二,說說商鞅變法的理論基礎是諸子百家中哪一派別的思想?(2分)

  材料三  《史記商君列傳》記載,秦孝公去世以后,舊貴族挑撥秦惠王以謀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聽到消息,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小客店準備住宿。小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對他說:商鞅定下規矩,留住沒有憑據的人,店主要受“連坐”的處罰。商鞅不得 以,只好回到他的封地。商鞅被捕后,慘遭車裂之刑而死。

  (3)結合商鞅變 法的內容,以及你自己的理解,說說如果這個小店主知道了商鞅的真實身份后,他會不會留住商鞅?簡單說明理由。(2分。注意:不說明理由,不得分。)

  七年級歷史試卷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20分)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30分)

  21.(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4分,連對一處得1分,共8分)

  22.(本題共5小題,每空格2分,共10分)

  (1)甲骨文 (2分);          (2)商 (2分);        (3)儒家(2分);

  (4)仁(2分);              (5)禮(2分)。

  從事商業而貧窮的人,全家罰作奴隸,而店主就是個商人。等等。2分)

【初中一年級歷史下冊的期中試卷】相關文章:

初中二年級下冊歷史期中試卷12-22

初中二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試卷12-22

人教版下冊期中試卷07-19

一年級下冊期中試卷03-11

一年級的數學下冊的期中試卷03-14

一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試卷12-20

一年級下冊的語文期中試卷01-19

一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調研試卷12-25

一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試卷01-0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五月天激情视频A级在线版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 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 | 韩国日本亚洲国产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