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試題及答案

時間:2024-01-03 16:39:58 試題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都經常看到試題的身影,借助試題可以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一份好的試題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①絕編,迨②能倍③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①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借此指讀書專心。

  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誦。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患記問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風起 B.獨下帷絕編/以為妙絕

  C.迨能倍誦乃止/蒙乃始就學 D.或在馬上/或以錢幣乞之

  10、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3分)

  書 不 可 不 成 誦 或 在 馬 上 或 中 夜 不 寢 時 詠 其 文

  1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短文的主要內容,并談一談你的體會。(3分)

  【答案】

  9、(3分)A

  10、(3分) 書 不 可 不 成 誦/ 或 在 馬 上 /或 中 夜 不 寢 時/ 詠 其 文

  11、(3分) 本文記敘了司馬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啟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的態度要勤奮,讀書的方法要背誦

  【解析】

  9、試題分析:A中二者都是“比得上”;B:斷/消失;C:才/于是;D:有時/有人。

  10、略

  11、試題分析:學生亮出的觀點要明確,最好能圍繞原文觀點,理解作者的感情,從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入手,細細品味詞句所包含、表達的思想感情。因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統領全文的“神”,要品味詞句所包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從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入手,分析品位的結果就很有可能會與原文情感相悖。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2

  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譯文:

  (2)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譯文:

  3、鄒忌是怎樣發現自己的容貌不及徐公美的.?

  答:

  4、鄒忌運用了借此喻彼的方法諷喻齊王納諫,這種說理方法有什么好處?

  答:

  5、從鄒忌進諫的方法和齊王納諫的態度兩方面,談談對我們處事為人的啟發。

  答:

  參考答案:

  1、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海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2、(1)城北的徐公,他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

  (2)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3、鄒忌見到徐公后,仔細觀察他的容貌,再照鏡子做比較,發現自己的容貌不及徐公美。

  4、鄒忌運用借此喻彼諷喻齊王納諫,現身說法,比喻貼切,論據確鑿,使人易于接受。

  5、此題為開放性試題,回答只要切題即可得分。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3

  閱讀下文,完成第17一21題。(18分)

  王紱傳

  ①王紱,字孟端,無錫人。博學,工歌詩,能書,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樂初,用薦,以善書供事文淵閣。久之,除中書舍人。

  ②紱未仕時,與吳人韓奕為友,隱居九龍山,遂自號九龍山人。于書法,動以古人自期。畫不茍作,游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沾灑。有投金幣購片楮①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雖豪貴人勿顧也。有諫之者,紱曰:丈夫宜審所處,輕者如此,重者將何以哉!

  ③在京師,月下聞吹簫者,乘興寫《石竹圖》。明旦訪其人贈之,則估客②也。客以紅氍毹③饋,請再寫一枝為配,紱索前畫裂之,還其饋。

  ④一日退朝,黔國公沐晟從后呼其字,紱不應。同列語之曰:此黔國公也。紱曰:我非不聞之,是必于我索畫耳。晟走及之,果以畫請,紱頷之而已。逾數年,晟復以書來,紱始為作畫。既而曰:我畫直遺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與之,俟黔公與求則可耳。其高介絕俗如此。

  【注】①楮(chǔ):一種樹皮可以用來造紙的樹,這里指紙。②估客:商人。③氍毹(qú shū):毛織的地毯。

  (節選自《明史 ·王紱夏昶傳》)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坐累戍朔州 (2)除中書舍人

  (3)雖豪貴人勿顧也 (4)俟黔公與求則可耳

  18.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以善書供事文淵閣 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

  B.明旦訪其人贈之,則估客也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C.紱索前畫裂之,還其饋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D.于書法,動以古人自期 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19.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6分)

  (1) 丈夫宜審所處,輕者如此,重者將何以哉!

  (2) 我非不聞之,是必于我索畫耳。

  20.從王紱的處事經驗看,要保持操守,需要警惕□□和□□這兩種人。(用文中的詞語回答)(2分)

  21.本文③④兩段分別敘寫了王紱哪兩件事,從中可以看出王紱具有怎樣的品質?(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參考答案:

  17.(1)定罪,由而獲罪(1分)(2)授予官職(1分)(3)顧忌(1分)(4)等待(1分)

  18.A (2分)

  19.(1)大丈夫應該清楚自己所處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說的)這樣,重要的事情將會怎樣(處理)呢!(審、輕者、固定句式,共3分)

  (2)我不是沒有聽到他的喊聲,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畫罷了。(之、是、判斷句式,共3分)

  20.估客;豪貴(2分)

  21.王紱贈畫,撕畫還饋;(1分)由友人轉贈黔國公的索畫;(1分)清高耿直,不為金錢所動;(1分)不隨流俗,不趨附權貴。(1分)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4

  清平樂[注]

  江昉

  曲闌閑憑,心事還重省。花里嫩鶯啼不定,攪亂夕陽紅影。

  誰家翠管吹愁?一庭煙草如秋。欲去登樓望遠,暮云遮斷芳洲。

  [注]:此詞作于作者寓居揚州之時。

  8.詞的上片首句寫到“心事還重省”,詞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請簡要分析。(5分)

  9.結合全詞,對“攪亂”進行賞析。(6分)

  答案:

  8.面對花樹鶯啼的一派春光,作者卻觸目生愁,(1分)又聽到凄怨的笛聲,視春景如秋,想要去登樓望遠,無奈暮云重疊,(2分)表現了詞人羈旅漂泊中濃濃的思鄉之情。(2分)(共5分,意思對即可)

  9.時間已近傍晚,那花枝上的黃鶯卻啼個不停,以致連落日的`霞光都被攪亂了。(2分)“攪亂”一詞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鶯兒不僅在啼,而且還在花樹間不時飛動。(2分)表面上是說攪亂霞光,實際也攪亂了詞人心境,引出了他的重重心事。(2分)(共5分,意思對即可)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5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①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②,咸謄清。疾病庀瘍者,亦畢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③。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

  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④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也亦謬。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⑤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注】:①市:買賣場所,后文也指經商、交易。②讎:出售、成交。③直:價值,價錢。④蚩:傻,無知。⑤翦翦:小氣。

  1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居善藥(聚積,搜集)B.冀速已(希望)

  C.未嘗詣取直(前往)D.清逐利以活妻子耳(快活)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4分)

  A.清逐利以活妻子耳屬予作文以記之

  B.清之取利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其遠取利皆類此其真無馬邪

  D.則怫然怒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

  ②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

  22.宋清經商的特點是什么?請結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9.D(3分)20.AB(4分,各2分)

  21.①有從深山大澤采藥來的人,一定會把藥材送到宋清這里來,宋清總是好好地招待他們。②到了年終的時候,宋清估計(大概對方)不能還債了,往往就把債券、欠條給燒掉,最后就不再多說話。

  22.特點:為謀取利益放眼于長遠。例如:有些被斥責拋棄、沉淪頹廢的人,親戚朋友冷漠地對待他們,宋清不會因為這樣就怠慢地對待對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樣給他好的藥材。而這些人一旦再度掌權用事,就會更加地優厚報答宋清。(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6

  我輩作文,必幾經刪潤①,而后文成。聞歐陽文忠作《晝錦堂記》,原稿首兩句是:仕宦②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再四改訂,最后乃添兩而字。作《醉翁亭記》,原稿處有數十字。粘之臥內,到后來又只得環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聞吾鄉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視,輒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萬無可去,而后脫稿⑤示人。此皆后學所當取法也。

  ①刪潤:刪改和潤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進士。④輒:總是。⑤脫稿:(著作)寫完。

  1.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而與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例句:富貴而歸故鄉

  A.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

  B.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C.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視,輒去十余字。

  3.此皆后學所當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體指什么?(3分)

  參考答案:

  1.(2分)B

  2.(4分)每寫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貼在墻壁上,天天仔細閱讀,每次總會刪除十多個字。(每句1分,意思對即可)

  3.(3分)作文,必幾經刪潤,而后成文。

  (可用自己的話表述,意思對即可得滿分)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7

  高中文言文專題復習學案——《赤壁之戰》

  主備人:趙海燕 賀會會 審核人:趙宗生

  【教學目標】

  1. 積累“卒、足、方、事”等實詞,“乃、為”等虛詞。

  2. 熟讀課文,掌握重點句子的翻譯。

  【教學流程】

  一、解釋加點的字詞

  1.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 2.致殷勤之意( )

  3.當橫行天下( ) 4.方與將軍會獵于吳( )

  5.邂逅不如意( ) 6.地方數千里( )

  7.北面而事之( ) 8.初一交戰( )

  9.鼎足之形成矣( ) 10.劉琮束手( )

  11. 宜別圖之( ) 12.此帝王之資也( )

  13. 與曹有隙( ) 14.江表英雄咸歸附之( )

  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 16.必蹶上將軍。( )

  17.近者奉辭伐罪( )( ) 18.動以朝廷為辭( )

  19.愚謂大計不如迎之。( ) 20.將兵與備并力逆曹( )

  二、一詞多義

   1.兵精足用,英雄樂業。( ) 2.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

  3.兵精糧多,足以立事。( ) 4.鼎足之行成矣。( )

  5.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 ) 6.眾數雖多,甚未足畏。( )

   1.亦別圖之, 以濟大事( ) 2.慰勞其軍中用事者( )

  3.肅宣權者,論天下事勢( ) 4.北而事之( )

   1.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 ) 2.操軍方連船艦( )

  3.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 4.方與將軍會獵于吳( )

  5.挾天子以征四方( )

  6、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

   1.魯肅聞劉表卒( ) 2.五萬兵難卒合( )

   1.初一交戰,曹軍不利,引次江北。( )

  2.余船以次俱進( )

  3.次第豈無風雨?( )

   1.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 ) 2.乃罷會。( )

  3.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 4.蒙沖斗艦乃以千數( )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

  6、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

  7、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 )(09天津)

  8、乃不知有漢,無論魏( )(11安徽)

  三、翻譯句子:(20分鐘)

  1. 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2. 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賢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

  3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4. 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

  5. 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

  6. 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7.今肅迎曹,曹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定語從句翻譯。

  ①且將軍大勢可以據操者,長江也。.

  ②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③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④荊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四、拓展閱讀

  翻譯劃橫線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②“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赤壁之戰》學案答案

  一、 解釋加點的字詞

  1、克諧:能夠成功 2、致殷勤:表達,懇切慰問 3、橫行:稱霸天下

  4、會獵:會戰的委婉說法。5、邂逅:一旦,萬一 6、地方:土地方圓

  7、北面:北向,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拜。 8、初一:剛開始

  9、形成:形勢形成 10、束手:投降 11、別:另外 12、資:憑借

  13、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4、咸:皆,都 15、比:等到

  16、蹶:使動用法,使 ……受挫折 17、辭伐:命令,討伐

  18、辭:名義,借口,理由 19迎:投降 20、逆:迎擊

  二、一次多義

   1、充足 2、值得 3、足夠 4、器物的腳 5、值得 6、值得

   1、事業 2、用事者,掌權的人 3、大事 4、侍奉

   1、方圓 2、正,正在 3、策略,方法 4、將要 5、方向,方位 6、正,正在

   1、死 2、通“猝”

   1、駐扎 2、次序,順序 3、次第:轉眼

   1、是 2、于是,就 3、才 4、甚至 5、竟然,卻 6、于是,就 7、才 8、竟然,卻

  三、翻譯句子。1、荊州跟我國相鄰接,江山險要牢固,肥沃的田野廣闊,人民眾多而富裕,如果占據并擁有它,這是開創帝王事業的憑借啊。

  2、孫權聰明仁愛,敬重禮遇賢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歸附他。已經占有六個州郡,兵器精良,糧食充裕,足夠用來創立大事。

  3、何況劉備是是漢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當世,眾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歸大海一樣,如果事情不能夠成功,這是天意啊,怎么能夠再處于他之下呢!

  4、孫權憤激的說:“我不能拿整個吳國的土地,十多萬的將士,被別人控制。我的注意已經定了。”

  5、這就是常說的“強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盡頭,力量不能穿透魯地的薄絹”啊。所以兵法很忌諱這種情況,說:“這種情況下一定會使主帥受到挫折。”

  6、曹操雖然假托名義是漢朝的宰相,他實際上是漢朝的奸賊。將軍憑著英雄才干,同時又憑借著父兄的功業,占據江東,地方方圓幾千里,軍隊精銳,物資充足,英雄們樂意為您效勞,您應當雄霸天下,替漢朝除去壞人。

  7、現在我魯肅投降曹操,曹操應當把我交給鄉里,評定我的名位,還少不了讓我做個低級的從事,我可以坐著牛車,使兵士跟從著,同士大夫們交往,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個州郡的長官。

  8、定語從句翻譯。

  ①況且將軍可以用來抗拒曹操的優勢,是長江。

  ②霎時間,煙和火焰布滿天空,被燒死和淹死的人馬很多。

  ③現在歸隊回來的士兵和關羽的水軍,精兵還有一萬人。

  ④荊州的歸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軍隊的武力所逼,不是真心降服。

  四、文段翻譯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堅決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就算國君賞賜我土地而不驕傲地對待我,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8

  閱讀課外文言文語段,回答13~15題。

  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①。年十九,舉進士。太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評事,知②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每期會賦役,未嘗輒出符移③,唯具④鄉里姓名揭⑤縣門,百姓莫敢后期。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會詔⑥百官言事,而準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準傳》

  【注釋】①三傳:《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②知:指擔任州縣的長官。③符移:宜府征調敕命文書。④具:寫,題。⑤揭:公布。⑥詔:君王召見。

  13.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①準少英邁( ) ②或教準增年( )

  14.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

  15.通讀文段,你認為寇準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參考答案:

  13.①年輕時 ②有的人(每空1分,共2分)

  14.寇準就拉著皇帝的衣服,讓皇帝再坐下。(2分,每小句1分,意思對即可)

  15.才華出眾,誠實守信,為官有方,敢于直諫。(3分,答出三點即可。)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9

  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田穰苴曰:穰苴雖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愿君試之。景公召穰苴,與語兵事,大說之,以為將軍,將兵捍燕晉之師。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于是景公許之,使莊賈往。穰苴既辭,與莊賈約曰:旦日日中會于軍門。穰苴先馳至軍,立表下漏,待賈。

  賈素驕貴,以為將己之軍而己為監,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留飲。日中而賈不至。穰苴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穰苴曰:何后期為?賈謝曰:不佞大夫親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桴鼓之急則忘其身。今敵國深侵,邦內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對曰:當斬。莊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斬莊賈以徇三軍。三軍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節赦賈,馳入軍中。穰苴曰: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問軍

  正曰:馳三軍法何?正曰:當斬。使者大懼。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殺之。乃斬其仆,車之左駙,馬之左驂,以徇三軍。遣使者還報,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飲食問疾醫藥,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晉師聞之,為罷去。燕師聞之,度水而解。于是追擊之,遂取所亡封內故境而引兵歸。

  (節選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于是遂斬莊賈以徇三軍 徇:示眾

  B.士卒次舍 次:按次序

  C.士卒暴露于境 暴露:日曬夜露

  D.身自拊循之 拊循:撫慰安撫

  5.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穰苴能附眾威敵的一組是(3分)( )

  ①身與士卒平分糧食 ②援桴鼓之急則忘其身

  ③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 ④爭奮出為之赴戰。晉師聞之,為罷去

  ⑤燕師聞之,度水而解 ⑥遂取所亡封內故境而引兵歸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晏嬰識才舉薦,齊王能納諫任賢,使穰苴的才能得以發揮,未戰而屈人之兵。

  B.穰苴很有謀略,請派國君的寵臣為監軍,又逆君命將他斬首,借此附眾、立威。

  C.穰苴體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戰而擊退晉、燕之師,盡復所亡封內故境。

  D.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請纓抗敵,表現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景公召穰苴,與語兵事,大說之,以為將軍,將兵捍燕晉之師。(5分)

  譯文:

  (2)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穰苴曰:何后期為?(5分)

  譯文:

  參考答案:

  4.B(次:駐扎。)

  5.D(排除①②③,①是表現其附眾的原因,也不能表現其威敵,②是莊賈作為監軍應該履行的職責,③是穰苴向景公的請求。)

  6.A(B忤逆君命將他斬首有誤,斬首應在君命出來之前,談不上忤逆君命C一戰不對,齊師是不戰而勝;D挺身而出,請纓抗戰錯,是晏嬰舉薦,表現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牽強。)

  7.(1)齊景公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將軍,率兵去抵抗燕、晉兩國的軍隊。(說通悅,譯成高興,1分;將譯成率領,帶領,1分;捍,譯成抵抗、抵御、抗拒,1分;句意2分。)

  (2)規章號令已經制定,日暮時分,莊賈才到來。穰苴說:為什么約定了時間還遲到呢?(約束譯成規章號令1分,乃譯成才1分,期譯成約定時間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司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孫。齊景公時,晉國出兵攻打齊國的東阿和甄城,燕國進犯齊國黃河南岸的領土,齊國的軍隊被打得大敗。齊景公為此非常憂慮。于是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說:穰苴雖是田家庶出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歸服、順從,武略能使敵人畏懼,希望君王能試試他。于是齊景公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將軍,率兵去抵抗燕、晉兩國的軍隊。穰苴說: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軍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出來,置于大夫之上,士兵們不會服從,百姓也不會信任,人的資望輕微,權威就樹立不起來。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寵信、國家尊重的大臣,來做監軍,才行。于是齊景公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派莊賈去做監軍。穰苴向景公辭行后,便和莊賈約定說:明天正午在營門會齊。第二天,穰苴率先趕到軍門,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等待莊賈。

  但莊賈一向驕橫貴顯,認為率領的是自己的軍隊,自己又是監軍,就不特別著急;親戚朋友為他餞行,挽留他喝酒。已經到了中午,莊賈還沒來。穰苴就推倒木表,摔破漏壺,進入軍營,巡視營地,整頓軍隊,宣布了各種規章號令。等他部署完畢,已是日暮時分,莊賈這才到來。穰苴說:為什么約定了時間還遲到?莊賈表示歉意地解釋說:敝人的朋友親戚們送行,所以耽擱了。穰苴說身為將領,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當忘掉自己的家庭,來到軍營宣布規定號令后,就應忘掉自己的親朋,擂鼓進軍,戰況緊急的時刻,就應當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敵人侵略已經深入國境,國內騷動不安,戰士們已在前線戰場暴露,無所隱蔽,國君睡不安穩,吃不香甜,全國百姓的生命都維系在你的身上,還談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約定時間遲到的人是怎么說的?回答說應當斬首。莊賈很害怕,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他搭救。報信的人去后不久,還沒來得及返回,就把莊賈斬首,向三軍巡行示眾。全軍將士都很震驚害怕。

  過了好長時間,齊景公派的使者才拿著符節來赦免莊賈,車馬飛奔直入軍營。穰苴說:將領在軍隊里,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問軍法官說:駕著車馬在軍營里奔馳,軍法上是怎么說的?軍法官說:應當斬首。使者異常恐懼。穰苴說:國君的使者不能斬首。就斬了使者的仆從,砍斷了左邊的夾車木,殺死了左邊駕車的馬,向三軍巡行示眾。讓使者回去向齊景公報告,然后就出發了。士兵們安營扎寨,掘井立灶,飲水吃飯,探問疾病,安排醫藥,田穰苴都親自過問并撫慰他們。還把自己作為將軍專用的物資糧食全部拿出來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樣平分糧食,特別照顧體弱多病的。三天后重新整訓軍隊,準備出戰。病弱的士兵也要求前行,爭先奮勇地為他赴敵戰斗。晉國軍隊知道了這種情況,就把軍隊撤回去了。燕國軍隊知道了這種情況,渡黃河向北撤退,因而潰散。于是齊國的軍隊趁勢追擊他們,收復了所有淪陷的領土,然后率兵凱旋。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0

  (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

  太公望,東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無其主。聞文王賢。故釣于渭以觀之。

  伍子胥欲見吳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見之而惡其貌,不聽其說而辭之。客請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適吾所甚惡也。”客以聞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見其手,請因說之。”王子許。伍子胥說之半,王子光舉帷,搏其手而與之坐;說畢,王子光大說。伍子胥以為有吳國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吳王僚為王。伍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賢良,選練士,習戰斗。六年,然后大勝楚于柏舉。九戰九勝,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隨,遂有郢。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鄉之耕,非忘其父之讎也,待時也。

  墨者有田鳩。欲見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見。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見楚王。楚王說之,與將軍之節以如秦。至,因見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遠、遠之而近者。時亦然。有湯武之賢,而無桀紂之時,不成;有桀紂之時,而無湯武之賢,亦不成。圣人之見時,若步之與影不可離。

  故有道之士來遇時,隱匿分竄,勤以待時。時至,有從布衣而為天子者,有從千乘而得天下者,有從卑賤而佐三王者,有從匹夫而報萬乘者。故圣人之所貴,唯時也。水凍方固,后稷不種,后稷之種必待春。故人雖智而不遇時,無功。方葉之茂美,終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眾林皆贏。事之難易,不在小大,務在知時。

  饑馬盈廄,嗼①然,未見芻也;饑狗盈窖,嗼然,未見骨也。見骨與芻,動不可禁。亂世之民,嗼然,未見賢者也;見賢人,則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謂乎?齊以東帝困于天下,而魯取徐州;邯鄲以壽陵困于萬民,而衛取繭氏。以魯衛之細,而皆得志于大國,遇其時也。故賢主秀士之欲憂黔首者,亂世當之矣。天不再與,時不久留,能不兩工,事在當之。

  (節選自《呂氏春秋·孝行覽第二—首時》略有改動)

  【注】①嗼(mò):靜默無聲。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貌適吾所甚惡也 適:恰好,正好

  B.搏其手而與之坐 搏:握住,抓取

  C.與將軍之節以如秦 節:禮節,氣節

  D.故圣人之所貴 貴:重視,崇尚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請因說之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B.子胥乃修法制 蒙沖斗艦乃以千數

  C.之秦之道 謹庠序之教

  D.齊以東帝困于天下 故內惑于鄭袖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部體現“待時”的一組是()

  ①故釣于渭以觀之②退而耕于野③若步之與影不可離④水凍方固,后稷不種⑤方葉之茂美,終日采之而不知⑥見賢人,則往不可止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②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伍子胥想辦法拜見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尋找時機得到重用,他等待數年,終于在吳國施展才能,興國強兵,大敗楚國,最終報了殺父之仇。

  B.田鳩在秦國呆了三年,想見秦惠王卻沒見到;后來在一門客幫助下,到楚國拜見楚王,楚王喜歡他,他這才有機會見到了秦惠王。

  C.饑餓的馬、狗在廄棚或窩中默然無聲,是在等時機,一旦有了食物它們就不再默然無聲;混亂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賢能之人就會身心歸附,這也是遇到了時機。

  D.上天不會給人兩次機會,時機不會長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適逢其時。因而想為百姓憂慮的賢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亂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適的時機。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伍子胥欲見吳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見之而惡其貌,不聽其說而辭之。(4分)

  (2)故有道之士未遇時,隱匿分竄,勤以待時。(3分)

  (3)以魯衛之細,而皆得志于大國,遇其時也。(3分)

  【參考答案】:

  9.C(節:符節,用于做憑證。)

  10.D(都是介詞,表被動。A.前者介詞,趁著趁機;后者副詞,于是,就,便。B.前者副詞,于是;后者副詞,乃至,甚至。C.前者動詞,到;后者助詞,的。)

  11.D (③體現圣人與時機的關系,⑤說明不知時,⑥說明遇時了。)

  12.D (“亂世當之矣”即“遇到混亂的世道,正是合適的時機”,但若說成“只有遇到混亂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適的時機”意思就變了,因而D項理解和分析不妥當。)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點關注重要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1)伍子胥想見吳王但沒能見到,有個門客向王子光講了伍子胥的情況,王子光見到伍子胥卻討厭他的相貌,不聽他講話就謝絕了他。(4分)

  (2)所以有道之士沒有遇到時機的時候,就到處隱匿藏伏起來,甘受勞苦來等待時機。(3分)

  (3)憑著魯國、衛國那樣的小國,卻都能從大國那里實現愿望,是因為遇到了恰當時機。(3分)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1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題目。(14分)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4分)

  ①駢()死于槽櫪之間②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③執策而臨()之④才美不外見()

  【小題2】以下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A.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無馬邪8 Q# ! F( [ M- `- Q* J B.以君之力策之不以其道7 I; , j3 h0 T4 R* E C.雖有千里之能雖我之死,有子存焉2 F( d, Z3 T7 U K0 _9 f D.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Q4 A( N& J3 N- R 【小題3】翻譯句子。(4分)

  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小題4】請談談你對“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這句話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題1】①兩馬并駕②等同,一樣③面對④通“現”表現

  【小題1】 D

  【小題1】①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喂養它。②鞭策它,不按駕馭千里馬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小題1】(3分,意思對即可。)這句話強調了伯樂的重要性,有了能識別千里馬的伯樂,千里馬才能被發現。在封建社會人才主要靠圣明的君主;當今社會,人才的脫穎而出主要靠自己的真才實學,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2

  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8分)

  劉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紹圣四年進士。金人再犯京師,諸道不知朝廷動息者三月。

  馮延緒傳詔撫諭,謂車駕出郊定和議,令諸道罷兵。汲謂副總管高公純曰:“詔書未可遽信。”

  公純問故,汲曰:“詔下以去年十二月,鄧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議和以三月而敵猶未退乎?此鈾金人脅朝廷以款勤王之師爾,可速進兵。”公純難之,汲請自行,公純不得已俱至南陽,不進,汲獨馳數十騎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慟哭。尋代公純攝帥事,捐金帛饗士,為戰守計,就加直龍圖閣、知鄧州兼京西路安撫使。

  金人復渡河,急攻京西。汲集將吏謂曰:“吾受國恩,恨未得死所,金人來必死,汝有能與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請涉山作砦以避敵者,汲曰:“是棄城矣,然若屬俱死無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從軍者聽留,余從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聽送其家,寅出午反,違者從軍法。”眾皆感服,無一人失期。

  及南陽陷,命將戚鼎將兵三千逆戰,及命靳儀與趙宗印分西、南門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陣望,見宗印從間道遁,即自至鼎軍中,麾其眾陣以待,敵至皆死斗,敵卻,俄而儀敗,金人攻之益急,失下如雨,軍中請汲去,汲不許,曰:“使放知安撫使在此為國家致死。”敵大至,汲死之。事聞,贈太中大夫,謚忠介。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金人再犯京師 ( ) (2)公純難之 ( )

  (3)寅出午反 ( ) (4)敵大至,汲死之( )

  18.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麾其眾陣以待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B.然若屬俱死無益 輮使之然也

  C.凡仕于此 乃設九賓禮于庭

  D.使敵知安撫使在此為國家致死 柏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1)安有議和以三月,而敵猶未退乎?

  (2)尋代公純攝帥事,捐金帛饗上,為戰守計。

  20.劉汲認為“詔書未可遽信”,理由有那些?請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21、本文表現了劉汲 和 的'品質。(2分)

  參考答案:

  17.(1)進犯,侵犯 (2)以……為難(意動用法) (3)通“返”,返回

  (4)為……而死

  18. C (其:他的,其中的;然:然而,這樣;于:在;為:為了,作。)

  19.(6分)

  (1)怎么會有用三個月來談和,但是敵人還沒有退兵的呢?(得分3分)難道有已經簽訂和約三個月,然而敵人仍舊沒有后退(的道理)嗎?(得分2分)

  (2)(劉汲) 尋找他人代替高公純掌管率領軍隊的事務,他捐出金帛來犒賞將士們,做出戰和防守的計劃。(得分1分)(劉汲)不久后替代公純擔任統率的職務,拿出財物賞賜將士,做攻守之事的謀略。(得分2分)

  20.詔令到達的時間過長(2分),議和之后沒見退兵(2分)

  21.智勇雙全(勇敢無畏、智慧超人)、忠于職守、不怕犧牲(精忠報國)。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3

  東染院使種君墓志銘

  [宋]范仲淹

  君諱世衡,字仲平,國之勞臣也。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請銘于予。予嘗經略陜西,知君最為詳,懼遺其善,不可不從而書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師不利。君時任鄜州從事,建言:延安東北二百里有故寬州,請因其廢壘而興之,以當寇沖。朝廷從之,以君董役事,與兵民暴露數月,且戰且城。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石,工徒拱手曰:是不可井矣。君曰:過石而下,將無泉耶?爾攻其石,屑而出之,凡一畚,償爾百金。工復致其力,過石數重,泉果沛發,飲甘而不耗。萬人歡呼曰:神乎!雖虜兵重圍,吾無困渴之患矣。用是復作數井,兵民馬牛皆大足。自茲西陲堡障患無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寬州為青澗域,授君內殿承制,知城事,復就遷供備庫副使:旌其勞也。青澗東北一舍而遠,距無定河。河之北有虜寨,虜常濟河為患。君屢使屬羌擊之,往必破走。建營田二千頃,歲取其利;募商賈使通其貨,或先貸之本,速其流轉。乃建白凡城中芻糧錢幣,暨軍須城守之具,不煩外計,一請自給。使一子專視士卒之疾,調其湯餌,常戒以笞責,期于必瘳,土卒無不感泣。王公堯臣安撫陜西,言君治狀。上悅,降詔褒之曰:邊臣若此,朕復何憂!

  慶歷二年春,予按巡環州。乃請于朝,愿易君理環。君乃周行境內,入屬羌聚落,撫以恩意,如青澗焉。有兀二族受夏戎偽署,君遣人招之,不聽。即出兵誅之,死者半,歸者半,盡以其地壁牛羊賞諸有功。其僭受偽署者咸股粟請命。由是屬羌無復敢貳。

  君少尚氣節,蒞官,能摘惡庇民。青澗與環人,皆畫君之像而享事之。及終,史民暨屬羌酋長朝夕臨柩前者數日。

  銘曰:嗚呼種君,生于賢門。吾志必立,吾力是陳。捍虜之志,義邊之民;夙夜乃職,星霜厥身。生則有涯,死宜不泯。

  (選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刪節)

  [注]①瘳(chou:病愈。②義(少):安定。 ·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懼遺其善,不可不從而書之 遺:埋沒

  B.爾攻其石,屑而出之 攻:開鑿

  C.乃請于朝,愿易君理環 易:代替

  D.有兀二族受夏戎偽署 署:委任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其子泣血請銘于予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B.請因其廢壘而興之 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

  C.自茲西陲堡障患無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D.乃建白凡城中芻糧錢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種世衡有勇有謀,他率軍民筑青澗城堅守邊塞,鑿井以解無水之患,擊敗了隔河對峙的敵軍。他恩威并施,收服了環州的屬羌部落。

  B.種世衡視兵如子。他專門派一個兒子去探視傷病的士兵,負責他們的飲食治療,到期沒能治愈還要責罰兒子,士兵都大為感動。

  C.種世衡治績卓著,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一致推許。皇帝下詔褒獎他,長官大力舉薦他逝世之后,吏民百姓、外族酋長都來吊唁他。

  D.范仲淹認為,種世衡是名門之后,既立有大志,又努力作為,他捍衛邊疆,安定百姓,日夜辛勞,忠于職守,但英年早逝,功業未成,令人嘆惜。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澤成現代漢語。(10分)

  (1)朝廷從之,以君董役事,與兵民暴露數月,且戰且城。(4分)

  譯文:

  (2)募商賈使通其貨,或先貸之本,速其流轉。(3分)

  譯文:

  (3)死者半,歸者半,盡以其地壁牛羊賞諸有功。(3分)

  譯文: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4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③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④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⑤故曰,_________________,固國不以山溪之險,___________________。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⑦寡助之至,親戚畔之。⑧多助之至,天下順之。⑨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

  (3)兵革非不堅利也:___________

  (4)天下順之: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環而攻之而不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這段文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第①句提出論點,指出“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B.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不是論戰爭,而是借論戰爭來說明實行“王道”的必要性。

  C.本文②~④句深入論證“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則“戰必勝”。

  D.本文是講民心向背的:民心所向,作戰就會取得勝利,否則就會失敗。

  4.填空。

  (1)在文中空缺處填上課文原句。

  (2)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著名論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施行“仁政”

  (2)放棄

  (3)兵器

  (4)歸順、服從

  2.(1)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兄弟骨肉也背叛他。

  (2)(一座城)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意對即可)

  3.C

  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5

  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蘇軾

  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注] ①被酒:剛喝過酒,帶著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覺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稱“四黎”。②翁:蘇軾自稱。

  (1)指出“溪邊自有舞雩風”一句所用典故的出處。(2分)

  答:

  (2)請結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詩內容,分析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6分)

  答:

  [答案] 17.(1)《論語》

  (2)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 (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族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表現出曾點曾經具有的那種逍遙自在、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或: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和黎族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仍然向往曾點描述的禮樂之治,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解析] 17.(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溪邊自有舞雩風”中的“舞雩風”出自《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原文為曾皙表達自己人生理想的文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此句表達的人生理想,有各種說法。

  (2)本題考查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題目要求“結合作者的思想”,要求考生對蘇軾的儒道釋的思想有一定了解。結合“本詩內容”,要把蘇軾的思想和具體的文本結合起來分析。“舞雩風”的典故可根據儒家思想解讀,也可以根據佛道思想解讀,蘇軾又多家皆修,所以答案也可以作兩解。

  [賞析]

  這首詩作于蘇軾被貶儋州時期,他在城南建造泥房居住,和當地百姓結下深厚感情。作品淺易如話,毫不雕琢,把樸素的內容寫得生動而富有風趣,在不經意間呈現出行云流水般的活潑姿態,極具大家氣象。第一、二兩句生動活潑地寫出了作者和當地百姓的親密關系,幾個少年口吹蔥葉迎送微醉的“我”,怡然自得之情寄寓其中。第三、四兩句蘊含哲理思考,使用對比手法,“莫作”說得斬釘截鐵,態度何等堅決;“自有”說得頗具炫耀之意,何等自在;“天涯萬里”“溪邊舞雩”對舉,一舍一取,足見詞人志趣。蘇軾的思想是駁雜的,兼融儒家的進取、道家的淡泊和佛家的超脫,我們在《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經典名篇中已經領略。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6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為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曰: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

  ……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送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6.下列對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躬自撫養 躬自:親自 B.慈父見背 見背:長輩去世

  C.門衰祚薄 祚薄:福分淺薄 D.矜憫愚誠 矜憫:夸耀

  6.D(憐恤、同情)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密奉事以孝謹聞 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則講學忘疲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C.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D.齊桓得管仲而霸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B(A項“以”譯為“因為”,介詞;B項“則”分別是“就”“卻”的意思;C項“之”是結構助詞“的”;D項“而”譯為“因而”)

  8.下列各項中為例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A.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B.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C.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D.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8.A

  9.下面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作者先以簡潔精練的語言寫自己的孤苦,為“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作鋪墊。

  B.強調祖母劉的病“夙嬰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孫之情。

  C.《陳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寫自己與祖母劉的特殊關系和特殊命運,以抒發對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晉朝廷任洗馬的官職,實現了“先盡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宿愿。

  9.D(實現“宿愿”不當)

  10.翻譯下面語句。(10分)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3分)

  譯文:

  10.我小的時候常生病,九歲的時候還不能走路,伶仃孤獨,(一直)到成人自立。

  (得分點:“不行”“零丁”“成立”)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7

  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①,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②而弦歌。

  子貢乘大馬,中紺③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華冠蹝履④,杖藜而應門。子貢曰:“嘻!先生何病?”原憲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有愧色。

  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⑤,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

  ——選自《莊子》

  【注釋】①不完:不完整,簡陋殘缺。 ②匡坐:正坐。匡,端正。 ③中紺(gàn):內穿紅色衣服。中,內里。紺,一種深青帶紅的顏色。④華冠蹝履:戴著樺樹皮做的帽子,拖著沒有后跟的鞋。華,同“樺”。

  ⑤慝(tè):邪惡。

  1.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蓬戶不完( ) ②匡坐而弦歌( )

  2.子貢見原憲即曰“先生何病”,而原憲卻答曰“非病”。子貢所問的“病”和原憲所答的“病”分別指什么?

  3.原憲是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弟子。孔子做魯國司寇時,他是總管家。孔子死后,隱居于衛,破屋蓬戶,衣褐食蔬。從這段選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原憲具有怎樣的人生信念?

  參考答案:

  1.①門 ②彈琴唱歌

  2.子貢所說的病是指身體上的`疾病,而原憲所說的病則是學到了東西不去施行。

  3.寧可安貧守道,絕不做違背仁義道德、玷污節操的事。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8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年羹堯①鎮西安時,廣求天下才士,厚養幕中。蔣衡應聘而往,年甚愛其才……年征青海日,營次,忽傳令云:“明日進兵,人各攜板一片、草一束。”軍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溝②,令各將束草擲入,上鋪板片,師行無阻。番③人方倚此險,不意大兵驟至也。遂破賊巢。又年征西藏時,一夜漏④三下,忽聞疾風西來,俄頃即寂。年急呼某參將,領飛騎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賊,果盡殲焉。人問其故,年曰:“一霎而絕,非風也,是飛鳥振羽聲也。夜半而鳥出,必有驚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叢林密樹,宿鳥必多,意必賊來潛伏,故鳥群驚起也。”(節選自《嘯亭雜錄》和《郎潛紀聞》。有刪改)

  【注】①年羹堯:人名,清朝名將。②塌子溝:淤泥深坑。③番:我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的統稱。④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軍中不解其故______________

  (2)一霎而絕__________________

  (3)此去西南十里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番人方倚此險,不意大兵驟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對年羹堯事跡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重視人才,廣招天下才士。

  B.預備板、草,越溝攻破賊巢。

  C.聞風而起,苦練夜戰本領。

  D.派騎三百,密林搜殲敵人。

  4.年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原因;緣故(2)斷絕;消失(3)距;距離(或:相距)

  2.番人正是倚仗這一險阻,沒想到大軍很快到來了。

  3.C

  4.①善于了解和利用戰地環境;②善于正確判斷敵情③善于指揮部隊作戰。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19

  (甲)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祝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③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注:①牧豎:牧童。豎,童仆。②跑:獸類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兩狼之并驅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倉皇

  C.狼不敢前 跑號如前狀

  D.相去數十步 一狼徑去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閱讀甲乙兩文,下面賞析有錯誤的一項()

  A.甲文主要表現狼的`貪婪、兇殘、狡詐和愚蠢;乙文則從大狼身上體現了偉大的母愛。

  B.甲乙兩文在刻畫狼時,都運用了動作和神態描寫。

  C.甲文表現狼的狡詐時主要寫兩狼配合;乙文中開篇寫“謀分捉之”,接著從狼的表現體現了“謀”的結果。

  D.兩文J語言都簡練而生動,都用了描寫和議論的表達方式。

  4.同是人與狼的較量,屠戶與牧豎對狼的做法,你更贊同哪一種?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看似寫狼,實則是寫像狼一樣的人。從甲文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請說出一兩點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1)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過增加笑料罷了。

  (2)牧童從樹上下來一看,大狼已經斷氣了。

  3.D

  4.更贊同甲文中屠戶的做法,因為屠戶面對的是惡狼,被迫自衛,除惡務盡,殺狼是正當的;而乙文中牧童殺狼則出于一種無聊的殘忍,寫的是人性中惡的一面。

  5.示例:面對像狼一樣兇險的勢力要勇于斗爭。(對像狼一樣的惡勢力我們要采取正確的斗爭策略。)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20

  景公出游,問于晏子曰:“吾欲觀于轉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瑯琊。寡人何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問也!”晏子再拜,曰,“聞天子之諸侯為巡狩②,諸侯之天子為述職。故春省③耕而補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④。夏(朝)諺日:‘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⑤。今君之游不然,師行而籌于民,貧苦不補,勞者不息。夫從山而不反謂之流,從水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⑥,縱樂而不歸謂之亡。古者圣王無流連之游,荒亡之行。”

  公日:“善。”命吏計糧倉之粟,計長幼貧民之數。吏依數出粟,已與貧民者三百鐘,公身見老、病者七十人,賑贍之,然后歸也。

  【注釋】①遵:循。②巡狩:視察。③省:考察。④豫:指帝王秋天出游。⑤度:法度、準則。⑥荒:與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樂。

  1.對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從水而不反謂之連(反:通“返”,返回)

  C.公身見老、病者七十人(身:親自)

  D.賑贍之,然后歸也(贍:供給、供養)

  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1)諸侯之天子為述職 (2)小大之獄

  B.(1)已與貧民者三百鐘 (2)吾與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問于晏子 (2)欲報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善哉,君之問也!”晏子再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貧苦不補,勞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人物(作者)篇目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景公出游》

  歐陽修《醉翁亭記》

  范仲淹《岳陽樓記》憂國憂民

  參考答案:

  1.A

  2.C

  3.(1)“您問得真好啊!”晏子拜了兩拜。

  (2)貧苦的`人得不到補助,勞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4.體恤民情;與民同樂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試題及答案09-24

文言文翻譯試題及答案10-03

文言文試題與答案解析09-24

文言文試題附答案大全11-04

文言文鄭人買履的閱讀試題及答案09-24

文言文短文閱讀試題及答案09-24

語文文言文的試題及答案09-24

中考文言文試題附答案精選09-24

有關文言文李密試題及答案09-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日本新一二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日本天堂免费mv小视频 | 日韩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