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規劃類實習報告4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規劃類實習報告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規劃類實習報告 篇1
前言:
土地規劃與管理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分別設置了課程實習的實踐教學環節。因此,按照20xx版教學計劃的要求,本教學實習指導書主要根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知識結構、知識銜接關系、教學環節及其相關教學要求而編寫。同時,實習指導書與本課程所采用教材配套,作為學習土地規劃與管理課程的必備教科書使用,也可作為其它相關課程教學參考。
一、實習目的:
土地規劃與管理是一門戰略性、綜合性、地域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習好土地規劃與管理這門課程,并能適應未來土地規劃與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不僅需要有堅實的技術基礎知識和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一定的教學實踐環節也是不可缺少的和極端重要的。因此,本課程的野外教學實習,對于進一步鞏固、掌握和靈活運用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結合實際提高廣大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實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實習時間:
20xx年5月17日到20xx年5月26日
三、實習地點:
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北太路廣州民營科技園
廣州市南沙區
四、實習單位和部門: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民營科技園,科技園管理委員會
廣州地量行城鄉規劃有限公司,規劃所
五、實習內容:
通過廣州民營科技園管委會工作人員講解,學習民營科技園的規劃與實施情況以及科技園的招商情況,并在管委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地參觀了民營科技園太和片區的建設情況。
在廣州市地量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地到廣州市南沙區考察南沙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規劃。
六、實習總結:
(一)廣州民營科技館
廣州高新科技產業開發區民營科技園于19xx年經國家科技部批準建立,由廣東省科技廳、廣州市科信局、白云區政府共同建設,是廣州高新區五個園區之一,是國家科技部整點聯系的國家級民營科技園。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民科園歷經由初始的產業化基地向集總部基地、創新研發基地和產業化基地于一體的綜合型園區的轉變,創建和引進了“廣州863產業化促進中心”與“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等獨具特色的產學合作平臺,集聚了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企業,初步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和民營總部經濟的集群。
廣州民營科技園分為太和區和江高片區,總規劃面積34.86平方公里。太和區片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新服務園區。位于白云區太和鎮西部,總面積26.4平方公里,主要發展民營總部經濟、科技研發和公共研發等功能;太和區將發展成為集高新科技產業研發基地、民營經濟總部基地、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創新服務中心、商業金融服務中心、綠色休閑會展區域和中高級居住群為一體的綜合新城區。
在去到科技園的時候,那里的工作人員給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有關科技園的簡介,以及他們的知名品牌產品,比如,多姿洗發露、紅蜻蜓皮鞋等等。還有的就是空氣能熱水器,這個高科技產品不但在環保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沒有任何的污染排放,而且利用的能源僅僅是機器內部運轉才需要耗電。它不會像太陽能般雖無污染,但是受天氣影響很大,而是有空氣的地方就能夠運轉。這正是21世紀新時代變遷需要的科技產品。另外,讓我很感興趣的是863產業化中心,這是一個鼓勵并培養大學生創業的基地。現在的大學生人山人海,失業率很高,因此,國家教育廳一直在強調著各大高校要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然而,大學生雖然想法新穎,敢于挑戰,不過很大的一個問題都卡在缺乏資金。恰好,863產業中心是不收取任何費用提供平臺并給予相應指導給需要創業的大學生(當然要在定期內有成績并給中心相應的股份)。
我覺得,科技館不管從它現有的產品,還是從它的十二五計劃來看,目光都是很長遠的,而且是緊隨著時代的變遷,做出適合甚至趕超當代的高新技術產品。因此,但我參觀過廣州民營科技館后,給我的感受是,學習環境這個專業,不僅要治理當今重度污染的環境,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去終止那些造成污染的源頭,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比如發明了空氣能熱水器后再也不需要天然氣熱水器,這就減少了污染的排放。
(二)南沙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景區位于廣州最南端,地處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被譽為“廣州之腎”。南沙濕地為人工濕地,原為珠江入海口灘涂,在上世紀圍海造田中成陸,經過多年科學的人工改造,逐漸形成了“碧波蕩漾、綠樹成蔭、荷花飄香、萬鳥齊飛”的美景。
南沙濕地具有極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在維持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提供動植物產品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開展科普教育與科學研究的生態環保基地。游覽過程中,享受到“曲水蘆葦蕩,鳥憩紅樹林,萬頃荷色美,人鳥樂游悠”的境意。
南沙濕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每年吸引十多萬的候鳥來棲息過冬,占廣州市候鳥總數的50%以上。據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20xx年統計數據顯示,在南沙濕地監測發現的鳥類多達148種,其中包括17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及20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被譽為珠江三角洲的“候鳥天堂”。
南沙濕地公園雖然沒有我們學校附近的同沙的.四分之一大,但是進去里面后發現的景觀還是不錯的。首先我們看到水上一排排的紅樹林,那里的空氣是多么的清新,我們踏著單車,我們頂著烈日,我們站在江邊與虎門隔江相望,我們站在樓閣上聽著一個游客講解著周圍的地理知識,我們遠遠望著虎門大橋,我們從高空下觀望周圍的基本農田分布,有著很多的遐想。仰望天空,想想,雖然每天都是處在同一片藍天底,站在不同的地方想法卻是有如此大的差異性。同樣的,每個人都處在同一片藍天底下,可是人與人的差異就是這樣子產生了不同層次的人。
濕地公園是圍墾公司經過20多年的圍墾和經營中,保持了農耕水養的產業結構,土地原始狀態良好,生態環境得到妥善保護。因此,南沙是個非常適宜生活的好地方。不過,南沙也是通達于虎門,香港,澳門的一個重要口岸,對于經商發展,還是起著很大的作用的。因而,南沙也是現階段及未來廣州發展的重點對象,也將成為一個發達的地區。從而,南沙的人均生活水平也將會有大大的提高。
在去這兩個地方課程實習后,我發現自己的見識有了一些長進,同時對自己的專業也多了一些了解,學到了一些書本上及在學校內說學不到的東西。所以,以后凡是實習都要加倍的認真對待。
規劃類實習報告 篇2
一. 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結合實際應用鞏固和加深所學的理論知識及為后繼學習累積感性認識。本專業專業學生在學習了《城市規劃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程之后,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實地考察和專項調查,獲得城市規劃的感性認識,進一步加深對規劃理論的理解。通過參觀實習,擴大所學知識面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了解城市規劃在國民經濟中得地位和作用,理解國家的城市建設方針政策。通過對城市的認識,使學生掌握區域規劃、城市規劃、生態環境規劃、居住區規劃、景觀規劃等方法技能,全面體會城市規劃的主要原理和主要思想在城市實際中的應用,以提高實踐能力。
二. 實習基本要求
1. 了解城市概況,性質,規模和規劃結構布局等;
2. 了解城市道路系統,廣場,停車場,交通概況,車行人行等;
3. 了解城市綠化,主要樹種,雕像,城市景觀,環境狀況和地方特色;
4. 調查居住區的功能結構,公共設施等的布局和處理手法;
5. 調查市中心,廣場或街區的形式,景觀,特點及建筑空間設計與環境的關系等;
三.實習內容
參觀了市政廣場,湖濱公園,鷹城廣場,市中心區,平頂山衛校,平頂山學院,臨灃寨。 市政廣場:平頂山市政府位于新城區長安大道北側,市政府大樓南面是市政廣場,廣場上大部分是硬質鋪裝,右側有部分樹木綠化,還有小塊草坪,廣場上的綠化樹種比較多,有銀杏,廣玉蘭,香樟樹,桂花,石楠,道路兩旁種植的主要是女貞和梧桐。廣場上唯一感到欠缺的時沒有水,另外廣場太大,顯得空曠,新城區人較少,廣場白天基本上都沒人,晚上人更少。
湖濱公園:平西湖湖濱公園是在白龜山水庫的濕地上建成的保護區,這里作為平頂山的生態保護綠地,景觀設計優美,環境清新,綠化率高;親水是人類的天性,所以周末節假日都會有很多人來這里游玩,踏青,放風箏,在道路設計上,主要是一塊板道路系統,并在部分路段禁止機動車通行,綠地內部采用的都是步行道路,景觀設計上,有許多親水臺階深入水中,還有許多涼亭供游人休憩。
鷹城廣場:鷹城廣場位于平頂山市區建設路西段,始建于20xx年6月,占地15.5公頃,主軸兩側是下沉式廣場,以花草為主的綠地系統給人以和諧統一的美感。經過幾年建設,現已初具規模,現已發展成為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式廣場。 廣場以陳莊溝河道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位于西廣場中南部的大型噴泉。在噴泉兩側建有大型浮雕兩處,與噴泉相映成趣,別具一格;噴泉西北部有假山、人工湖,是游人釣魚、休憩的良好場所;位于東廣場的歐式走廊、露天劇場、健身路徑、門球場,為廣場增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平頂山衛校:平頂山市衛生學校是一所中專。學校基礎設施配套,教學設施齊全,校園布局合理。由于是新校區,綠化率比較高,經過規劃結構,布局合理,采用了環形道路,繞校園一周,建筑容積率較小,校園有大片的綠地,環境優雅,功能分區明確。
平頂山學院:平頂山學院建在一座小山坡上,由于受地形所限制,建筑多沿等高線布置,很有特色,對于地形坡度太大而不能用作建筑用地的地方,采用了綠化,同時在綠地上還砌筑空心的磚,防止暴雨時的沖刷作用,整個校園規劃將行政區,教學區,生活區分開布置,行政樓位于校園的門口,教學樓和
圖書館布置在
山頂,這里視野開闊,面對平西湖,光線充足,將宿舍樓布置在校園的中心位置,餐廳被宿舍樓包圍,小吃城和娛樂設施則放在了校園的一角,避免了相互干擾,運動區和操場在校園的西南角,緊鄰宿舍樓,同時在宿舍樓之間的圍合空間也有許多的活動設施,比如乒乓球臺,羽毛球設施等,為學生的活動提供了場所,也充分利用了這些空地。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臨灃寨:臨灃寨位于郟縣,保留有寨墻、寨溝、清代大戶人家朱家宅院,建筑保留基本完好。號稱“中原第一紅石古寨”、“汝河南岸第一府”之稱的朱鎮府,臨街分別是大鹽商朱知事三兄弟的宅院,紅條石地基氣派的高大門樓彰顯著富賈四方的房屋主人的奢侈大氣,兩邊分別八個造型實用的栓馬樁讓人想象當年這個豪府門前的熱鬧景象。穿過當街一條并不寬闊的土路,西寨門上“同治元年”的字樣還清晰可辨,正方向的南門叫“來曛”門;東南門叫“溥濱”門,選自“利溥渠之濱”之意。現在,寨內居住著大約百十口人家,把原本布局合理的大宅院分割的面目全非,不過從單個的古屋子明顯可以看出年代的久遠,一些明清兩代的古建筑隨處可見,這些建筑基本上山墻里都嵌有類似于加固作用的紅石,紅石地基藍磚為主體,窗子形似南方的小木格子為裝飾,石板雕刻著大方而又華麗的圖案,有的已經蝕跡斑斑,經歷了百年的風雨雖然略有滄桑可是依然屹立在這片土地上,古老的建筑承載著原汁原味的生命和真諦,它往往在寧靜中為我們無聲地講述著鮮活的歷史,豐滿著人們的心靈。
12月13日—15日,洛陽
參觀了王城公園,周王城廣場,洛陽新區,老城麗京門,洛八辦,山陜會館,龍門石窟。 王城公園:位于洛陽市中州中路北側,是洛陽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因修建在東周王城遺址上而得名。 公園由古文化區、牡丹花圃、動物館、游樂場等幾個部分組成,既有深厚的傳統意境,又不乏濃郁的現代氣息。古文化區中,由“紀勝柱”碑林、“神元臺”殿閣及“紀成殿”、“懷周亭”、“明德門”等組成的仿古建筑群,回廊環繞,結構緊湊;韶樂臺建筑古樸典雅,內設編鐘、石磬、管弦等古代樂器,再現了周文化的博大精深;九鼎壁和河圖洛書石雕則反映了中華民族祖先卓越的智慧和才華。動物館在公園北部,這里棲息著大熊貓、東北虎、華南虎、丹頂鶴等50多種珍禽異獸可供觀賞。 公園內最有名的就是牡丹區了,這里由幾個大型牡丹花圃組成,栽種牡丹萬余株,在300多個品種牡丹叢中,有一尊潔白的
牡丹仙子雕塑,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開時節,姹紫嫣紅,五彩繽紛。每年的牡丹花會期間,王城公園都是古城的賞花佳處。
王城廣場:原西工游園,隨著市政府搬遷,現遺址發掘改建。位于洛陽市中心的周王城廣場,東臨中央百貨,是洛陽西工區最大的公共廣場,廣場分為兩部分,中州路橫貫其中,中州路以北廣場較小,主要的建筑為“天子駕六”雕塑和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其他為市民休閑草地和園林路。中州路以南廣場總體設計簡潔、大氣,廣場分北入口區、歷史長河區、洛邑王城區、南入口區、林陰休息區5個部分,其中洛邑王城區將建造由我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設計、充分展示周文化的“周公營洛邑”大型群雕。廣場中央的圓形水系及廣場上設立了迷人的燈光噴泉。至于為何周王城廣場以周文化為主題,并修建了“周公營建洛邑”雕塑,主要原因是:在洛陽建都的13個朝代中,周朝最長,達717年,占洛陽1500多年建都史的近一半;廣場北部的“天子駕六”雕塑和“天子駕六”車馬坑,已經濃重反映了周文化的內容延續和統一勢必要反映周朝的歷史文化;周王城是真正在洛陽市區建都的第一個都城。周公是世界上提出用方格網規劃城市的第一人,比西方提出的方格網城市理念早600年;周王城建設所依據的《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三禮圖,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規劃藍本,其規劃理念極大影響著中國歷代王朝的城市建設;廣場中間還矗立著周公的雕塑--這位對中國后世影響深遠的偉人。
老城麗京門:麗京門 —— 一座重現古都洛陽風貌的城樓,是洛陽古城的西大門,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典型的城門,最早始建于隋代,后不幸毀于戰火。經過重建,在明清洛陽西城的遺址上,又出現了一身青磚灰瓦的麗京門,如今踏著青石板,便走上了洛陽的古街巷,店鋪的門前招攬顧客的幌子依舊飄蕩,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引發了我漣漣思緒。
洛南新區:洛陽新區又稱洛南新區,位于洛陽市南部,和建成區隔洛河相望,北至洛河南岸,南至鄭西高鐵客運專線,東起焦柳鐵路線,西至西南環高速路,總面積約71.3平方公里。整個洛陽新區由六塊功能分區組成,分別是:隋唐城遺址22.1平方公里,濱河公園
4.9平方公里,關林分區10.8平方公里,洛南中心區11.19平方公里,大學城及體育中心8.5平方公里,市高新開發區洛龍科技園13.9平方公里。其中隋唐城遺址為文物古跡保護用地,為非建設用地。隨著洛陽新區的建設與發展,我們相信洛陽必將重新振興,重現王城風采。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后,后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龍門石窟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萬余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的藝術造詣。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5A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景區、世界文化遺產等。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城南13公里處,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風景秀麗。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春秋時期稱“闕塞”或“伊闕”,隋以后稱龍門。這些洞窟的開鑿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所以龍門石窟的興衰,不僅反映了中國5至10世紀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變化,同時從某些側面也反映出中國歷史上一些政治風云的動向和社會經濟態勢的發展,它的意義是其它石窟所無法比擬的。
奉先寺位于龍門西山南段,奉先寺摩崖像龕南北寬30米至33米,東西進深38米至40米,高20余米,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是唐代雕刻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個偉大時代的象征。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
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藝術家在這里雕造了栩栩如生、具有不同性格和氣質的群像,主要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9尊大像。
佛教里的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主佛卻女性化,這唐武則天出于政治的需要,別出心裁,破天荒將盧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婦女特有的形象。傳說武則天集上述美德與盧舍納大佛的形象幾乎完全吻合,可見盧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
今天的龍門石窟已經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洛陽乃至河南的一張名片。但由于龍門石窟自開始營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歷朝歷代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可以說是損毀嚴重。除了極少數的佛像具有頭像以外,大多數佛像的頭部均遭到破壞,沒有面目,難以見得其面部神韻。而盧舍那大佛的雙臂也被人砸去,難以見其整體造型,但剩下的部分足以說明其藝術水平之高超、神態之曼妙。以后更要加大保護力度,加強管理和相關法規的設置,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為后世子孫留下這難得的文化遺產。
四. 實習總結
通過兩個星期的參觀實習,我們感受到了書本知識的重要,進一步了解了一個城市的布局形式有很多決定因素,城市人口與城市經濟狀況決定了城市建設的規模與程度。所以城市的建設必須與城市的社會狀況,環境狀況和經濟狀況相協調。在規劃一個城市時一定要統籌考慮,極力促進城市的規模及其經濟的發展,促進城市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掌握扎實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城市規劃與建設的相關知識,為城市建設做貢獻,為祖國的城市化建設做貢獻。
規劃類實習報告 篇3
第一章 荷塘月色
1 概述
1.1 實習地點
荷塘月色小區
1.2 實習時間
20xx年6月30日
1.3 實習目的
通過參觀小區,對其相應的規劃布局、道路交通、景觀設計和建筑形式等做出簡要的評價。同時通過參觀的實踐經驗跟書本上面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讓我們對居住區的規劃設計理念思維有所提高。
2 實習內容
2.1 荷塘夜色小區簡介
荷塘月色位于煙草二號路,月牙塘公園旁。依托先天的水源優勢,為每一位住戶營造了一個充盈純凈呼吸的生態社區。50畝大雁湖駐留原生水島,結合利用野山石、水生植物、水棧臺等造景元素,成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局面。社區內近200畝的綠景,僅用1/5的土地來蓋房,
這在昆明地產開發史上十分罕見。原創6層體驗式湖濱景觀系統,近2公里水系營造小橋流水、清荷依依的恬靜意境。景觀融會江南風景與本土文化的靈致,讓24座形態各異的小橋跨越在社區處處流動的清溪上,二十四橋荷塘月色將自然與建筑巧妙搭建,呈現出昆明罕有的詩意人居。在這里,24座橋不
僅是住戶們可賞、可憩的休閑景觀空間,更是一種淡泊恬然的居住意境。是昆明人心中那片醉美的荷塘月色。
20xx年,銀海荷塘月色,密切配合昆明政府所提出的“恢復昆明水城風貌”的政策,實施項目地塊內的大雁湖城市濕地建設計劃,恢復了其明亮清澈的美麗景致,成功地達成了一個天然湖泊的重生,使一個城市為之感動。
2.2 荷塘夜色規劃布局
荷塘月色小區的大雁湖占地50畝,道路系統采用樹枝狀道路系統連接小區各個部分,荷塘月色依照其緊鄰大雁湖的獨特地理位置,沿大雁湖岸由南向北,將住宅由低向高依次排列,以獨具匠心的“魚骨型”造型,布局整個社區。另外,整體項目以點式住宅為中軸,兩側板式住宅折轉有序,使得整個小區的布局和諧
劃一。整個小區依托大雁湖,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景觀,依山傍水。另外,建筑和綠化間隔布置,達到綠地的生態居住模式,既豐富了社區的空間環境,又為居民提供了一個隨時隨地都能親近大自然的機會。
2.3荷塘夜色建筑布置分析
一直以來,昆明城市中的“兵營式”排列建筑大行其道,其呆板單調的規劃風格,讓城市的建筑都整齊劃一,缺乏個性和美感。而當今時代,人們追求的都是居住至上的思想觀念,更加渴求詩意、美感、舒適、健康、自然、生態、安全等居住環境。而荷塘月色是少數率先表達出這種先進理念的樓盤之一。
荷塘月色依照其緊鄰大雁湖的獨特地理位置,沿大雁湖岸由南向北,將住宅由低向高依次排列,以獨具匠心的“魚骨型”造型,布局整個社區。另外,整體項目以點式住宅為中軸,兩側板式住宅折轉有序,使得整個小區的布局和諧劃一、有規可尋。
另外,在項目的動靜分區方面,荷塘月色也獨具匠心,將商業區設置于小區。
規劃類實習報告 篇4
題目: 農田水利規劃設計畢業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安徽合肥
實習單位:安徽億中土地開發服務有限公司
實習時間:20xx年10 月8 日——20xx 年4 月28 日
實習內容 公司介紹 公司主要負責土地的規劃設計和預算、土地開發、復墾、置換項 目的投資;還負責測量與土地登記代理以及國土資源管理咨詢服務。 設計灌溉保證率的計算分析 項目區農村宅基地面積45.8571 公頃,其中一部分農村宅基地面 積(38.9642 公頃)作為不動工區,一部分農村宅基地面積(6.8929 公頃)納入本次村莊整理的范圍。 村莊整理項目區面積為 6.8929 公頃,復墾后農村道路面積 0.3278 公頃,農田水利用地面積 0.0375 公頃,耕地面積 6.5276 公 頃。 村莊整理項目區扣除安置點占地面積 2.6667 公頃后,新增耕地 面積為=6.5276-2.6667=3.8609 公頃。 項目區為傳統農業區,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差。為促進農村經 濟的發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十分重要。
根據近幾年實際栽種 情況,結合農業區劃和農業部門意見,本項目區今后在主攻優質水稻 外,應當適當增加優質雜糧和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提高種植指 數。 根據水利部有關設計規范,項目區內灌溉保證率設計標準為 70%~85%。根據項目區的地理位置,考慮到區內外水資源比較豐富, 一般平水年灌溉用水無大問題,同時根據區劃資料及當地經濟情況, 本著與當地水平接近,略高于當地水平的原則,確定灌溉保證率設計 標準為80%。 作物灌溉定額的確定。作物灌溉定額的確定 科學合理的灌溉制度,是高效節水農業的基礎,尤其是對以水稻 為主的地區,灌溉制度設計更加重要。參照項目涉及村鎮目前的種植制度和今后種植業結構調整的要 求,以水稻為典型作物來確定灌溉定額。
綜合凈灌溉定額: 結合當地群眾的豐產灌溉要求,制訂合理的灌溉定額。根據灌區 的作物組成和采用的灌溉制度,經計算,項目區在 P=80%的典型年 下,綜合凈灌溉定額為375.3m 3 /畝。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設計年項目區可供水量 供 W =423.41 萬立方米, 需水量 需 W =268.12 萬立方米。所以, 供 W > 需 W 。 通過以上水資源供需情況分析,可供水量遠大于農業生產需水量為268.12 萬m 3 /年,水資源十分充足。項目建成后項目區內的農作物 生長所需水量完全能夠滿足要求。 但總的來說,水資源總的來說是有限的,水資源日益緊缺。為了 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耕田,為了加強節水管理、節約水 資源,促進項目區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應采用節水灌溉技術,提 高灌渠水利用系數,農田灌溉方式應大力提倡采用渠道襯砌輸水和田 間節水灌溉方式,避免水資源浪費。 灌渠設計 a)設計灌水模數 灌水模數是單位灌溉面積上所需灌溉的凈流量,根據用水高峰 期作物灌溉制度和作物種植比例確定。 本項目區灌溉期以水稻種植為主,故以水稻灌溉定額作為計算 依據。計算得凈灌水模為1.23m3/s/萬畝。 b)渠道設計流量 灌溉渠道為農一級,灌水方式均采用續灌。 據 此計算得各農渠的加大流量。 c)渠道設計水位 灌溉渠道設計時,要使渠道斷面能夠通過設計流量,并保證其 水位滿足自流灌溉的要求。渠道的水位控制,應各結合沿渠地形條件 及灌溉田塊高程進行。為了保證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積都能進行自流 灌溉,各級渠道在分水點處都具有足夠的水位高程。 根據項目區地形特點,為減少渠道土方工程量,農渠比降一般 為1∶1000~1∶20xx。 d)渠道設計 灌溉渠道的設計包括渠道的縱橫斷面設計。根據工程規劃區土 地地面比降(沿渠線方向)較大的特點,為減少渠道工程量,渠道比 降同地面比降。農渠均采用U 型斷面,為減少渠道滲漏,采用C15 預 制砼U 型襯砌,農渠襯砌厚0.06m,農渠襯砌厚0.05m。 根據規劃的設計流量、擬定的比降及渠道不沖不淤流速 0.3~ 0.8m/s 控制,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2-20xx) 附錄C 有關公式,按接近水力最佳斷面確定U 型渠道橫斷面。 實習總結 短暫的大學生活即將圓滿的劃上最后一筆這最后的一筆是我們 面對未來回顧過去的見證.它就是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學校培養方 案和教學計劃的重要環節它是所學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統一,也是 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過度階段。
通過這幾個月的實習工作,我受益頗多.通過將近七個月的實習,了解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規劃設計流 程和有關專業知識,熟練操作CAD、MAPGIS、CASS 等軟件,鞏固 農田水利、水工制圖的專業知識。通過這次實習將理論與實際操 作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為我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 定初步的知識。 通過本次實習使我能夠親身感受到由一個學生轉變到一個職業人 的過程。 本次實習對我完成畢業設計和實習報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亦 初步了解了社會。在工作中,我認識到許多在課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 通過實踐才能一點點的了解。在學校學習到的,通過實踐相結合,才 能真正為我們所用。 實習心得 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 老師變成老板,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這巨大的轉變 中,
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境。有時候會覺的來 自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而在學校,有同學老師的關心和支持,每日 只是上上課,很輕松。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勤奮、認真就會 成功。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所 以在這幾個月里一直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作為自己的座右 銘一直鞭策自己。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書。實習時間 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于做人,做事,做學問。 在我們辦公室有好幾個是我們學長,這使得我收益頗多,對新環 境也很快就適應了,特別是我們的技術負責,他也是我們學校畢業的, 只不過畢業較早罷了,在這一段時間的工作中,他給了我很多的幫助 與指導,而且不僅僅是工作方面,在社會認識方面,他也給了我很多 的提示與幫助。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希望我們班的同學都能有個燦 爛的明天!同時也感謝指導老師一直以來對我們的關系和引導。
【【推薦】規劃類實習報告4篇】相關文章:
【推薦】工程類實習報告匯總6篇02-25
【推薦】設計類實習報告合集7篇02-24
【推薦】工程類實習報告合集九篇02-22
【推薦】財務類的實習報告3篇02-21
【推薦】設計類實習報告范文八篇02-12
【推薦】工程類實習報告集合6篇02-09
【推薦】工程類實習報告合集5篇02-07
【推薦】銷售類實習報告集錦7篇02-05
【推薦】會計類實習報告匯編8篇02-05
【推薦】建筑類實習報告匯編8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