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實習報告

時間:2021-07-09 13:05:07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關于生態實習報告三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態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生態實習報告三篇

生態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與意義

  農業生態學是生態學在農業領域的分支,可見,是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課程基礎之一。通過農業生態學的課程實習,讓我們了解分析研究農業領域中的生態問題,探討協調農業生態系統組分結構及其功能,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高效發展,以及農業生態學在實踐中的應用。此外,實習過程中要求遵守實習紀律,不得無故缺席、遲到,有事必須經教師同意方能離隊。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發生。全面認真地完成所交給的實習任務,做好實習筆記,認真完成實驗分析,為撰寫實習報告做準備。按時完成實習報告,并保證報告的質量。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時間:20xx年1月5日星期四早上8點—11點

  地點: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

  三、實習內容

  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參觀了培養基質高溫滅菌區、接種室、培養室。聽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楊老師講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種,栽培過程。

  首先在培養基質高溫滅菌區參觀,看到了攪拌機,培養原料,從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老師那里學習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種基質及培養原料的配制。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養基質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殼和腐料組成。腐料一般加適量的玉米粉或米糠。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為原料,如桉樹、松樹等。其中棉子殼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人工食用菌的接種、栽培流程中應注意:

  1. 原料準備:原料要注意粗細搭配,80%的秸稈、高粱、15%營養料、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鈣、磷肥。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調節酸堿度。

  2. 水分的控制:保證原料不干不濕,用手捏時不出水放開時會散開。

  3. 裝袋,高溫消毒:用17cmX38cm規格的塑料袋裝包,在0.15壓力、110℃

  的高溫消毒3-4小時是最關鍵的,可以防止生霉。

  接著參觀了食用人工菌培養室,在這里,學習了解食用人工菌菌種。 食用人工菌菌種分為一級種、二級種、三級種。

  一級種又稱為母種,由試管培養,要求也最為嚴格。原料有:麥糊、水、馬鈴薯、瓊脂、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鎂、磷酸二氫鉀。原料準備好以后放入試管中,5支裝包,在0.14壓力不超過0.15壓力的穩壓下放置40min高溫消毒滅菌防霉。拿出降溫,將試管擺成斜面,2-3天試管內的水汽晾干,接菌種。

  二級種又稱為原種,原料有:木屑、腐料、石灰、石膏粉、普鈣。將原料放入玻璃瓶內,然后進行沖瓶,把瓶壁上的渣子沖干凈。用干凈的筷子在土中打孔,打到底,蓋上牛皮紙,高溫消毒,接菌。

  三級種又稱為栽培種,等瓶中菌絲長滿,就開始裝袋,一瓶二級種可裝20包左右三級種,同樣也要進行高溫消毒。在20℃左右的培養室中培養,1個星期到20天以后菌絲長滿。期間袋上如有菌長出,要及時將菌拔出。

  最后,通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老師學習到如要保證天天有菌收獲,有幾點必須注意:

  1. 要保持接種室清潔、規范,不能把接種包放在接種室,必要時要對接種

  室進行定期消毒。

  2. 培養室要單獨有一間,培養室溫度在20℃左右。溫度較高時,菌生長較

  快,大概40多天即可出菌。

  3. 出菇房保持在2-3間,出菇房輪流采菌,以保證每天出菌的數量。出菇

  房要保持清潔,定期消毒,防止病蟲害。出菇房里的出菇包每天加2-3次水,注意通風。

  出菇房的出菇生產包一個星期到十多天會出菌,采菌后繼續澆水,十多天后出第二次菌,大概2-3個月腐料全變黑時菌全部出完,一個出菇生產包總產量在1公斤左右,多時可達1公斤半。

  四、實習體會

  這次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一上午的農業生態學實習讓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除了了解 學習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種與栽培過程。還讓我學到了循環利用資源的重要性,不僅能保護環境,還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就拿對用完的腐料處理來說就是農業生態劃的體現。由于培養食用人工菌的腐料變黑后已失去了養分,還含有很多的霉菌,如果隨意丟棄在環境中,會污染土壤,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所以要對用過的腐料進行處理,一般把用過的腐料集中在一起進行腐熟。腐熟后的腐料可以作為肥料供給植物使用。或是把腐料集中滅菌后再丟棄,可以疏松土壤,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其次,我還了解到栽培食用人工菌有很大的經濟利潤和商機。1支試管里的一級種可接種5-8瓶二級種,1瓶二級種可裝20包三級種,一包三級種又可分為25包出菇生產包進行出菇。這樣算下來1支一級種可接種出2500-4000包出菇生產包。一包出菇生產包可產1公斤左右的菌,那么1支一級種最后培養下來的產量可達20xx公斤以上。1支一級種的成本為10元,一瓶二級種為5元,一包三級種為3元,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老師告訴我們,1-2萬袋出菇生產包一年可獲4-5萬元的收入。可見,食用人工菌中還有很大的商機。 這次野外實習讓我們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提高了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所學課程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該課程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農業生態學對實際生產的重要性。

生態實習報告 篇2

  引言

  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筑、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筑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么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當我們漫步于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筑物仿佛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并且散發著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于20xx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于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于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

  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筑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筑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筑與老式建筑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致經典哦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里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

生態實習報告 篇3

  實習目的:

  現代農業一方面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是在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污染,對土壤、水體、人體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同時還面臨著不僅是環境資源問題,還有人口增長,資源不足與遭受破壞的綜合作用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就需要使用生態工程的方法,合理規劃結構,調配資源。

  實習材料:

  卷尺,鉛筆,記錄本等

  實習原理:

  生態工程是從系統思想出發,按照生態學、經濟學和工程學的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現代管理手段和專業技術經驗組裝起來的,以期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現代農業工程系統。

  在生態工程的設計中,還必須要考慮地理環境、效率、資源、技術、社會因素等條件。只有把一切考慮當中,才能提前對不利情況做出預測并制定應對措施,以避免實際生產中的損失。

  實習步驟:

  1.對生態農場進行實地考察,記錄。

  2.聽取技術人員的講解,學習生態農場經營者的經驗。

  3.產生給自己的想法,發現別人在生產中的不足或可以改進之處。

  4.通過調查、對比、論證設計并提出自己的方案。

  農業生態工程設計方案—生態農業城鎮化:

  1.背景介紹與前景展望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可耕作土地越來越緊張,在有限的空間里,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是一個不可繞過的課題,或者說是一個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思路。

  與此同時,在物質基本豐裕的前提下,人們對精神文化的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枯燥、乏味、一層不變的生活與工作令人厭倦,人們對自然的追求與加強烈。因此,將部分農業生產高效、集約地搬入城鎮,充分利用城鎮閑置空間,無亂從經濟角度還是從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角度,都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并非想要設計一個高度專一的生產模式,而是希望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構建一種更加協調,更加宜于人們生活的模式。當然,在幻想的烏托邦之前,首先要考慮在經濟上采取此類模式集體或個人能否接受。而其中要牽涉的問題,就是我下面要討論的。

  2.生態農業城鎮化的風險與利益

  2.1.風險及考慮因素

  在城鎮中利用節余空間和人力,其基礎是必須是人們在腦海中建立一個集約、高效的意識。另外,一系列措施的實行不能靠行政力量,不能靠公益號召,如果不能從市場的角度打開出路,并使之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一切在最初的建設之后將會陷入僵局。

  在公共場所,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避免不文明行為對作物的破壞,避免人們為自己利益對作物的破壞。

  完善市常農業行為不可能離開生產資料的供應,種子、肥料、藥劑以及必需的工具,并且參與者可能并不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市場不能規范,充斥假冒偽劣商品,將會迅速破壞整個產業,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前期的一系列建設將頃刻被荒廢,一切努力將化為烏有。所以我在討論其技術和方案之前首先將建議:①產業最初的建設必須公開透明,可以以地方為單位成立經銷商商會,建立信譽,互相監督。對以次充好、惡性競爭的商家堅決逐出商會。②當產業發展到較高級的階段,生產商要積極樹立品牌,保證信譽。③政府監督商會,媒體也要積極介入監督官商關系。④商家可通過網絡對客戶進行指導與幫助,如果必要應派遣技術人員上門服務,建立融洽的市場關系。⑤壓縮產業鏈,從生產商直接到面向用戶的經銷商之間,盡量壓縮代理商的層次。這樣不僅可以使各單元獲得更多利益,還能壓低產品市價,使消費者更易接受。

  2.2利益的預估

  2.2.1種植與栽培

  ①家庭小區栽培

  城鎮家庭在冬季有較好的供暖保溫設施,可視為小型的溫室。一戶空出一平方米的空間,采用立體分層種植,假設為5層,則可以視為5m2。一年溫室種菜產值可以達到10k元~15k(1k=1000)元/畝。為便于計算,可設為13.34k元,1畝≈667m2,那么按比例可粗略估算這一戶可在工作之余額外產出20元。但事實還不止如此。由家庭種植的蔬菜從安全性上起碼可以達到無公害標準,而市場無公害蔬菜價格在普通蔬菜兩倍以上,且偽冒居多。并且除種菜外,還可以選擇高經濟價值的作物,并且可以為栽培騰出更多空間。另外,如一棟樓,如果做好預備工作,如排水、防蟲,那么在樓頂栽培也是一個好的方向。這樣算來,一個小區、一個街道、一個城鎮乃至整個城市都這樣做的話,產生的社會效益相當可觀。

  ②單位企業栽培

  不僅可以創造價值,還能優化人們在工作同時的環境,改善心情。在學校、醫院等公益單位利用集體的閑暇時光進行栽培,更是有著積極的意義。

  ③公共露天種植

  如公園,其管理措施可更接近規模化生產。例如在北方種植梨樹、桃樹,不僅有著經濟價值,在花季還提供宜人的景觀。再如公園走廊可以種植能搞攀爬的.葡萄、豆角、番茄等,都能達到經濟與景致的雙贏。

  ④城市綠化

  考慮到城市污染,建議不要種植以取食為目的的作物,例如在馬路的綠化帶中,可以種植棉花等以非進食為目的作物。

  ⑤消費休閑場所栽培

  如圖書館、書店、咖啡廳等,這些地方一般環境較為優越,因而可選擇的余地就更大,也更能創造價值。可以選擇經濟作物為主,當然配合環境,也可由不同的搭配。

  2.2.2工程學的介入

  城鎮中人口密度較大,因而會有大量的排泄廢物,將這些資源加以收集利用,由此發展出的生產鏈會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這點具體的運作在下一部分“支持技術與操作路線”中會詳細闡述。

  3.生態農業城鎮化的支持技術與操作路線

  3.1立體栽培技術

  立體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立體化的無土栽培,這種栽培是在不影響平面栽培的條件下,通過四周豎立起來的柱形栽培向空間發展,充分利用溫室空間和太陽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5培,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2~3倍。

  3.1.1立體栽培的類型

  ①柱狀栽培

  栽培柱采用杯狀石棉水泥管、硬質塑料管、陶瓷管或瓦管,在管四周按螺旋位置開孔,并做成耳狀突出,,以便種植作物,栽培容器中裝入基質(張高遠注:基質也可以使用土壤,配備足夠的肥料),重疊在一起形成栽培柱。也可采用專門的無土栽培柱,栽培柱由若干個短的模形管構成,每一個模形管有幾個突出的杯狀物,用以種值作物。

  ②長袋狀栽培

  栽培袋采用直徑15cm、厚0.15mm的聚乙烯筒膜,長度一般為2m,底端結緊以防基質落下,從上端裝入基質成為香腸的形狀,上端結扎,然后懸掛在溫室中,袋子的周圍開一些2.5-5cm的孔,用以種植作物。考慮起段設施成本、栽培效果和對溫室大環境的要求等因素,立柱式無土栽培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且投資少、效益高,在我國各地應用較多。下面就以立柱式栽培為例,介紹其設施結構與管理。

  (張高遠注:除此外還可以進行墻體栽培)

  3.1.2立柱式無土栽培設施結構

  立柱式無土栽培設施由營養液池、平面dft系統、栽培立柱、立柱栽培缽和立柱栽培的加液回液系統等幾部分組成。

  ①營養液池容積按667m2的水培面積需要15-20t水的標準設計。具體建造方法同前。

  ②平面dft系統。

  ③栽培立柱立柱是用來支撐和固定栽培缽和滴液盒的載體,立柱使各栽培缽中穿于一體,通向空中立柱由水泥墩和鐵管兩部分組成。水泥墩的規格為15cm見方,中間有一直徑30mm,深10cm的圓孔,埋在水培床的兩邊地下用以固定立柱鐵管,墩距為90cm。鐵管直徑為25-30mm,長約2m,材料用薄壁鐵管或硬質塑料管均可,管下端插入水泥墩的孔中。

  ④栽培缽栽培缽是立柱上栽植作物的裝置,形狀為中空、六瓣體塑料缽,高20cm,直徑20cm,瓣間距10cm缽中裝入粒狀巖棉或椰子殼纖維。瓣處定植6株作物,根據溫室的高度將8-9個和滴液盒4部分組成。栽培缽錯開花瓣位置疊放在立柱上,串成柱形。

  ⑤加液回液系統立柱栽培的加液系統由水泵加液主管、加液支管。加液主管為φ40~50mm硬質滴液管,加液支管為φ16mm無孔硬質滴管,滴液盒為一圓形塑料盒,盒的兩端有兩截空心短柄,用于連接加液支管,盒的底部四周有6個小孔,使營養液能下流。滴液盒的底部中心固定在立柱上方。

  供液時營養液由水泵從液池中抽出,經加液主管、加液支管進入滴液盒,從滴液盒流入栽培缽,再通過栽培缽底部小孔,流入第2個栽培缽,依次順流而下到達最下面一個栽培缽然后流入平面水培床,再流回營養液槽,完成一個循環。

  3.1.3立體式無土栽培注意事項

  ①栽培蔬菜的選擇

  立柱式栽培并不適于所有蔬菜,揚長避短才能發揮立柱的作用,一般矮生型葉菜類適宜柱式栽培,其向上生長的高度一般不宜超過45cm,目前已試驗成功的品種有紫背天葵、草莓、大葉筒蒿、散葉生菜、油菜、三葉芹等小株型的葉菜類。株型較高的蔬菜會因空間限制和重力作用莖稈倒下,影響生長,果菜類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一般不宜立柱栽培,但可以采取立柱最上部2-3層種植矮生型果菜,如草莓,下部種植葉菜的方法。由于立柱的特殊構型,蔬菜不能前后左右對稱生長,結球蔬菜因外型不美觀、商品性差而不適宜立柱式栽培。

  ②光照

  光照是影響立體栽培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環境因子。在柱式栽培下,光照強度隨著栽培缽層數的下降而遞減,并且立柱陽面植株獲得的光照好于陰面。據測定,從立柱上到下,每下降一層,光照強度平均減少15%,除最高一層陰面與陽面光照接近外,其余各層的陰面只有陽面光照的50%左右。為了彌補光照的不足和差異,需要定期對立柱進行旋轉,使每一層的6株作物都能接受足量的陽光,這是保證作物整齊生長和提高產量的重要方法,另外也可以采取人工補光的方法。

  3.2排泄物的循環利用—垃圾分類,利用廢棄有機物養殖蚯蚓

  蚯蚓飼料的調制和發酵工作,是蚯蚓養殖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關鍵。蚯蚓的飼料來源很廣,凡是無毒的有機物質,如畜禽的糞便、各種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爛水果等,經過發酵腐熟后,均可作為蚯蚓的飼料。蚯蚓的生長繁殖,需要多種營養物質,主要的營養指標是碳氮比例。氮素飼料和碳素飼料不宜單獨使用,必須適量搭配,使其比例調整在20—30之間。蚯蚓是雜食性動物,要求營養豐富的有機物質。

  3.3蚯蚓糞便作為肥料供給城市栽培

  蚯蚓糞呈黑灰色粒狀,無臭、無毒,結構疏松,保濕、保肥、透氣性均好,是花卉栽培中一種較好的有機肥.經測試,蚓糞含全氮2.5%,磷酸1.12%,氧化鉀0.7%,分別是一般園土的5倍、7倍、11倍,比一般家畜糞所含養分高.此外還富含多種酶、激素和微生物,有益于營養物質的分解,極易被植株根系吸收.其偏酸性,是栽植茶花、月季、菊花、松柏類、白蘭、米蘭及培養樹樁盆景的理想有機肥。

  3.4整體結

  4.成本分析

  對于一戶居民而言,設施估計售價100元,肥料由于用量細微,參考市場花卉蚯蚓糞肥料的價格可估算一年約使用15元,如果能夠接受,也可以在自己的栽培器皿中養殖蚯蚓節約成本。

  對于企業,由于各種原材料獲取渠道不同,盈利難以具體就估計。但是這種路線能夠衍生很多相關產業,帶動一套產業鏈。

【關于生態實習報告三篇】相關文章:

環境生態學實習工作報告-工作報告01-26

鄉村生態調研報告02-08

生態社會實踐報告01-10

大學生暑假城市生態學實習報告范文01-22

關于生態環保的標語12-15

關于家鄉生態環境變化的調查報告11-08

生態文明社會實踐報告07-22

生態農業自查報告01-11

關于生態文明作文5篇02-08

關于生態文明作文10篇01-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日本精品视频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欧美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在线不卡网 | 亚洲成色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