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生物實驗課題研究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實驗課題研究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生物實驗課題研究報告1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學傳統的教育觀念與現代素質教育觀念上的矛盾。
2.初中生物被視為“副課”。學校領導不重視,學生不愿把精力用到生物課的學習中來。
3.學生學習性不高,知識淺顯,能力欠缺。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生物教學不僅使教師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也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必須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教師在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應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以此提高實驗能力。
2.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用全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實驗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
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實驗情感。因此,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生物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研究正是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要求提出的。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讓生物課充滿活力,我對《中學生生物實驗能力培養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其過程如下:
1.課題準備階段
進行理論學習,認真學習 “新課程標準”、“課題方案”以及有關情境教學的多篇文章,制定課題研發方案及方法,準備申報立項。
2.課題實施階段
(1)根據方案要求開展生物情境教學,寫好中期讀書筆記;
(2)課例研討,寫好教學案例;
利用學校例會,我校領導作了“個人課題研究例談”重點介紹了課題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對個人課題研究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促進教師把個人課題與教學研究有效的結合。
(3)進行調查問卷,反饋情境教學;
對學生的生物學習現狀展開調查,并對調查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制定對策。
附1:關于生物課的問卷調查關于生物課的問卷調查同學們: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讓生物課充滿活力,我將對《小組合作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這一課題進行研究,請同學們完成下列問題:
1. 你對原先的生物課滿意嗎? □滿意 □一般 □不滿意
2. 你認為生物課程趣味性高嗎? □比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課能認真聽講嗎?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業能在5-10分鐘內獨立完成嗎? □能 □大多數能 □不能
5. 以前生物課你是怎么學的? □ 自學,不會的請教; □ 教師講,學生聽記。
6. 你對生物課有什么建議嗎? 謝謝!
附2:問卷調查情況統計與分析 問卷調查情況統計與分析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對實驗研究的效果定期進行總結、對比,可以發現研究中出現的問題。
我對即將參與本實驗研究的初二(1)的學生進行了第一次問卷調查,以便掌握學生學習習慣、學習心理,以利于本實驗的開展,共抽取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85%以上的學生對原先的.課堂教學感到一般,提不起興趣,課上純粹是師生關系,教師教,學生學,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興趣與求知欲,更談不上主動的學習了。70%以上的學生學習方法不夠科學,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課后鞏固率較低。因此,研究創
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轉變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使生物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是有必要的。 后來我們把《小組合作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課題材料報送到教體局評審。
寫好階段報告;(見階段性報告,已寫好)
教學實錄,進行觀摩研討,體驗情境教學
20xx.4上了一堂公開課,課題組所有成員全部參加,并對課堂的情境、實驗研究進行分析,尋找出問題的原因、解決的條件、方法和成效;對課題的研究成果和經驗進行整理和歸納、提煉和總結,形成具有一定結構體系的經驗和研究成果
四、課題研究的結果:
《小組合作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課題研究報告一份。課題論文或案例一篇。 論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淺析》 案例:《流動的組織——血液》教學案例。回顧課題研究的過程,有幾點體會:
1. 對課題的研究促使我更多的思考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以前的生物課堂中我也把情境融入了實驗教學中,但大多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課題研究讓我在創設情境時有了理論依據和指導,讓我以后的生物教學有了方向。
2. 課堂教學水平和教育理論水平都有提高,2011年中考生物成績穩中有升。
3. 在做課題過程中把一些教學點滴隨時隨地記錄下來整理好,這就是一筆誰也拿不走的寶貴財富。在記錄點滴的同時,能使自己不斷豐滿起來。
4. 促使我發現與捕捉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提高了對問題的反思和解決能力。
五、存在的問題與后續的研究:
總之,課題研究促我成長,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的不足與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缺乏深度,我的實踐與研究僅停留在低層次的水準上,這與我自身的理論水平有關。所以加強自身的教育理論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用理論武裝自己是我努力的方向。 最后,課題的結題并不是研究的結束,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有目的的對創設情境進行實驗研究與反思,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六、參考文獻:
1.叢峰松主編.生物化學實驗.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社,2005.6
2.蕭能庚,余瑞元,袁明秀等合編.生物化學實驗原理和方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8
3.厲朝龍主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6
初中生物實驗課題研究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中指出: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和技能、體驗和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創新意識、樹立科學的價值觀的活動過程。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關注實驗與探究能力體現了“要重視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在實驗中比較容易表現出學生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在一些教育發達的國家,探究式教學的思想和策略已經在生物課程中被廣泛采用,在全面實現課程目標上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我國過去的近十年間,許多生物學教師在教學改革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為新課程推廣探究式教學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本人在生物實驗與生物中、高考的關系問題上從事過研究,現想進一步研究生物實驗探究式教學的有關問題。主持人通過萬網和中國知網查閱了相關的探究式教學國內外研究的現狀,有53576篇的科研論文和課題,其中和生物有關的有5531篇,和中學生物有關的有1008篇,在這1008篇文章中和中學實驗有關的有210篇,涉及到實驗教學的有32篇,主持人仔細查閱了這些相關的文章發現:這些文章雖然涉及到實驗教學,但主要是從書本上個別試驗進行闡述,或者多數上從探究實驗的角度去設計實驗,從整個中學階段(初、高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過程來研究的不多,而
這一方向正是我們研究方向,當然,我們也在《中學生物學》、《生物學教學》上也看到一些相關的文章,對我們也有一些幫助。
二、研究目標
在生物教學中,通過設計一系列合理的實驗教學方案來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以此來了解這些方案對學生探究、創新等綜合能力的影響,對教師的一項。
三、研究內容
1、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了解和現狀分析、調查。
2、設計一系列實驗教學方案
(1)把驗證性演示實驗轉化為探究性演示實驗
(2)把驗證性演示實驗改為探究性學生實驗
驗證性的演示實驗只是教師動手、學生觀察。由于教師具有較高的實驗能力,再加上課前的充分準備,實驗結果一般都較理想。雖然它有利于學生建立生物學概念和理解生物學規律,但卻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創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而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驗能力參差不齊,實驗中容易產生各種與結論不符的意外結果,這必然引起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結論的懷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為了確信自己的實驗結果而不得不重做實驗,直至得出滿意的結論。
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實驗,如“過氧化氫酶作用的高效性”、“人呼出的氣體”、“小麥胚芽鞘的向光彎曲”改為學生探究實驗,不僅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充分的自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而且學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3)將驗證性學生實驗設計成探究性學生實驗
1)有關實驗材料探究
通過對實驗材料進行探究實驗,讓學生明確為什么教材上的實驗要選擇此種材料,它是不是最佳材料,如果沒有可以換用當地的哪種材料,材料不同對實驗有什么影響等等,讓學生明白一個實驗的成功與否與材料的選擇是密不可分的。
如實驗“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選擇材料常用新鮮的綠葉如菠菜,但由于氣溫緣故市場上菠菜價格高,對其去根、莖后利用率也較低。為此嘗試用其他的綠葉代替,如馬蹄蓮、金盞菊、苜蓿葉、青菜葉。另外,在“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和DNA的鑒定”實驗后,材料改為蘋果、桔子、香蕉等。通過探究,讓學生更關注日常生活。
2)有關實驗器材、實驗方法的探究
在實驗“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中教材中介紹使用玻璃毛細管,畫濾液線用火柴梗或牙簽效果如何,引導探究。
3、開放設計型實驗(研究性課題)探究
研究性課題可根據教材給出的課題目的要求、開展課題研究的提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討論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并完成全過程。學生通過這類完整的探究活動,學習自己提出問題,作出預測或假設,制訂調查或實驗方案,運用各種方法和技術手段收
集、記錄、分析和解讀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檢驗假設,把得到的結論以各種形式與他人交流。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體驗、探究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了解知識來龍去脈的機會,培養了他們學習生物的持久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探究性的實驗操作,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促進學生發展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創造能力。
根據高中生物教材知識內容,可選擇從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究式教學活動(部分):
(1)植被對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作用的探究。
(2)探究微量元素硼對花粉的萌發的影響。
(3)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質。
(4)觀察葉綠體的形態與分布及探究光照強弱對葉綠體分布的影響。
(5)設計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儀器。
(6)設計一個實驗測定玉米胚芽鞘對光的敏感部位
(7)設計實驗探究土壤微生物對土壤農藥污染是否有凈化作用。
根據初中生物教材知識內容,可選擇從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究式教學活動(部分):
(1)嘗試對仙人掌植物的嫁接。
(2)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境的特點。
(3)設計一個實驗探究生活在水中的2—3種動物獨特的運動方式。
(4)探究螞蟻用什么語言交流。
(5)探究單細胞藻類的形態、結構特點。
四、研究方法
1、文獻法:在整個的研究過程中,一直收集資料并學習交流,文獻法貫穿在課題始終。以及有關探究——建構教學等專題學習研究。
2、問卷法:學生對通過實驗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了解現狀調查;實驗教學方案實施后學生的反饋情況調查。
3、行動研究法:設計一系列實驗教學方案。研究通過實驗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對學生的探究、創新等綜合能力的影響。
五、實施實驗探究式教學的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009年9月1日~11月):對學生進行實驗基礎知識調查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訓。
第二階段(2009年12月1日~20xx年3月):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了解和現狀分析、調查;對實驗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分析評價、表達交流等步驟進行培訓。
第三階段(20xx年4月~2011年6月):針對相關的實驗課題(如前)設計一系列實驗教學方案,進行探究,教師適當予以指導,開放性設計型實驗課題探究。
初中生物實驗課題研究報告3
一、研究背景與任務
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都賦予生物教育新的內涵,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新課標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探究生物的規律,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途徑,也是養成探究性學習習慣的重要載體。因此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縱觀現在的高中生物學實驗,多是以學生被動地完成整個實驗。實驗目的,實驗器材,以及實驗方法,教材都事先做了具體的規定。這固然對于培養學生實驗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和創新能力上必然會受到限制。初中教材上的探究性實驗很多,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時間和實驗費用以及一個班學生人數多的限制也不盡人意。因此,作為處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有意識地采取“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大有必要。讓學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實驗主題,根據多種思路和方案自行設計、組織和展開實驗。這樣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學習,做學習的主人,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現在的高考中考生物試題中,探究性實驗試題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為這類試題思維量大,信息和情境新穎,設問角度多樣,綜合性強,能力要求高,能較好地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并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提高其思維能力,也更能體現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探究性實驗學習在我校乃至全縣是比較薄弱的,而高中新課改已經啟動,對于實驗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實驗,對于習慣于應試教育的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此作為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有必要對實驗教學和學生學習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出一條比較好的程序和思路來,讓學生在解決探究性實驗試題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鑒于以上背景和認識,確定了“初中生物實驗探究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 。
二、本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 探究性實驗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
(2) 對學生探究性實驗學習過程的指導策略的研究。
(3) 探究性實驗學習的組織與管理的研究。
(4) 探究性實驗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的整合策略。
(5) 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運用和實驗解題能力。
三、本課題研究現狀述評及預計的研究突破
(一)、本課題研究現狀:
由于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新課標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初中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10年,很多老師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理論基礎、實施方法和評價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成果顯著。探究性實驗在生物教學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供學生認知的學習情境
3、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4、培養學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把書上的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對生物知識學習的熱情。2004年7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網上廣東深圳張海銀老師在《生物學探究性實驗設
計的探討》中著重討論探究性實驗設計教學中的2個問題:1 如何引導做出實驗假說2 探究性實驗設計的原則。2009年12月《中國校外教育》周桂洪老師在《淺談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簡單的介紹了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方法和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課的教學環節。2007年第5期《中學生物學》浙江省溫州潘建勛老師在《試論生物探究性實驗與課堂教學的整合》認為生物學知識學習課和實驗課有機整合在一起,才能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才能有利于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廣東佛山陳冬麗老師在《淺議生物探究性實驗的分層教學》提出針對不同的探究層次,教學應采取不同的模式。廣州市吳瓊老師在《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有效性初探》認為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主導的有效性和學生主體參與有效性的有機結合。以上觀點對開展本課題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生物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經歷科學、體驗科學、理解科學”去做一個個有典型意義的探究活動。為此,許多的教學方法相繼推出,如啟發式教學、發現式教學、探索法教學等。在這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探究性學習方式正被人們愈加重視。它以學生發展為本,更顯現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其目標指向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精神、問題意識、人際交往能力、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以及關注現實、關注人類發展的意識和責任感的培養,而不是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掌握。
(二)、本課題預計的研究突破
1、改變教師傳統生物實驗教學的模式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有助于改變生物實驗教學過去那種循規蹈矩的傳統實驗方法,推動學生向主動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和創新思維習慣。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通過學生參與實驗探究過程,體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能改變過去那種懶散被動的學習習慣,建立起主動學習的氛圍,自覺提高學習成績。
3、對現行教材實驗的改進,希望找到更能適合我校教學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的實驗內容。包括有關實驗材料探究;有關實驗器材、實驗方法的'探究等。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對我校我區學生中高考的生物實驗成績有明顯的提升。
四、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現實意義
在初中課改不斷深化的今天,該課題無疑具有現實意義:
1、對我校教師來說,探究性實驗的教學,幾乎是全新的,沒有任何套路可依。本課題試圖總結出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般模式,為各位同行提供參考;同時,我組生物教師一起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了解不斷深入的過程,即經驗內化的過程,這是任何講座和培訓都替代不了的。
2、對于學生來說,如果能夠引導學生走上自主探究、自主實驗的道路上,對于學生的一生的影響無疑是極其深遠的。傳統的實驗教學只是讓學生驗證一下實驗結果而已,學生最多只是學會操作一個實驗而已;然而探究性實驗學習教會學生的是一種科學思維的方法、一種實際的探究能力。這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啊。
3、 對于我校來說,如果以探究性實驗教學為突破口,那么就意味著我們在自然科學的教育中,抓住了主流,從而使得我們可能在新課改的挑戰中,抓住機遇,脫穎而出。
4、對于新課改來說,一旦在探究性實驗教學方面獲得突破,必將引起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從初中幾年課改成效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原因何在?任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轉變為前提的。初中教師的教學模式依然是傳統應試教育的一套,又何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呢?所以,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我組生物教師的教學模式得以轉變,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也正是新課改所期盼的。
(二)理論價值
現代教育學深刻揭示了教育必須構建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必須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為探究性實驗學習提供了教育學的依據。為此,進行“中學生物探究性實驗能力培養研究”對豐富和發展科學觀、科學的方法論和認識論、科學的哲學觀點與人文價值等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性實驗學習應成為師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彼此平等交流情感、經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經歷生物探究是生物教學的手段,就是讓學生去做一個個有典型意義的探究活動;體驗生物探究是生物教學的重點,要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生物科學的奧秘和趣味,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熱情;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就是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最終讓學生用科學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上是價值觀層面的體現。在經歷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只有親身經歷了過程,才能有真切的體驗。因此生物課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經歷科學家們曾經經歷過的、曾經體驗過的那個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學。
五、研究目標
1、掌握一些生物實驗最基本的技能,提升學生的生物實驗與探究能力。
2、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從事科學研究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3、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案例的收集與整理。
4、教師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探究性實驗學習指導策略的研究。
5、提高學生在解答探究性實驗試題方面的解題技巧和實驗成績。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利用教材提供的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研究。
2.利用教科書沒有提供材料、方法等具體指導的實驗,需要學生自行設計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的研究。
3. 指導學生做好實驗小課題,培養學生獨立的基本操作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材料的能力、觀察能力、對實驗結論分析和推斷能力。
4.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實驗學習中體驗到科學研究的過程,熟悉科學探究的一般思維方法的研究。即生物科學探究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設計、實施實驗、結果分析、交流討論等。
5.教師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實驗學習指導策略的研究。這個內容也是這次課題研究的重點。
這只所以成為重點,是因為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的,同時也是與初中幾年新課改后的現狀分不開的:課改最終將落實到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上來,但
初中課改效果不盡人意,這固然有著多方面的因素,但最關鍵的一點,即要通過探究性實驗的教學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從教師行為,尤其是教師的具體的教學策略上下功夫。只有當教師有具體的確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時,學生的探究性活動才可能步入正軌,富有成效,也才能提高實驗課質量。通過動手、動腦、入心的實驗設計和實施過程,也才能訓練學生思維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實驗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應特別重視研究過程的科學性和結論的實用性。
七、預期創新點
1.真正讓學生、老師參與到探究性實驗學習中。
2.整理出一套關于探究性實驗的教學案例;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適宜的改進。
3.總結出一套符合我校實際的關于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般模式;
4.總結出富有成效的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的策略;
5.爭取在探究性實驗教學理論上有所創建,將探究性實驗學習與學生自主性學習有機結合。
八、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我校是完中校,所以面向的學生群體既包括初中學生也包括高中學生。
(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上圖書館或校園網查閱資料,及時把握相關課題的研究動態,跟蹤學生怎樣進行探究性實驗的熱點問題。
2、行動研究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探究性實驗教學策略與實驗設計技巧,完善教學設計方案,總結教學案例。
3、實驗研究法:通過設立比較嚴格的實驗方案,得出相關結論。
4、問卷調查法:學生對通過實驗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了解現狀調查;實驗教學方案實施后學生的反饋情況調查。
九、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從20xx年2月起,到20xx年6月止,劃分為三個研究階段
1、20xx年2月—20xx年3月為課題的準備階段。在進行廣泛調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制定課題實驗方案;確立、申報課題研究方向;成立課題組;收集相關活動資料;查閱近年相關研究資料,完成查新報告;培訓參與的老師。
2、20xx年4月—20xx年5月為課題實施階段。
①.研讀有關理論書籍并寫出讀書筆記 。
②完成實驗設計教學案例及案例分析。
③.對學生進行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訓。
④.對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的一般方法進行培訓。
⑤.針對相關的實驗課題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
⑥.通過有關實驗的操作或設計,考查評價學生探究性實驗學習的能力。
3、20xx年5月—20xx年6月為課題總結階段。
①.總結歸納研究成果。
②.完成結題報告,準備結題。
【初中生物實驗課題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報告09-09
課題研究報告09-17
學生課題研究報告03-22
課題研究報告格式08-28
高中課題研究報告06-13
課題研究報告 范文06-13
高中課題研究報告06-07
課題研究報告格式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