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校慶感言
1958年8月31日,一個又矮又黑又瘦的小男孩,頂著似火的驕陽,從凌晨到中午,步行60華里,滿頭大汗來到陵醴縣城,直奔陵醴一中辦公樓,戰戰兢兢地向一位中年老師(張先陶)打聽校長(李岳傳)的辦公室在哪。老師和藹地問:“你找校長什么事?”男孩立即遞上一中錄取通知書和一張他自己起草的“報告”,上面農業社簽了意見,還蓋了紅印,內容是“我系茶山鄉紅壙社的五保戶,兩歲喪母,四歲喪父,無兄弟姐妹;我要讀書,我想讀書,我會讀書,請求免費入學”。老師問了幾個問題后,便拿著這頁“報告”向一間辦公室走去,只見他和一個瘦高個(李校長)嘀咕了一陣,后者立即在“報告”上寫了一行字。老師出來將“報告”遞還給男孩說:“你可以到報到處報到注冊了。”就這樣,孤兒實現了人生第一個夢想——進陵醴最好的中學讀書。
往事并非如煙,以上是我50年前的故事的開始。
一中的六年,是終生難忘的六年。
老師們關愛我。初中班主任周佩林老師像大哥哥一樣照看我的起居飲食。搞勞動,上體育課時,對瘦弱的我,總是“網開一面”。高中一年級班主任周天英老師向同學們推薦要大家選我當班長,她還手把手教我寫計劃、寫總結,指導我如何領導開展班集體活動,并向學校為我力爭最高助學金(每期42元),以保證我的基本生活。高二、高三時的班主任王鑒仁老師嚴格要求我,關心著我的成長。記得畢業填志愿時,是他毫不遲疑地勸我將第一志愿由武漢大學改為北京大學。這使我無形中增強了信心,加大了刻苦的力度。化學老師周作霓、物理老師鄭健豪、俄語老師江慧文等均給我學習上以指導和鞭策。上俄語課時,江老師喜歡喊我回答問題,事后總有一句“чеиь хорщ”(很好)。女同學中老師喜歡喊龍燕平回答問題,事前總有一句“красцвая ёвущка”(漂亮女孩)。當時我想:她如果是陵醴的冬妮婭,我就要做陵醴的保爾.柯察金。三十年后我去俄羅斯、烏克蘭考察,別的俄語單詞大都還給江老師了,這兩句卻始終銘記不忘。
同學們也盡力幫助我、支持我。在初50班時,有個農村同學史有德,大我幾歲,每到寒暑假,他會用土車子到黃泥坳運瓷泥,掙點伙食費。他每次都喊我幫著拉車子。我知道,他這樣做,是想讓我也能有一口飯吃。高中同學張應高,家里也很窮,卻把自己唯一的一條綿綢褲送給我穿。家住神福港的同學張建良,每逢節假日就會把我喊到他家去“打牙祭”,要知道,這可是三年困難時期,平常是吃不飽飯的呀。女同學龍燕平,家庭經濟條件好,更是經常暗中代我交伙食費。她的那份純真的自然美,讓我欲拒不能。……許許多多同學都幫助過我、支持過我,才使我這個六年無力買一件衣服、一支鋼筆、一雙鞋的孤兒,順利地畢了業。
青云山上有真情,丑小鴨也能變成白天鵝。正是這種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十七、八歲青年男女之間朦朧的'友愛之情,雖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它深深地感動著我,激勵著我,讓我從內心深味孤兒不孤,自卑逐漸變為自信、自尊、自強。生活上、心理上的壓力逐漸化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盡管也有青春期的躁動不安,也有年輕人的貪玩調皮,但我從沒忘記必須十分珍惜這份真情,必須十二分地刻苦學習。1964年夏,我這個孤兒終于以合格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實現了人生第二個夢想——進中國最高學府讀書。此后,當然還有成家、立業、在崗位作出應有貢獻等第三、第四、第五個夢想的實現,但個個都無不與前兩個夢想的實現密切相關。
母校啊,母親一樣的學校!
青云山,我一輩子的情結!
【學生校慶感言】相關文章:
校慶的學生感言05-03
校慶的感言01-25
感謝母校校慶感言11-01
感念母校校慶感言11-02
校慶感言:母校之戀01-20
校慶感言參考范例03-14
校慶感言(精選10篇)07-14
謝謝您,尊敬的老師學生校慶感言10-30
優秀教師,師表人生學生校慶感言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