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迎新年手抄報的相關資料內容
新年的到來,意味著我們全新一年的開始,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到處都充滿了歡樂幸福的氣息。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迎新年手抄報的相關資料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迎新年手抄報圖片1
迎新年手抄報圖片2
迎新年手抄報圖片3
新年簡介資料: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為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現代世界多數國家為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在中國古代,也稱元旦,現代將“元旦”稱為公歷新年,將“春節”稱為農歷新年。當日,人們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
慶賀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不管是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們,都對新的一年充滿美好的希冀。“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新年的習俗。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獨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
新年春節對聯資料:
福澤百姓方為好
綠遍九州始是春
福澤人民勤奉獻
忠誠祖國巧耕耘
腐怕官清官怕腐
廉隨正氣正隨廉
腐養奢華奢養腐
廉生儉樸儉生廉
副副紅聯歌黨好
聲聲喜炮慶春濃
富貴財神剛落戶
新春喜氣又臨門
富貴財源從地起
平安五福自天來
富國強民沾惠政
豐衣足食謝黨恩
富國強身人益壽
興家創業福臨門
富庶新村堪入畫
升平盛世好吟詩
除夕食俗資料: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除夕之夜,最為熱鬧、喧闐,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著香火,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著耳朵,遠遠地探著身子點,其他小孩兩手捂著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著……。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頭也都還能記得。
結語:每年的新年,在外工作漂泊的人們都陸陸續續回到家中與親人們一起度過這個特別的節日。以上是小編整理收集的迎新年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閱讀!
【迎新年手抄報的相關資料內容】相關文章:
環保手抄報的相關內容資料09-03
文明出行手抄報相關內容資料09-05
迎新年手抄報內容資料06-25
迎新年手抄報資料內容06-25
西游記手抄報相關內容資料08-12
綠色環保手抄報相關內容資料10-20
2016迎新年手抄報內容資料02-01
關于過年的手抄報內容和相關資料09-03
安全手抄報內容資料資料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