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春節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于小學生語文手抄報春節 ,歡迎借鑒!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春節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春節
窗花不僅烘托喜慶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人們對幸福生活向往,對美好未來祝愿。為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春節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清代,春聯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很大提高,梁章矩編寫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起源及各類作品特色都作論述。
春聯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內容,貼于相應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春節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風俗。按民間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愿望和辭舊迎新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歡樂氣氛。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春節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癡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賣。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啪啪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人們由此摸準“年”有怕響,怕紅,怕光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風俗。
春節,是我國各族人民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是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生動寫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記載,有慶祝歲首春節風俗。但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習俗就流傳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春節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意思。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春節】相關文章: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06-04
關于春節語文手抄報06-25
2017語文春節手抄報07-03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資料06-05
語文手抄報春節內容08-24
2017有關春節的語文手抄報06-26
2017小學語文春節手抄報06-26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春天06-17
2017語文春節手抄報簡單漂亮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