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漂亮手抄報內容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手抄報都不陌生吧,手抄報是傳遞信息,宣傳知識的有效工具。那么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jié)漂亮手抄報內容,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jié)漂亮手抄報內容
作文1:
桂花從枝頭飄落,落在碧綠的草坪上,過路人聞到花香,看到花瓣飄落,就知道中秋節(jié)快要到啦。中秋節(jié)要說干什么最好玩?我都會先想到吃月餅、做月餅、賞那圓圓的月亮最好玩。
吃月餅,是我們中秋節(jié)時都會吃的。我最喜歡的是豆沙口味的。酥軟的黃色皮面印著各種花紋。那厚皮里還有紅色的豆沙泥,甜的恰到好處。一咬下去,那是美味。不說我喜歡的,深受父母喜愛的口味,那便是包了肉的云腿月餅。口味那是又咸又甜吃起來特別有趣。來說水果的吧!我就比較喜歡風梨味的。
光想著吃現(xiàn)成的,當然也要會自己做月餅。月餅分為有四個步驟搓皮、印花、包各種口味。食材極為重要,有糯米粉、面粉、糖漿、奶粉、堿水和花生油蛋黃。水把面粉搓好,倒油攪拌最后發(fā)進冰箱。
中秋節(jié),賞月不能少。當夜悄悄來時,我們坐在草坪上吃著甜甜月餅。看著月亮,我們說著甜蜜的話。一家人坐在一起那就是團圓的快樂吧!
中秋節(jié)可真好!
作文2:
星期六上午,我和同學約好一起去做月餅。
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吃過早飯我們就出發(fā)了。車子大概開了半個小時之后,我們來到了位于曙光路上的少兒圖書館。
來到樓上,我們看見好多和我們年級差不多的小朋友已經等在那里了。
開始做月餅了:面胚老師是準備好的,交到我們每個人手上,首先,我們把餅皮搓園、壓扁,接著放一些豆沙包好,裝進月餅模具里壓一壓,再打開,一個花型的上面有個米奇頭像的月餅成型了。將這個漂亮的月餅放進了烤箱。過了十五分鐘,老師把月餅拿出來,刷上了一層雞蛋汁,再次放進烤箱。又過了一會兒,月餅終于又出爐了,這次我終于可以吃月餅了。香噴噴的、金燦燦的月餅,第一口吃到嘴里脆脆的,有淡淡的甜味,口感恰到好處,因為實在是太好吃了,我一下就吃完了,看看還剩下一個,好想吃啊,看了看,咽下口水。我還是把它輕輕的放進袋子里裝好,因為我準備把它留給媽媽。
作文3:
今天是中秋節(jié),但我卻一點也不快樂……
今天是中秋節(jié),雖然鄰居家都能聽到歡樂的聲音,但我家卻冷冷清清。
因為爸爸媽媽在我2歲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爸爸給我又找了一個“媽媽”,雖然那個“媽媽”對我不錯,但我還是不幸福,每天放學看著同學的爸爸媽媽們都來接自己,我的鼻子就酸了!雖然爸爸偶爾來一下,但還是“偶尓”。
因為我爺爺是買電器的,所以不怎么回家,奶奶很疼我,總給我買這買那。這個中秋節(jié),就我和奶奶兩個,讓爸爸一家來,他們也不來,兒爺爺太忙了,也不能回家,我們兩個就在冷冷清清的家里待著,我看著窗外發(fā)呆,眼淚也跟著落了下來,我恨我自己為什么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雖然我們家很富裕,爺爺奶奶都把我愛得不得了,但我還是不開心,“你看這個嬌生慣養(yǎng)的小姐!”我的同學總這么說我。
晚上,我獨自一個人走在冷嗖嗖的大街上,聽著別人家熱鬧的聲音,看著別人家幸福的畫面…...
作文4:
中秋的月亮圓又圓,月下的人們樂又樂。在這中秋佳節(jié),許多文人騷客游子都會十分的想念回到家鄉(xiāng),不過現(xiàn)在,只要幾十分鐘或幾小時,就可以一家團聚。賞明月、吃月餅、喝花茶,一大家子都會快快樂樂高高興興的在一起高談闊論,暢想未來。而幾個小孩子會跑到一起,在外面的草地上撒丫子跑,跑累了就抱在一起,躺在草地里,望著那圓亮的明月,喃喃自語:“可愛的月兒,真希望和你做朋友啊。
”而現(xiàn)在的月餅花式可謂多種多樣,令人滿目浪潮,一時竟回不過神來。想來想去,最令我深刻的便是榴蓮味道的月餅了,遠處略聞似乎有一些怪味,走進拿起,那柔軟的觸感便從指尖漫蕩到心扉,一時間竟忘記了那種令人難以忘記的味道!不由自主地啟開唇口,輕輕一咬,一剎那!美妙的味道仿佛漫道了心里,直到至今我都難以忘記那種嘗起來十分美味的感覺。而中秋最重要還是大家一起聚在一起,賞著明月,那圓圓的月亮灑著白亮的月華融入每一個人激動的心里。
由來: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祭月習俗:
皇家祭月
所謂“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在先人的觀念中,日月代表著陰陽兩極,兩者和諧是萬物正常生長的保證。《禮記·祭義》中記載:“日出于東,月出于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視祭祀日月。
春秋末年《周禮》記載:“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描述的是先人在中秋夜擊鼓奏樂,祭月迎寒的場面。《禮記·祭義》有“祭日于壇,祭月于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陰陽關系,祭日于高臺,祭月于坑穴。《史記·封禪書》還記載:“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豬祭月。
秦漢時期祭月在皇室禮儀中繼續(xù)傳承。秦時,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東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萊山。漢武帝時,則“夕夕月則揖”,行朝日夕月之禮。北魏、隋唐直至明清歷代沿用秋分祭月禮儀。明世宗時,還在北京修建夕月壇,專供天子于秋分設壇在夜晚祭祀月神,這就是現(xiàn)在的北京月壇公園。《明嘉靖祭祀》記載:“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壇。”又曰:“夕月壇每三歲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則遣文臣,夕月則遣武臣。”即每三年一大祭,遇丑、辰、未、戌年皇帝親自在月壇祭月。其他年份則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民間祭月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為朝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的祭月禮儀,也逐漸流傳到漢族民間。禮儀式的皇家祭神行為變成了大眾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動,并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沿續(xù)下來。同時,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習俗開始成為求月神賜福,男人求功名利祿,女人則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編醉翁談》卷四“八月”中記載:“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于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顏如皓月。”
明清時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祭拜儀式。明代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記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風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描述的是中秋節(jié)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對月拜祭。而后焚毀月光紙,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動在民國期間仍然風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勢的變化而逐漸消失,所以現(xiàn)代人中秋節(jié)只知吃月餅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幾年來又重新開始出現(xiàn)由官方或漢族民間組織的祭月活動。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而著稱。孔夫子有“不學禮,無以立”的庭訓。祭祀禮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排在我國傳統(tǒng)“五禮”首位的吉禮,就是祭祀天地神靈之禮。
所以說,祭月活動重新受到重視應該說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因為祭祀禮儀是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每年清明節(jié)祭祀黃帝陵、端午節(jié)祭祀屈原、中秋節(jié)祭月以及孔子誕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動,將會成為中華民族傳承千年中華文明的主要禮儀。
祭月儀式
明清時期祭月儀式,即如《帝京景物略》所述,是一種以家庭為單位的祭祀活動,這也是唐朝后根據(jù)“中秋月圓”而發(fā)展出的以“家人團圓”為主題的漢族民間祭月活動。
祭月要持肅敬之心。《論語》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之說,即祭神要敬神如在身邊。祭月前最好要能夠沐浴更衣,以示對月神之敬意。
中秋夜家人團聚一堂,面對月出方向設祭案,案前高掛月神像(俗稱月光紙),案上放置月餅、祭酒、西瓜(切成蓮花狀)或其他水果、以及其他食品作為祭祀供品,外加紅燭兩支、小型祭香插座(或香爐)一個,酒杯(或酒爵)三只。如行跪(漢代又稱經坐,即膝蓋并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拜禮,則需在案前鋪設跪拜席位。
家人中選主祭一位(明清逐漸有“男不祭月”的習俗,故主祭一般是家中女性長者。但現(xiàn)代祭月可以不考慮明清的這一習俗。另外,為了培養(yǎng)年輕一代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熱愛,主祭之職也可由家中年幼者擔任。習俗可承可破,不必一味拘泥。),其職責是代表并引領家人行使祭月的禮儀。另選贊禮一位,主導祭月的過程。
中秋節(jié)的發(fā)展是怎么樣的'?
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jié)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jié)”。中秋節(jié)普及于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jié)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xiàn)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成書于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于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jù)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yǎng)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xiàn)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jié)在我國北方地區(qū)還不很流行。
中秋節(jié)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jié)日,大約是在唐代。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并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北宋時期,中秋節(jié)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jié)日,并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
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歲時節(jié)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jié)俗的主要形態(tài)。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中秋節(jié)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團圓
“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節(jié)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lián)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團圓中秋節(jié)
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干事業(yè)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夫妻之間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jié)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qū)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tǒng)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發(fā)于夏商周之時,并與古代養(yǎng)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yǎng)老文化。《禮記》有言:“凡三王養(yǎng)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yǎng)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因為仲秋時節(jié)“月至四陰,陰已盛矣。時以陽衰陰盛為秋,人以陽衰陰盛為老。”三王順應時令,于仲秋舉行養(yǎng)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xiàn)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故事1:
中國對月亮的崇拜集中在嫦娥奔月的傳說中。
早在戰(zhàn)國時期的最后一年,《桂藏》一書就載著:“前嫦娥服用了西太后長生不老的藥,然后以月靈的身份奔向月球。"
西漢名著《淮南子雁昊》日期:嫦娥是后娥的妻子,后娥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仙藥,被嫦娥偷走,直奔月球,孤身一人,難免被遺棄。東漢科學家張衡(78-139)大概是為了懲罰嫦娥私奔,在他的專著《靈仙》中說,絕世嫦娥一到月亮就變成了一只丑陋的蟾蜍,一只蟾蜍,并因在月宮搗藥而受到懲罰。
然而,蟾蜍和美月的丑陋形象終究難以協(xié)調,在人心里,人們?yōu)楸枷蛟虑虻逆隙鹇謴土嗽瓉淼挠駱印A螅隙鹩殖闪嗣琅拍聦m,很寂寞。
因此,唐代詩人李尚陰寫了一首詩感嘆:“嫦娥該懺悔偷靈藥,藍海藍天藍夜心。“從唐代開始,8月15日的賞月改為中秋節(jié),希望嫦娥能回歸人間。為了不讓她在月宮感到寂寞,人們逐漸創(chuàng)造了白兔和月亮月桂樹的故事,段成石在《酉陽雜招》一書中進一步詮釋了吳剛和桂的神話。傳說月亮中的月桂樹高500丈,玉皇大帝命令西河仙武剛砍月桂,但月桂樹有特殊的功能,可以用它砍伐,所以永遠不能砍倒這棵樹。
到了宋代,中秋節(jié)成為一種潮流,賞月、賞月戲變得更加熱鬧和普遍。南宋吳子木的《孟良實錄》中寫道:“今夜天街買賣至五變,玩月游,留城,直到黎明盡頭。“京師拜月,城里百姓的兒女半夜上樓或燒香拜月”,男人愿意早早踏入蟾蜍宮,爬上仙貴(蟾公折桂,玉科場驕傲)......女人希望看起來像嫦娥,像月亮一樣圓。"
這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了兩三千年,加枝葉,越來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宮的奧秘,蘊含著人類對月亮的各種遐想,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對自由、個人獨立的強烈渴望。
故事2: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后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輕而易舉的騙過了后羿。
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觀望著愛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tài)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嫦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嫦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與現(xiàn)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后,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句子:
1、有你中秋充滿光鮮,無論時間是長是短,八月的圓月會映照你我的心田;有你中秋陽光燦爛,不管距離是近是遠,八月的桂花會撲鼻香甜;有你中秋會美麗無限,即使地北或是天南,八月的中秋能收獲愛的詩篇!
2、星星的寂寞月知道,晚霞的羞澀云知道,花兒的芬芳蝶知道,青草的溫柔風知道,夢里的纏綿心知道,心里的酸楚淚知道,我的您知道!我的祝福請記牢:祝中秋節(jié)快樂!
3、月餅代表思念,代表浪漫,節(jié)日代表祝福,愿你:中秋月圓餅圓團團圓圓,思念想念眷念戀戀不舍,吃月餅賞月亮浪浪漫漫!老婆,中秋節(jié)快樂!
4、年年有中秋,天天喝好酒。生活蒸蒸上,只把幸福收。一家永團圓,天長又地久。中秋共賞月,親情傳不朽。親愛的,中秋快樂。
5、月餅代表思念,月亮代表浪漫,節(jié)日代表祝福,愿你:中秋月圓餅圓團團圓圓,思念想念眷念戀戀不舍,吃月餅賞月亮浪浪漫漫!中秋節(jié)快樂!
6、一窗明月一窗竹,一縷月光一縷情。一絲清風一絲涼,一片真情一片心。天高云淡月芬芳,深情厚意花飄香。秋色迷人秋水淌,秋景美麗秋意長。人間中秋慶團圓,遍地流霜涌財源。花好月圓人長久,合家幸福樂。老婆,中秋節(jié)快樂!
7、月餅甜甜,直甜到人的心底;月兒圓圓,照亮每一張笑臉;美酒飄香,記錄歡慶的瞬間;祝福多多,幸福時刻,愿你中秋節(jié)快樂,生活像今天的月亮一樣圓滿!
8、月餅香,香滿堂,千里共團圓;花兒美,月似盤,何似在人間。好運來,夢成真,祝福快樂每一天。祝中秋節(jié)快樂!天天開心!
9、香甜的月餅我只給你吃,美麗的我只陪你看,可愛的玉兔我只給你養(yǎng),想念的思緒我只為你生,柔情的語句我只給你說,節(jié)日的喜氣我只給你傳,祝福的短信我只給你發(fā),短信的內容我只給你讀:老婆,中秋節(jié)快樂!
10、月餅代表我的情,月亮代表我的心,送你月餅,讓你明白我的真情,陪你賞月,讓你明白我的心意,中秋佳節(jié),祝你闔家團圓,快快樂樂!
11、我的心的鍵盤上,等你來輕輕的敲擊。天上的月,等有情人來寄望,中秋的夜晚我將明月和星星排成最美的祝福:親愛的中秋快樂!
12、中秋節(jié)祝福短信:一輪明月,兩束清風,三棵桂樹,四杯好酒,五盞燈籠,六柱彌香,七枚月餅,八人對月,九九歸一,十分美滿。祝你中秋生活愉快!
13、中秋節(jié)祝福短信:中秋將至,奉上一個月餅,配料:五克快樂棗,一把關心米,三錢水,用幽默扎捆,用手機送達;保質期:農歷八月十五前;保存方法:請按保存鍵。
14、在這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里,親愛的我那什么送給你才能表達我對你的一片心意呢?就將我的心比做明月送給你!!
15、中秋節(jié)祝福短信:中秋月最明,此時心屬你。我將真摯祝福濃縮成問候的短信,捎上綿綿的思念和無盡的關懷,隨電波飛向你:愿節(jié)日喜氣永相伴!
詩句:
1、露從今夜白,月是絞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2、問姮娥、緣底事,乃有盈虧,煩玉斧、運風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3、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夜閑銀漢淡天涯。亭亭丹桂現(xiàn),耿耿玉繩斜。蔡伸《臨江仙中秋和沈文伯》
5、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6、照江疊節(jié),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7、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對月》
8、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9、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曹松《中秋對月》
10、分明不受人間暑。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1、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元好問《倪莊中秋》
12、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13、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蘇軾《念奴嬌中秋》
14、只今聊結社中蓮。張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5、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6、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張養(yǎng)浩《折桂令中秋》
17、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蘇軾《水調歌頭》
18、同是瀛洲冊府仙。張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中秋節(jié)漂亮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漂亮易畫中秋節(jié)手抄報內容09-22
漂亮數(shù)學手抄報內容03-01
清明手抄報簡單漂亮內容04-06
冬至手抄報簡單又漂亮的內容12-22
雷鋒手抄報內容簡單又漂亮02-29
芒種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內容06-08
雷鋒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內容03-06
雷鋒簡單又漂亮手抄報內容02-29
簡單漂亮的國慶手抄報內容11-06
學雷鋒手抄報內容漂亮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