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雙手傳接球說課稿
籃球雙手傳接球說課稿
一、教材內容: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是學生喜愛的球類項目,主要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靈敏、速度、耐力等素質以及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強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的機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制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籃球傳、接球是進攻隊員在場上相互聯系和組織進攻的紐帶,是實現戰術配合的具體手段,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基本技術。傳、接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進攻戰術配合質量,也反映一個隊的進攻戰術水平。因此必須重視傳、接球技術的學習。本節課是籃球單元教學(8-4)的第四課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能使85%以上的學生基本學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部分學生能夠較熟練完成動作并能夠進行傳接球的拓展練習。
2、身體目標:發展跑、跳能力及腿部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對球的判斷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判斷、協作能力及集體主義觀念。
四、教學重點
1、傳、接球時手型動作是否正確
2、傳、接球時全身是否協調用力
3、傳球高度是否在胸、腹之間
五、學情分析
我們知道,學生喜愛上體育課,尤其喜愛上球類項目的課,但由于小學生在體育課教學中,對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技術動作不規范,有些同學持球手型也不正確,因此在進行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前,首先要對學生的基礎技術動作進行反復聯系,做到堂堂練習。糾正動作,鞏固技術,再進行拓展性教學。
六、教學過程
在本次課的開始部分,也就是準備部分。集合整隊、宣布本課內容。準備活動,調動身心,通過熟悉球性練習和原地與行進間運球的方式等進行準備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籃球有長時間的身體接觸,熟悉球性,培養球感,提高對球的控制力,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部分是基本部分。是由兩個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是學習原地雙手胸前傳球、接球技術。另一個是游戲部分,在游戲中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靈敏、力量等素質。
(一)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
1、教學方法和手段
小學生對學習籃球運動的興趣較高,運動能力相對差一點,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較復雜,學生很難直接掌握,所以在進行教學中,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與手段:
(1)講解法:通過講解手型、傳接球技術及用力順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技術動作,對動作過程更清晰。
(2)示范法:通過親身示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有助于學生在練習時更易于掌握動作。
(3)巡回指導法:在學生進行練習時,巡回指導、及時指出技術動作的錯誤不使錯誤動作形成動力定型。
(4)選優示范法:選出動作準確的同學給大家示范展示,從而激勵學生積極練習,增強自信心。
2、練習方法:
在這里我采用了模仿法、合作法、糾正法、展示法、游戲法和評價法。
(1)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方法包括:通過練習,復習原地技術動作,糾正錯誤。
(2)徒手做傳、接球動作練習:通過該練習,使學生體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動作,并且注意傳球和接球的手型和方法。
(3)對錯誤動作采用預防和糾正錯誤法。還應注意因材施教,普遍的錯誤集體糾正,個別的錯誤單獨糾正。
(4)分組做練習:a、傳過呼啦圈練習,鞏固提高傳接球動作和傳球高度;b、胸前傳地面反彈球練習,拓展練習傳接球。
(5)小組或伙伴間互相合作、幫助練習,加強對技術動作的學習,同時,能對同學掌握的傳、接球技術動作及時做出評價,肯定正確動作。
(6)分組輪換練習:通過這幾種不同的練習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傳球興趣和傳球能力,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自由選擇小組和場地來練習,伙伴間相互幫助。
3、常見錯誤的糾正方法:
(1)手型不對:方法是反復練習持球動作,并且自己與伙伴隨時注意糾正
(2)兩肘外張:方法是兩肘加緊垂臂
(3)兩臂用力:方法是練習全身協調用力
(二)游戲:《運球接力、多拉快跑》
通過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對籃球的控制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于為團隊爭光的優秀品質。
第三部分課的結束部分,也就是身心調整階段,包括:集合整隊,放松練習。主要是調整學生的身心,使心律趨于平緩另一方面是師生評議,講解本次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收拾器材、宣布下課。
【籃球雙手傳接球說課稿】相關文章:
籃球雙手傳接球說課稿范文12-28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02-21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范文11-25
籃球雙手傳接球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09-01
《籃球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07-12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精選12篇)11-21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精選3篇)09-15
《籃球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11-28
籃球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