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的說課稿
《我爸爸》是由英國繪本大師, 曾獲全球兒童文學界的最高榮譽——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安東尼?布朗所作。繪本主要以圖畫的形式,配以簡短的話語,把一個勇敢、堅強、多才多藝又溫柔的了不起的爸爸的形象展現出來。這本書以特殊的角度和方式,真正震撼心靈地描繪了孩子對于父親的熱愛和崇拜,突出了一個爸爸雖然其貌不揚,但“我”卻愛他,他也愛我的溫馨主題。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在領會內容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讓孩子感受到父愛的溫暖,同時體會簡單樸實的語言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培養語感,同時為學生的自由創作奠定基礎。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讀繪本,引導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
2.通過閱讀指導,引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3.能夠在生活中感受爸爸的愛,并學會愛爸爸,學會感恩;
4.在欣賞圖片的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用像??一樣??說句子;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爸爸與孩子之間的愛。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時,我采取談話法和引導法,以“我爸爸怎么樣?”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回顧學習——拓展升華。由于問題可以引人思考,所以整節課我都以“我爸爸怎么樣?”這個問題貫穿始終。確定好了閱讀方向,學生就能在我的`引領下進入繪本世界。
在探究階段,我鼓勵孩子猜猜看圖畫表達了什么,比如:誰能給這幅圖配上一段精彩的語言呢?
這樣的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和句式的練習,孩子沒有壓力,輕松自在。
猜猜看,接下來會把爸爸化成什么樣子呢?
孩子們喜歡猜,這是他們喜歡的思考方式,同時也是想象力訓練的極佳方法。
讓孩子在輕松地氛圍中獨立思考,并勇敢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進行想象和說話練習,這就是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愛的自然段。
在學生探究體驗,我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我爸爸像??一樣??。”句式訓練,
課標要求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要注意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回顧學習,教學時,我從兩個層面引導:
1、整本書讀完了,我們可以再來讀讀自己印象深刻的圖畫。
這個問題的設計有兩個目的,其一,回顧整本書,再者,就是引導孩子細致觀察和句型練習。
2、想不想也來這樣畫一畫,寫一寫 ?
畫,是結合這個年齡段學生愛畫畫的心理特點,培養他們圖文并茂的表達感受,但這一環節應該還有學生不善于繪畫,這里需要老師的幫助, 引導孩子認識繪本這一簡單又豐富
總結全文后,進入教學環節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我爸爸真的可以跳過月亮嗎?真的可以和巨人摔跤嗎?為什么要這么畫呢?
通過整本書的閱讀孩子已經體會到了不是爸爸有超能力,而是源于對爸爸的愛,在愛懷抱中,爸爸就是孩子心里最強大的人,同時,引導孩子感受到爸爸對孩子的愛,學會做心中有愛的人。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我爸爸》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我爸爸》大班綜合活動說課稿06-15
大班語言活動我爸爸說課稿(通用5篇)05-20
我爸爸01-28
《我爸爸》的教案09-12
我爸爸教案06-25
我爸爸教案01-18
我爸爸教案01-21
我爸爸作文07-18
我爸爸小學作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