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的說課稿
《門檻》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要求
我所說的篇目是《門檻》,它是高中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這個單元所選的課文是中國當代散文和外國散文,《記憶》和《門檻》是兩首散文詩。單元教學要求是通過鑒賞品味語言,向深層次賞析作者的情感,領悟文中的哲理,指出文章的精髓,讓學生一課有一得。在鑒賞閱讀中,教師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點,而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充分發揮學生這一鑒定主體的能動性,從多個角度進行鑒賞,用教師的“導”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開掘,又以學生的“思”引發教師的教學靈感,師生共同研讀,盡可能充分解讀出文章的情和理。
2、文章特點
《門檻》是屠格涅夫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為屠格涅夫散文詩中的代表作,它在藝術上集中體現了作者所寫散文詩的特點:簡單而深刻,樸素而富有哲理,情、景、理、事配合默契,既含蓄,又明晰,既連貫,又跳躍,使人讀后回味無窮。
這篇文章的象征手法、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環境刻畫都運用得很好,尤其是象征手法的運用,使《門檻》的主題隱蔽而不含混,含蓄而不晦澀,對指導學生寫作很有幫助。文中所寫的俄羅斯姑娘,是一個決心跨越“門檻”的女革命家,雖然她不像許多文學作品中的姑娘一樣美麗動人,含情脈脈,但卻沉靜、果敢、堅決、執著無畏,全身散發著動人的光彩與氣質。她面對陰森的黑暗,高高的門檻的義無反顧的精神對學生有極大的感染力,能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他們從容、鎮定、自信的品質。
二、教學目標
基于教材的內部結構,以及教材鮮明的文體特征和教材第四、五單元培養學生的目標,來確定此節課的目標。應該說,第四、五單元是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供的一組范文。《教學大綱》這樣闡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能夠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能根據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的效果。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
基于單元教學要求,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門檻》一文的寫作背景,理解“門檻”的象征意義。
能力目標:鑒賞其象征的手法,品味雋永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德育目標:學習英雄人物的高貴品質,面對人生抉擇的時候,要從容,鎮定對理想要執著追求,堅定不移。
三、教學重點
從教學目標出發,根據散文詩的語言特征和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確立如下教學重點:理解文章中意象的象征意義,品讀文章耐人尋味的語言。
四、教學難點
這篇文章采用的是問答的手法,要求學生能準確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對話的語氣、語速、語調,讀出感情,讀出意蘊來,而這恰恰是學生最感頭疼的問題,所以我把難點確立為:有感情地。準確地誦讀。
五、教法、學法
《門檻》是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另一篇中國現代作家韓少華的散文詩《記憶》,已經初步了解了散文詩的鑒賞方法,所以,學習《門檻》,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評品、討論、心得交流為主線,培養學生自主閱讀鑒賞的能力和發散思維、語言表達能力。這堂課有兩個關鍵:
一是誦讀、評價、品味。《門檻》只四百來字,短小精悍,全文采用問答的手法,很適合誦讀,但讀好卻難。我設想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特色,讀出個性,讀出感情,然后請學生評價誦讀的感情基調把握得是否準確,問答者的語氣、語速、語調處理得是否恰當,從評價中來明確人物品質,鮮明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并進一步理解文中“門檻”、“大樓”、“陰森的黑暗”、“俄羅斯姑娘”的象征意義,以及環境渲染對刻畫人物、凸現主旨的作用。屠格涅夫的《門檻》風格冷峻、凝重,結構嚴謹、自然,意味雋永,感情濃厚,是屠格涅夫散文中的精品,但由于它屬于外國散文,又與我們所處的年代較遠,學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可能會有困難,所以應當先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并提示學生誦讀宜慢不易快,讀時要認真揣摩人物的感情、品質、個性,以及文章深厚的意蘊。主要的鑒賞過程以誦讀來貫穿,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二是學生作心得交流。以“門檻”為話題,說說“門檻”在現實社會中的意義以及學習這篇文章之后的心得體會。要求學生暢所欲言,用自己最深的體味、最精彩的語言來闡釋“門檻”,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華。
為什么要這樣來組織整個的課堂教學呢?首先,這是新教材的要求,新教材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和培養語感。那么,語文課上要盡最大的努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觸摸一篇文章的靈魂與精髓,并從中受到正面的教益,碰撞出靈感火花,而且要讓他們不羞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現自己的風采。其次,葉圣陶先生說過:講是為了不講,教是為了不教。學生總是要離開老師的,不可能永遠牽著他、抱著他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利用好教材這個例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傳授他們自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隱去傳授者的身份,讓學生完全喪失對教師的依賴性而變成共同學習的合作者,雙促雙發,讓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閃現。再次,我們所面對的是高二學生,他們已經有了較強的語文基礎,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審美眼光和生活積累,他們對散文并不陌生,高一時就已經學過《荷塘月色》這類難度較高的散文,只要能夠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探究興趣,加以適當的引導,他們完全能自己解讀出這篇文章蘊含的哲理。
六、教學過程及設想
(一)導入新課:現在正熱播的大型歷史劇《康熙王朝》中有這么一片段:少年天子康熙受了鰲拜的氣,憤然沖出乾清宮,他忘了乾清宮有一個高高的門檻,所以意外地摔了一跤,康熙爬起來后下旨魏東亭砍掉了乾清宮的高門檻;上學期我們學習的魯迅《祝福》中也有這么一個場景:祥林嫂為了洗脫自己嫁過兩個男人的罪孽,到廟里去捐了一條門檻讓千人踩、萬人踏。同學們,這一砍一捐人物的命運就有了天壤之別,人生中有多少高低不一的門檻啊,面對這些門檻,我們該怎么做呢?今天,就讓我們到屠格涅夫的《門檻》中去尋找答案。
[設想]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鉆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所以一堂課的導語也十分重要。好的導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考,使課堂快速進入預定軌道。好的導語有下列特征:首先要充滿磁力,那就是能吸引學生,讓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被教師牽引;其次,是有親合力,貼近學生生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之感到親切;最后要有張力,導語設計的目的不在于導語本身,而在于把課堂引入預定軌道。所以這堂課我選擇了學生熟知的影片片斷和學習過的課文場景作導語,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又耐人思索。
(二)提示相關材料,學生作好誦讀的準備。投影顯示:作家和作品背景材料。
[設想]學生對外國作品的寫作背景一般不太了解,教師提供作家和作品背景介紹能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減少不必要的誤解。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出個性,讀出感情,讀出意蘊。
(四)品評鑒賞。請學生評價誦讀,并在評價中深入鑒賞文章的語言,進一步明確以下幾點:
1、文中敘述的人該怎么讀?為什么?
讓學生通過弄明白這個問題來明白文章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個怎樣的環境,環境中所出現的“門檻”、“大樓”、“陰森的黑暗”有什么象征意義,它們對表現女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
2、文中問者的問語該怎么讀?為什么?
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問話者對姑娘所持的感悟,以及姑娘所選道路的艱苦。
3、俄羅斯姑娘的回答怎么讀?如何評價她這個人?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要提示學生注意姑娘答語的特點,理解文中三個省略號的言外之意,體味對姑娘的神態描寫,正確理解姑娘的象征意義,歸納出她高尚的品質。
4、請學生用自己學習過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對姑娘的敬仰之情。
5、正確理解對姑娘的兩種不同評價。
[設想]這個鑒賞過程不必遵循1、2、3、4、5的順序,要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發現鑒賞點,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鑒賞課文,邊讀邊賞,學生有鑒賞不到的,教師予以啟發引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生存》一書指出: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具體說,就是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通過教師的定向、啟發、點撥、引導、暗示,不斷啟動學生的學習動因,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播放朗讀錄音,進一步明確課文的讀法。
(六)引申拓展,心得交流。教師重申“門檻”的象征意義,以 加深學生對文章意蘊的理解,要求學生以“門檻”為話題,說說現實社會中有些什么門檻,如何看待門檻。
[設想]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生學習課文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分析歸納更在于準確、熟練,甚至巧妙地運用。所以,在教學中必須把思維訓練與表達訓練結合起來,從而促進語言與思維同步發展,既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又發展學生的智力,養成運用語文的習慣。第六個環節正可以讓學生閃現自己思維的光華,展示自己語言的風采,而且使《門檻》一課更具有現實意義,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大有裨益。
(七)總結全文,用充滿激情的話語激勵學生。
[設想]讓課堂在意味盎然的思考中開始,在充滿希望的激勵中結束。
《門檻》是一首散文詩,它結構精彩,意蘊深遠,對于我們的人生具有指導意義,很容易打動我們的心靈,引發我們的共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教師教學時要在“新“、“趣”、“情”、“思”上多下功夫,求新、激趣、動情、導思,真正讓學生得到熏陶,學到知識。
《門檻》教案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屠格涅夫的生平創作和本文寫作背景。了解有關散文詩的知識。熟讀并能達到背誦; 2、能力目標:把握“門檻”、“俄羅斯”、“姑娘”等的象征意義。體味散文詩中飽含的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品味雋永的富有哲理的語言,逐步提高散文詩的鑒賞能力; 3、德育目標:學習《門檻》一文,啟發學生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要從容鎮定、執著勇敢、百折不撓、堅定不移。 二、重點難點: 1、結合時代背景和寫作意圖,捕捉《門檻》一文多種象征意義,體會字里行間深沉而悲壯的感情和作品的含蓄美、崇高美; 2、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對該散文詩進行鑒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總會碰到許多的門檻。小時侯學走路會遇到門檻,現在考大學也是一道門檻。在面對門檻的時候,我們是退縮還是前進呢,是勇于跨越還是選擇等待呢?屠格涅夫的《門檻》給了我們明確答案。 散文詩例如<<海燕>>
二、 讓我們先聽一遍課文錄音,用心靈去輕輕觸摸那道“門檻”。
1、 讀得怎么樣?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老師精彩的朗誦。
2、看來很多同學仍陶醉其中,入境很深,現在請你們自己品讀、品讀,看看能品出些什么?
3、能否請同學們談談對作品的初步理解?
三、 看來你們對文章內容有各自的理解,但要完全吃透文本就必須先從作者和寫作背景入手。所謂知其人,才能讀其作,才能論其事。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你們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成果怎樣?哪個小組主動向大家展示你們小組的課前準備工作.
1、 作者(其他組和教師補充) 屠格涅夫和巴金
( 巴金翻譯了)《門檻》
2、 背景(其他組和教師補充)
3、 背景聯系:19世紀俄國革命就好比中國20世紀初的民主革命,許多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為了推翻滿清政府,抱著“我不如地獄,誰入地獄”之心,不顧一切,奮勇前行。有的革命者甚至眾叛親離,忍受著敵人、甚至親人朋友給他們帶來的一切痛苦和打擊。
魯迅在《藥》中塑造的夏瑜的原型秋瑾,雖是女流,卻不讓須眉,“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顯示了她堅定的革命信念。
四、 1、了解了作者和背景,我們再從文本入手。本文很明顯是散文詩,散文詩往往通過塑造形象來體現文章的主旨,那么文中塑造了幾個想象?其中最主要的是哪個?
2、既然文中最主要的形象是“俄羅斯姑娘”,那為什么不以“俄羅斯”姑娘為題,俄羅斯姑娘和“門檻”之間究竟有什么聯系呢?你們是怎么想到的呢?
五、 (象征)
其實這種寫作手法我們在初中就已經學過了,還記得嗎?(《白楊禮贊》)
1、 這種寫作手法是什么?象征 忽明忽暗、忽遠忽近的火光象征改革道路曲折而艱難,但光明的前景始終存在。
五、(對話描寫)
那么文中的這些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分別象征了什么呢?我們先從全文最有特色的對話描寫即八問八答中去找。
1、 這一系列的問答大致可分幾層意思?每一層分別講了什么? 或者說娘姑面對的考驗來自哪些方面?
(必須抓住關鍵字詞)
A、來自敵人的考驗 (表現姑娘堅定的信念)
B、來自親友的考驗 (表現姑娘不怕孤獨)
C、來自自身名利和死亡的考驗 (不計名利、不怕犧牲)
D、來自信仰的考驗 (義無返顧、勇往直前)
[插入: 姑娘對聲音的回答都是很干脆,堅決的,惟獨有一處姑娘卻作了停頓,你們發現沒有?她是在什么情況下停頓的呢?這里的“犯罪”我們應作如何理解呢?
俄羅斯姑娘的停頓(“埋下了頭”):“犯罪”著種說法對一個志清高潔的“俄羅斯”姑娘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但她既然決定投身革命,就必然為現存的法律制度所不容,就必然被說成犯罪。”
六、原來俄羅斯姑娘象征了為沙皇專制而英勇斗爭的革命者,那么革命者設置的一道門檻,就是革命者面前的一切阻礙。
3、 理解了“門檻”的象征意義,其他形象所象征的意義就比較容易了——
大樓:革命者追求的崇高而偉大的革命事業。
聲音:革命事業的考驗。
咒罵者:市儈與庸人。
回答者:崇敬革命者的人民群眾。
4、可見本文運用了象征手法,通過一系列形象的塑造歌頌了
革命者為了崇高的理想無私無畏的精神。
六、分角色進行朗讀表演
A----旁白 B----聲音 C-----姑娘
要求:朗誦者對所擔當角色的心理、情感、態度的把握,由此表現在語音、語速、語調諸方面的處理上。
如:對白中的標點符號
又如:對白中的穿插描寫
七、 讀寫結合
1、 不可否認,這是一部經典之作,無論是對俄國還是對中國的民主革命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在1980年,中國已遠不需要革命了,為何中央領導在全國青年代表會上還要號召全國青年再讀《門檻》;1985年,80多歲的巴金又為何重譯《門檻》?(同學可討論,各抒己見)
引導:說明這篇文章有現實意義。那么就請同學門挖掘一下《門檻》究竟有何現實意義?
參考:A、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門檻
B、一個人從事一種事業就象跨進一個門檻
C、一個國家也要邁過一道道門檻
2、 看來你們的想法很多,那就請你們也將“無形”化為“有形”,以“門檻”為題,自選角度,寫一段文字。
屠格涅夫《門檻》原文及賞析
我看見一所大廈。正面一道窄門大開著,門里一片陰暗的濃霧。高高的門檻外面站著一個女郎……,一個俄羅斯女郎。
濃霧里吹著帶雪的風,從那建筑的深處透出一股寒氣,同時還有一個緩慢、重濁的聲音問著:
“啊,你想跨進這門檻來作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東西在等著你?”
“我知道。”女郎這樣回答。
“寒冷、饑餓、憎恨、嘲笑、輕視、侮辱、監獄、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們的疏遠,完全的孤獨?”
“我知道,我準備好了。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擊。”
“不僅是你的敵人,就是你的親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給你這些痛苦、這些打擊?”
“是……就是他們給我這些,我也要忍受。”
“好。你也準備著犧牲嗎?”
“是。”
“這是無名的犧牲,你會滅亡,甚至沒有人……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尊崇地紀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憐惜。我也不要名聲。”
“你甘心去犯罪?”
姑娘埋下了她的頭。
“我也甘心……去犯罪。”
里面的聲音停了一會兒。過后又說出這樣的話:
“你知道將來在困苦中你會否認你現在這個信仰,你會以為你是白白地浪費了你的青春?”
“這一層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進去。”
“進來吧。”
女郎跨進了門檻。一幅厚簾子立刻放下來。”
“傻瓜!”有人在后面嘲罵。
“一個圣人!”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傳來了這一聲回答。
【簡析】
從視覺形象來說,這里有“一座大樓”,有一道敞開的“窄門”,門里有“陰森的黑暗”,有“高高的門檻”,還有一位“俄羅斯姑娘”。
從膚覺的感受來說,黑暗中散發著“寒氣”。
從聽覺的角度來說,大廈里傳出來一個“慢吞吞的不響亮的聲音”。然后是一連串的對答……
隨著閱讀進程的展開,讀者從多種感官中體驗著這首散文詩對心靈的撞擊。屠格涅夫似乎把每個人都帶到了這座令人顫栗的“門檻”前,來聆聽那近乎嚴酷考驗式的問詢。然而,令人感受最深的莫過于那“門檻”內傳出的“寒冷,饑餓,憎恨,嘲笑,蔑視,侮辱,監獄,疾病,甚至于死亡?”的信息。此外,還有“疏遠”、“孤獨”和“準備犧牲”。作家極盡渲染之能勢,幾乎用盡人們可以想象到的所有表現殘酷的詞語。其目的卻在于襯托那位站立在“門檻”前,就要走進來的俄羅斯姑娘。
姑娘,對這一切都“知道”,并“準備好了”。其堅毅與果決已經著實令人欽佩了。可更深一層的痛苦親戚、朋友的打擊,姑娘也能“忍受”。為了把姑娘的形象刻劃得更深刻,文章寫道:“你準備著無名的犧牲嗎?你會滅亡沒有一個人……甚至沒有一個人會尊敬地懷念你。……”但無論如何,姑娘還是要走進這革命的“門檻”。她真的走進來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判(當然這是意料之中的)。我們說,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姑娘,又的確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圣人”啊!這是作家的贊嘆,也是每一個讀者的由衷的贊嘆。
象征,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其表現含蓄與深刻的功力簡直是無可限量的。作家對象征性物象的選擇顯示著作家所獨有的創造性。一個“門檻”隔開了兩個世界;一個“門檻”隔開了兩種人生;一個“門檻”考驗著革命者的勇氣和真誠;一個“門檻”檢驗著一個戰士對世界的認知和對生命價值的判定。“門檻”作為一個可視而又寓含深廣的象征符號,它所啟示給人們的聯想與想象,當是無法窮盡的。象征具有著強烈的藝術魅力。圍繞著“門檻”作家還設計出一系列的象征符號,諸如“女郎”、“重濁的聲音”、“犯罪”、“傻瓜”、“圣人”等,也都賦予了相應的含義。因此,整篇散文詩的意韻是極其豐厚的。
《門檻》教案4
馬新平教學要點:1、理解本文運用象征的方法生動、深刻的揭示主題的寫法。2、學習運用對話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3、學習革命者為了正義和真理,不畏艱險,義無返顧的崇高精神和品格。4、把握形散中的“形式靈活”的特點。教學過程: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1、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等。2、寫作背景:本文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為了紀念俄羅斯女革命家薇拉·扎蘇里奇而寫的。薇拉·扎蘇里奇1878年行刺彼得堡行政官,不幸被捕犧牲。當時,屠格涅夫正旅居國外,消息傳來,他悲痛萬分。這天夜里他做了一個夢,夢醒之后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生字:kǎnzhuózēngshūqīmǐnzàn檻濁憎疏親戚憐憫暫時2、思考:1)本文塑造了一個什么形象?2)作者采用了什么形式來組材?3)主題是什么?三、精讀課文,簡單分析:1、分角色朗讀2、分析:1)作者塑造了一個什么形象?——生動地塑造了一位女革命家的形象。2)從哪些方面具體描寫的?——文中的女郎不怕“寒冷,饑餓,憎恨,嘲笑……監獄,疾病,甚至于死亡”,甘愿忍受“一切的痛苦”和“一切的打擊”;不要別人的“感激”“憐憫”不要“名聲”甘愿去“犯罪”,獻出自己的青春,去作“無名的犧牲”……從女郎錚錚有聲的答話的語調中可以看出,她有著鐵一般的決心和意志。在這位女革命家的身上集中體現了革命家的大無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3)作者刻畫這個女郎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借這個形象的刻畫,贊美了革命家的凜然正氣,謳歌了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與崇高心靈。五、寫作特點:——充分體現了形散中的“形式靈活”1、全部用對話的形式,站在一道門檻前。2、用夢的形式寫,寫夢的情景。3、用象征的手法。4、主題明確集中。六、完成練習
【《門檻》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門檻》說課稿03-11
《門檻》的說課稿范文11-12
屠格涅夫的《門檻》說課稿03-10
《門檻》教師說課稿03-11
關于寫《門檻》說課稿03-10
門檻美文06-13
門檻散文04-15
門檻的作文03-09
門檻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