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圖形的轉動與縮放》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生的《高中信息技術》高二年級教材。《圖形的轉動與縮放》這一課內容就是使學生掌握圖形的轉動與縮放。它既復習了前面所學內容,又為今后的學習做鋪墊。所以掌握了這節課內容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一課時同時也體現了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相結合。通過對圖形的翻轉和旋轉,讓學生了解對稱圖形設計,培養學生從生活中了解美、認識美、體驗美、創造美。正因為作品的創作,它同時培養了學生創造力和思維想象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計算機始終是我們學習、工作的一個工具。設計了這個課時,我不僅僅希望學生通過繪制圖形而學會對圖形的轉動與縮放操作,更希望他們用自己已掌握的計算機操作創造美麗的圖案、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生活創造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想象力,觀察能力,審美觀,動手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創作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重點和難點及其確定的依據
重點:掌握對圖形轉動的操作。難點:圖形翻轉和旋轉概念的區別。
四、說教法及其確定的依據
這節課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務驅動法,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法等。本課就是帶領學生進入一個的情境,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文件的啟示下接受一個個任務,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圍繞教學內容,分散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申重點,難點,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結合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操作,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完成這節課的內容,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說學法及其確定的依據
在這節課中,學生主要采用的學法是模仿性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體現“接受任務——探究學習——嘗試操作——綜合運用”的.過程。
在信息更新如此快的時代,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考慮到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更不是計算機和多媒體。我們把信息技術、多媒體作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工具,但絕不是惟一的工具。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引和“幫助軟件”的提示下完成這節課的任務。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同桌同學相互幫助等方式,自我探索,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設計教學流程如下:(一)激發興趣、布置任務;教師應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形式、多側面地把知識輿給學生,變抽象為具體,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探究學習、落實任務;(三)聯系生活、拓展知識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并通過同學間合作學習、利用學習操作技能,使他們在不間意間學到了知識。
3、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節課中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設計自己想象的事物。在探究中,學生會很驚訝的發現生活中的美。
八、板書內容:
為了把本節課的知識點清晰地反映給學生,我設計了板書,內容扼要,層次分明,層層深入,使學生加深印象。
【高二年級《圖形的轉動與縮放》說課稿】相關文章:
《圖形的轉動與縮放》說課稿范文06-12
《有趣的轉動》 說課稿09-26
《有趣的轉動》說課稿07-10
《有趣的轉動》說課稿11-27
《有趣的轉動》說課稿11-29
關于《有趣的轉動》說課稿03-23
《有趣的轉動》 中班說課稿04-15
科學《轉動的陀螺》說課稿06-13
《物體的轉動》說課稿范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