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元一次方程的說課稿
七年級上冊《認識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北師大版
【說教材】
《認識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運算、代數式的基礎上,首次接觸有關方程的知識,是中學階段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開端,也是今后學習用一次方程組、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是學生體會數學價值觀、增強學數學、用數學意識的重要題材。
《認識一元一次方程》提取于學生的切身體會,其中滲透了數學結構模式思想和歸納、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必備的數學修養和素質。本課時是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課時的內容,設計了切合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主動探究情境中包含的數量關系,體會方程是刻畫實際問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歸納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②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2) 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和體驗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初步認識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建立相等關系,提高思維水平和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讓學生理解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數學問題的嚴密性。
③嘗試在方程建模過程中,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體會數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
②敢于面對挑戰、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豐富的實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現方程是刻畫現實生活的有效數學模型。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說教學方法】
給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使整個數學活動生動活潑、成為一個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有色彩、有動感的畫面,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果。
【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閱讀章前圖
內容1:請一位同學閱讀章前圖中關于“丟番圖”的故事。(大約1分鐘)
丟番圖(Diphantus)是古希臘數學家.人們對他的生平事跡知道得很少,但流傳著一篇墓志銘敘述了他的生平:墳中安葬著丟番圖, 多么令人驚訝, 它忠實地記錄了其所經歷的人生旅程.上帝賜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過十二分之一他兩頰長出了胡須, 再過七分之一,點燃了新婚的蠟燭.五年之后喜得貴子, 可憐遲到的寧馨兒, 享年僅及其父之半便入黃泉.悲傷只有用數學研究去彌補, 又過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出自《希臘詩文選》(T h e G r e e Anthlg)第 126 題
目的:通過閱讀章前圖中的故事,激發同學們探索丟番圖年齡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通過列方程解決問題,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有效地模型。
內容2:回答以下3個問題:(大約4分鐘)
1、你能找到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嗎?
2、你對方程有什么認識?
3、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目的:第一個問題考查學生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的能力,對于解方程這里不做要求。第二個問題意在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方程進行描述,鍛煉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第三個問題強調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尋找等量關系。
環節二:情境引入
內容:與學生共同分析完成課本呈現的五個情境:
(1)小游戲:猜年齡
第一個問題學生可通過算術方法和方程兩種方法解決;
第二個問題只能通過方程解決,體現方程的進步性。
(2)小穎種了一株樹苗,開始時樹苗高為 40 c,栽種后每周樹苗長高約 5 c,大約幾周后樹苗長高到 1 ?
如果設 x 周后樹苗長高到 1 ,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 + 5 x = 100
(3)甲、乙兩地相距 22 ,張叔叔從甲地出發到乙地,每時比原計劃多行走
1 ,因此提前 12 in 到達乙地,張叔叔原計劃每時行走多少千米?
設張叔叔原計劃每時行走x ,可以得到方程: 認識一元一次方程(一) <
【認識一元一次方程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07-19
《認識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范文12-01
認識比說課稿11-08
《比的認識》說課稿03-27
《認識比》說課稿06-19
認識比說課稿11-08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08-26
《認識時間》說課稿08-21
《認識鐘表》說課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