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處》說課稿設計

時間:2021-06-13 12:36:1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巷深處》說課稿設計

  大家好!我說的課題是《小巷深處》,這篇課文的說課程序我打算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評價與反思這幾個方面來展開闡述:

《小巷深處》說課稿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巷深處》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飽含情感的筆墨回憶了養母對我深切的愛。語言淺顯感人,內容貼近學生心理特征,是一篇喚起學生親情教育的好文章。我們可以以此培養學生感受、體驗親情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文無論從情感內容還是從能力培養上,在寫人記敘文的單元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該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的他們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獨立,叛逆心漸強,但事實上又離不了父母的照顧,不理解父母對他們的良苦用心。這正是他們的幼稚之處,也是為人處世膚淺的一面,他們的真情需要熏陶,更需要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學會珍惜親情,感恩生活。

  (三)教學目標

  那么根據教材的整體分析和對學生情況的考慮,我把本節課的三維目標設定如下:

  知識與能力

  初步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用心讀課文,把握關鍵語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量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用文中最動人的情感和最精美的形式來熏陶感染學生,感悟母愛、贊美母愛,進而對父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四)教學重難點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課標也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把“情”字作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從課文中讀懂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2、記敘文是初一學生接觸最多的一種體裁,在前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已初步了解了記敘文的相關知識,但仍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把記敘文寫清楚、寫生動對他們而言就難了,而本文的外貌、神態描寫都有其過人之處。所以我把難點確立為品味文中具體描寫母親的句子,學習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突破口:讓學生尋找文中“我”的情感變化的有關語句,以期引發學生對變化原因的思考和對母親形象的關注。

  (五)教材處理

  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我們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為了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文本,在教材的處理上我做了靈活調整。從文章結尾的情感入手,一步步地點撥引導學生去讀母愛——說母愛——悟母愛——憶母愛——贊母愛。同時努力營造一種濃濃的情感氛圍,讓文學作品的韻味、情感價值充盈整個課堂。為了能達到這種效果,我事先也準備了詩歌《感謝》、歌曲《懂你》等,希望在課堂上能夠恰當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

  我們經常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些理論指導,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來展開教學。

  1、誦讀法:文章不厭百回讀,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特別是一些重點段落,語言典范精美,字里行間飽含著真情,我們應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2、點撥法: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說過:“教師之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乃為善教者也 。”這篇課文我只在需要時稍加點撥,不做過多的分析,還課堂教學幾分空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3、情境設置法: 利用多媒體條件展示圖片,播放歌曲,創設溫馨的教學情境, 活躍課堂氣氛。

  學法分析:

  呂淑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 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進行學法指導,使他們在把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會學”本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有:

  1、自主、合作、探究

  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試圖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討論,交流協作,以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體現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誦讀品味法

  主要是指導學生誦讀品味關鍵詞語和句子,賞析本文典范精美的語言,指導學生以“這句話妙在運用了 描寫方法,寫出了 ”的句式來品味本文描寫人物的寫法,從而初步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讀母愛 說母愛 悟母愛 憶母愛 贊母愛

  (一)關注生活,導入課文(2分鐘)

  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從地震廢墟中那位以愛的姿勢保護孩子生命的母親說起,大愛無言,母愛相同,由地震廢墟中的母愛導入到小巷深處中的母愛。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覺得由此導入新課,從令人感動的圖片入眼,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創設溫馨感人的情境,奠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

  (二)整體感知讀母愛(4分鐘)

  快速閱讀課文,并請同學們找出“我”對家,對母親情感變化的句子。

  (設計意圖:本文語言淺顯明了,學生理解文本難度不大,因此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體驗。同時在這里設置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閱讀課文,做到有的放矢。)

  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我采用了點撥教學法適時點撥學生:

  1、課文的結局令人感動,最后一段,作者說“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我回哪兒?(估計學生都會回答到:我回到了小巷深處,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2、既然說“回來”,那么肯定出去過,我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由此自然引入第二環節——小組交流說母愛

  (三)小組交流說母愛(10分鐘)

  問題一:請同學們找出“我”對家,對母親情感變化的句子。歸納“我”的情感發生了哪些變化。

  問題二:“我”對母親的感情起伏變化,那么母親對“我”又是如何呢?同學們讓我們用充滿“愛”的眼睛去尋找文中母親“愛”我的事例,在小組里面交流并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學生的篩選概括和師生的共同歸納,就基本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四)朗讀品味悟母愛(15分鐘)

  讀完本文,你覺得令你感動的地方在哪里?找到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仔細讀讀,讀出你的感動來!并試著說明感動你的`原因。

  設計意圖:我想這個問題的拋出,一定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的波瀾。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和體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說明感動原因的角度也較多樣,學生既可以從遣詞造句上考慮,也可以從情感因素上回答。從而實現既品讀佳句,又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的教學目標。

  1、具體的事件令人感動。估計大多數學生會說出最后一個事例,那么我們應完成以下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體會最后一個事例是作者的情感高潮,面對現實,年少無知的“我”曾逃避、曾離開,而母親的愛卻一如繼往。表達出了“我”的悔悟,“我”情感的回歸。指導全班同學誦讀品味25-29自然段,體會字里行間飽含的情感,領悟真情。

  2、精彩的語句打動人。因為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語句刻畫了母親的形象,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在這里我對課堂進行了猜想與預設。我猜想初一的學生一般會很容易找出這些句子,但學生往往說不出感動自己的原因。因此,在這里我們應引導學生朗讀并學習品味本文中描寫母親的精彩句子,進而分析表現人物的描寫方法。

  那么在這里我設置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來簡化難點:“這個句子中你覺得哪些詞語運用得很好,它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在學生品味關鍵句子的基礎上,要求同學們以“這句話妙在運用了 描寫方法,寫出了 ”的句式來品味本文描寫人物的寫法。

  示范: “在風中,她的臉是那樣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兒卻是那么挺拔,那么堅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這句話妙在運用了外貌描寫和神態描寫,既寫出母親的痛苦,又寫出母親的堅強。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品味,設置了簡化難點的問題,指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關鍵句子,學習并掌握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抒發情感,并期待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在進行了聽、說訓練的同時又掌握了寫人技巧,在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又巧妙突破難點)

  (五)聯系生活憶母愛(10分鐘)

  其實母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在平常的日子里,不一定非得都是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母愛才感人。細細回想起來,也許只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一聲兒女遠行時的叮嚀,一道過早爬上眼角的皺紋……做兒女的,要善于從這些瑣事中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

  1、引導學生回憶與母親相處中最讓自己的感動的瞬間,重溫感動,體會母愛的溫暖與幸福。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身為母親的孩子,我們將要如何回報母親的深恩呢?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作為語文教師要努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母愛引起共鳴,暢談對母親的回報,這比空洞說教或是讓學生在還沒有體驗、感悟的情況下就站起來“口上談兵”更有利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六)課堂練筆贊母愛(4分鐘)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人間的最愛。最后讓我們以“母愛”為話題,說一句很美的話小結本節課。

  教師示范:母愛是夏日里的縷縷清風,是寒冬里的暖暖陽光。

  (多媒體同時播放滿文軍歌曲《懂你》)結束這節課。

  (設計意圖:用一句很美的話和極富感染力的歌曲結尾,再次營造洋溢著濃濃親情的溫馨氛圍,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母愛、回味母愛,激發學生熱愛母親的感情,堅定學生孝順母親的決心。)

  作業設計:

  1、積累 反復朗讀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并摘抄精彩的語句。

  2、體驗 回家后主動與母親交流,幫母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習作 用一小段文字描繪母親的外貌和神態,要求能突出母親的性格特點。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我在課后作業里設計了這樣的題目:積累、習作、 體驗。讓學生借鑒本文的寫作手法,進行片段描寫,聯系生活加深體驗,也增強動手實踐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巷深處

  盲母 愛 養女

  收養棄嬰 滿足 自豪

  改變性格 時 感

  含辛茹苦 間 情 沉默 回避

  為“我”驕傲 順 線 淡漠 隔絕

  每月送錢 序 索

  忍受孤獨 悔悟 感激

  我的板書設計形象直觀,簡約清晰,它既能幫助學生理清教材知識結構,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評價與反思

  1、我覺得本課的教學設計,能夠緊扣“母愛”這個主題,讓學生理解、感悟、暢談,在說、品、讀、悟、練這五個環節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同時將愛的教育與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使“閱讀語文”與“人性完善”一體化。

  2、我覺得本課最難處理的環節可能是“朗讀品味悟母愛”這個環節,因為它既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又涵蓋了學法指導和知識目標,而學生因為生活體驗、認知角度、個體差異的不同,說明感動的原因可能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教學的隨機性也比較強,需要教師適當及時的引導和歸納,放的開還要收得攏。

【《小巷深處》說課稿設計】相關文章:

小巷深處說課稿10-23

《小巷深處》說課稿07-23

小巷深處說課稿06-12

小巷深處說課稿07-04

小巷深處說課稿11-03

《小巷深處》說課稿范文10-25

《小巷深處》說課稿范文05-28

《小巷深處》說課稿范文09-09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07-0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一区vr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 | 日本a∨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日本韩国欧美国产一级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