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芽兒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筍芽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文章語言精美,角色鮮明,富有童趣。在作者的妙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溫柔的春雨姑娘,嗓音粗重的雷公公和慈愛的竹媽媽,這些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春天來了,細雨沙沙,雷聲陣陣,桃紅柳綠,紫燕紛飛,陽光明媚,春雨姑娘低聲喚醒沉睡的筍芽兒,雷公公高聲呼喚伸著懶腰的筍芽兒,嘮嘮叨叨的竹媽媽關心著筍芽兒,溫暖的太陽照射著筍芽兒,筍芽兒從沉睡到蘇醒,從一個勁地向上鉆到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這篇文章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第一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內(nèi)容都與描寫春天有關,這一單元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能夠運用朗讀技巧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因為有了前兩課的訓練,再加上這一課內(nèi)容豐富,貼近生活,語言優(yōu)美,情感充沛,所以,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nèi)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培養(yǎng)語感,做到朗讀與理解感悟相結(jié)合,做到文道結(jié)合、讀寫結(jié)合,講練結(jié)合,為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說學生
二年級的兒童具有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能借助拼音獨立閱讀,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具有睡覺、被喚醒、撒嬌、高興、穿衣服、盼望長大的生活體驗,大部分學生見過竹子,但是見過筍芽兒的卻很少。
三、說教學目標
我結(jié)合這篇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學會朗讀的方法;通過學生多聽多讀多想,提高他們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朗讀,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激發(fā)學生讀童話故事的興趣,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難點是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并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四、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與學法:
1、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
2、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倡導自主嘗試,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發(fā)言,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學生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xiàn)班級優(yōu)質(zhì)資源的共享。
4、通過粗讀、精讀、賞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yōu)化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五、說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采用電教手段,綜合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一)看竹子生長錄像: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觀看錄像,既欣賞細雨蒙蒙、春雷轟轟、桃紅柳綠、鶯歌燕舞、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美景,也觀察筍芽兒從黑糊糊的地下破土而出,脫掉層層筍衣,最后長成修長挺直、健壯蒼翠的竹子的過程。同時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沉浸于歡樂的春天的景象中,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
(二)聽配樂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錄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感情,掌握朗讀技巧。
(三)看圖片,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配合教學進程,出示竹子四個生長階段的圖片,第一張是筍芽兒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第二張是筍芽兒一個勁地向上鉆,第三張是筍芽兒終于鉆出了地面,第四張是筍芽兒長成了健壯的竹子。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誘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厭學為樂學。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導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竹子生長的錄像,讓學生說說竹子是怎樣長成的。接著出示“筍芽兒”圖片,讓學生從圖中認識“筍芽兒”是什么樣兒的。然后,啟發(fā)學生:小小的筍芽兒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nèi)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么一天天長大的嗎?隨機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好奇地走進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讀完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三)學習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首先,我讓學生把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多讀幾遍。
接著,同桌互讀互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
然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識字的方法,并進行組詞練習。
(四)多元閱讀,以讀代講。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fā)情感、培養(yǎng)語感。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做到正確、流利,不丟字,不添字。
2、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體會情感。
我通過質(zhì)疑問難,啟發(fā)學生思考,例如:春雨姑娘是怎樣喚醒筍芽兒的?雷公公是怎樣呼喚筍芽兒的?筍芽兒聽了是怎樣表現(xiàn)的?竹媽媽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筍芽兒鉆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她說了什么?她在誰的幫助下長成了一棵健壯的竹子?她自豪地說了什么話?你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體會到了什么?文章中寫到“筍芽兒一個勁地向上鉆”,通過同義詞對比,讓學生體會“鉆”這個詞的豐富表現(xiàn)力。
3、聽朗讀示范,掌握朗讀技巧。
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畢竟有限,在讓他們大膽嘗試之后,教師還須作相應的指導,讓他們能讀出文中包含的豐富情感,使朗讀更有感染力。所以,在學生精讀課文之后,我就播放配樂課文朗讀錄音。朗讀示范語音標準,富有感情,學生一邊聽一邊看書,既能對課文內(nèi)容有更真切、更形象的美感體驗,又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朗讀與示范朗讀存在的差異。然后,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他們的朗讀水平得到提高。
4、分角色朗讀,入情入境。
我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讀出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媽媽、筍芽兒等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讀出筍芽兒“撒嬌”、“高興”、“自豪”時的不同語氣,這里我不作過多的講解和要求,只要學生能大膽嘗試,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我就給予肯定和鼓勵。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后,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角色表演讀課文,再通過小組推薦,請四位同學上臺帶頭飾表演春雨姑娘、筍芽兒、雷公公、竹媽媽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本中的角色,既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又能培養(yǎng)他們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
5、配樂齊讀,感悟語言。
學生經(jīng)過自由讀、精讀、賞讀、分角色表演后,朗讀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此時再讓他們在背景音樂中展開想象,自由發(fā)揮,張揚個性,齊聲朗讀,實現(xiàn)情感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朗讀與理解的融合,進而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
七、說課堂作業(yè)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要能寫自己想說的話,能寫想象中的事物。所以當學生學習了這篇優(yōu)美的童話散文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他們寫話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我安排學生寫幾句自己非常想說的話,或著用口頭、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老師先示范,學生再實踐,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 “作品”,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要他們敢于實踐,我都給予充分的鼓勵,而不作過高的要求。
八、說課后作業(yè)
在課后,我設計了三項實踐活動。
1、摘抄課文中和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2、去書店或上網(wǎng)查閱有關筍芽兒的資料,或者在大自然中觀察筍芽兒,畫一組筍芽兒簡筆畫,并配上文字說明。
3、書寫三遍生字。
【筍芽兒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筍芽兒說課稿11-04
《筍芽兒》的說課稿07-02
《筍芽兒》說課稿08-07
筍芽兒說課稿11-10
《筍芽兒》說課稿范文10-30
人教版筍芽兒說課稿03-08
筍芽兒課文的說課稿06-12
《筍芽兒》說課稿范本05-30
筍芽兒說課稿范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