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雪尋梅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踏雪尋梅》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踏雪尋梅》說課稿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踏雪尋梅》說課稿 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音版第十五冊第六單元《冬之韻》中的《踏雪尋梅》。
我說課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冬之韻”,教學時間正值元旦和新春佳節來臨前夕,此單元在特定環境中——冬天(或者是下雪天),容易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對音樂的理解結合起來,更易把學生帶到歌曲的意境中,激發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創造力。《踏雪尋梅》教學是我在此單元中設計的第一課時,為帶變化再現的二段體,是一首簡短而高雅的藝術歌曲,表現了騎驢賞花、怡然自得的情緒。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出發,我制定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感受歌曲時代風格和高雅意境,能對歌曲表現的畫面展開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動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現力的歌聲再現歌曲意境。
3、能對歌曲的歌詞、旋律進行賞析,并在聆聽、比較、表現、創編等活動中充分體會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從教學目標不難看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生動的演唱來表現歌曲的高雅意境。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是體會歌曲的強弱對比,連音與斷音的對比,附點與非附點的對比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并即興為歌曲創作伴奏,陪襯聲部。
教具:為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我選用鋼琴、多媒體課件、(雙響筒、三角鐵、碰鈴等)打擊樂器來進行輔助教學。
二、說教法:
本課中我是采用以下教法來進行教學的—情境導入法預設懸念法談話討論法節奏律動法圖譜示意法對比演示法。
三、說學法:
學生將通過以下方法展開學習,視覺圖像法聯想想象法模仿伴奏法對比聽賞法模擬演唱法合作討論法。
四、說教學過程:
這一部分,也是我說課的重點部分。
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1、情境導入。
2、新課學習。
3、創造表現。
4、拓展延伸。
學生在《鈴兒響叮當》的歌聲中走進教室,由老師帶領隨音樂邊跟唱邊做律動。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易于教學環節展開。
1、情境導入。首先,教師播放課件:展示一組冬季的風光圖,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沖擊感受冬天的美。隨后出示:雪過天晴,白雪皚皚,紅梅怒放的畫面,問:“畫面中描繪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見,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有關雪和梅花的詩詞,之后師小結:課件播放叮當聲錄音片斷,聽后讓學生談感受,并出示叮當聲的歌譜,讓學生用輕快的聲音隨琴練唱。此環節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冬之韻的意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為新課學習做下良好的鋪墊。
2、新課學習。
(1)聆聽感受:完整的聆聽歌曲《踏雪尋梅》,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及意境美。
欣賞完后教師引導學生談感受,例如:歌曲的情緒是歡快的,悠閑的,怡然自得的等。
(2)多次聆聽,學唱歌曲:
簡單介紹詞曲作者,并指導學生按節奏隨《踏雪尋梅》的伴奏音樂讀歌詞,同時解決其中的`生僻字“霽”和“灞橋”的讀音及詞意。
學生再次聆聽歌曲,課件出示整首曲譜,師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曲式為帶再現的二段體,引導學生分析感受B段的哪一樂句與A段的曲調有相似之處?
學生聆聽教師范唱歌曲,這時教師請學生用之前練過的“叮當”聲為老師演唱的第一部分伴奏。
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跟琴輕聲的演唱歌曲。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合作,找出問題,發現難點,教師予以及時點撥。如:騎驢灞橋過的騎字輕巧的一帶而過,強拍落在驢字上,好花采的瓶供養,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的聞了花的香味,感嘆的唱出好字。在休止符處采用“向外張望,聞花香,聽鈴聲”節奏律動的方法,來解決本句的難點。
(3)歌曲演唱處理,情感體驗。啟發學生找出歌曲中的力度記號。并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感受力度記號,師生一起探討四句“響叮當”的力度處理,用漸強來表現驢子由遠及近,探討歌曲每部分的演唱情緒,跟琴演唱加以鞏固。
此環節讓學生通過多次聆聽體驗音樂,達到會唱,唱準歌曲的目的,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師生合作解決難點,建立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審美體驗中,注重挖掘歌曲的情感,聲音的表現,培養學生良好的唱歌習慣。
3、創造表現:此環節充分運用合作討論的方法,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首先,我播放合唱《踏雪尋梅》讓學生欣賞,激發學生創作欲望。學生加入打擊樂器表現音樂。
教師指導學生加入二聲部練習,女生唱第一聲部,男生唱第二聲部,教師引導學生要注意聲部間的和諧統一。學生分組討論四句“響叮當”的唱法,采用分組遞進的方式表現驢兒由遠走進的清脆的鈴聲。教師指揮學生練唱。
4、拓展延伸:拓展欣賞喜劇小品《踏雪尋梅》再次鞏固歌曲,并讓學生欣賞一首關于雪的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拓展升華了本課的內容。
結語:總結概括教學內容,并鼓勵學生課下搜集描繪冬天的詩詞以及歌曲。最后,學生再次隨著《鈴兒響叮當》的音樂聲拍手走出教室,在歡樂情緒中結束本課,令人回味無窮。
本課的設計理念:本節課是一節音樂唱歌課,以音樂為本體、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本課教學過程設計合理,方法靈活多樣,做到有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重、難點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在欣賞、歌唱、表演、比較、創編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學習音樂、表現音樂。做到了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老師!
《踏雪尋梅》說課稿 2
一、說課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四年級的歌曲教學中,通過歌曲的演唱,揭示歌曲的主題思想,啟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有感情的演唱,并受到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教育,通過歌曲的演唱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借助生動的形象,把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中。
根據教學時間的安排,教授第八單元時,正值元旦和新春佳節來臨,本單元主要著眼于人與自然。編寫的歌曲意在讓學生感受冬天的意境,產生對冬季大自然的興趣,不畏嚴寒。《踏雪尋梅》是意境高雅的藝術歌曲,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綻放,吐艷枝頭。千百年來人們贊美這樣的雪梅精神。歌曲表現了雪天騎驢賞花,怡然自得的情緒。歌曲為兩段體結構,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整首歌曲風格統一,旋律明快流暢,瑯瑯上口。
二、教學目標
1、能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踏雪尋梅》,體會歌曲的美好意境。
2、嘗試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感受歌曲《踏雪尋梅》。
3、通過演唱踏雪尋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對歌曲表現的畫面展開美好而豐富的想象。
三、教學重點
1、斷音的唱法和前半拍休止的唱法。
2、能用輕快活潑、豐富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3、四個“響叮當”處的演唱及處理。
四、教學難點
1、漸強漸弱的的演唱技巧。
2、“騎驢”和“好花”這兩個一字多音高節奏的準確把握。
3、歌曲中大量休止符的正確演唱。
五、說教法和學法
運用形式多樣的方法促使孩子們在充分的體驗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獲得方法、技能的領悟。針對以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視覺圖像法、聲勢律動法,對比聽唱法,示范演唱法。
學生的學習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將通過以下方法展開學習:談話法、聽唱、內心感受法,跟琴模唱法等。
具體有:
1、借助多媒體課件,設境悟情,以情激趣,利用情境導入法,開拓思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2、節奏在一首歌曲或樂曲中,相當于人的骨架,很好的掌握了節奏,也是歌曲學習的成功的重要之路。《踏雪尋梅》中前半拍的休止節奏教難掌握,我準備在教學中開展創造性活動,利用肢體語言,更好的掌握節奏。
3、在新授歌曲環節中,我主要采用視聽法,跟琴學唱法,比較法等進行教學。通過教唱能使學生真正成為主體,自覺主動的學習。
六、教學準備
串鈴、碰鈴、雙響筒、多媒體、鋼琴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感悟,體驗雪的美
師:冬天來了,同學們或許并不喜歡,因為它的寒冷促使我們對春天或者夏天非常向往,但是冬天美麗的雪景,讓我們產生了對它的留戀和喜愛。老師給天給大家找來了一些冬天雪景圖,我們來一起欣賞。
(1)、在音樂《踏雪尋梅》伴奏音樂中師出示美麗的雪景圖,學生交流感受。(通過在音樂中欣賞雪景,讓學生在看、說的過程中體驗雪后大自然的美)
(2)、師:啊,多美呀!多么潔白素雅的美!天寒地凍、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種花卻在傲雪怒放、幽香襲人。這是什么花?(梅花)(出示梅花圖)
(3)、“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從古到今,人們總是把梅和雪聯系到一起,踏著皚皚白雪,聞著幽幽花香,真是別有一番情趣。這么美的景色難免會吸引不少的游客。聽,遠處傳來了一陣鈴鐺聲,小朋友們正騎著小毛驢向我們走來,讓我們跟著他們一起去踏雪尋梅吧!(出示幻燈片,初聽《踏雪尋梅》)
(二)、新課教學
(1)、初聽范唱《踏雪尋梅》,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①師問:這首《踏雪尋梅》把你帶到了哪里,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②師介紹歌曲的詞曲作者。
師:這么美妙動聽的歌曲是由我國著名曲作家黃自在三四十年代創作的一首著名的歌曲。它的誕生影響了幾代人,至今還廣為傳唱。
(2)、復聽歌曲
①師范唱。
師:優美的旋律讓我回味無窮,老師也想給大家唱一唱,同學們,你們仔細聽,并且考慮:你覺得歌中哪一句可以體現人們騎驢賞花時高興的心情?
(四個“響叮當”)
②學唱該句。
師:驢子脖子上的鈴鐺叮當作響,它發出的聲音是沉重的還是清脆的?(揭示斷音記號的作用,并且師用對比法范唱該句,讓學生體會還應該用短促的聲音來唱)
師引導學生用輕巧而短促的聲音演唱該句。
③處理該句情感
師:小毛驢從遠處高興地向我們奔馳而來,你們覺得鈴鐺的聲音是怎樣的?(由弱到強)用你們美妙的聲音表現出來。
(3)、完整學唱歌曲
師:你們美妙的歌聲仿佛讓我真的看到了小毛驢高興的向我們奔馳而來,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一起把這首歌曲完整的學唱。
①師解釋歌詞中“霽”和“壩橋”的讀音和意思“霽”ji,讀四聲,指雪后放晴。“壩橋”指有扶手的.石板橋。
②“騎驢壩橋過”的“騎”輕巧的一帶而過,強拍落在“驢”上。為了準確唱準“騎驢”前面的休止,可在騎驢處加上讓嘴巴發出“咯”的聲音,然后馬上接下去唱。
②“好花摘得供瓶養”,休止的好比和孩子們停下來深深地聞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嘆地唱出“好”字。
(設計意圖:這是教學的重難點部分,幫助學生在琴的攙扶下按節奏、旋律正確演唱,其中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這可為學生創設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4)、處理歌曲
歌曲中出現了很多表情記號:(出示幻燈片)
①歌曲開始有一個“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敘事性的口吻來演唱。
②四個“響叮當”下面都有斷音記號,要怎樣唱?(短促跳躍,力度表現驢兒由遠及近的清脆鈴聲)
③“好花摘得供瓶養”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強,感嘆地抒發情感。
(三)歌曲表現與拓展
師:雖然騎驢賞花的情景離我們比較遙遠,但是同學們優美而輕快的歌聲把我們帶進了這高雅而美麗的意境。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打擊樂器,我想讓你們用這些樂器給歌曲伴奏。
1、出示打擊樂器:串鈴、碰鈴、雙響筒。
提出問題:如果讓你用打擊樂器來表現這首《踏雪尋梅》你將會選擇哪件打擊樂器,你想表現什么?
2、各樂器的表現:
開頭兩句雙響筒表示;四個“響叮當”采用男女生接口唱。“騎驢……”和“好花……”用搖鈴表示。
3、請個別同學伴奏,其他同學分角色演唱歌曲。
4、加入打擊樂器隨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加入打擊樂器的音樂實踐,指導學生體會歌曲的高雅意境以及用生動的演唱來表現它。)
(四)、欣賞現代版的《踏雪尋梅》
師:經典的歌曲總是讓人百唱不厭,這首《踏雪尋梅》也被眾多歌手翻唱過,今天我給大家找來了歌手陳慧琳演唱的《踏雪尋梅》,一起來聽一聽。
聽陳慧琳演唱的《踏雪尋梅》
提問:你認為,這首歌曲與我們學唱的《踏雪尋梅》風格上有何不同?
(五)、總結
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歌曲《踏雪尋梅》,而且也感受到了歌曲所表現的一種高雅的意境和淳樸的生活情趣。自古以來,人們對雪情有獨鐘,請同學們在課后不妨上網搜索一下有關雪的歌曲和描寫雪的詩歌,還可以畫畫美麗的雪景圖,相信大家會從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踏雪尋梅》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踏雪尋梅》是人教版中學音樂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冬之韻》的一課。歌曲《踏雪尋梅》是帶再現的二段體,是一首短小精煉、意境高雅的藝術歌曲。表現了少年騎驢賞花、怡然自得的情緒。四次“響叮當”用跳音來表現,生動地描繪了驢兒頸上的小鈴聲。整首歌曲風格統一,旋律與歌詞的配合恰到好處,唱起來十分流暢、親切。歌曲中運用了強與弱、連音與跳音、符點與非符點等多種對比表現手法,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領悟和表現歌曲的意境。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水平,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出發,制定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情感目標:演唱《踏雪尋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對歌曲表現的畫面展開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對冬天產生濃厚的興趣。
2、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用輕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能根據力度記號對歌曲進行力度的處理,正確掌握跳音的演唱方法。
3、方法目標:學生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造力。
(三)教學重難點:
1、能用輕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踏雪尋梅》。
2、認識跳音記號,正確地掌握其演唱方法,四個“響叮當”處的演唱及處理。
3、用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
4、歌曲中弱起小節和休止符的正確演唱。
(四)教具:
鋼琴(電子琴)、多媒體、三角鐵、雙響筒、響板、沙錘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以激發興趣來導入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音樂,體驗美感。
具體的教法有:
1、情景導入法:
2、講授法:
3、預設懸念法:
4、對比演示法:
5、節奏律動法:
三、說學法:
在本節課中,學生們將在聽、唱、動、創造中反復感受歌曲的情緒及意境美。他們將通過以下方法展開學習:
1、整體感知法:
2、模擬演唱法:
3、對比聽賞法:
4、模仿伴奏法:
5、聯想想象法:
6、實踐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師: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組圖片,請同學們看看畫面中描繪的是什么景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視覺上感受】
2、師:梅花傲雪斗艷、凌寒獨開,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精神啊!它為沉寂的冬天增添的了一抹顏色、一片生機。難怪,古今的文人墨客都為之揮筆灑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繪梅花和贊頌梅花的詩句和歌曲嗎?【學生說說詩句和歌曲,感受梅花的堅貞與不屈的精神】
3、今天,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一首描繪冬天賞梅的歌曲,讓我們和小主人公一起“踏雪尋梅”吧!【導出新課】
(二)新授:
1、老師為同學們演唱這首歌曲,同學們想想歌曲描繪的是怎樣一副畫面?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歌曲的速度如何?【初步感受歌曲,體會歌曲的情感】
2、作者介紹:這首歌曲是由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和他的學生共同創作的。介紹詞、曲作者及代表作品。【了解詞曲作者】
3、師:這么歡快的歌曲大家想不想一起來唱一唱?我們一同用“LU”來模唱歌曲的旋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同來學唱歌曲】
4、老師用不同的節奏來模唱歌曲的第一句,同學們聽聽哪種適合這首歌的情緒?【對比的方法發現模唱時出現的錯誤】兩種演唱的區別在哪?休止符的作用是什么?【引導學生找到休止符并總結休止符的作用】
5、我們再來完整的模唱歌曲的旋律,注意休止符的地方。
6、按節奏來朗讀歌詞,注意16分音符和連音的正確節奏。【正確掌握歌曲的節奏】
7、我們試著把歌詞填進去,隨琴演唱歌曲。
8、我們再來聽一聽歌曲,看看歌曲中有哪些特殊符號?歌曲的力度怎樣處理?【再次聆聽,感受歌曲的情感處理】
①強弱的處理,找到歌曲中強弱記號,試著唱一唱。
②同學們聽聽,老師演唱時重音在哪?“騎驢灞橋過”這一句唱出少年怎樣的心情?“騎”字輕巧的一帶而過,強拍落在“驢”上。
③四處“響叮當”上標有跳音記號,介紹跳音。師:歌曲中四個“響叮當”是描繪什么聲音的?少年騎著驢兒由遠及近的來賞梅,這鈴鐺聲應該是怎樣的?我們分組來感受一下。
④歌曲的最后一句表達了什么情感?介紹弱起小節,好似深深的聞花香一般,感嘆的唱出詞句。
9、我們隨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0、加上身體的律動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樂實踐:
1、同學們想想我們可以用哪些打擊樂器為歌曲配伴奏呢?你會選擇哪件樂器為歌曲伴奏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同學們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請同學到前面為歌曲編配伴奏。
(四)小結:雪映梅花是天景、踏雪尋梅是人趣!就讓我們在《紅梅贊》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在這節課中深深的感悟到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綻放的那種堅貞與不屈,也祝福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具備梅花的這種品質
《踏雪尋梅》說課稿 4
一、說設計思路
本課是第六單元中的一個課題,我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深挖教材,以復習為切入點,側重于基礎技能和技巧的鞏固,強化學生的動手和小組合作能力,在學生基礎技能和技巧的鞏固方面作一個嘗試。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教材選自人音版八年級15冊第六單元冬之韻中的兩首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踏雪尋梅》,這是兩首旋律優美、格調清新高雅的歌曲,唱出了冬天之韻味,唱出了冬天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把冬天一幅幅至純至美的景色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給我們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
2、教學目標
初二的學生已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音樂作品,對事物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和感受,音樂的基礎技能和技巧有一定的積累,并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對音樂的感受,體驗冬之韻,以樂觀的精神對待自然、對待生活。
(2)復習《踏雪尋梅》,制作打擊樂器并創作簡單旋律。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集體合作能力。
3、教學重難點
音樂是抽象的,雖說學生學習音樂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基礎,但實際操作中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感悟冬之韻,制作樂器和創作簡單旋律,作為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三、說學情
初二的學生對音樂作品,具備一定的感受能力,加上多媒體展示的畫面,對他們感悟冬之韻有一定的幫助;他們本身具有的動手能力和原有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師的引導示范、小組合作的智慧,對難點的突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說教法
根據音樂課要讓學生多聽多練多體驗的特點,我自制電腦課件,采用啟發講解法、示范演練結合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上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引導、啟發、激勵學生,從而利于達成教學目標。
五、說學法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制作畫面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全方位地感悟音樂。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把學生分成三個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主動的有效地參與實踐創作,并協同解決實踐創作中的問題。
六、說教學程序
1、播放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導入課題。
這是啟動環節,學生通過欣賞視頻,設置問題:
(1)歌曲怎樣描繪雪?
(2)你看到了怎樣一個冬天?
學生說說冬之韻,初步感悟歌曲描繪的冬之韻。
2、為了讓課題得到拓展,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文學作品所描繪的冬之韻,我讓學生找找相關的詩句,發現所描繪的共同點:以詠梅為主,主要是冰雪的潔白無暇、晶瑩剔透;臘梅的不畏嚴寒,笑傲風雪。隨后,我摘選了幾首詩詞,讓學生概括冬之韻:冰雪的潔白無暇、晶瑩剔透;臘梅的不畏嚴寒,笑傲風雪。從而突破難點。
3、復習歌曲《踏雪尋梅》,尋找音樂的源泉。讓學生復習演唱歌曲,加入打擊樂,進行伴奏,并設置問題:歌曲中的哪一句出自我們生活中的聲響?這一問題的提出對下一環節的順利進行有著提示作用。
4、拓展思維,動手作一作。這一環節中有兩項活動。
活動1、利用玻璃杯、碗等制作有音高的打擊樂器。
活動2、用“1、2、3、5、6”五聲音階為下面詩詞創作簡單的旋律。
第一首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第二首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第三首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
三個學習小組任抽詩詞一首,以下列節奏
4∕4××××∣×―――︱××××∣×―――︱
××××∣×―――︱××××∣×××―‖
創作簡單的旋律,填上以上詩詞,唱一唱。
在活動開始前,我展示制作好的玻璃杯樂器,向學生講解制作的方法,加入不等量的水,得到不同音高的玻璃杯樂器。然后我把學生分為三個學習小組,在實踐操作前進行講解、示范。在學生實踐時,我在學習小組間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引導、激勵學生,從而使難點得以解決。
5、學生展示與評價,我讓學生展示作品,并讓他們進行自評和互評,最后我概括,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指出不足和改進。
6、在課堂小結中,我讓學生先小結,我再概括:大自然的美景,美不勝收,我們要用心才能感悟;生活中的音樂,妙不可言,我們要用心才能聆聽。
七、課后反思
本節課,我作為一種新的嘗試,獲得一定的效果。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的勁頭很足,始終帶著濃厚的興趣在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得到展現。但在學生作品展示這一環節時,沒有讓學生演唱自己的音樂作品,使學生的成就感沒能充分地體現。
【《踏雪尋梅》說課稿】相關文章:
踏雪尋梅說課稿04-07
踏雪尋梅教案03-14
踏雪尋梅作文11-15
踏雪尋梅歌詞03-29
《踏雪尋梅》教學反思02-27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05-02
《踏雪尋梅》教學反思04-07
踏雪尋梅教學反思01-21
音樂教案:《踏雪尋梅》09-16
《踏雪尋梅》教學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