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說課稿 1
《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是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五單元“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中的例3,原教材安排與例1、例2合并成一節課,教學例3時,先把3/4等5個分數化成小數,接著把5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最后發現并歸納出結論。如果按照這樣的安排,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比較平淡、枯燥、抽象,無法突現出分數和有限小數的這個關系的規律性,也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缺乏靈活性和探究性,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本節課我只安排例3這部分內容,重點突出:一個最簡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的.這個規律,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對為什么要分解分母的的質因數及結論中“一個最簡分數”的出現不會感受到突然,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掌握住的規律才是“牢固的規律”,才是“理解的規律”。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1、 知識性目標:使學生掌握一個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并能應用規律靈活、熟練地進行判別。
2、 發展性目標: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新性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小組合作等學習策略的應用,激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學模式的更新
本節我選用了“猜想——探究——發現——引伸”的教學模式來教學。以猜想提出為起始,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動”,檢驗——質疑——發出1——舉例——質疑——發現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學生的“親歷性”,即知識讓學生去探索,規律讓學生去發現,結論讓學生去歸納,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學力和發展性學力,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不僅掌握規律,還學會數學的思想。
三、教學內容的創新處理及教學過程
1、 提出問題————“猜”
創設: 老師能一下子“看出”練習題中哪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情境,與學生做練習計算的費時費勁對比,讓學生知道可以用“看”的方法,判別一個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讓學生猜一猜:老師能判別的方法是看什么,怎么看?
2、 自主探究————“探”
⑴給學生自由的猜想與討論:
看什么?(分子) 怎么看?
(分母) (奇數、偶數、質數、合數?)
⑵過程分兩塊:
一探一發現:是在學生發現發看分母的基礎上,引導討論到底看分母的什么特點?(老師必要時加以引導,使學生探索中獲取新知:一個分數,分母中含有2或5兩個質因數外,不含有其他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
二探二發現:讓學生在再舉的例證中檢驗、修改得出一個分數必須是一個最簡分數。
學生參與了探索規律的全過程,體現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創新精神。
3、 引伸問題————“引“
讓學生討論⑴:
為什么一個最簡分數,分母除2和5外,不含有其它質因數,這個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反之,這個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呢?
在這個環節里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高潮,體現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所在。
討論⑵:一個最簡分數里所含的質因數2、5的個數與它化成小數時,所得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呢?
這題僅做為課后的思考題,讓我們學生的思維能延續拓展到課外去,使學生永保一顆求索的心。
《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說課稿 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是數與代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不僅是學生理解小數與分數相互轉換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深化對分數和小數本質的理解,為后續學習復雜的數的運算和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數和小數的基礎知識,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轉換。但是,他們可能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深入的理解,特別是對于分數能否轉化為有限小數的條件,可能還缺乏清晰的認知。因此,本節課需要通過直觀操作和邏輯推理,幫助學生揭示這一規律,培養他們的數學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分數轉化為有限小數的條件,即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和5的分數能化為有限小數。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嚴謹的數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分數轉化為有限小數的.條件。
難點:理解并應用這一條件進行分數與有限小數之間的轉換。
五、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生活實例,如購物時遇到的價格標簽,引出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激發學生興趣。
新知探究
活動一:動手操作,學生將一系列分數轉換為小數,觀察哪些分數能轉化為有限小數,哪些不能。
活動二:小組合作,對能轉化為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進行分析,尋找共同特征。
教師引導:總結學生發現,介紹質因數的概念,明確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和5的分數能化為有限小數。
鞏固練習
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包括直接判斷、轉換練習和實際問題應用,鞏固新知。
拓展提升
探討特殊分數(如循環小數對應的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拓寬學生視野。
總結反思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分享學習心得,教師總結分數與有限小數關系的核心要點。
布置作業
設計實踐性和思考性并重的作業,如尋找生活中的分數與有限小數轉換實例,或探究其他類型分數與小數的關系。
《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說課稿 3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小學數學教材(具體年級根據實際情況填寫),主要探討分數與有限小數之間的關系。這是學生學習小數和分數轉換、理解數的性質的重要一環,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其他領域如代數、幾何等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能夠識別哪些分數可以轉換為有限小數,理解轉換的規則,并能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面對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概念和簡單運算,以及小數的讀寫和簡單計算。然而,對于分數與小數之間深層次的關系,特別是哪些分數能轉換為有限小數,學生可能還存在疑惑。因此,需要通過直觀演示、邏輯推理和實踐操作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分數轉換為有限小數的規則,能夠準確判斷一個分數是否能轉換為有限小數。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分數轉換為有限小數的規則。
難點:理解規則背后的數學原理,即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和5的分數能轉換為有限小數。
五、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展示分數與小數轉換的過程,幫助學生形成直觀認識。
分組討論法:將學生分成小組,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索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
實踐操作法:設計一系列動手實踐活動,如制作分數卡片,讓學生親自操作,加深理解。
歸納總結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自己歸納出分數轉換為有限小數的規則。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如商品價格表示,引出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激發學生興趣。
新知探究:
利用多媒體展示分數轉換為小數的'例子,引導學生觀察規律。
分組討論,學生嘗試將不同的分數轉換為小數,記錄結果。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哪些分數能轉換為有限小數,探索背后的數學原理。
鞏固練習:設計一系列練習題,包括判斷題、選擇題和計算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
總結提升:師生共同總結分數轉換為有限小數的規則,強調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和5的重要性。
布置作業: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業,如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分數與小數轉換的例子,或者設計一些分數轉換為小數的題目,供同學間相互練習。
七、板書設計
標題: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
關鍵概念:分數、有限小數、質因數、轉換規則
規則總結: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和5的分數能轉換為有限小數
示例:通過具體例子展示轉換過程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直觀演示、分組討論、實踐操作等多種教學方法,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同時,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索,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說課稿08-13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08-06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05-03
分數與除法關系說課稿08-31
小學數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09-06
《分數乘分數》說課稿10-24
《分數乘分數》說課稿08-31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案10-09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案精選10-11
分數乘分數說課稿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