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學不退位減法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52至53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的退位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筆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以后學習多位數減法的重要基礎。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三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情景的創設,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礎上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說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筆算三位數不退位減的算理,能正確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說教學難點:理解三位數減三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四、說教法
針對本節課抽象性較強,算理比較復雜,而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教學時應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探究新知。教師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等,并使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為一體。
首先出示舊知,以回憶只是為目的,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后出示大家熟悉的動畫片人物——藍精靈圖片,喚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激發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算法,爾后通過直觀演示,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過豐富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其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五、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本課力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動手操作,充分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觀察分析,感知比較,合作交流,總結反思,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時滲透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六、說整體設計思路
本節課遵循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獨立探究、解決問題——鞏固練習、實踐應用的學習思路。首先創設藍精靈帶領大家一起探究新知的情景,提出問題:“還剩多少本”?,計算完了又問:“計算出結果后,用哪種方法證明差是否正確?”教師進行恰當的講解和演示從而使學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最后通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形成技能。
七、說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為此,我出示藍精靈圖片的播放讓學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滿了無比的自豪,他們的思維自然會進入一種積極的準備狀態,從而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
2、獨立探究、解決問題
奧蘇伯爾曾經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也掌握了豎式的.寫法,所以這兒首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在練習中,學生遇到了困難:“計算出結果后,用哪種方法證明差是否正確?”這個問題正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被喚起,開始進入深入的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數學課程標準》又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時候,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學生展開獨立探究,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展示算法的多樣化,以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時,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然后通過學生觀察比較,教師講解以及學生練習的方法,讓學生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3、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有效的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手段。因此本節課我分三個層次來設計練習,即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4、課堂總結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并提出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使所學知識形成有機的整體。
八、說課后反思
本節課通過創設生動的情景,展開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探究中冷靜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積極思辨,在生生、師生對話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不退位減法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退位減法說課稿03-12
《20以內退位減法》數學說課稿02-10
小學數學《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02-10
小學數學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02-10
20以內退位減法數學說課稿02-06
20以內退位減法小學數學說課稿02-02
《20以內退位減法》小學數學說課稿02-09
小學數學《20以內退位減法》優秀說課稿02-10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