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數說課稿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及作用:《近似數和有效數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第五節的內容。近似數與準確數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類數,近似數在實際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且當一個大數的近似數的精確度用有效數字表述時,就需要采用科學記數法,因此近似數的內容與乘方也有一定的聯系,故而放在本章學習。本節內容是有理數運算的一部分,因此,在有理數運算及以后所學的實數的運算中對運算數據的處理占據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近似數和準確數的概念,能將一個數字按照要求進行精確,并能準確的判斷一個數字有幾個有效數字。
過程與方法:經歷對實際問題的探究過程,體會用有效數字和近似數字刻畫現實問題的思想。
態度與價值觀: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近似數字和有效數字的意義,按要求進行精確數字和判斷有幾位有效數字。(通過“舉和生活相關的例子及練習與回顧小結”突出重點。)
教學難點:對精確程度和有效數字的理解。(通過“科學記數法與近似數的關系”說明,用配合相映的一些練習加以鞏固。)
四、教法、學法
基于本節課的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教學中充分運用學生在媒體方面所獲得知識,著重采用“數學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學方法。即從實際問題出發,啟發引導,充分體現學生為主,注重學生參與意識。
據學法指導自主性的`原則,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的積極思考努力下,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現、發展的過程,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體現了素質教育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達到教學的目標。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活動一:認識近似數與準確數
問題情景(幻燈片導入)思考: 513和500這兩個數字有何區別?(學生思考交流,教師歸納)
513確切反映實際參加會議的人數它是一個準確數。
500這個數只是接近實際人數,但還與實際人數還有差別,它是一個近似數。
通過實例使學生充分體驗近似數和準確數的概念的產生是由于人們生活和實踐的需要。由此得出本課的知識點:
與實際完全符合的數稱為準確數。與實際接近的數稱為近似數。
通過測量或估計得到的都是近似數。
活動二:認識精確度
1、導入并認識精確度(幻燈片導入)
近似數與準確數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確度來表示。
2、 觀察與思考:
按四舍五入法對圓周率π(約等于3.141592654…)取近似值,填一填下面的問題: π≈3(精確到個位)
π≈3.1(精確到0.1或叫做精確到十分位)
π≈3.14(精確到0.01.或叫做精確到百分位)
π≈3.412(精確到 , 或叫做精確到 ) π≈3.1416(精確到 , 或叫做精確到 ) ………………………
活動三:認識有效數字
1、導入并認識有效數字(幻燈片導入)
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 數字數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字的有效數字。
2、讀一讀(幻燈片導入)
3、思考與討論:
你能總結出求有效數字的規律嗎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交流共識)
如果是整數有效數字是構成整數的個數。
如果是小數,有效數字是這個小數從左邊的第一個非0的數字數起到未位為止。 a× 的有效數字就是a中的有效數字。 10 n
活動四:例題析解(幻燈片導入) 課本P46例6(學生思考討論,師生交流共正) (思考、交流)這里的1.8和1.80的精確度相同嗎?表示近似數時,能簡單地把1.80后面的0去掉嗎?
活動五:課堂練習,鞏固提高(幻燈片導入)
(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師生交流共正)
課堂小結及作業:(幻燈片導入)
課本:P46練習 P47習題6
七、板書設計:
1.5.3近似數
一:認識近似數與準確數 四:例題析解
二:認識精確度活動
三:認識有效數字 五:課堂練習
【似數說課稿】相關文章:
位似說課稿參考04-22
《圖形的位似》說課稿設計05-20
《數與形》說課稿12-08
數蛤蟆說課稿11-13
數豆子說課稿11-08
數花生說課稿11-03
數磚墻說課稿11-04
《數松果》說課稿10-27
數蛤蟆說課稿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