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金蟬脫殼》課程教學說課稿
《金蟬脫殼》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本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用不同的文學體裁向我們描繪了蘊藏著無窮奧秘的大自然。本文寫得也是極其生動的,作者把金蟬脫殼的整個過程寫出來了,很是吸引人。本文詳細描寫了金蟬脫殼的整個過程,記敘脈絡清楚,描寫細致生動,適合引導學生閱讀想象。
我們這堂課是《金蟬脫殼》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們學生已經讀通了課文,理清了文章脈絡,知道金蟬脫殼是按照脫殼前、脫殼時、脫殼后的順序描述的。
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4、5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讀、觀、議等方式品味金蟬脫殼的神奇。
3. 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引導學生嘗試將其運用到生活和寫作中去。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為:
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有趣、奇特動人。
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
那么如何將這些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呢?
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緊扣“神奇有趣奇特動人”,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圈圈畫畫,進一步研讀課文,思考釋疑,逐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在整個過程,學生的朗讀訓練及學習方法的指導,貫穿始終。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有目的地指引學生咀嚼、感悟、品味文本過程中,使學生文本、學生與與作者進行心靈碰撞,從而實現語言的內化和表達,并且感受到生命的美。
接下來,我來說說我的教學流程:
第一板塊:貼近文本,激趣導入。
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眼,在讀出《金蟬脫殼》這一課題點奇妙之后,提領“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這是多么奇特動人的情景啊!”兩句感嘆句,調動學生探索和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習興趣。(過兩張幻燈片)
第二板塊:精讀課文,積累內化
在細細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有趣、奇特動人!進入第二板塊——精讀課文,積累內化。
緊扣“金蟬脫殼的奇特動人”這一中心,我們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脫殼前的部分。這一部分,我采用了自由朗讀方式,引導學生采用圈點的方法,劃出描寫金蟬脫殼前有什么奇特動人之處,出示關鍵語句,引導學生理解“金蟬”名稱的來歷。指導朗讀,采用個別讀和齊讀的方式,讓畫面鮮活起來。這里,我們還進行了作者細致觀察的滲透,為下文的學法指導做鋪墊。
金蟬脫殼時的情景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引領學生走進語言文字之中,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離不開充分的朗讀。為了體現朗讀的層次性、形式的多樣性和整體性。在每次讀之前,我都有明確的要求。第一次,是默讀默讀,理清金蟬脫殼的順序。第二次,自由朗讀,要求學生圈畫出最讓他感到金蟬脫殼時奇特動人的詞語,用心體會,小組交流,然后再集體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情感。
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閱讀感受,他們覺得哪個部分有趣就交流哪個部分。有目的地搭建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平臺,牢牢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體現語文的'人文性,滲透學法的指導。
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他們有不同的理解與感悟,我們應該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積極引導、善于捕捉住這些生成,及時給予指導或者鼓勵。
對于蟬脫殼后奇跡般的變化,我圍繞問題“金蟬脫殼后又有哪些變化讓你感到驚奇?”展開教學。學生在自由讀基礎上,尋求到答案。在朗讀想象中,感受“奇跡般的變化”,領悟神奇動人。
第三,詩意誦讀,情感升華
神奇的金蟬脫殼的過程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震撼和沖擊,這是任何美麗的語言所無法替代的。
播放課件,背景音樂:
每個夏夜,都會有蟬蟲從土里面爬出來,
這個洞,就是它爬出來時留下的生命痕跡。
如果蟬有神經,應該也會有蛻變的陣痛吧?
或許這種陣痛是避免不了的。
你瞧,它用盡全身的力氣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會。
好了,繼續努力。
準備好,用力將全部的血液,灌進翅膀……
當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經歷了五次蛻變的它已經爬上高處,準備起飛!
想來,它是快樂的!
為了這一季的飛翔,它在土壤里度過了少則兩三年,多則十幾年的漫長的黑夜!
學生談感受,金蟬脫殼創造了奇跡,這是生命的超越。學生情感自然得到升華。板書生命贊歌
這樣的設計旨在用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華美在于不畏苦難、勇往直前。生命的成長過程神奇而美妙,如詩如畫,光輝燦爛。
課文學完了,但是教學的任務沒有結束,我們的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學到課本中的知識,更應該做到以人為本,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良好素養。
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我”細細觀察的詞句進行通讀,領悟沒有“我”的細致觀察,金蟬脫殼的過程就不會如此神奇動人。
在這個過程中,送給同學們一些名人名言,明確觀察的重要意義。(名言出自本單元練習)告訴學生生活當中也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在學習了別人從觀察中獲得真知之后,本次作業繼續為培養觀察精神服務,完成一篇觀察日記,把動物的外形和動作寫下來。旨在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五年級上冊《金蟬脫殼》課程教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金蟬脫殼》說課稿06-21
《金蟬脫殼》的說課稿06-06
《金蟬脫殼》說課稿10-20
金蟬脫殼的說課稿03-13
金蟬脫殼說課稿03-19
《金蟬脫殼》說課稿02-21
《金蟬脫殼》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6-18
《金蟬脫殼》說課稿范文03-16